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京九铁路是贯穿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之一,京九沿线市(区)政协是全国政协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协事业的一条“大动脉”。因此,今天的会议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不仅是全国区域性政协联系协作工作的一件大事,更是惠州市政协的一件喜事。我市政协班子全体成员、政协机关全体同志,我市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的同志,各县(区)政协的代表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我首先代表他们和全市397万惠州人民,对八省(市)二十市(区)政协领导到惠州考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你们在惠期间对惠州市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按照大会的安排,我今天主要讲三个层次的意思:
一、惠州的基本情况
对于惠州的基本情况,惠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仕芳同志待会要做详细介绍。为了避免重复,我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简要介绍一下惠州的基本情况。我这里用过去的惠州、现在的惠州、未来的惠州“三个惠州”来介绍:
(一)过去的惠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且历史辉煌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就有“岭南名郡”、“岭东雄郡”之称。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在惠州设循州总管府,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从晋到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100多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近3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近代史上更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160多年前,香港属惠州管辖;30多年前,深圳市属惠州管辖,深圳当时是惠州的一个边陲小镇;22年前,东莞市、河源市、汕尾市属惠州管辖;广州市的增城市、韶关市的新丰县都曾属惠州管辖。所以,惠州的历史很悠久,也很辉煌。
(二)现在的惠州优势众多,亮点纷呈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惠州获得了许多全国性的金牌,包括“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照明示范城市”、“全国十大照明绿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等。据中国社科院《2009-2010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惠州跻身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城市前十名。最近,又荣膺“2010年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可以说,惠州近年来发展变化很大,很多同志都是第一次来惠州,对惠州城市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三)未来的惠州条件很好、潜力很大、后劲很足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将惠州整体纳入珠三角,并对惠州今后发展作了明确定位。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规划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形成了一个战略目标,要把惠州建设成为“五个基地”,即: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基地。
二、新形势下惠州市政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今天,我主要围绕这一主题简要介绍我市在政协履职工作中的几点创新做法。主要是强化“五个注重”:
(一)注重推进地方政协工作理念创新
惠州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立足于时代和形势发展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立足于人民政协成长发展的光辉历史和政协履行职能实践活动的理性升华,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性地提出了《惠州市政协工作基本导引》,即基本任务、基本框架、基本宗旨、基本准则、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基本方向、基本要求等“八个基本”(已印发在会议交流材料中)。“八个基本”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观点在2007年6月全国政协第55期干部培训班上受到与会许多省、市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年先后被收入《求是》杂志社牵头主编、为全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参考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书》等各种权威书刊中。“着力打造政协履职工作品牌、提高政协社会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在2009年10月广东省政协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人民政协报》的专题报道称“‘品牌’成为研讨会的亮点和高频词”。
(二)注重推进政协理论工作创新
惠州市政协高度重视政协理论建设,于2008年10月成立惠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为广东省第1个、全国第4个地级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开创了广东省地方政协理论研究的先河,填补了我市人民政协工作的空白。从成立至今,我们先后举办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推动建设惠民之州”、“网络文化与网络民主”、“彰显政协优势,强化界别作用”等5次主题研讨会。我们注重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履职工作制度,形成了《政协惠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界别活动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和强化了界别在政协履职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今年5月,我们策划编辑了《东坡寓惠文化》一书,同时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了“东坡文化万里行活动”,跨越九省十余东坡宦游城市,为打造惠州市东坡文化品牌和城市文化名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注重推进政协工作机制创新
近几年来,我们以探索创新的精神构建了四大政协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协党组的决策协调机制,重大事项经党组研究后交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充分发挥了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协常委按界别划分为6个小组开展活动的工作机制,既提高了常委的履职实效,又加强了常委间的沟通交流;三是创造性地探索建立了规范委员有效履行职能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制订了《惠州市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导引500条》、《惠州市政协关于规范委员履行职责的实施意见》等多项工作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四是建立完善了政协机关与民主党派的整合、联动机制,政协机关大型、重要的工作会议坚持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干部参加等,使其与政协工作同频共谱,强化协作交流,收效明显。
(四)注重推进政协工作品牌创新
近年来,惠州市政协注重打造符合政协工作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惠州政协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不仅提高了政协的履职实效,而且有力地提升了惠州市政协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是着力打造政协专题议政工作品牌。十届市政协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加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等6次常委专题议政活动,不仅帮助相关职能部门整体推动了工作、有效解决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而且促进了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我们在“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常委专题议政中,推动市政府每年拨付食品生产安全检测专项经费300万元,筹建起我市专业的食品集中加工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和谐工作品牌。我们策划主办了以和谐为主题、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的“政协和谐杯”乒乓球大赛和“政协和谐杯”摄影大赛,这两大主题鲜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政协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在2009年新疆“7·5”事件后,我们充分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促进民族宗教关系和谐。邀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同志来惠作“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专题报告暨“政协论坛”开坛讲座,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直机关干部1200多人到场听取报告,反响非常热烈。我们还邀请云南省临沧市阿佤山歌舞团来我市进行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多场民族文化交流演出,为维护惠州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是着力打造民生工作品牌。关注民生诉求是我市政协履职工作的重点。我们积极组织委员特别是经济界委员参与百企扶百村、扶贫挂钩、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推动基层民生问题的解决。如我们为挂钩村惠东县梁化镇新民村筹款300多万元建设综合楼,实施住房改造、水渠改造、村道改造等,为龙门瑶族乡中心小学建设综合楼捐资50多万元和捐赠一批桌椅,为山区乡镇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捐资80多万元等。我们鼓励、组织和引导委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文化下乡、送医送教、对口帮扶、结对助学、村企结对和慈善捐款等活动,得到了公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十届市政协以来,市政协委员慷慨捐资1000多万元,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造、文化设施建设、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问题。
四是着力打造公益慈善工作品牌。市政协已成为惠州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已成为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生力军。我们参与协调组织的惠州市慈善总会港澳基金管理委员会2007“爱心无限,慈善永恒”、2009年“积德行善,爱满人间”筹款晚会,现场分别筹款1650万元和623万元。市政协组织协调香港委员先后出资200多万元实施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已使1400多名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组织香港委员以“一对一”方式定向资助51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0元直至大学毕业,彻底解决了51 名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发动政协委员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4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政协委员近年来共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1亿多元。
(五)注重推进政协文化创新
着力加强政协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强化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而且能够有效推进政协社会形象的提升和协商环境的营造。我们设立了形象、直观地反映政协职能的《惠州市政协工作基本宗旨(准则)》、《惠州市政协机关作风建设基本要求》明示牌悬挂在办公区,让干部时刻谨记,身体力行。在惠州日报社开设了《政协之窗》专版,每月至少1期图文并茂地反映和宣传政协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我们还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编选出版了诗集《红诗300首》、歌曲集《红歌300首》,在新中国60华诞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推向社会,为建设文化惠州和推动文化惠民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几点履职体会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在与时俱进中阔步前进,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对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不断提升人民政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就要努力做到“九个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