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段前撮要”,“篇前显旨”?我们先看个例子. 5 v: P0 H% B6 z4 Y0 E; c+ C8 G
---------------------------------------------------------- 3 P# S* D! M6 R1 C
二、追赶主轴必须把握“五个关键”,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将乐要抢抓难得的机遇,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在今后一个时期,从将乐实际出发,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 1、壮大总量。这是将乐追赶主轴的经济基础。对于将乐来讲,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偏弱,是一个现实问题。将乐唯有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切实把经济总量做大,把经济实力做强,在全市乃至海西大格局中才有自己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0 K$ k& {$ b7 e& F$ S1 W# y% o0 B---------------------------------------------------------- 2 R8 q& C# j7 F$ X( X" F" Q
以上红色标记部分就是"篇前显旨",蓝色标记部分就是"段前撮要".这种写法是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初学者可以牢记此条观点,并在实践中大力加以应用,可以尽快上手,写手一篇像样的文章. : E8 {5 F* ~5 N4 b: q& a/ f& a) b
6 M5 q3 T! d. w* h
具体地说,"篇前显旨”是公文的一种显旨技法。意思是指在一篇文章的开头处,用简明的语言,把文章的结论、总的观点、中心内容加以概括表达出来。篇前撮要的作用,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下子抓住全文要领,得到一个总的概念,进而阅读全文掌握全文的精神实质,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目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段前撮要”,就是在每一段的开头,也用一两句话将本段的中心意思表述出来,统领本段或本层次的全部内容。同时,各段的显旨句之间,要讲究对称(不见得对仗),最好语序也基本一致,如全为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 如果能做到“篇前撮要,段前显旨”,则文章层次脉络不乱,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严谨、提气。此方法特别适用于总结、汇报等体裁。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将我们的思想观点认真加以提炼,确定文章的整个骨架,然后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个骨架。有了个这骨架,往里填肉就好办了。 + z% E- `. E5 b% q3 M" Z
$ \6 i, i. L+ ]+ h0 `. O* |
在“撮要”技法的运用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例,在明令八点主张之前的开端处,毛泽东同志用了不到200字的篇幅,概括交待了制发本布告的背景、依据和总体要求,这显然就是全文的“撮要”。即使在只有500余字的短文《关于健全党委制》中,毛泽东同志也巧妙地运用了“撮要”技法,在开篇处起句立意:“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这就鲜明地托出了全文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意旨。又如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总计讲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开头都有段旨句,如“一、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三、互通情报。……”这12个段旨句,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眉清目楚,层次明晰,而且使全文的基本思想与具体观点醒目显豁,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在当今公文中,这种“撮要”技法的运用也极为普遍。如《国务院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一文的开头:“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是国家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便群众生活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将该决定的行文目的和意义作了概括,便于读者顺利地把握全文的精髓。又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在对“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作出概括时,即采用了段前显旨的方法,列示出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等十个段旨句,表述明确,用语精当,令人深得其要。
2 z' g- _; N& U# g
& u; @' z' n% N1 c( d- q7 b 公文写作中运用“撮要”表达技法,应当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确切。“确切”是撮要的生命所在。无论是“篇前撮要”还是“段前撮要”,对全篇公文或对公文中某一层次或段落内容的概括务必准确恰当,既不能失之于宽,也不能失之于窄,否则就起不到“撮要”的作用。实践中,这种撮要句概括失准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应当加以注意。要对公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切了解和把握,抓住要害,并要在用语上仔细揣摩,反复推敲。 二要精练。既然是“撮要”,对语言的运用就必然要十分简要精练。要用高度概括的语句对全篇公文或对其某一层次或段落的内容作出表述,切忌言不及义,拖沓繁冗。特别是段前撮要,有些层次或段落本来就很短,因而其段旨句就更加要求精练,必须做到“立片言而居要”,唯其如此,方能使之成为该段之“警策”。 三要实在。
" q+ D" ^$ o0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