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申论学习和培训大致有三种情况:
3 B- z' V, D" V- K: h$ E; o一是“傻呼呼”。漫无边际,漫无目的。碰到热点就看,碰到题目就做。结果是时间花了一大把,笔记做了一大摞,热点背了一大堆,考分却是一大憾。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其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肤浅化、简单化和自我化,殊不知申论考察的重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透过万象大观,直击问题本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殊不知,自我封闭、不得要领的复习害人不浅。这也是“备考”考不过“裸考”的重要原因。
; z- `3 H. A# S) J二是“小聪明”。不读书,不看报,不做积累,不做真题,崇尚押题,迷信模板,投机取巧,沉溺于一知半解的兴奋之中。结果总是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满心欢喜的走出考场,但不得不满腹狐疑地面对可怜的成绩。这种情况较第一种情况要好一些,但问题也很大,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培训惹的祸。应当明确,适当的“小聪明”和培训是必须的,这为我们回答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思维框架和结构框架。但这种“小聪明”如果没有厚实的积累作为血肉来支撑,剩下的就只能是培训老师留下来的那点可怜的模板和框架了。在“反培训”已经成为公务员考试主管部门和阅卷老师共识的今天,这自然会被“反培训”的利剑斩于马下。这就是很多考生自我感觉良好,但考试成绩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
6 g8 X6 f8 l: o5 W; e# ]) [三是“大智慧”。广泛涉猎,善于厚积外部的申论知识和经验,之后通过培训(培训时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把大量的热点素材和申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高度的概括,把厚厚的教材变成薄薄的关键词笔记和精炼的思维公式。然后,更为关键的是,勤而行之,经过内省式的消化和领悟,在申论思维(见本书第三版序言)的引领下,根据试题具体的素材,充分调动考前积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对关键词进行扩展,从而得出鲜明、厚重的申论答案,最终拿到申论的高分。这就是“厚—薄—厚”的辩证法,也是申论学习的“大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把外因和内因相结合,把外部培训与自我积累相结合,才能真正把培训的痕迹抹去,让培训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换言之,“厚—薄—厚”的辩证法也就是反“反培训”的根本方法。 - \+ q0 S1 ^8 X( ~ y
# P- b) Z, D0 d
“傻乎乎”的情况过分强调“厚”,“厚”的不得要领。“小聪明”过分强调“薄”,“薄”的过于浅薄。只有贯穿“厚—薄—厚”的辩证法,才能帮助考生们真正走出申论备考的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