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应警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宏观经济系统性的风险。
2010年12月17日,《财经》年会“201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刘鹤在““十二五”课题与政府职能转变”一节发言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刘鹤表示,目前,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市场复苏速度比较缓慢,许多国家都在力求增加传统产能和扩大出口。国内一些行业和领域“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
刘鹤指出,如果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盲目扩大产能,就会使原有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也会使实体经济对货币供应的需求非正常地扩大。“这不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他说。
刘鹤认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很多产业面临新的技术突破。国际金融危机使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如果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继续扩张,将“不但会遇到资源、环境的强烈约束,而且还会面临生产函数和技术标准变化引起的风险”,此外还可能造成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新困境。
基于以上分析,刘鹤在会上提出三大需要重视的问题。
他表示,第一,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如今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与改革开放初期全球生产能力转移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有很大区别”。
区别在于,前者机遇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所造成的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生产能力,后者机遇是在全球总需求出现萎缩和中国市场加快扩张的背景下,对中国形成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努力成为国内市场规模并位居世界前列国家的历史机遇。
“我们应理性分析两次机遇的重要区别,既要保持和提升传统制造大国的优势地位,又要通过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成为新的市场大国,”刘鹤说,“用制造大国和市场大国这两个优势,来支撑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应重视规划的目标设定,坚持内需和消费导向。刘鹤强调,必须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消费对投资的导向作用。
与此同时,必须防止在增长速度方面盲目的攀比,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地扩大规模,走粗放生产的老路,防止各种不正常的短期行为,切实把开局之年的工作重点转到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刘鹤表示,第三点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定安排。他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一场重大的改革,为了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必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改革的进程,努力构建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利益轨道。
他强调,特别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扩大非公有经济的市场准入。
此外,还应特别注重准确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力争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取得新的进展。
《财经》年会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年吸引大批高级政经官员、国际组织要员、企业领袖以及中外知名经济学家积极参与,聚焦来年的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时事热点,精确解读国策趋势,积极探讨产业前景,被誉为关于中国经济走向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国际思想交流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