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闽西文化建设在发展繁荣中,彰显特色和魅力。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7集专题片《走遍中国·魅力龙岩》播出后,让人们了解闽西文化的历史和特色;2006年在龙岩成功举办的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让人们感受到闽西文化魅力的震撼;2009年新罗区的“万人采茶灯”表演的吉尼斯记录、国庆60周年龙岩市文化周活动原生态文化汇演、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的《胜利之歌》演出、央视力作30集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播出等,成为闽西文化集成的大看台;今年在台湾成功举办的《土楼神韵》、《客家之声》的大型晚会,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闽西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走向海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闽西吹响了文化大发展的“集结号”。闽西文化的繁荣发展折射出了“闽西文化现象”。
一、闽西文化现象的主要特征
(一)地域特色突出
闽西素有“客家祖地”、“客家首府”、“客家母亲河”之称。7个县(市、区),客家县占居5个,人口22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0%。闽西又是著名的中央苏区之一(7个县、市、区全部是原中央苏区),著名的“古田会议”在我市上杭县古田镇召开。龙岩以其“客家祖地”和“原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闽西文化独有的区域性文化两大特征。从客家文化上看,闽西的客家文化独具地域特色。“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永定客家土楼2008年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客家首府”汀州古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连城的培田客家古民居蜚声海内外,上杭的“世界客家族谱”引来海内外客家人来闽西寻根谒祖,流淌闽西5个县的“客家母亲河”汀江见证了客家人的历史。从红色文化上看,闽西在中国革命胜利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十分凸显。闽西是原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政治中心,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所在地,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古田会议旧址群和福建省苏维埃旧址长汀,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此,闽西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构成了闽西文化的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
(二)文化积淀深厚
闽西的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具有极其灿烂的思想精华。客家人的“耕读文化”、“忠孝文化”、“和谐文化”、“创业文化”等,折射出客家人“勤劳、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如以永定客家土楼的“振城楼”等为代表的客家土楼文化,可以说是客家文化的一个折射点。而闽西的红色文化,由于红色资源丰富和闽西老区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突出,思想精华更加灿烂。闽西有4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田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瞿秋白纪念碑),以及长汀的“福建省苏维埃旧址”,新罗的“后田暴动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田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它奠定了建党建军的思想,使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闽西老区的“三红”(红军、红土地和“三十年红旗不倒”)精神,体现了闽西老区人民“勇于牺牲、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团结拼搏”的时代风貌。因此,闽西的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三)群众文化活跃
近几年来闽西的群众文化十分活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会展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方兴未艾。新罗的采茶灯文化活动、连城的走古事、游大龙文化活动,其它县(市、区)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各地每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全市现有7支专业文化队伍、290多支业余文化队伍。这些文化活动的骨干成为推动闽西群众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海峡客家认同
闽西是“客家祖地”、“客家首府”,而台湾有500多万客家人(占台湾地区总人口近四分之一)。因此,龙台两地的客家人有着“天下客家一家人”的认同感。为加强龙台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近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提升了海峡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市里成立了“客家研究会”、举办了“第四届海峡客家高峰论坛”、“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兴建了“海峡客家艺术城”等。同时,组织“客家族谱”入台巡回展,在台成功举办《客家之声》、《土楼神韵》等大型文化活动。在对台宣传上,与台湾媒体合作,录制了广播、电视客家语文化节目入岛展播,获得了好评。因此,海峡客家文化已成为闽西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亮点。
(五)项目建设推动
近几年龙岩的中心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改造和兴建一批文化设施,提升了文化惠民的服务功能。市政府投资近10亿元兴建了龙岩博物馆,完成古田会议旧址群一、二、三期维修和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改版和周围环境整治,兴建了龙岩市广电大楼等一批文化设施。投资25亿元,占地1400亩的动漫文化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龙岩市科技馆、龙岩市群艺馆、龙岩市文化广场、龙岩市图书馆、龙岩市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也已列入规划建设之中。今年上半年市委召开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后,闽西掀起了新一轮文化建设的热潮。各县(市、区)拟规划投入近50亿资金兴建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文化项目,如新罗区的“动漫文化产业园”、永定县的“海峡客家文化城”、上杭县的“世界客家族谱馆”、武平县的“闽粤赣生态文化城”、长汀县的“世界客家母亲园”、“世界客家首府博物馆”、连城县的“海峡客家化坛中心”、漳平市的“影视城”等。全市已建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97个,“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909个,分别占应建数的70%和75%。
近几年,龙岩市通过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品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和覆盖率,地域特色文化凸显、精品文化硕果累累,群众文化十分活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呈现出了“闽西的文化现象”。闽西的文化建设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今年1—7月接待游客5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50%。
二、闽西文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1、龙岩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GDP748.5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34.4亿,增长13.4%(居全省第四位)。因此,市、县级财政有财力增加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2、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市委、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化建设问题,把文化的改革发展作为提升闽西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市、县两级每年确定一批重大的文化建设项目和策划组织若干的重大文化活动,不断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闽西文化的发展水平。
