凡是搞新闻的人,都喜欢抓亮点。若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亮点是什么?答曰:非常多,其中之一是,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已从多年的次要动力,一跃上升为“第一动力”。比如,在规划建议的第一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首次出现了“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提法。
消费为何会跃升为“第一动力”呢?公开的说法是,把消费放在“第一动力”的突出位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需要。此话对不对呢?当然很对,不过,依老詹之见,之所以要把消费放在“第一动力”的地位,既是出于拉动经济的需要,更是关乎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人民政府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需要。
毫无疑问,一国经济发展,从战略层面看,确实需要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但是,扩大投资也好,促进出口也罢,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再极而言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不也是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吗?既然如此,把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摆在“第一动力”的突出位置,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消费能成为“第一动力”吗?不一定。因为,经济增长格局的最终形成,是多种经济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十二五”规划建议写了什么,实践就一定会是什么。老詹以为,新的5年,我们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才能避免此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其一,要提高认识。所谓提高认识,并非套话虚语。如果各级领导还是一切着眼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在现行体制下,他们很可能是这样),不把扩大消费作为关乎执政为民理念、关乎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战略,那么,在具体执行政策时,尤其碰到一些政策出现两难决策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甚至放弃这一目标,扩大消费,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二,要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的主体在哪里?在广大城乡居民,在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非常庞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就业的压力很大。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以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否则,扩大消费就会缺乏动力,难以持久。
其三,要增加收入。既然扩大消费的主体是城乡居民,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那么,从增加这些群体的收入着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能进一步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进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其四,要增加支出。增加支出,即增加政府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从总体看,扩大消费,既是城乡居民自己的事,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所增加的有关支出,主要用于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用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工作做好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
其五,要加强建设。消费是一个长长的链条,须有相应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要扩大消费,必须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注意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并且要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扩大消费这盘棋就容易走活了。
消费上升为“第一动力”,话是一句,做到不易。5年以后,咱们再来总结算账,看看到底干得怎样吧。
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