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2010年1月人民日报之人民时评合集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汇聚改变时代的力量,2010让我们继续打拼

2010年01月01日  张铁

过去的一年,如果你曾为气势恢宏的阅兵感动而向朋友发个短信抒怀,如果你曾在博客里用上“躲猫猫”、“开胸验肺”这样的新词,如果你曾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牵尸要价”的照片而倍感震惊……那么,你就已经参与到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变革之中。正是因为无数个“你”,一种新的力量在这一年生长,2009,因而有了别样的色彩和内蕴。

年底,各种统计数据公布,“V”型的曲线,让人看到整个中国“打拼”的力量。意味深长的是,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上榜群体,位列第二。正如该刊评价:中国经济顺利“保八”,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同样,过去一年,在时代发展的每一次脉动中,在社会进步的每一个脚步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身影: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千千万万的中国公民。不是吗?从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年中的“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再到“天价烟局长”、“钓鱼执法”……成千上万公民的声音,汇成一条湍急的河流,冲刷着每一个公共事件。不是吗?从经济的触底反弹到盛大的国庆庆典,从“响彻”全年的官员“雷语”到大小屏幕上《潜伏》《蜗居》《三枪》引发的争论……成千上万公民的参与,汇成一股强大的推力,推动事件解决,推动思想澄清,推动时代的慨然强行。

这一年,我们也可能曾看不清自己的力量;这一年,我们也或许曾迷失方向。当唐福珍在楼顶上引燃自己时,我们曾愤怒;当拾金不昧的老太站上被告席时,我们曾迷茫……但当《拆迁条例》在各方努力下将告别历史,当拾荒老人归还巨款却借钱买早餐,我们更会满怀欣慰、满怀信心。就是这样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一年,无数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思索着,行动着,努力适应和改变这个时代。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无数人的力量相加,就能改变这个时代。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点。对公共事务持续的兴趣,对公共利益持续的敏感,对公共责任持续的担当,叠加起越来越大的力量。这些,正是公民的力量。

在无数个你我的共同努力下,改变悄然启动。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公众与公共权力之间,一种良性互动在萌生。唐福珍用自焚的极端表达,引来广泛关注,网络的热议、媒体的讨论、学界的发言,推动相关职能部门重订《拆迁条例》。“开胸验肺”挑战“工伤条例”,“断指求证”迎来认错道歉,“雷语”惊人后是问责和彻查。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公众的力量,成为民主政治的“试炼”,为社会和时代的递进,开辟新的切入点。公共权力更开放和畅通的意见渠道,公民群体更负责任的公共参与,表达与反馈的良性互动中,中国能一步步走近公民社会。

你我的力量,有时也会变成一股暴烈的洪流,在冲刷时,也冲毁,在激荡时,也动荡。中国社科院2010年“社会蓝皮书”分析:网络非理性情绪有滋长之势。一个事件发生,上亿网民“围观”,在没有束缚的情绪场中,非理性和过于主观的声音,确实容易占到上风。“开胸验肺”、“断指求证”……每一个个案,都有悲愤与失望。但如果极端化成为常态,不仅会使正常的民意表达失效,而且会让整个表达体系,失去“预警”功能,成为一个底限。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谨记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正视我们的力量,既要激情呼吁,更要冷峻思考、理性表达。让“理智的运用”,成为我们力量新的增长点。

“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打拼”,因胡主席的话,成为2009年的热词。2010,也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为了自身的权利,也为了一个更好、更善的国家和社会。

 

反腐败,关键是如何保障权利监督权力

2010年01月02日  夏 韦

2009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既讲反腐败成绩,更讲严峻形势,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

不久前,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时,用了“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这“四严”,并要求“严肃党的纪律”。可见,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严格监督至关重要。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纵观许多腐败案件的发生,都与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够甚至缺席有关。一些官员贪污腐化的背后,是对国家利益的大肆侵吞,对群众权利的恣意剥夺。而在腐败问题频发的地方,内部监督往往形同虚设,外部监督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以致腐败分子大行其道。

权力的疯狂,既由于监督的无力,也因为权利的孱弱。这也启示我们,加强对腐败的监督,不仅要重视体制内的监督,更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让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权利来监督公权力。

如果说人大监督、司法监督与纪检监督是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话,那么,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动员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指向的就是“以权利监督权力”。换言之,在强化自上而下、左右制约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监督链条,也才能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才能避免“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软”的现实痼疾。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监督也是最无私无畏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显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80%来自群众举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性,以及更加重视并保障人民群众监督的必要性。

这些年来,不管是十七大提出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还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严格监督”;不管是各种举报渠道的开通,还是强调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都显示了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中,群众举报、群众监督的分量在加重。但真正要把群众举报落在实处,还需要观念的革新和措施的配套。比如,如何保证群众检举举报有着落,如何将这些举报转化为体制内的行动,如何有效保护举报人,使之免遭打击报复,如何对举报不吹毛求疵,而保持一种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总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对于反腐倡廉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党务公开的窗口亮堂起来

2010年01月04日  马国英

党务信息及时公开、准确传递,不仅是满足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需要,也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党的价值追求

“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和新闻发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09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这样表示。

从1983年国家部委设立新闻发言人,到今天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促使党务信息及时公开、准确传递,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需要,也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党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各级党委履行统筹大局、决策部署、改革发展等方面职责,行使的权力重要,肩负的责任重大。如何确保权力的性质、规范权力的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至关重要。而新闻发言人制度,无疑是公开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因此,长沙、南京等地已开始“试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与施行20多年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处于起步阶段的党委新闻发布需要全方位的制度健全。比如,如何与政府新闻发布相互衔接?如何体现职能分工、突出党务特色?如何加强信息发布的统筹协调,既防止相互推诿、“沉默是金”,又避免政出多门、各唱各调?这些都需要建立细致的程序和反馈机制。

也应该明确,新闻发言人是党务公开的一个重要窗口,但绝对不是党务公开的全部。在重视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防止一种现象出现——就是开了党委新闻发言人这扇“窗”,相关部门却关了“门”。比如,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发言人名单一公布,并无后续,发言人不发言;有的强调“只有新闻发言人才能对外”,以此作为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而新闻发言人再度垄断信息,设置公开障碍……这些倾向,无疑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相悖。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现了我们党推进党务公开、发展民主政治的坚定决心。对于党委新闻发言人而言,制度之树要结出实践之果,还需要得到党委部门的全方位协助和配合。我们相信,有政策推动,有制度支撑,在迈出第一步后,党委新闻发布的探索、党务公开的实践,一定能接着走好第二步、第三步……

人民时评:遏制事故,赔偿高不如板子找对人、打疼屁股  2010年01月05日  李德民

人生宝贵,人命无价。本文提出一条人命值多少钱的问题极其残酷,按说是不该问的。但面对社会现实,面对亡灵,面对死者悲痛欲绝的亲属,也面对一起起仍在发生的杀人夺命之事,又不得不提出这个残酷却实际的问题。现实告诉人们,在发生煤矿事故、医疗事故、交通事故,以及校园踩踏等灾难之后,做善后工作时,平息民愤时,抚恤赔偿、安慰亲属,都以金钱作为主要善后方式。

以矿难为例,前些年每人赔偿是两三万元,近几年提高到二十余万元,而前不久发生的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矿难,108个矿工罹难、湖南湘乡育才中学踩踏事件8个学生罹难,赔偿金额已达三十余万元。可以预测未来,赔偿金额有望逐步走高,三五年后一条人命具体赔多少万元现在虽然难说,但肯定要高于三十万元吧。

赔偿是必须的。笔者相信赔偿金还会增加,也希望赔偿金不断增加。但话说回来,设身处地站在死难者亲属的立场想一想,即便赔人家金山银山,也换不回来他们失去的亲人,也难以平复他们的心灵创伤。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只有一个父亲母亲,一般来说,也只有一个配偶和子女。生命是没法弥补的,亲人是没法替代的。人死不能复生,死者的亲人终生也难以走出那幽幽阴影,承受着无尽的悲痛。

死人的事无论如何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争取死人少一些,则是应该也完全能够做到的。安全第一,人命关天,这也是硬道理。很可惜,我国发生的煤矿、交通等事故,死亡率还是相当高的,有的一次事故就死几十人、几百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沉痛吸取教训时,在精心善后时,在媒体热炒时,有人总是从社会制度、体制和机制找问题。当然可以从这些方面找问题,但不必钻 “牛角尖”,搞“唯制度论”,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制度。要知道,我国的社会制度建立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础上,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制度有待完善,规章有待健全。要看到的是,各地区、各单位和部门虽说都建立有严格的安全生产、分工负责以及追究制度,煤矿、车站、码头、学校、医院都有明文规定,严肃的文件传达于会议,醒目标语贴在墙上,领导讲话振振有词,各类检查层出不穷,但事故照出,这原因到底何在?