3、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向上争取资金、财政安排资金等途径,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步伐。如新罗区计划投资的25亿元兴建“动漫产业园”、连城县计划投资10亿元兴建“海峡客家论坛中心”、漳平市计划投资2亿元兴建“影视城”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都是招商引资的。在实施公办民助的文化项目建设中,我市的恒亿集团企业捐助1000万元计划5年时间建设100个“恒亿文化中心”。我市在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中,把文化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兴建了一批“农家书屋”、“农民公园”、“社区文化中心”。
4、加大文化建设扶持力度与品牌打造。对古田会议旧址群、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后田暴动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旧址和文化,各级投入近6亿元巨资进行维修、改版和保护;对闽西汉剧、龙岩采茶灯等非物资文化遗产,给予扶持;对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挖掘、整合、提升;对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运用。在推进闽西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品牌,以品牌提升闽西文化的影响力,展示闽西文化的魅力。
5、重视文化精品创作。为扶持闽西的文化精品创作,市委、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建立文化精品建设基金,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我市与央视合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数字电影《古田1929》、电视专题片《古田会议》等获得了好评;与省电视台合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邓子恢》近期拟在央视播出;小说《血色黎明》、戏剧《擂皮子与俏俏嫂》、《走出围屋》等一批文学、文艺作品获奖,闽西的文化精品创作,在海西、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三、推进闽西文化建设跨跃发展的对策
近几年来,闽西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成为推动闽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闽西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突出问题。一是文化发展的思路不够明晰,缺乏总体的发展规划;二是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如文化事业改制重组问题,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等;三是基层文化设施仍较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覆盖能力不强;四是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如业务培训不够、人员缺编、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老化等问题。
要推进闽西文化建设跨跃发展,就勇于破解难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活力,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树立文化强市的理念,增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力意识。树立文化强市的理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明确闽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要牢固树立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增强先进文化是推动闽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的意识。
(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要求,编制文化建设发展纲要,提出推进闽西文化改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文化发展纲要,要就闽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格局、发展战略、扶持政策、组织领导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在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中,要围绕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打造闽西文化品牌,提升闽西文化软实力、竞争力的总体要求,着力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打造闽西文化精品和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素质等。从而推进闽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闽西文化的综合实力。
(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闽西文化品牌。闽西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多元性。以“客家祖地”为核心的客家文化和以“古田会议”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凸显了闽西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而闽西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积淀深厚,构成了闽西文化的多元性。要做强做大闽西文化,必须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提升,打造特色品牌,赋予闽西文化的魅力、影响力。中心城市的文化建设,要突出文化功能、文化定位、文化特色,着力规划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具有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文化广场以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科技场馆等。县(市、区)文化建设要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如新罗区主打采茶灯文化品牌,永定县主打“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品牌,上杭县主打“世界客家族谱”品牌,长汀主打“客家首府”、“客家母校河”品牌,连城县主打“培田客家古民居”、“冠豸山文化”品牌,武平县主打“定光古佛文化”、“中山镇百家性文化”品牌,漳平市主打画乡、花乡、茶乡的“三乡文化”品牌,基层文化建设要突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改革是动力,创新是活力。要推进闽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深化各级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资源整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团体的实力和竞争力。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一手抓公共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要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创新内容、形式、手段,提升闽西文化的特色、品位和影响力。要动员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破解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五)加强文化工作领导,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问题、新规律;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要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班子;要抓好“四个一批”的人才培养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推进闽西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障。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