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m$ x2 `: c3 g6 R4 `# |
蜗居
! m3 N) Q" T% b; I V 2 E0 @3 Z, \0 R" ]- A
【背景链接】 ) Y) ]+ ~* S, L6 `" g
2010年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随后在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但两会结束第二题,北京出现了两块“地王”。 5 m/ S# w2 P$ b/ S7 m/ w+ Q
【标准表述】 - [# H! _6 `. T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句台词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都市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蜗居”一词迅速成为09年年度热词。“高房价”、“住房难”受到社会关注。 , S' U0 |+ Q! s2 ]2 U* t
让百姓买得起房,有房住,政府需要加大以下几方面的执行力度:
4 O& z0 F3 M9 M5 s 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5 J/ D. c. s9 e$ T9 \- `$ I+ l0 v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5 h4 `" C2 b! R. v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对于中小套型住房,在财税、土地、信贷政策上予以优惠,使房地产开发的供给结构与中低收入家庭真实需求逐步相吻合。 8 C( a; ]/ n d: y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 }, L t1 y4 S3 e& E7 L! F + G: ]' E0 z0 X
* E. q' q) Z7 }% |) x) g; D" w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问题6 g, Y3 \5 U5 c' _" J- F3 U9 ]: }
+ u- V/ F. Q0 z; R9 R5 |8 ~
【政府声音】
% p( H& d" v5 B9 z9 ^; b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k6 J1 x7 n& x4 M8 |7 S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9 ~* `) D( E" M5 c; H 【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4 Q2 y" y/ L- R* ]# C- U3 p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9 \- r. Y8 P2 B- ?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4 R' e: B4 }2 `( J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8 l- i+ B0 t* ?8 d7 R3 |4 u8 d
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 g0 u, G& @" ~) f
【标准表述】
( v2 |2 j; y0 f$ m* S6 G3 Y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 i# _8 d) u- S5 I
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 s! [# z0 T4 o+ A$ M' S7 Z" M4 h 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 M, n1 r+ Q$ |! l( y! T 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P/ W& m3 s B* P+ |( c ]
四、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c' t3 L: }: c3 i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