原因林林总总,可以找出许多,但笔者以为,打板子找不着屁股,打屁股打不痛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把诸多事故发生之后有关责任人特别是有关领导受惩处的情况开个清单,人们将清楚地看到,有些出了事故包括很大的事故,责任人未必会为此被严惩,有的官照样做,像没事人一样。

要明确的是,对责任人特别是对渎职、玩忽职守者的仁慈,就是对死难者及其亲人的残忍,也是事故频发、死人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事之后,必须找到该挨打的,并把他们的屁股打疼,直打到本人和他人终生不忘。同样要明确的是,只有对责任人严惩,才是对死难者的真诚忏悔、对其亲人的最好抚慰,更是未雨稠穋,是为今后少出事故、少死人打的“预防针”。

 

曹操墓真伪之争,为真理还是为钞票

2010年01月06日  何 勇

元旦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了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研究,“确定这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这几天,关于“曹操墓”的真伪之辩,不仅在考古界,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关注。

这个新闻刚发布,即在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一些业内专家质疑,在曹操的家乡安徽亳州,曹操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比如邯郸,也有专家反驳。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为代表的支持者则认为,“证据已经足够”。

曹操生前是乱世枭雄,文武双全,一代豪杰;死后又被无数文学作品妖魔化,成为一代奸雄。曹操墓的真伪,自然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可从各大网站网友的留言跟帖上看,质疑结论真实性的居多。

网友们用一贯的玩笑方式表达自己的质疑:“曹操墓里惊现两个头盖骨,经考古学家鉴定,其中一个是曹操的,另一个是曹操小时候的。”更有人调侃,“两名女性遗骨身份一个是大乔、一个是小乔”满足了曹操生前夙愿。

真理愈辩愈明。学界关于曹操墓的种种基于学理的争议、质疑,都有助于我们更科学、更准确的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还原。

然而公众尤其是网络上,这种普遍的质疑、甚至讽刺,不由得让人思考:一项严肃的考古成果为什么受到如此广泛的质疑呢?这其实折射出,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庸俗化、功利化之后,学术公信力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有人直言,希望安阳“曹操墓”不是一个新的“周老虎事件”。这种声音是对学术公信力危机最好的注脚。

社会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服务”不等于拥有高尚的学术品格,不尊重基本事实、史实,以牺牲学术公信力为代价,“研究”出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科研成果”的现象确实有之。

这几年,不少地方为了争夺历史名人的故里和墓地,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从炎帝、尧帝故里之争到老子、孙子故里之争,再到诸葛亮、曹雪芹的故里之争,争议双方,均有当地专家学者展示其研究成果。

说到底,这种争夺和研究,和学术基本不沾边。套句流行语“哥争的不是真理,而是钞票”。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就会带来大把的经济收入,提高GDP。

更有甚者,甚至不惜造假,比如,陕西的周老虎事件。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伤害科学研究的公信力。

再说“曹操墓”所在的安阳。曹操墓真伪争议还没定论,安阳当地已开始大作旅游文章。安阳市市长表示,要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有人计算,曹操墓每年可为安阳带来4亿元收入。

倘若曹操墓为真,每年4亿元的收入,我们也当祝贺;假若曹操墓证伪,即便一块钱收入,也是考古研究的污点。

曹操墓的真伪迟早会水落石出,学术公信力的危机则应提早解决。目前我国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经济、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学术独立性不足,深受权力和资本的影响,有的学者甚至成为某一利益小集团的代言人,这势必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离真理和事实近一些,离权力和资本远一些,学术研究才会有独立的品格,也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精彩评论9

正序浏览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且看法院将如何审判大法官黄松有

2010年01月06日  李德民

人民法院审判过身为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却贪污腐败的高官陈良宇,判他18年徒刑;审过身为亿万富翁却雇凶杀人的“大款”袁宝憬,判他死刑。这都是众所周知的新闻,日前又有新闻说,法院还将审审法官,而且是个大法官。

这个即将受审的法官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黄松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受查处级别最高的一个大法官。他2008年10月15日被中纪委立案审查,并被采取“双规”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当月28日免去了黄松有最高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随后将其“双开”,于2009年10月移交到最高人民检察院,至此进入司法程序。目前,涉案事实已基本查清,审查工作进入尾声,该案有望于今年全国“两会”前进入审判程序。据透露,黄松有已初步认定的涉嫌受贿金额在400万元左右。有媒体报道此案件时,提及最高法院尚有4名处级以上法官受到牵涉,而此前牵涉黄案的最高法院立案庭审判员李军,去年9月中旬被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法院认定的受贿数额是10万元。

试看此案,有个“看点”,就是被押上被告席接受人民法院审判的黄松有是个法官加高官,是个部级干部,还是个大法官。这使黄案比一般贪官落马的新闻更有看头,也更引人深思。

部级干部、大法官何许人也?在老百姓心目中本应是公正、廉洁的执法者,是在“明镜高悬”匾额下断官司、平民冤的“青天大老爷”;是一尘不染、执政为民的公务员。要说古代的高官、大法官,老百姓最熟悉的是宋朝开封府的包拯,人称“包青天”,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连违法乱纪的驸马爷、亲侄子也敢铡,戏剧《秦香莲》、《铡包勉》流传至今。要说现代,老百姓至今难忘延安时期的“马庭长”--马锡五。他当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新中国,他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庭长”执法严正,刚直不阿,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这些法官流芳千古,永为楷模。

可今天这个败类黄松有,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过高等教育,还是法律专家,又有基层工作经验,论“硬件”,可谓既符合干部队伍年轻化,又符合知识化、专业化,可惜他为人不正,为官不端,走向了反面。作为大法官的高官,应该不会像街头巷尾铤而走险的“法盲”,为钱财轻易舍弃锦绣前程,也不会像一般贪官不知法网之严密、法律惩治之严厉,但他竟在400万元面前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也出卖了法官的尊严,成为一个徇私舞弊、见利忘义的赃官。他像一只混迹于政法队伍里披着猫皮的老鼠,而且是只精于鼠假猫威的硕鼠。

披着猫皮的老鼠比一般老鼠更厉害,更可怕。要知道,最高法院可不是个等闲机关,法官可不是等闲之辈,那是明辨是非、区分正邪,直至决定生死的要害部门。在老百姓眼里,那是最后的希望、最后的靠山,也是最后一道“防火墙”、“生命线”。可倘若碰上黄松有这样的法官,哪里还有道理可讲?哪里还能伸冤?执法又怎么可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眼看着黄松有即将受审,笔者心中亦喜亦忧。喜的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连最高法院副院长也落网了,今后还有什么网不住的“大鱼”、打不死的“老虎”?忧的是像黄松有这样的人不知何德何能,凭什么平步青云官至中枢?好在披在老鼠身上的猫皮终于被扒了下来,试看法院审判大法官,可以肯定,法院饶不了他!

 

品总书记的“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

2010年01月07日  刘国昌

我们现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是一桩伟业,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当以怎样的精神继续创造伟业呢?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了12个字,即“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

“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这12个字,是一个整体,但每4个字又各有侧重。“顽强拼搏”,讲的是精神面貌;“开拓创新”,说的是重要做法;“团结前进”,强调的是作风要求。这12个字,简短明确,相互联系,内涵丰富,指导性强,是确保我们继续创造伟业的重要指针。

继续创造伟业,必须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顽强拼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就,靠的是这种精神;如今要继续创造伟业,仍然要靠这种精神。前进路上无坦途,创造伟业更多险阻。但只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就能战而胜之。“顽强”,表现的是奋斗精神,它不会在困难面前偃旗息鼓,更不会一遇险阻就灰心丧气。“拼搏”,表现的则是一种斗志,一而再,再而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定要干出个成果来。

继续创造伟业,必须要坚持“开拓创新”的重要做法。创立伟业,可能需从零做起,其创立过程中,有一个不断发展、巩固的过程。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只要坚持“开拓”、锐意“创新”,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有所进步。那种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的做法,不但使自己裹足不前,还可能将已取得成果白白断送。

继续创造伟业,必须要发扬“团结前进”的优良作风。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出力量、出智慧、出成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何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怕就怕人心涣散,坏就坏在一团散沙,各说各的话,各唱各的调,那还能干成什么事?要前进就必须团结,只有团结一心,捆在一起干、一起闯,才能更好地前进。

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伟业建设蒸蒸日上。尽管我们面临的形势还很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但我们有“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这12个字为指导,一定会战胜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夺得千峰翠色来”。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实践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80后”,如何三十而立?

2010年01月07日  李泓冰

“80后”包含着构成复杂的不同利益群体。今年,各级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协调这些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实实在在地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转过新年,2010年的第一场雪狂奔而来,京城漫天皆白。暴雪中,许多迈进30岁门坎的“80后”,对一条热播的新闻心有戚戚焉:2010年首批30岁“80后”近半无房无车,并且“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于是,一些“80后”们的心里也开始下雪了。

细细分析这则调查,觉得往“80后”身上撒的这场雪,有几分莫名其妙。

“近半无房无车”?若换个标题,就是超过一半有房或有车,岂不颇为喜人?2007年,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在京访问时说,美国拥有自己房产的人达70%,念及年龄结构分层,咱们30岁的青年“一半有房或有车”,实在比例不低了——但是,真有这么高吗,似乎难以置信。尽管调查据说主要是在京沪穗大城市,且没有厘清这“有房有车”的概念,是两者都有,还是二居其一?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类似的调查,粗疏并缺乏权威采样,缺乏科学定量分析,最终使解读角度变得阴晴不定,很难成为具有公信力的社会状况判断与决策依据。

然而,这则调查结论仍然形成“暴雪”效应,在以“80后”为主的受众心中,激起的寒意极具共鸣。事实上,说到生存压力,“70后”更加首当其冲,再往前数,每一代人也都曾面临自己的现实困境。

目前“80后”的父辈们,在30岁的门槛面对的比这一代人更加痛楚:他们是下乡的知青,正渴望着返城务工;他们失学已久,正在疯狂补课企图赶上刚刚恢复的高考末班车;他们是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寂寞着的“大男大女”,成为让政府头疼的社会问题;他们第一次面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发展窘境进行独立思考,发问“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而“有房有车”对他们来说还是天方夜谭。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同龄人的梦想反差鲜明。“80后”恰恰处于这样一个年龄层:开始切近感受现实生活压力,又保有学生时代的激情和表达欲望,且拥有表达的时间与必要的经济支持。于是,“80后”的声音被一再地放大。然而,被“放大”的,往往局限于城市青年。另一群数目庞大却默默无语的“80后”,正艰辛地行走于城乡边缘,胼手胝足地为生活打拼,托举着中国的“保八”奇迹。只是,他们往往没有发言的习惯与精力。

我们习惯了“80后”之类的年龄代称,其实它根本不是一个诉求一致的群体。今年,各级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协调这些不同的利益诉求,从不同层面解决中国的劳动者困境,实实在在地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80后”已成中国的生力军。他们曾在抗震救灾、在奥运志愿者的岗位上,让父老乡亲刮目相看;他们坚毅地支撑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相信他们也会营造出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基层之路”如何硬过“公务员热”?

