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委提出坚持“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发展定位,以“强区富民”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实施“1413”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审计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区委工作会精神,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审计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及其各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区委五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科学谋划审计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审计原则,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二、工作要点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管理思维上求突破
思想僵化、观念陈旧,自身职能无法切合发展实际,必然带来监督与服务的缺位,给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甚至影响领导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区委五届九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做为政府重要的监督部门,审计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审计监督与服务中“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突出特点”。
一是要抓住全区发展的重点。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谋划审计工作,在项目计划中关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将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体现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让审计的内容与全区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
二是要关注发展中的热点。要保持审计监督与发展全局相统一,做到发展的热点问题即是审计关注的重点问题,民生资金的热点投向即是审计监督的重心。实现“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
三是要突出审计监督的特点。依法独立做出判断,综合全面进行评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是审计独特的工作特点。注重审计自身优势的发挥,善于总结经验,从微观入手揭示宏观现象,对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提出综合性建议。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在规范管理中坚持“三加强、三到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审计干部工作意识、廉政意识、保密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转变,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重点,确保国家审计署和区委、区政府对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工作行为,营造高效、透明、公正的工作环境,坚持机关效能建设,实现管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确保审计工作履职到位;加强风险控制,强调审计风险不仅体现在审计报告中,更应注重在审计环节中控制风险,规范审计程序。积极探索有效规范审计程序的思路,努力做到
二是在完善制度中做到“三坚持、三创新”。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审计的理念,强调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做好机关各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尽快建立对中介参与审计工作的准入制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审计工作综合质量评价标准,在内部管理、中介管理等方面寻求管理创新;坚持为全区中心工作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从制度层面提高审计执行力度的思路和方式,逐步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和通报制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在审计监督关口和环节上寻求方法创新;坚持做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目标考核和定期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建议的含金量,保证审计公共信息平台的畅通,在审计宣传和建议采纳中寻求内容创新。
(三)创新方法、规范程序,在成果运用上求突破
坚持依法审计、事实审计的理念,在严格按照《审计法》及有关审计法律法规办事的基础上,在审计程序的规范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下功夫,使2011年各项审计工作紧密联系发展实际,提升审计成果对经济建设的建议、指导作用,突出体现审计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能。
一是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模式中实现审计重点的转移。在坚持常规性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基础上,努力推动财政审计对象的模块化管理,以资金的流向和投向做为分类标准,区分各级预算部门在资金链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以审计调查与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开展重点资金监督检查,改变传统财政审计注重单位财务一般管理,而忽视重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做法,实现财政审计重点的转移。
二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动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即将颁布实施的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为导向,改进全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并规范操作,对原有评价机制及时调整,实现对领导干部管理绩效的科学评价和客观评价。同时,着手建立领导干部任中的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尝试采取审计调查、询问、会签等方式,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
三是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努力提高审计效率。尽快规范对中介机构的管理,重新核定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中介机构数据库,切实加强对中介审计涉及内容的督促和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流程,减少项目征求意见和会签的周期,在把握审计原则和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明确审计项目的时间,避免久拖不决,影响工作进度的情况发生。
四是在专项资金审计中体现社情民意。重视专项资金的重要作用,关注专项资金的审批、划拨、流转和使用的全过程,将审计的监督关口放在专项资金的审批之前,对此项资金的设立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建议,提高专项资金的投向准确性,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保证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
五是在审计成果转化中突出服务理念。将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落实到服务于全区中心工作上,体现在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上,做到审计建议的提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形成的成果性文件能切实推动有关部门、街道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减少浪费、规避风险,保证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和警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