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三道面试题,应该来说还是遵循了四川公务员面试的特点,第一道题目是名言警句类变形题;第二道题为社会现象类题;第三道题为社会现象类分析及突发型计划组织类题。建议采取通读的方式大致了解题型,然后逐一对每道题进行作答,写出提纲。控制思考时间,同时结合此段时间的学习。按照老师给出的思路,及自己熟悉的个性化语言进行作答。
' U; \! I1 [/ s5 [( Z w 第一题、人在社会上经常需要作出承诺,有的承诺实现了,有的承诺却没有实现------你如何看待承诺? % ^+ w* O4 h: m5 P# e. \6 G+ ^
出题思路:通过变形的方式考察名言警句,考查考生对名言警句的分析能力。 ' K9 y7 W/ k4 o
(百川点评)答题思路分析:对名言警句“承诺是金”的理解,主要遵循名言警句的三步曲的答题思路:
5 m9 f- B2 U. m3 h# G 一、【是什么】承诺是金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一旦承诺某件事,就一定要去尽力的实现。因为此时的承诺比黄金还要珍贵。 ; J0 q2 K) p- _: X* Y1 m: U0 @
二、【为什么】1、恪守自己的承诺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人无信则不立”;2、恪守自己的承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此时可以穿插一些例子:如《乔家大院》中的乔家在自己的银号倒闭后的三十年间,多次寻找曾记的客户,将钱交还给客户的后人。只是为了一句当初的承诺;3、恪守承诺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我们现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就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 `& N; n/ [# x& e$ ?% L4 K- A
三、【怎么办?】此时可以结合自己所报考的职位,或者以当代年轻人的角度,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如何在这些方面,去恪守自己的承诺。
- k) N0 ^, ~ w0 L/ l2 m, M 四、最后辩证的看待在承诺失约的问题,如果我在实现自己承诺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如:金融危机的冲击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此时应当向对方解释清楚。待客观阻碍消失后,尽快履行自己的承诺。如果别人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兑现对自己的承诺,我们应当充分的理解,如果别人是主观的原因而失约,我们则应当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并且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这样才能为建立人人讲诚信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 ^% O( h2 r. U: }4 y% V5 y
2、有车族、大学教授、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和有的公务员纷纷自称为“弱势群体”。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 f R, @% t! B' S' q6 c8 V
出题思路:通过对今年的社会现象的分析,考查考生对自称“弱势群体”的这类现象的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处理的能力考查
2 D* `& x) M0 \! ]0 ]% m( | (百川点评)答题思路:首先、对于当下这类现象提出,确实客观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还存在蔓延的趋势;然后具体分析原因:
5 ]3 a9 W! G: O) r" r/ ] 二、由于目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高薪的白领、金领及公务员,所面临的压力较大,因此感觉到竞争过程中的压力,让这些人自愿的“甘当”弱势群体;希望得到社会的一种同情,因此,我们需要对这部分人的心理进行一些正确的疏导,通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对这类人群的心理进行疏导,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心理轨道; " N, r4 K, g9 M, ~& y' ?4 d
三、目前的对于这类人群的考核的制度相对较严格,只是这类人群在工作的时候,总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同时面对的监督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时就需要我们的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在制定考核制度的同时,既要遵循严格的原则,同时适当性的添加一些人性化的规定。 ) J" P u$ x& C7 }5 a8 s b
四、相关的媒体的扩大化的报道,将这种“弱势群体”化的影响进行了放大,加剧了这类心理的蔓延。因此,舆论更应站在公共情怀、公共关怀的高度,关注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的新闻,多宣传对真正弱势群体的关注,而不是简单从某一单一的现象,来宣传那些“假弱势群体”的“无奈”,将我们整个新闻导向引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 S! {" `% {# E# R 五、最后,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无论是哪个群体,他都需要我们社会的关爱。我们各个群体之间也应该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氛围。这样我们的这个大家庭就会处处洋溢着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氛围。
( D9 I" `. n3 }7 t 3、某市出租车司机要求减低税费等而发生罢运事件。出租车行业协议辞退了参与罢运的46名司机,并永久禁入。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如果你负责这件事情,你会如何处理? ( x4 v8 _9 D2 X7 J# C$ C
出题思路:此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目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突发性的协调问题处理能力。 - o$ M Z7 v, o. a- q