2010年01月07日  建  达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党建新闻和干部新闻里多了一个热词,那就是“基层之路”。从人民日报连续开展“基层的路越走越宽”到安徽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一批基层干部的事迹感天动地。

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工作在第一线。他们的呼吸与老百姓最近,他们的感情与老百姓最亲,他们的政绩与老百姓的利益最密切。群众从基层干部的身上了解共产党的形象;群众从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上,理解政府的政策;群众从基层干部的得失成败上判断制度的优劣。

像沈浩这样的基层干部,从省里下来,与群众同甘共苦,想方设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群众谋取福利,群众最欢迎,舍不得他走。这样的干部,才符合共产党的宗旨;这样的干部,才适应时代的潮流。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在遥远的边疆,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需要那些有志气、有理想、有干劲、有知识的基层干部。

如何判断一个干部成功与否?现实中,无论是介绍一个人的简历,还是介绍一个人的事迹,人们可能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那个人的官职放到显著位置。这是一种陈腐的“官本位”意识。其实,基层干部往往官不大,但是,优秀的基层干部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他们是成功的干部,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和推崇。

与基层之路相关的是各地考公务员热。正常的选拔公务员考试,竟然成为名列榜首的“国考”。考录公务员是国家选拔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国家还可以从基层直接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机关。有什么必要把公务员抬高到不适宜的位置呢?假如基层的各类待遇比机关里的公务员丰厚,人们对公务员的看法发生了实事求是的变化,还会有什么“考公务员热”吗?

基层干部是党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难得到落实,群众的福祉也很难得到保障。当宣传基层干部、爱护基层干部、鼓励基层干部、重用基层干部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共识,一种价值观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向基层,一展身手,造福百姓,同时成就自己。

公务员该考还得考,基层更应该成为制度关注和改革的重点。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特别是还处于贫困和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更需要像沈浩这样的优秀基层干部。

 

标杆不能歪,公仆当心被"网"住暴露无遗

2010年01月08日  吴酩

因一句“猛话”和一盒烟引火烧身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被判刑入狱了;因离职前连夜签署调令遭曝光的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了;因“借用”百万豪车招质疑的内蒙古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丽洁,被迫引咎辞职了。2009年这三起著名的官员落马案件,彰显了网络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利用网络开展反腐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则对官员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由此,公仆们进一步看清网络监督的威力,萌生了敬畏之心,那些本来就“有事”的人更是担心遭遇“人肉搜索”,害怕像周久耕那样一不留神就被“网”住“扒个精光”,无所遁形。

将心比心,由于长期缺少实质性的监督,众多官员已经把“封闭”做官当作了行事的常态,让大家一下子进入随时可能被“人肉搜索”的透明“玻璃柜”,心理的难受劲可想而知。但是,难受归难受,现实归现实,社会已经步入发达的网络时代,对官员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密,不可能发生逆转。因此,面对这一大势,公仆们只能接受、不能回避,只能适应、不能抵制。否则就难免陷入被动,不断惹来麻烦。

其实,公众人物无隐私,官员必须透明行事,在发达社会早已成为一种公认的通行法则。正是这一法则的通行,随时提醒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公众人物,不得肆意妄为,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也正是这一法则的通行,造就了强制官员遵纪守法的强大群众基础和良性社会氛围,有效抑制了贪腐等恶行的滋生、蔓延、泛滥。香港已故知名社会活动家徐四民先生曾经就反腐倡廉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内地应该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除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外,充分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让官员总有“头上三尺有传媒”的感觉。笔者在香港客居数年,对此亦有实际体验。说香港10多万公务员,全部被媒体24小时“罩着”、“照着”、“盯着”,可能有些过分,但高级官员(包括其亲属),享受媒体“全天候照顾”确是事实。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所谓的“偷步买车”事件,就是被家门口“守候”的记者即时曝出来的,搅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梁锦松辞职。而几位高官太太在深圳购买假冒名牌皮包的事,也曾被多家港媒紧盯、爆炒,媒体批评的不是蒙骗顾客的卖家,而是明知廉价是假货还要购买的官员家属,认为她们是在支持造假、支持侵犯知识产权。在媒体这般“贴身”监护下,官员“有如芒刺在背”,还有多少人敢生不法之念、敢行贪腐之事呢?虽然百密难免一疏,但香港近几十年中极少发生官员贪腐大案、窝案,确是公认的事实,这其中舆论监督的大功劳,也是被民众所认可的。

公众人物,对法律法规的实行,对道德规范的养成,发挥着强大的示范作用;而各级官员更是被视为公众人物群体的指向标杆。只有标杆不倒、不歪、不蛀、不腐,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因此,对官员为主的公众人物群体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既是公民的神圣权力,也是公民的应尽责任。这一权力和责任的实现程度,实际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已经并继续迈着坚实的步伐。异常迅猛普及的网络,翻开了舆论监督的历史新一页,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相信它的穿透力会越来越强,直到射透一切厚幕、薄纱,把所有应该公示的真相,统统推到明亮的阳光之下。

在公众面前保持透明,是人民对公仆的一项合理要求,也是公仆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但愿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公仆们能够认清新形势,主动走出自我封闭,坦诚接受民众监督,做好随时被“人肉搜索”的心理和行为准备,交出合格的“体检报告”。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住保障房与“吐口香糖”

2010年01月08日  郝洪

公民权利不是奖品,也不是惩戒砝码

1月7日,《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试行)》正式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引来一场不小的争议。

根据规定,除了擅自将租住的房屋转让、转租、出借、调换等严重违规行为发生,房屋即被收回外,吐痰、吐口香糖之类不文明行为也被列为违规之列——吐痰、吐口香糖两年内累计扣满20分就要收房。

对此,相当多的舆论将其归结为这是对保障性住房房主的歧视。人们不理解,一项原本是对全体社会公民的道德要求,如何就成为了保障房的“一票否决”。

相信政策制定者在拟订这些条例时,并没有将其设为是专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法规,存心要和他们过不去。一如广州市住房保障办所言,其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的公共房屋管理经验”,比起对公屋住户全面实行清洁扣分、在公屋推行全面禁烟制度的香港,广州的做法不过是有所克制的、小心翼翼的尝试。

这样的尝试是否值得鼓励?从先行者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做法对城市文明指数的提升的确有些功效——人们不会为了发痒的喉咙而和房子过不去,因为一时畅快淋漓的咳痰运动就置自己于无家可归的境地,这样的事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但从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角度来看,这当中却存有相当疑问,首当其冲的即是,应不应该将这公共权力用作社会道德惩戒的手段?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是对公民居住权利的保障。保障性住房权作为国家对人权保护的内容之一,它的落实与否、完善与否,是政府的责任。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保障房申请的严格规定,对申请程序公开与透明的坚持。因此,保障性住房权首先是公民的权利,政府能做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而非将这些权利变身为自身的管理筹码,用公权力去制约私权利。

公民权利不是奖品,也不是惩戒砝码。在城市文明卫生管理上,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全球有那么多文明卫生城市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倘若将思路局限于用公民住房保障权做抵押,以社会道德规范“绑架”公民权利,这样的做法是否得不偿失?

 

2009反腐败 中央纪委开清单

2010年01月08日  李德民

回眸2009年,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人们从中看到了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成就,看到了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锦绣前程。看看政治领域,去年反腐败斗争开展得如何?当前形势又怎样?这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日前,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开出了一份清单,人们从中认清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也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1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通报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有关情况。据介绍,去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18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828件,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请读者注意,一百多万件举报、十多万件已核实、十万多件已立案、十万多件已结案、十余万人受处分、为国家挽回四十多亿元,这是多么大的声势、多么大的工作量,又是多么大的成果。据介绍,纪检监察机关重点查处了五个方面的案件,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严肃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中,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中央纪委监察部严肃查处了王益、米凤君、陈少勇、朱志刚、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郑少东等大案要案,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正在立案检查的还有许宗衡、李堂堂、黄瑶、宋勇、康日新、张春江等。

笔者注意到,以上有“资格”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新闻通气会上点名的衮衮诸公,均为省、部级“老虎”,像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等,还曾是些掌过公、检、法“刀把子”、纪律检察“印把子”的张牙舞爪“吊睛白额大虫”,平时厉害得很,似乎没人敢惹。但他们在“武松”面前,不过是一戳就穿的“纸老虎”。从清单中人们看到,牛年打“虎”可谓牛气冲天,可以断言的是,在虎年打“虎”将更有虎虎生威。看看这份清单,想想雪片般的举报,听听群众的强烈呼声,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在虎年的日子决不会比牛年好过。

看清单,笔者一方面感到落马的贪官真是不少,另一方面也觉得,他们不能代表整个干部队伍的大局。据统计,2009年1-11月,受党纪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的1.1‰,其中因贪污贿赂行为被开除党籍并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2231人,占受党纪处分人数的2.6%,与7600万党员总数比更是非主流。看了这些数据,或许有人觉得还不过瘾、不解恨,感到数量太少了、惩治太轻了。这是义愤,是口诛笔伐,也是对“老虎”强大的震慑。但要看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老虎”得一个一个地打,还得看准了才下手。再说谁也没本事一家伙把“老虎”打干净,因为打了老“老虎”,还会出新“老虎”,但打一个毕竟少一个。可以相信的是,我们从上到下一样痛恨“老虎”,要痛打“老虎”。

 

从李长春的“善待、善用、善管媒体”说开去

2010年01月09日  武少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这无疑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媒体工作的指南。

