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被”现象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1-1-24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近期,网络和报刊等媒体上火爆流行着“被××”的词语,生活中也时常听到“被××”的声音。在国家语言资源滥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活动中,“被”字更是居显著位置。原本普通的“被”字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并作为一种新的话语符号扩散到其他的领域。用“被××”字句来调侃公权话语成为一种浓郁的黑色幽默,折射出了诸多颇具独特意味的“被”现象。
    “被”现象的出现    
    “被”现象指的是在一些公共信息发布后,信息中的相关核心词汇,被某些公众加上一个“被”字,而使之成为不合乎语法常规的“被××”字句的语言现象。关于“被”现象的始作俑者,现在已经难以准确考证。从笔者搜集的资料来看,具有现代意义的“被”现象应始于 1982年 6月意大利的“被自杀”。当时该国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桥下,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是自杀,但外界却流传着他“被自杀”的阴谋。这样,原本是不及物动词的“自杀”,却有了一个不合乎语法常规的用法——“被自杀”。国内出现较早并引起轰动的“被”现象是曾多次进京举报安徽“白宫书记”张治安违法乱纪等问题的举报人——李国福2008年3月在监狱医院内的“被自杀”。
    随后,一系列“被××”字句的词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被创造和流行起来,如“被失踪”、“被小康”、“被就业”、“被富裕”、“被民意”等诸多“被”现象。
    “被失踪”:2008年 12月,河北警方拘留《网络报》记者关某而不及时通知家人,山西警方已知道此案情却还要假装立案调查,两地警察唱双簧,伪造了一起为时半个月的失踪案,被网民称为“被失踪”。“被小康”: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放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 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等,于是,原本处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被小康”了。“被就业”:2009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他的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就这样毕业生“被就业”了。“被富裕”:2009年8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目前该市恩格尔系数降到了 33%左右,人均GDP已达到9000美元,两项指标显示北京已达到上中等国家富裕水平。此事引起不少公众,尤其是网民的强烈反应,不少人认为自己“被富裕”了。“被民意”:有的公共政策出台,有关部门表示已经充分听取了公众意见,有高达百分之多少的公众表示赞同。而相当多的公众对这种赞同率存疑,表示自己“被民意”。
    “被”现象产生的背后    
    1.官本位思维和行为是“被”现象产生的根源。官本位思维和行为的一大表现是管理者的施恩心理。少数机关管理者把本身应该提供的服务看作是一种施恩行为,在服务的同时进行各种软控制,“被自愿”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一些企业管理者把员工原本应得的的福利当成是对员工的一种额外恩赐,员工自然就有了“被福利”的感受。官本位思维和行为的另一大表现是领导者意识落后,看重而不尊重数据,做不到实事求是,使公布的权威信息与客观事实相背离,于是出现了“被小康”、“被就业”、“被富裕”等现象。
    更有甚者,一些公权部门急功近利、私欲膨胀、管卡压诈、欲盖弥彰,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不愿意的事情强加于人民。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官本位思维和行为,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要求,便产生了“被增长”和“被幸福”等一系列现象。
    2.人们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集体觉醒催生了“被”现象。现在,为什么出现如此多的“被”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集体觉醒了。人们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让这些“被”现象曝晒于阳光之下,使之被揭开被批评被调侃。尤其是近阶段,随着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公权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失当行为,便以一种独特的“被××”字句来宣泄自身的情绪和看法,透视一些普遍的现实遭遇和权利困境,以引起公众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相反,过去人们的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尚未集体觉醒,公权部门有较多的藏匿“被”现象的机会和可能。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集体觉醒,人民群众敏锐地洞察到“被××”的状况,通过曝光而使诸多的“被”现象显现出来。
    3.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是“被”现象产生的媒介平台。传统的大众媒体进行的基本上是单向性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比较弱,缺乏灵活有效的反馈信息渠道,相对较难形成引起重视的话语力量和舆论氛围。而网络媒体具有先天的自媒体的民主特质,每个参与者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是公众进行互动反馈和话语表达的一种新的途径和媒介平台,使公众进行互动反馈和话语表达在客观上成为可能。
    毋庸置疑,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政府和公众之间有了一个更方便的双向沟通和有效互动的媒介平台,更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实现有力的监督。而且,与传统的大众媒体民意表达相比,网络媒体的民意表达相对更为直接和本真。于是,更多的公权部门感受到来自网络民意的外在压力,使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增加了较多的透明度,并试图把原先有可能被遮掩的问题对公众解释清楚,与此同时,也就暴露了现实社会已经存在的“被”现象。
    “被”现象的深刻启示    
    现实中,作为“被××”的主体,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而“被”现象中强势的一方,一般都处于一种缺乏监督、自我膨胀的状态。在这些“被”现象中,公民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被忽视和侵犯,他们“被失踪”、“被小康”、“被自愿”、“被就业”、“被富裕”、“被民意”等。显然,这与我们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被”现象是必须根本扭转的。
    当前是人们的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已经觉醒并正在走向成熟的实然阶段,也是一些公权部门及时反思并自我矫正的应然阶段。辩证地看待,诸多“被”现象在媒体上和生活中被表达,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种进步。当某些部门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失当行为时,人民群众对此表达自身的主体地位与合法权利,可以说是有利于我们社会的长远发展的。相关部门要从当前的“被”现象中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权力得到规范和约束,让权利得到尊重和伸张,确保人人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人享有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