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六】
产业园区建设
一要合理调整园区布局。整合沿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溪南、漳湾、赛江三大产业集中区,实现港区和工业园区的有机结合,延伸拓展福安、东侨开发区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搞遍地开花,优化产业布局。二要整合打造专业产业园区。要根据各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定位工业园区功能,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的要求,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三要实行分类指导,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健康发展。坚持园区规划、产业政策约束,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入驻企业和工业园区,有重点分类型地指导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提升集聚能力和竞争力;赋予工业园区相应的管理自主权,加强对入驻企业的跟踪、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入驻企业的问题和困难。
【建议七】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互动发展是环三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一要集中整治污染。二要重视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推广工作。三要重视防范先进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污染转移问题。
【建议八】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争创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在产品质量、品牌、标准获得突出成果的,不仅事后予以奖励,更重要的是事前给予支持指导和服务。既要重视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又要强化实用型、技能型的企业技工队伍的培养壮大。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是重视支持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建议九】
培育壮大市区经济
一是适应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增强服务市区经济意识。二是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推进市区一体化。三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属工业,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四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为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条件。按照环三发展规划“建设绿色宜居海湾新城”的功能定位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建设空间,加快发展商务、教育、卫生、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
【建议十】
破解不利于加快转变的观念性体制性障碍问题
一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定势,增强加快转变的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磅礴气势。二要加强学习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各级干部加快转变的能力,凝聚“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智慧力量。三要改进考评体系,实行科学定位、指导,确立加快转变的正确导向,激发各地“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内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