新形势呼唤新思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新的复杂变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压力之下,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媒体面前要讲真话,讲实话。

就在几天前,重庆巫山县两名乡镇官员说了假话,被县督察组暗访时撞破,县里为此召开干部大会,播放暗访视频剪辑,当场宣布对两名撒谎官员给予免职。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起舆论关注,有文章表示,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对民众,撒谎就要罢官,出手就不能罢手,将其进行到底,才能符合初衷。

人无信不立。一个不讲真话的干部,我们很难相信他会在工作中讲原则,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样,无论出现矿难,还是其他事故时,“有关方面”不要首先想到部门的利益,而应迅速地公布真相,同时公正公开地处理事故。谣言止于公开,在事实面前,真相不遮遮掩掩,民众的怀疑自然就会打消。

然而,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官员,习惯于暗箱操作,在媒体面前“一问三不知”,把一些本来不大的争端“捂”起来,或者通过公权力极力“私了”,结果事情越闹越大,最终难以收场。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肇因,也不过是一些官员眼中的“小事”而已。

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真话。“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好在,我们看到,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在不断健全,各级官员也在努力适应面对媒体的角色转换,公开透明正在成为各级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着力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同时应该给人民带来信心和希望。”质朴无华的语言,诠释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讲真话、讲实话放在工作的首位,面对媒体时如此,面对民众时也要如此。惟其如此,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决策,才能真正解决民众关心的各项难题。

对敢于讲真话的官员来说,媒体并不难打交道;对不讲真话的官员来说,媒体总是很“麻烦”。我们希望各级官员能够明白“公仆”二字的分量,为官一任不要老是想着“升官发财”,而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毕竟民生无小事!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贵在一个“问”

2010年01月10日  刘国昌

200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人民日报在2009年12月24日发表题为“权责一致 以问促责”的评论员文章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落实《暂行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因而一出台就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问责的《暂行规定》执行得怎么样呢?这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应该说这个《暂行规定》发挥了很大作用,不少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实行了问责,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但也要看到,就目前贯彻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些本应问责的事故还没有得到处理,一些责任人还逍遥于党纪国法之外,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有两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阻碍着问责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偏袒护短。发生事故总不是好事,但查清责任,抓住不放,举一反三,总结教训,可使以后避免再犯。然有的领导则不是这样,他们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偏袒护短,生怕一问责把事闹大了,会“抹黑”、会“影响声誉”。如此之为,严重阻碍着问责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官官相护。一些地方出现事故后,作为主要负责人不是严肃查处,而是护短。对一些本应问责、本应查处的干部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只是表面上批评批评,讲几句“吸取教训,下不为例”的话了事,而没有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如此之为,也使问责难以开展。

问责,贵在一问;如果出现了事故不问责,那责任怎么能查清呢?因此,敢于问,并一问到底,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应该明确,实行问责,就是要把问题查实、把责任搞清,使相关责任人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此事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再次出现。这样做并不是“抹黑”(事实上出现事故已经是“黑”了),也不会“影响声誉”,相反倒是能使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把坏事变成好事,何乐而不敢为、不愿为呢?

也许有人说,出了问题我们以后注意不就行了,何必非要问责?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出了问题不问责,就不能真正吸取教训。有些干部嘴上说“以后要注意”,但往往由于没有切肤之痛,他们很容易忘乎所以,重蹈旧辙,让事故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例,人们见得还少吗?问责,一方面要把当次的事故责任查清楚,另一方面则是要使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进而还能起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使广大领导干部时时牢记“为官一任,责任在肩”,不能只记住自己的乌纱帽,忽略或忘记自己所应负的责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行问责也是落实科学管理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严谨的事业。要切实把它搞成功,容不得一点疏忽大意,更不允许敷衍塞责,必须实行科学管理。而实行问责,无疑是落实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且不说平时工作中要认认真真去做,面对出现的事故更要问责追究。惟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偏离科学管理的种种现象,确保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顺利进行。

实行问责,意义重大。只要我们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践行,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如果专家拍胸脯也当不得真……

2010年01月11日  朽木

如今一些事情,如一地鸡毛,你不知道该听谁的,信谁的。想买股票、基金什么的,看看报上的“权威分析”吧,可人家明明用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字写着“入市须谨慎,风险须自负”;买房更是如此,一天一个价,即便是那些“权威人士”口里说出的,也等于在吹一个个肥皂泡;就连报上整版整版的很厉害的文章,读起来一个个口吐莲花,但照样还要注上一笔“本专栏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代表谁,真是天晓得。真是应了那句名言:别跟陌生人说话。改个字,便叫做“别信陌生人说话”。谁说的也不行。包括专家,有的专家。

刚刚进入2010年、2010年代,人们都翘首以盼,希望日子过得好一些,比如这物价别疯涨等等。好。就有专家出来说话了:“2010年不会出现明显通货膨胀”。话当然不止这一句,这一句是结论,是可以拿来做消息文章标题的,人家有文章,有论述,有理论,好像还有数据支持,言之凿凿。好啊,这下老百姓可以松一口气了。

而我们电梯里的人并不这么看。

我们居民楼里的人是从放在电梯间里的报纸上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个看到的人就一脸不屑地吐出一个字:“嘁”;第二个人马上附和:“吹”,同样一千个不同意,一万个不支持;剩下的可就热闹了,电梯间里就那么几分钟,但超级超短超精彩的评论却妙语连珠:“吹牛不上税”、“睁眼说瞎话”、“专什么家,拿砖拍他”……

是人们不想抑制通胀吗?当然不。是人们太想不通胀了,但人们的口袋却捂不住。有人说菜价还是涨了。有人说水、电什么的一听证就涨一回。有人说最重要的是房子,涨得人头皮发麻,这专家分明是睁眼瞎。有人说别听别信,专家有能耐,怎么没有预测出金融危机啊……

肯定有牢骚,肯定有偏颇。但肯定有民生民瘼民情民意在里头,不听不行。

这些年各种预测多了去了,尤其是“景气”之类。说得非常动听,到头来往往是海市蜃楼。如果是一般人说说也就罢了,江湖之语,只当耳旁风便是,“犹如东风过马耳”罢了。但若是“权威人士”的,则另当别论了。专家说,官员说,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如果只是为了鼓劲,说些斗志昂扬的话,十分必须,人们也理解,是对的,人不能老是活在阴暗里,需要阳光。但如果有鼻子有眼地预测、预计,则一定不要随意,千万谨慎,人说“金口玉言”便是。

问题是,这个道理,专家懂,官员也懂,但还是老说。这里,是不是既有不负责任者,也有别有所图者?不负责任者仗恃自己是官,是专家,是名人,就洋洋自得信口开河;而别有所图者则更差劲,这些人往往是“利益中人”,比如他在预测哪只股票有戏,他本人便是这只股的持有股东,整个一个“托儿”,这样的预测,纯是坑人了。正因为这种“谎蛋”下多了,连普通居民楼的电梯间的人,几分钟内即达成一致意见:假的!

假的就是假的,明眼人一望而知,但偏偏有的媒体不知,或佯装不知,真不知为何。为何?也无非二种,一是蠢,二是奸。蠢就算了,总有一天,这类犯蠢的媒体会遭人唾弃,而这耍奸的媒体就十足不地道了,你明知是假的还传播,还害人,这不是作孽吗?这类媒体,被人唾弃,就不是早晚的事了,而是立马为人不弃。不是吗?

怕人说假话、说谎话,更怕专家、官人说假话、说谎话。他们都作假作伪,都敢拍胸脯信誓旦旦赌咒发誓让老百姓上当,人们还去相信谁呢?

 

考研试题青睐人民日报人民网 多元社会需主流价值观

2010年01月11日  张铁

1月9日,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试卷中,“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这两个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从35题开始的4道材料分析题,全部摘编或者提及人民日报、人民网,包括人民日报对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人民网对于推行“普惠式养老金”的报道等。

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考的是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英语,考的是应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的能力;而政治,可说是对道德素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综合考察。如果说考英语、考专业课,体现出的是一种“工具理性”;那么考政治,则体现出一种“价值理性”。即使不看考试内容,考政治也传达出这样的价值导向:在一个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仍然需要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指导工作、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这样看来,政治考试和人民日报、人民网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上的作用,为人所公认。“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是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人民网时,提出的要求。其中“弘扬社会正气”,说的正是价值观上的引导。而人民网是最权威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发挥着“传播者”、“瞭望者”甚至“领航者”的作用,是网络舆论的一块高地。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与其他众多媒体一道,成为主流价值的“代言人”。这也是考研政治试题格外青睐人民日报、人民网的根本原因。

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也是社会更加开放、更加进步的标志。然而,多元化有时候会带来混乱、产生矛盾。比如,去年的“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中,垃圾焚烧厂选址附近的居民,坚决反对开工建设,但如果将范围放大,广州市多数人并不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甚至有人忧虑:焚烧无法实行,广州或将面临“垃圾围城”。在这种情况下,要统一起“分裂的民意”,就必须要有一种主流的思考方式、主流的价值观念,将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在这三种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求既维护个体表达的权利、又捍卫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解决路径。这,可说既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上的选择。

细加分析,我们能看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出现在考研试卷上的内容,无不体现着对主流价值观的坚守。第35题,采用的是人民日报、人民网对新中国社会建设方面成就的报道;第36题,摘编的是人民日报对“开国大典”和“国庆60周年庆典”的报道;第38题,提到了《人民日报》率先向世界发声……

可以说,考研的政治题,考的是一种“共识”。比如通过分析“开国大典”和“国庆60周年庆典”的报道,回顾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的发展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国家认同”这个“共识”。再比如对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呼唤的是“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实际上,不管是被摘编还是未被摘编,人民日报、人民网的许多内容,都是力求在公众中制造“共识”,在多元的观念、诉求中,寻找到最根本的原则、最核心的价值,寻找到不能抛弃、不能放弃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形成和坚守整个社会的价值立场。

主流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躲猫猫”、“欺实马”,“牵尸要价”、“钓鱼执法”……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新闻事件,冲刷着公众的观念,不断挑战道德的底限,有人甚至说,社会群体间的不信任、社会对政府的种种质疑,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道“墙”。对于这样的冲突和隔阂,我们在认识和思考时,更应该本着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从理性、建设性的角度,积极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这或许也是考研政治题中大量出现人民日报、人民网内容,传达出的一种价值导向。

考研政治题中摘编主流媒体的相关内容,将促使140多万有知识、有见解的学子,在考场上直面方法论、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但愿,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世界的一次再思索。实际上,这也不仅是考研学子的考试,更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一道考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期待我们能于试卷内外、考场内外,重审积极的、主流的价值观念,形成思考、得到结论、达成共识。

 

为110加油!祝110更灵!