(百川点评):【请各位考生注意,如果第三题非题本的题目,采取读题的方式进行的,一定要听清题目的内容。有二问。必须分别作答】 ' |. f& O6 P* [ Q
答题思路:首先将题干的内容简单陈述一下。然后进行表态,这样的做法有点欠妥,具体分析如下: . g( N2 X2 g0 h$ m
一、合理性的角度:出租车司机由于目前油价飞涨,各类费用的增加,提出降低费用的要求应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只是由于采取罢运这种方式欠妥,出租车协会直接采取辞退的方式,这无疑与剥夺了这些人的谋生手段,特别是有的出租车司机就是依靠出租车养家糊口,采取这种辞退的方式也会给这些家庭乃至社会的增加不稳定的因素;
( T( D6 y) ^1 p) }8 ~: f) y! x 二、合法性的角度;出租车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其辞退相关出租车司机,并且采取永久禁入的方式。实质上是行使了具体的行政行为,该协会作为处罚主体,是否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 R5 g" c5 N( E& j 三、合乎程序性的问题: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吊销行政相对人的相关资质,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必须在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严办程序这道关;
1 y# J: s: {9 X& c1 U3 Q: B* i! h 四、同时对这些出租车司机的这些过激行为也提出一些看法,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出租车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的正常运转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如遇到需要政府协调处理的问题,可以采取合法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不能采取罢运这种对抗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损害的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正常的交通秩序,损害的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 P/ x% a0 X- D6 l, e3 n0 i2 |% k 第二问: - {- D x0 u+ ?2 A' r) @6 [7 ]
首先,以冷静破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避免将矛盾升级。具体做法如下:
3 x" R$ k$ t0 f9 e 一、请参与罢运的司机选出代表进行谈判,同时承诺政府会尽最大能力将出租车司机提出的要求进行解决,同时要求谈判与恢复营业二不误,不要再谈判期间影响城市的交通秩序,影响百姓的出行;
7 {9 R. v( N+ V 二、对罢运司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合法、合理,应当及时同相关领导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 h( ?8 K6 x$ U( I) b
三、如提出的问题合理但不合法,或者现有的相关规定无法及时解决,可以告知出租车司机,这样的问题将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且在合理期限内答复; / Q; {# n+ H# O& x: M) y$ x
四、如提出的问题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纯粹是无理取闹,那么,对于这部分人也要区别对待,对受部分聚众罢运的领头分子蛊惑、煽动的不明真相的出租车司机进行教育。对于为首的分子也要进行严厉的法制教育,向其阐述法律的严肃性。
- l) _ J& k) ]! C2 K 五、待这件事情处理结束后,迅速的将此事处理的相关报告形成文字材料,报相关领导,同时对目前我们 , i# J! F( X, L1 o( q A" J
最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与一些规定相比,存在了一些滞后性,同时一些出现的新型突发事件处理,又没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一方面我们的相关规定要制定和完善,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的国家公务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用前瞻性的眼光,发现那些可能存在的矛盾,尽最大能力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我们和谐城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 i1 N- f* G" O% c' B
+ y4 ^) E% X6 |4 `今天村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的三道面试题,都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题目类型就两类:社会热点、组织计划类,重点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调组织的能力。题本所给材料较长,考生要快速浏览题目,审题时重点注意问题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回答中做到有的放矢。
" b6 ^8 {3 R! ~ 第一题:近日媒体报道称,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迁并镇,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而此举的背后,是政府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的指标。其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此报道在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纷纷对各地从农民手中“抢土地”的做法表示极大不满。
& {1 k/ f% A5 |$ U. z/ P 问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并对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提出你的建议?
