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0-12-7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湖南视察时,特别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这对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从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首先,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农民和城市居民都是国家公民,为中国革命、改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长期支撑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但目前农村的整体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还没有得到充分改善,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湖南作为农业大省、鱼米之乡,稻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粮食总产突破 600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例如,2006―2009年,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为7115元、8390元、9308元和10174元,差距呈逐步拉大的态势。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必须加以重视,从制度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加以解决。
    其次,持续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现阶段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需要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加以分析。比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而我省仍然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消费拉力虽然有所增强,但总体水平还不高,经济外向度就更低。从投资潜力看,目前全省在建的高速公路有3000多公里,在以城市为主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下一步的投资重点无疑要转向农村。从消费看,现在城市家庭的消费品基本趋于饱和,扩大农村消费的潜力远大于城市。可以说,农村将是宏观经济发展提速的重要引擎,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再如,改善民生方面,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城市解决得相对较好,而农村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回过头来看,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始终伴随着农村的贡献和农民的奉献,城市的宽马路、大广场,都以减少农民的良田为代价,但农民真正得到的却不多,改善农村民生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目前,全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以上,我省也在3000美元左右,城镇化与工业化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已经有能力把工作重心和重点转移到农村和城乡统筹上来。
    第三,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我省经济总量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10位,跨入了“万亿元俱乐部”,但是人均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由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决定的。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农业大省的省情,明确这个“大”主要“大”在哪些方面。一是“大”在农业人口多。全省农村居民达到3900多万人,占总人口将近57%,城镇化水平只有43%,比全国低3个多百分点。二是“大”在第一产业比重 高。我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 是15.2∶43.9∶40.9,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在中部六省中,我省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占的比重最低。三是“大”在农村区域广。全省城区建成面积约为962平方公里,仅占全省面积的 0.45%。四是“大”在以农为业的农民多。去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935万人,其中1693万是农业从业人员,占43%。五是“大”在农村的发展任务重。特别是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需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努力。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三农”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形态,努力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五个方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着力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过去把农村发展资源“统”到城市发展盘子中的做法,努力创造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信贷、用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都往城市走,就谈不上城市支持乡村,也谈不上工业反哺农业。目前的经济发展不论是从布局还是从结果来看,着眼点和落脚点大都放在城市,放在第二、三产业,基本上是以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为中心,来谋划一个区域或一个时期的发展。这样就使绝大部分资源要素在加速向大中城市集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也就难以避免。县域不强首在产业,必须少考虑往城市“统”,多考虑向农村“筹”,把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以农村产业发展和资源增值为基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市资本、技术力量和农村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间合理流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城乡分工合理、产业链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提高农村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要着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二是着力促进城乡建设同步进行。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基础设施。例如,高速公路连接的主要是城市,相对而言乡村就有被割裂的倾向,城际交通越便捷,发展滞后的农村可能越会被城市甩开,资源、人才、资金等可能加剧离农村而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致力于弥补城乡建设方面的差距,在一个个点上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再从面上铺开,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带来大效应、大效益。首先,要抓好农村建设的规划。目前在城乡统筹规划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很不相符。很多山村的老房子与新房子混杂在一起,又不相对集中,导致公共服务难以覆盖。规划是建设的基础,从大城市、中心城区、中心城镇再到中心村,都要有合理的先期规划。当前要突出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制定,规划出来以后,要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确保住宅建设位置适当,有利于水、电、气、通讯等设施的集中配套。我省山地、丘陵多,要想户户通公路很不现实,也浪费资源,要从省情实际出发,大力推行行政村通公路的模式。特别是还有一些农户仍散居在不适宜居住的地方,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农民适当集中,逐步改变目前农村房屋布局散乱的状况。其次,要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促进城镇功能向农村、农户延伸和覆盖,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特别要在大力培育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建设好县城和中心城镇,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推动周边乡村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与县城、中心城镇对接,抓好农田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后,要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农村的建设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不能动不动就宽马路、大绿化带。湖南是种什么长什么的地方,耕作条件好,更要注意给子孙后代多留些土地,多留些发展的空间。要多利用山丘地和坡地,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防止城市、乡村同质化,努力建设一个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水乳交融的新农村。
    三是着力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去年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数为1200万左右,还有56%的适龄农村劳力停留在农村,大约超过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需要20个百分点。过量适龄劳动人口被固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说明农业、农村、农民目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还是就业问题。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坚持就近就业和异地转移就业相结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营造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返乡创业的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要做好做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文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比如,湖南四季分明,雨量丰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蔬菜不仅没有形成产业,而且保障省内自给也比较困难。要统筹谋划,正确引导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产业做大。这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需要。要围绕粮食、生猪、油料、柑橘、茶叶、蔬菜、棉花、竹木、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引导“能人大户”、培育经纪人和加强配套服务,加快形成能有效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的产业链。
    四是着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快速增长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同步,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总结成绩时讲总量的多,人均的概念不强。老百姓关心的不是GDP,而是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我们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把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完全纳入到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项目,促进全省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要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突破口,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促进城乡社保、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文化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
    五是着力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我们追求的 GDP,是绿色 GDP,是惠民的GDP,是有效益的GDP,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GDP。现在有的地方存在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情况,而农业农村自身的面源污染也有加剧的态势,不少地方“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化”,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生态保护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筹措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步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特别要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夯实发展田园观光、休闲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基础,吸引游客从城市向农村扩散,增加游客在农村的体验机会和滞留时间,引导游客扩大在农村的消费,通过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