2010年01月11日  维 红

“有困难找民警”,这在如今许多人眼里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可要追溯其来源,不知有多少人会将这句话和110电话联系起来。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在全国建立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110从单纯的盗(匪)警报警电话,变身为报警服务平台,看似只是“服务”两个字的添加,带来的却是整个公安系统为民服务理念的加强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一年半后,公安部下发《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一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并尽快投入使用。由此,打击犯罪与服务人民并重、便民爱民的现代110,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

为了使110在时空上反应更快捷,在各警种配合协作上更合理,科技含量更高、整体社会联动工作更有效,公安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各地公安机关出实招,求实效。“有困难找民警”、“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口号叫响了,百姓受益了,110的品牌也树起来了。

110是一种精神!从大家记忆犹新的福建漳州110“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到北京“110”设立反电信诈骗专家咨询席,为群众答疑解惑;从全国县市公安机关110、119、122“三台合一”,到公安部制定出台《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可以说,110的服务手段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工作方式在日趋规范和科学,但无论怎么改,怎么变,110都始终秉承、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110,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群众扶危济困,为百姓排忧解难。

110是一种能力!现在的110,不仅要全天24小时受理公众紧急电话报警、求助,还要接受公众对公安机关及民警违法违纪或失职行为的投诉,110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警面对的,也许是凶残的歹徒,也许是亟待抢救的受伤群众。接警、出警、处警、反馈、回访……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热情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据介绍,各地110曾广泛开展大练兵活动,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然而,人们对110的期盼就像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本领和能力,要用速度和效率来体现。110任务道远!

110是一种考量!有资料显示,全国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1997年接警总量595万起次,2005年达到1.416亿起次,2009年仅1月至11月,接警总量已达1.66亿起次。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群众对110的信任和依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不少地区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众多等问题。百姓的诉求,是对110的考量,也是对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量。110灵不灵,有赖于大家的联动、共管。

其实,110也是对公民文明素质的考量。20多年来,110始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为数不少的无效电话甚至骚扰电话。公安部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1月8日作客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就发出诚挚的呼吁:“恳请大家正确拨打110,特别是要教育小学生不要随意拨打110。要110灵起来,就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用好。请不要骚扰110!”

110是我们危难时候的保护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护110也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共同为110加油!祝110更快更强更灵!

 

政府门卫凭啥说"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

2010年01月12日  王石川

因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6日上午江苏省兴化市民张云来到兴化市政府“反映问题”,门卫见“事情不大”,拒绝让其入内,双方发生争执,后来传达室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1月10日《扬子晚报》)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是一些人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体验,如今张云的惨痛经历为此增添了新的注脚。其实,这起风波的看点在于保安的一种价值判断——“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拦截张云后,面对张云质疑为何不让进,一名保安如是说。

“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请问这名保安,是谁告诉你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你从哪里判断出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再请问,何谓大事、何为小事?“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温总理有几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耳熟能详,比如,“老百姓的事比天大”、“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老百姓的事就是国家大事”。诚然,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张云反应的事并非小事,再小也不是被拒之门外的理由。

对于保安这种倨傲而狂妄的言行,有网友痛斥。网友的义愤可以想象,但在笔者看来,保安这个群体本身来自于社会底层,如果不做保安,他们也许和张云一样有着哀怨的生存叙事,值得追问的是,为何他们一旦成了保安,特别是政府部门的保安后,会声色俱厉、面目狰狞?为何对昔日同是底层的兄弟狐假虎威起来?这种异化更值得追索。

其实,保安的这副习气并非无缘无故。可以想见的是,平素,这些保安狐假虎威惯了。最关键的是,保安嘴中所谓的“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也并非无缘无故,可以佐证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代表兴化市政府处理此事的该市信访局一位副局长说,他已经代表兴化市政府向张云进行了道歉,有关部门也对参加纠缠的保安进行了教育。该副局长还表示:“事情不大,已经得到了处理。”

“事情不大”,这话是从该市信访局一位副局长的嘴里说出,听着似曾相识!这与保安嘴中的“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简直如出一辙。如果连信访局副局长都认为保安打人“事情不大”,保安群殴张云又何怪之有?在这样的意识熏染之下,保安就必然认为张云的事是小事。不妨作一假设,倘若该政府的官员对访民毕恭毕敬,保安敢如此吗?假使官员坚守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无小事,保安会擅自说出“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吗?

可以说,保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官员的影响。引而广之,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为何政府部门屡以围墙阻隔?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应该去除各种阻拦,走进民众,或者让民众便于走进政府。

该重申百姓利益无小事了!政府保安群殴市民,“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不止让我们看到了保安的傲慢与粗暴,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狐假虎威的作态,而狐假虎威之所以屡见不鲜,问题不仅处在狐身上,还出在虎身上。不驯服老虎,只追责狐狸,恐怕于事无益。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儿子、女儿各留两千万,叶局长心理平衡了?

2010年01月13日  刘以宾

《南方都市报》报道:“给自己留两千万、给儿子两千万、给女儿女婿留两千万”,定下3个两千万“宏伟目标”的韶关原公安局长叶树养在被提审时说,自己也曾为简单的日子而快乐满足过,却最终仍难以摆脱心理上的不平衡:“付出的比别人一点不少,为什么收入、生活水平差那么多!”心理上的不平衡日渐加剧,而这,也成了他逐步滑落深渊的端倪。

叶树养所说的“别人”,究竟是些什么人呢?“在与一些老板打交道时,认为这些人的素质、能力都不如自己,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发家,过着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仅仅把“参照系”锁定在老板们身上,此谬矣!此般“心理不平衡”说也不可能获得纪检部门、法院乃至公众的理解和同情!

贪官落马后,大都喜欢来一番自我解剖,甚至搜肠刮肚地总结几条腐败规律以及颇具个人特色的“警世明(名)言”,媒体似乎也很热衷报道这类内容。其实,“心理不平衡”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且根本站不住脚,但经广泛传播,也造成一定影响;一种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持续地成为贪官们自我辩护的说辞,这值得深入反思。

若论付出与收入、贡献与回报的比例,官员应该不在社会平均线之下。虽然我国尚未实行“高薪养廉”,但官员的实际收入、综合待遇已处在一个不错的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年的报考公务员热就是有力的佐证。倒是一些不良官员非要和老板比,且由此产生一大堆的心理不平衡,值得研究。这起码说明:其一,鉴于“工作需要”、个人兴趣或社交机缘,官员与老板们打交道实在太多,以至留下印象的、可作“参照”的大都是这些人。至于普通劳动者乃至弱势群体,是不是因为接触的机会少,或即使作一点深入群众的表面文章也不会真往心里去,所以留不下什么印象。其二,民间俚语云“人比人,气死人”,其实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地比、客观地比。亦即说,要建立一种客观、公允的“比”的思维方法。一般而言,官员的文化水平、哲学常识、思维能力应高于大众,而某些官员尤其贪官在“比”的过程中,所持有的思维方法实在不敢恭维。其三,关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财富观等等,一些官员受到的教育多,嘴上讲得也多,但心里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对金钱的崇拜、对奢华的痴迷却不减,至于大众利益则往往被抛到九霄云外。由心理不平衡而导致心态扭曲、行为失当乃至极端行为,本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而首当其冲的,恰恰是尽快解决某些官员尤其贪官的心理不平衡问题。学习心理学知识、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无疑是有用的,但贪官的心理平衡问题有其太多的特定性和特殊性,因此一般方法未必能奏效。说到底,主观上,官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仕途之路,是为了给老百姓谋福利,不是发财的捷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切莫眼睛总盯着权势;客观上,制度建设很重要,加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不给一些人“伸手”的机会,即使他喜欢跟老板比,即使比得自己很失意、很丧气,也只能限于“心理不平衡”之内,贪腐6000万的宏伟目标无论如何是制定不出来的。

 

商务部、北京、上海政府网站受肯定,落后的怎么办?