8 x2 u2 F0 k7 ]3 k# t 出题思路:考察考生的全面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Q' X8 ~+ B) X; K" S# y' l
答题思路分析:此题涉及新农村建设的这个大课题,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建议,作为村官定向招录的考生,建议从乡镇公务员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 {( H+ U: \' T. v. }% o0 X 看法: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切实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意义,然而如今一些地方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是把农村建设用地倒过来给城镇用,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显然是不受农民所欢迎的。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我想是政府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没切实从农民和农村的角度、实际、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恰当的工作方法,引起农民的反感。 1 |( c( t+ G/ i+ c3 L' b
建议: ) Z3 o1 e# |( m9 G a! n
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人员要将“替民做主”回归到“为民做主”上来,开展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听取农民的意见。 [8 z2 X$ d5 Y9 ~1 U. Z
二、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农村实情、农民实际出发。做到立足于自然村,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充分考虑农村现实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社会环境、观念意识等等,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广度与进度,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相一致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才能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相一致。
E) R2 i% [7 D& J7 `- G [$ M! T" L; e 三、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真正受益,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提出的“生活宽裕”的要求,就是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过上好日子,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 “被上楼”农民的生产、生活的续接问题和发展问题,只有顺应“农民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 C7 d; w0 x* v$ \, Z* d! t 四、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协调和制度设计,更好地发挥土地要素在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配置作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1 ^! b5 l' x5 O4 d% h; k8 z$ s' ^ 第二题:县政府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重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精神,要求各乡镇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和启动工作。假如你是某乡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干部,你将怎样理解和完成这项工作任务?
; M/ N7 d7 s7 N4 w5 @$ i/ ~6 p/ K2 A 出题思路:考察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 B( ~) O& \0 I2 R9 M8 L9 R
答题思路分析:组织类的题。考生要注意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负责具体工作的干部。值得注意的是题本中 “关于重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要求,是基于对本乡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摸底和掌握,所以此项环节必不可少。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6 I- M9 b: ]2 u) U. v
破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的重要性。 [5 N7 E) u! K( e0 ~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有关要求、相关政策等。 3 ?4 q0 f6 x* n" f3 n
二、大力宣传。在村支两委的配合下,通过广播、墙报等形式,在全镇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活动,让村民充分了解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好处,让这项利民工程深入人心,获得村民的支持。
/ l" D3 l3 F; ~' w! H1 R/ y. U 三、实地调研。邀请县上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镇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情况进行调研,听取村民意见,摸清家底,写出调研报告报送分管领导,对我镇水利设施建设提出初步的意见。
; K7 S2 w0 s6 d# q: u r1 V" G3 S& ^ 四、制定建设方案。在调研工作基础之上,按照会议精神的要求,针对我镇实际,充分听取专家和村民意见,制定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报领导及县上相关部门审批。 ) K# l% T. i0 ^0 E
五、筹措资金。按照批准后的方案,除积极申请划拔资金外,还可依法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引导农民筹资,确保资金到位。 ( {" y9 J0 m3 ` D
七、正式启动。按照上级安排和我镇建设方案的规划,按时启动该项工作。 ( f, ^- F0 }, Z
第三题:县政府将召开“立足现实,实现本县教育跨越式发展”专题会议,要求各乡镇在会上交流本乡镇的教育发展情况和未来打算。你是某乡镇负责教育方面工作的干部,领导要求你提出一个发展本乡镇教育的建议方案,你准备怎样去获得相关信息,以提出有价值的方案?
- H7 n+ v- d s9 X3 b' ]8 } 出题思路:考察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 Y# {3 x0 n8 B0 L- Y( R6 Z _
答题思路分析:仍然是组织类的题。此题的重点是落在“怎样去获得相关信息”这个点上,所以这个题和我们的组织开展调查类的题有些类似。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 b: _% H" t- H; L4 R) O- V+ | 一、学习文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