2010年01月13日  蒋萌

1月12日,由人民网、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中国经济网共同举办的“第八届(2009)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对“年度领先网站”进行了表彰。

互联网时代,网民既是新的意见阶层,又是一个个现实的公民。重视网民意见,构建网络上的行政架构,是政府在信息时代的必须之举。但是,人民网调查也发现,不少用户对政府网站的服务并不满意。原因包括:服务内容不丰富、功能太僵化,人性化程度不够;服务效率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服务内容缺乏。

作为行政的窗口,政府网站首要的作用就是公开行政信息,让群众获得应有的知情权。然而,一些基层政府网站却是网页更新滞后,甚至几个月都是一副老面孔。要么,一些政府网站成为自吹自话的平台。更有甚者,还曾出现过不同地方的政府网站,政绩新闻雷同的“巧合”。此外,地方行政者禁止本地媒体报道本地的负面新闻是公开的秘密,其更不会在政府网站上自曝“家丑”。面对如此的信息公开,有网友直言:某些政府网站是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公开的内容群众不关心。

政府网站的另一个主要职能是为群众服务与办事。但是,近期就有两个关于政府网站的“不良”新闻。第一个新闻是,江苏镇江丹徒区政府网站,“区长信箱”内容限定在一百字以内。一百字能说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还是根本就没想让网民畅所欲言?新闻曝光后,丹徒区政府网站取消了字数限制。但是,网友还是质疑,这难道只是“技术失误”?如果不是被媒体批评得太猛,当地能如此迅速地“技术升级”?“允许”群众反映问题只是第一步,随后又将如何处理?第二个新闻是,网友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反映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步道板雨雪天气湿滑难行,哈市政府网站回复:“此处步道板面积并不大,下雨、下雪天可以绕行,没必要非在其上面走”。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避开滑的地方走?群众是希望政府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有问题“打太极”。

对于“绕道走”,一位工作人员的话值得揣摩——网友的帖子是由督办科负责答复的,而政府门前的步道板是由城建部门建设的。这引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网站到底在行政中扮演什么角色,政府网站能不能整合不同的行政资源,或者说能不能指挥得动各个权力部门。政府网站说到底只是一个平台,其背后依然依托着繁琐的行政架构,同样要面临行政部门之间现实的利益、责任、分工纠葛。如果政府网站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当虚拟回归现实,政府网站能和网民说“这只是网络游戏”吗?

在网民心中,政府网站实实在在地代表政府。“年度领先网站”中,商务部网站连续8年蝉联部委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4次获得省级评估第一,上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连续3次获得省级第一,青岛政务网先后4次获得地市级评估第一名……面对这些蝉联,网民想说:“后进”的能不能更好地向先进学习。

为了改善政府网站零散式的欠缺、服务上的差异,人民网为32个省级政府网站、74个部委网站、333家地市级政府网站开设了网页浏览链接和留言入口。去年共有14个部委(局)对人民网“部委领导留言板”上网友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答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有38位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去年全年共促成7300多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

政府网站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不是某些后进网站消极的借口。我们需要表彰优秀的政府网站,也需要曝光问责后进的网站,由此迫使某些行政者具有紧迫感,不能更不敢把政府网站当“摆设”。

 

听总书记讲话,为反腐"没有例外"叫好!

2010年01月13日 李德民

细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笔者听出了了决心和信心,听出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隆隆“雷声”,更听出了阵阵“雨点”。

讲话中有一段尤为振奋人心。总书记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要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党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是说给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听的,也是说给全党、全国人民听的。领导听,重在自律,再不要以为“刑不上大夫”了;群众听,重在监督,再不要以为“说了也白说”了。有人可能仍以老眼光看新形势,以为会上说说而已,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如今不同了,“雷声”伴着“雨点”,“雨点”接着“雨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反腐败斗争雷厉风行,有声有色。

看看在这次大会之前中央纪委为2009年反腐败斗争开的“清单”,特别是听听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们会有新的认识。过去可能有人认为反腐败是“雷声大,雨点小”,如今,我们真切地感到“雷声”大,“雨点”更大。请注意,就在这次大会召开前几天,1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通报了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有关情况。据介绍,去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18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828件,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看中央纪委的“清单”,可见去年反腐败“雨点”不小;听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的讲话,相信今年“雨点”更大。根据是,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强调了制度,强调了创新,这就抓住了要害,就明确了思路和观念。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要深入研究反腐倡廉建设的突出问题,按照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适应、重大举措相配套的要求,配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来进行。

这段讲话强调了制度建设创新,强调了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这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是对腐败现象、腐败分子的釜底抽薪。

如果说,中央纪委在此前的新闻通气会上对去年工作开的“清单”,只是下了“毛毛雨”,那么,听总书记大会讲话,贯彻讲话精神,人们似闻冬日之惊雷,正迎春风和春雨,试看今年反腐败,下的将是阵阵“透雨”,将浇透那些腐败分子!

 

胡总书记以四个制度建设紧抓反腐“牛鼻子”

2010年01月14日  刘国昌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着重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四个制度的建设。他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

胡锦涛同志提出加强四个制度建设,是适应人民群众加强反腐倡廉新要求、新期待,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这四个制度建设中,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说的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问题;监督制度建设,说的是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问题;加强预防制度建设,说的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问题;加强惩治制度建设,讲的则是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问题。这四个制度建设,囊括了反腐倡廉过程中的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这四个重要环节、四个重要方面。切实加强这四个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进行反腐倡廉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从2009年来看,共查处了五个方面的案件,即坚决查处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和严肃查办重点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等。其中还严肃查处了15位高官的大案要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这些都表明,党和政府的反腐利剑一直高悬,利剑响处,魍魉落网。实在是大快人心!

但我们也要看到,腐败现象还时有出现,有的仍很严重。有关材料表明,现在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凡此表明,腐败现象滋生有着各方面的原因,腐败这个社会毒瘤,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为此,我们不仅要树立“持久战”的思想,长期坚持反腐败斗争,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这场斗争不断取得成果。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四个制度建设,可谓抓住了更好进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为我们的反腐利剑增添了更加锐利的锋芒。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把制度建设工作抓得紧而又紧.,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实效,把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搞得卓然有效!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民意调查看中组部的决心和诚意

2010年01月19日  唐 宋

历时6个月、涵盖全国31个省市、近8万人接受访问的民意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显示,2009年,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为73.83分,对组工干部的满意度为74.41分,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和防止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较明显提高。

如果100分为满分,那么70多分应该算“良好”。这个分数从一个侧面说明,群众对全国组织工作总体上是肯定的,基本上是满意的。可是,也要看到,从“良好”到“优秀”,从“比较满意”到“满意”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国组织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空间”。

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工作做得好不好,组工干部的形象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可是,由于组织部门特殊的地位、组工干部特殊的身份,在征求意见时,群众常常有“种种考虑”、“种种顾虑”。即使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有些看法、意见、建议和要求,也不敢、不愿明确提出。因此,对高层领导、权力部门来说,想听到群众的真话、实话、掏心窝儿的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群众不敢说真话、不愿说真话,说明民情反馈的渠道不够畅通。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想方设法地摸实情、察民意,而不是自我陶醉、自娱自乐地满足于“少数人的吹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大型民意调查,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和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之举:委托 “第三方”开展独立调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了操作误差,防止了民意失真。定期开展民意调查,有利于纵向比较,从动态变化中考察组织工作的成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能够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使民调结果成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杠杆。在媒体公布调查结果,公开整改措施,有利于接受群众的检阅和监督……定期开展的大规模民意调查,充分体现了中组部改善工作的决心,尊重民情的诚意。

记得2008年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首次开展大规模民意调查时,曾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是“破天荒”之举。也有人持观望心态,看看中组部敢不敢公开民调分数,敢不敢“自曝家丑”,敢不敢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不敢立下军令状、着手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经过两年实践,人们从不断质疑到充分肯定,从犹豫观望到主动参与。群众态度的变化充分说明,只要放下身段,虚心听取意见,总能听到群众的真知灼见;只要有改进工作的决心和诚意,总能不断地创新方法,赢得群众的支持和鼓励。

在这次民意调查中,群众对领导干部指定提拔人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不正之风有意见,把干部能上不能下、老实人吃亏、一把手权力过大等问题列为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着全国组织部门能够以民意调查为工作的风向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开拓组织工作新境界。

 

网络扫除“黄毒”任重道远

2010年01月20日  罗瑞明

自开展打击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以来,从上到下刮起了“扫黄”风暴,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中,有关部门对手机网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掉的低俗网站数以万计。一些不良网站被关闭,一些制造淫秽信息的人受到惩处,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从网络上看比以往“干净”多了,从手机上看不良信息少多了,初战告捷令人鼓舞。 

但是网络淫秽色情不是纸老虎一捅就破,也不会自行退出传播的平台,它们变着戏法,玩起了“捉迷藏”,有些迫于目前的高压态势,不得不躲起脸,收起手;有的借用境外服务器,从远处发射;有的从公开转入地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最近摧毁的不少网站事实说明:目前打掉的只是一些不计后果,乱碰乱撞的色情网站,而一些避开锋芒的网站,技术更高明,手法更为狡猾,它们随时有可能变成“黄脸”兴风作浪。

利益是黄色网站最大的驱动力,为了获取利益一些网站会不惜代价铤而走险,一时的胜利并非长远的胜利,打黄扫非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因而应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明确责任,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责,那个部门出现问题,那个部门承担责任;二是要在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监督,不仅要对电脑网站和手机网站严加监管,还应延伸到QQ、视频等范围,不仅要对敏感关键词搜索进行监控,还得对一些非敏感词搜索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地挤压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上传播空间;三是要加大法律、法规惩处的力度,对于改头换面的网站,对于屡教不改的网站,要追究责任人相应的责任。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管得严,防得长久。

中国网民世界第一,网站数不胜数,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仅靠有关部门的监管力量远远不够,还得靠社会的力量,唤起公众积极参与,如多设举报电话,举报网址等等,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监督。对于公众的举报投有声,诉有果,及时予以奖励,只有最大限度的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使不良网站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躲身之处。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是一种电子“海洛因”,不仅阻碍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打击媒体淫秽色情不可能功在一役,应着眼于当前,规范长远,既要有遏制当前泛滥趋势的应急举措,更要有从源头上封堵的治本之策,采取严厉措施,多管齐下,建立长效机制。

 

爱和善永远是社会主流

2010年01月21日  秦 宁

坚守善的信念、相信善的力量,他们的信念,正是我们社会的希望

故事再次发生在湖北。在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人链救人”后,2009年12月6日,咸宁淦河边,4名大学生组成“人链”,从刺骨的冰水中救起落水母子。他们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咸宁学院的学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吴超。日前,媒体披露了一个多月前那次惊心动魄的救人经历。

不同的河流,同样的壮举;不同的大学生,同样的见义勇为。英雄故里再现“人链救人”壮举,最让人感怀之处在于,它不是英雄事迹的简单复制,而是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爱可以传递,善可以传递,希望可以传递。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不缺英雄。我们的社会道德,并不像一些悲观人士想象的那样不堪。

南京“彭宇案”之后,社会上掀起了该不该见义勇为的讨论。曾几何时,许多人不敢、不愿再见义勇为。如今,英雄故里再现“人链救人”壮举,无疑像冬季的火炬,照亮着社会的向善之路。

我们可以理解有人在“彭宇案”后不敢搀扶跌倒老人的顾虑。但湖北大学生的选择,让我们看到,社会道德的重塑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义举都是一根蜡烛,多一根蜡烛闪亮,就会少一点道德阴霾。

去年12月31日,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断指表清白的孙中界通过人民网向全国司机发出倡议:希望每个司机以后继续做好事,继续帮助别人。这一消息同样让人感到温暖。无论是孙中界的选择,还是大学生的义举,他们都在用身体力行,重建着我们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哲人阿萨吉奥利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人将处于无道德之中。”的确,如果道德受到了伤害,人们不再信任彼此,社会必将陷入人人自危,时刻处于恐慌之中。而孙中界为何会选择继续做好事?湖北大学生为何再现“人链救人”?就是因为他们依然坚守善的信念,相信善的力量。他们的信念,正是我们社会的希望。

咸宁的一位百姓说:“从‘10?24’英雄集体‘人链救人’,再到吴超等同学的奋不顾身,使我和我的同事觉得社会充满了爱,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是的,从“10?24”英雄集体到这4位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面对“人链救人”壮举的再现,希望更多的人在批评黑暗的同时,更加相信光明,用实际行动传达善、传送爱、传递希望。与此同时,职能部门也应做好必需的制度善后以及防范措施,当见义勇为不用再承受道德风险乃至法律风险时,见义勇为就一定会蔚然成风。

 

世博会,给GDP添砖加瓦更是一次精神远征

2010年01月21日  郝 洪

今天,2010年1月21日,100天后,2010上海世博会将向世人拉开她壮丽的帷幕。世博会,这个159岁的智者,第一次,立于东方中国,眺望人类的未来。

这是继北京奥运之后,中国又一次的精神远征,这一次,中国能够走多远?

是的,我们更愿意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看做是一次精神征程而非经济展示。尽管,世界经济危机伤痕未愈,全球对世博经济拉动的期望是如此强烈;尽管,预计吸引超过7000万参观人次的世博会,必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举全中国之力,耗时8年精心准备的这一盛会,仅仅是为了给GDP添砖加瓦吗?

我们需要百年世博精神的洗礼,需要的是社会内在的改变。

世博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凝聚。一个半世纪以来,世博会一次又一次以其睿智与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登上一个又一个文明阶梯。它是新技术的摇篮,人类从这里眺望工业文明远景,从这里迈向汽车时代;它是新概念、新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世人从这里了解电话、电视,了解网络和纳米技术。

这样求新、求实的科学精神,是我们这个已习惯“拿来主义”的社会所亟需的精神。钱学森老人离世前,想到中国的长远发展,最忧虑的一点是,中国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和环境。而纵观世博会历史,那些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通过世博会完成从大国到强国骐骥一跃的国家,哪一个不是从创新起步?哪一个又避得开创新的竞争?

世博精神是包容精神的体现。一百多年来,世博会周游列国,在多个城市举办,每一届世博会都集中了全球的智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包容性,给世博会带来无比巨大的展示空间和想象力。

思想与理念的碰撞推动着人类不断自我超越,力求以强者姿态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和胸襟,接纳来自各方的声音?能否允许社会多元价值、多元思维存在,真正做到海纳百川?这些不仅关系到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更关乎中国社会的成长——只有自由、包容的社会,才会永远保存激情与活力。

世博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世博会是技术进步的盛会,但它始终没有离开人文精神这一主线。无论是早期的工业文明,还是后期的汽车文明,历届世博会始终没有放弃对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从战争与和平,到环境与和谐,人文精神赋予世博会以人性的光辉。

致力于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同样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当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割裂了传统文化的纽带,当市场竞争意识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市场化了人际关系,当人类的过度消费方式侵蚀了自然生态平衡,我们是不是需要停下脚步来思考地球的环境追问?2010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中国,是不是应该成为这一口号最脚踏实地的践行者?

上海世博会将持续半年时间,倘若我们通过世博会的主办,找到一条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找到一条创新与包容之道,上海世博会才真正能如一位智者所说的那样,它对中国的影响力将“管50年”。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看美国的信息自由

2010年01月22日  汪小阳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演说,要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工具的力量,向全球推广美式信息自由,号称帮助全世界的人民访问自由的互联网,增强信息自由流动。然而,什么是所谓的信息自由流动。没有限制的就一定是最好,最自由的么?美国做到了么?

换句话说,自由可以超越法律吗?换位思考一下,就是在美国,谷歌能以所谓自由来当借口不遵守美国法律吗?在美国经营的中国公司可以不遵守美国法律吗?在美国,网络上就可以任意流动色情淫秽信息或者是煽动恐怖行动的言论么?美国给的答案显而易见:奥巴马政府一直着手布局美国网络安全,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网络战概念的国家,还建立和发展了新的军种——网军,甚至组建了网络黑客部队。美国情报单位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全面监控、跟踪乃至于删改互联网中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去要求别的国家任由网络信息随意流动,真是可笑。恐怕在美国政客的眼里,只有美国控制的信息才是自由的信息,只有美国认可的新闻才是自由的新闻,只有美国批准的言论才是自由的言论,符合美国利益的信息流动才是自由的信息流动。

美国的所谓信息自由后面,是其赤裸裸的政治企图。伊朗大选之后接连不断的内乱是怎么来的?就是美国发动的互联网战争,Youtube视频、Twitter微博造谣、分化、调拨、离间保守派和改革派支持民众,变换模式渗透煽动,导致伊朗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如果真要追求信息自由流动,为什么去年微软高调宣布在古巴等5个所谓“敌对”国家停止MSN服务?

不难看出,美国对信息自由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凡是不符合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的,便挥舞“自由斗士”的棍棒大加讨伐;但到了要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时,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玩弄双重标准的美国把戏我们早已看了多遍,自由外衣下面,美国政客的眼里只有特权和利益。

 

美国互联网外交是虚伪的实用主义

2010年01月22日  张敬伟

周四晚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网络自由发表讲话。批评中国的意味浓厚---指责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限制;要求中国对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公司所受网络攻击进行“彻底透明的调查”;声称“限制信息享用自由,或损害互联网用户基本权利的国家有跟不上下一个世纪发展进程的风险”;表示愿以“坦率且始终于一”的态度化解与中国在互联网自由方面的分歧。

前有谷歌事件的发酵,后有希拉里的网络讲话。虽然其助手声称并非针对中国,但明眼人看得出,美国是利用谷歌事件拿中国开刀,并在全球范围内覆盖起一张网络外交的大网,作为推展“巧实力”的凭借,维持其在“后危机”时代的一超独霸地位。对此,美国媒体将之成为新的“克林顿主义”。其实,这个“主义”和美国曾经推行的其他“主义”(如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撤掉覆盖在美国互联网外交上自由和民主的矫饰面纱,祛除老生常谈的价值观内核,就只剩下了虚伪的“实用主义”。

所谓“虚伪”,是指美国一直在互联管理上秉承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

从希拉里国务卿对中国网络管理的指责看,似乎美国国内的互联网管理绝对“自由”,网民享有无障碍的“冲浪”权力。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的爱国者法案,为了反恐需要警方有权搜索公民的电子邮件通讯,甚至可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公民通讯。据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报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2002-2006年间,通过电子邮件、便条和打电话等方式,窃取数千份美国民众的通话记录。此外,据2007年度美国《信息自由法》解密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创建有“数字信息收集系统网络”,用于秘密窃听和监控邮件。

此外,在美国经常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国网站,并要求中国调查谷歌被攻击的时候,殊不知美国建有专门的黑客部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黑客精英为美国服务。美国每年都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黑客大赛,甚至将这种比赛拓展到海外。据美国防务专家乔尔?哈丁估计,美军目前约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叫嚣谷歌被攻击的时候,中国第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也被攻击,而百度的域名注册服务商就是美国的“Register.com inc.”。美国在指责别国的同时,美国是不是也该调查一下本国黑客的作为?

事实上,互联网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虽说在虚拟空间没有国界之分。但由于现实世界的深度介入,因此主权观念和法治监管还是必要的。没有人怀疑美国对本国互联网的有效监管,但是如果说美国只承认本国对互联网监控的合理性,而批评其他国家的监管。显然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仅霸道,更是虚伪。

所谓“实用主义”,是指美国为了本国利益,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这个时候就忘了所谓的价值观,也不管对方是盟友还是敌人了。只要对自己有利,美国就会出手。现实世界如此,互联空间也是这样。

在对待美国界定的“无赖”国家上,美国政府除了动刀动枪和经济制裁,就是进行“信息制裁”。如2009年5月,微软公司就按照美国政府的授意,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而在伊朗大选前后,美国为了支持选举失利的改革派,利用推特(Twitter)帮助反对派制造舆论声势。可见,在对待敌国的问题上,互联网是一种实用的制裁工具,互联网充当着美国政府颠覆这些国家的“打手”和“帮凶”作用。

即使是对待欧洲这样的盟国,美国也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全球电子监控系统,搜集一些商业机密,提供给本国企业。如帮助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争夺民航订单等。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互联网成为美国发泄对华意识形态意见的主要载体,并成为遏制中国的新手段。美国除了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还支持反华势力在美设立各类网站,诋毁中国形象,并提供和升级各类破解工具,误导中国网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利用互联网推行所谓民主的价值观、干涉他国内政的时候,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立刻成为本国政府的棋子,政商联动,商业角色被政治所劫持。在此情势下,微软和谷歌在其他主权国家的商业布局,事实上就成为美国利益渗透的毛细血管。

只要美国掌控着互联网的绝对霸权,美国政商两届就会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工具,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为美国的互联网外交所迷惑,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抵御美国在虚拟空间发起的全面渗透和侵入。

 

政府应远离“公司化”思维

2010年01月22日  曹林

政府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做市场和公司做不到的事

继去年某省出资培训“民企二代”之后,近日某市又传出政府“出资补贴培训民企二代”的消息——设立专门学院,又有高额补贴。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面对“民企二代”成长问题,广东顺德市政府没有直接介入和补贴,而是由行业协会去做。他们说:政府出资培训没必要也做不到,政府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提供好公共服务,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两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府职能观。一种是以经济人的思维进行公共管理,把利润最大化置于一切之上;一种是谨守权力的边界,把权力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将公共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出钱培训“民企二代”显然符合公司化思维,因为民企有钱,为其服务能带来更大效益。而这显然违背了“以平等提供公共产品”为己任的政府原则,“民企二代”的成长那是企业家自己的事,政府不应过度介入,政府所要提供的是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显然,后者才是对政府职能正确的理解。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公司,然而,许多问题是市场无法解决的,许多产品是公司无法提供的。人们需要政府,就是为了弥补市场的失灵,超越只知道追逐个人私利的公司化思维。政府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做市场和公司做不到的事。因此,公司可以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但政府却必须保障公共利益。

毋庸讳言,当下个别地方政府有着浓厚的公司化思维。这表现在,利用权力开发各种财源,大力发掘各种执法经济资源,将权力变现为利益,有的甚至像公司一样“嫌贫爱富”,不惜牺牲公平去迎合资本偏好。比如,有些地方将子女升学当作招商优惠条件,有些地方为企业家在医院设专门VIP通道,等等。

回到政府出资培训“民企二代”上来,其一,正如不愿出钱的顺德地方官员所说:如果“民企二代”需要政府培养才能接班,那第一代是怎么出来的?只有市场才能让他们成熟起来。其二,普通人后代的教育问题一点也不比企业家少,为什么不关注和补贴他们?其三,民企老板不差钱,市场不差培训机构,“民企二代”的培训问题应该是市场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相反,既缺钱又缺学校的普通人倒需要政府的帮助,政府应致力于市场不能做的事。其四,企业家寄望二代接班,其实是一种不符合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理念的非理性期待,政府要做的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为了地方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帮助民营企业培训接班人,其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其具体的做法,值得深思和商榷。政府的公司化思维,可能既损及公信力又加剧社会矛盾,有违良好的初衷。

 

晒组织工作,让选官经得起百姓打量

--中组部为何如此重视民调结果

2010年01月22日 李泓冰

中组部新闻发言人最近发布了2009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选人用人满意度有所提高。这确实是让人欣慰的一件事。

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民调”。

在《环球时报》的一项读者调查中,2009年“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行为”,部分官员的贪腐行为第三次位居榜首,认同比例高达六成。那么,如何防止贪腐官员青云直上,如何让真干事、会干事的官员堪当大任,是组织工作深谋远虑的头等大事,更是国人极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因此,中组部再度启用民调手段,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这本身就让人期待。

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上级说了算,而让百姓说了算——从这个角度看,中组部有胆识,有底气。调查数据比之上次民调有进步,四项民调: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以及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均在七成以上。后两项满意度的提升比较关键,摆脱了“六”字头,超过70分。

这样的期终考试“成绩单”拿在手上,最让人欣慰的,除了成绩进步以外,更应看到中组部在实事求是对待民众意见和评价方面,做出了表率。“成绩单”虽有进步,越过了“及格”和“中等”,但尚未达到“优”、“良”。在某些不太自信或虚荣心较盛的地方或部门,这样一份“成绩单”,并不算光鲜,或许要么偷偷用点“涂改液”,让成绩更好看;要么就可能就藏着掖着,以后再说了。中组部却毫不犹豫,迅速公之于众,既看到进步,也找到工作差距。甚至可以说,这一民调的进行与公开本身,比之民调数字的进步,更令人欣慰。

从中组部对这一民调结果的发布和分析看,其重视程度堪称前所未有。

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迭有新意,万变不离其宗,即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方向。何谓民主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称:“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可见,重视民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民主与公开的手段之一。

在以人民当家做主为立国之要义的共和国,从什么路径实现“当家做主”?在组织人事工作中,如何实现让百姓参与选人用人,参与监督行政权力的运作,曾经让人欲说还休。在如何防止公共权力被误用、弃用甚至滥用方面,在我们的制度设计中不乏制衡与监督力量,我们拥有人大、政协制度,拥有公检法,拥有党的组织人事部门与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也拥有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日渐活跃的各路媒体的舆论监督,其作用均重如泰山。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让百姓参与选人用人方面,可操作性不尽如人意。于是,一些贪官黑官、一些庸官懒官,洞悉了所谓为官之道,跑上级门径、向上级要官,居然屡屡得手,哪怕民怨四起,只要搞定上级,我自岿然不动。

现在,这样的不正之风被高声叫停。在公开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此,“群众公认”四字,颇引人注目。

现在,中组部身体力行,率先引入民调机制,把身段放低,让百姓督察、评价自己的工作,给干部人事工作带来一股清新、亲民之风。中组部能做到的事,基层组织工作有什么理由不能做呢?

少揣摹上级的心思和好恶,多看看群众的眼色,多听听群众的呼声——这是中组部此番大张旗鼓重视民调结果,是向外界放大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组织工作要晒在阳光下,经得起百姓打量,经得起评头品足……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时代“政通人和”别具一格!

2010年01月23日  青颜

政通人和,一千多年前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时候,恐怕想不到其影响力将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时针指向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网络科技使“政通人和”这个传统的治国理念别具时代特色,“上下之交”而不“隔阂”不再只是书中描述的理想状态,科技的力量使它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真真切切的生活状态。双向的、互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让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大家可以更便捷地参与公共讨论,对现实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观点。对于执政者来说,网络已成为一个成本低、速度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互动站”。网络媒体常常反映出许多在其他媒体上很难见到的、来自社会基层的各种消息,它可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保障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通过疏理与分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这种“上下之交”不“隔阂”的状态,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就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求“周知民隐”,体察民情,为民谋利。当然,要实现这样有时代特色的“政通人和”状态,有三个关键点必须得打通:

首先,渠道通,一个权威的“网络问政”平台必不可少。人民网作为全国著名的网络媒体,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认可和重视,“地方领导留言板”、“有话网上说”等栏目开启了一扇扇体察民情的窗口,体现了党和政府诚信为民的服务理念,搭建了一条了通达民情民意的便捷通道。

在2009年度“十大地方新政评选”结果新鲜出炉之际,由人民网、人民日报政文部联合主办,江苏省睢宁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第一届地方新政论坛——互联网时代执政能力建设”于1月23日在江苏睢宁召开。民政部等相关部委领导,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网网友代表出席本届论坛,围绕“地方新政创新的源头和动力”、“新政执行的难点和保障”等问题展开研讨,并对2009年度受到网友关注的地方新政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网上交流,网下对话,是沟通平台,更是理念的倡导者,人民网担起其应尽的历史责任,推动着网络时代“政通人和”的道路越走越宽上。

其次,观念通,治国理政者要注意提高互联网时代的执政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有了总书记和总理与网友面对面交流的表率在先,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领导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利用网络的观念在不断增强,有的政府部门还设置了专门的网络民意收集和网络舆情研究机构。同时,许多领导机关也将网络作为重要的亲民交流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向网友问计求策。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度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地方新政”中,有江西县长书记实名开博网络问政、湖南长沙政府常务会议“全媒体”直播、广州114个政府部门网上公开财务“晒账本”等多个新政与互联网关系密切。可见,重视、学会、利用新媒体的观念已普遍融进地方领导干部们的执政理念中,实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利用网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前景看好!

第三,民心通,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网络时代的公民都不能有“搭便车”的思想。“责任中国”——人民网2009年度十大责任公民获奖者姜明安接受采访时表示:“公民最大的责任是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监督政府为全体公民服务,如果大家都‘搭便车’,不承担公民的责任,天上是不会掉下一个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的国家和政府的。法治国家必须靠每个公民去建设。”网民这个群体中汇聚了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只有大家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理性地建言献策,科学地监督批评,不造谣、不盲从,诚心诚意致力于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才能为实现网络时代的“政通人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媒体,责任官员,责任公民,三者缺一不可,这正是网络时代“政通人和”别具一格之所在。

 

海南需要怎样的“国际标准”?

2010年01月23日  罗昌爱

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一零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就从战略的高度,批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个首创。因为世界至今尚无先例,也极少出现有“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地区”之类称呼。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把一个岛屿、一个省份当国际旅游岛屿、国际旅游省份来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充分证明这是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和创举。

国际旅游岛史无先例,国际旅游岛的“国际标准”是什么,可以说也一时没有现成的答案。自从海南国际旅游岛一词提出并酝酿以来,关于什么是国际旅游岛屿的“国际标准”,各界热心人士热切推举、议论不休:有的说是“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有的说是“旅游投资主体的国际化”;有的说是“旅游客源的国际化”和“旅游服务标准的国际化”;有的说是饭店宾馆的高档;有的说是一系列放宽搞活、优惠开放的特殊政策……所有这些,都很重要,也是必备的。但是,海南之所以具备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条件,国家之所以把国际旅游建设定位在海南岛,一个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是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一切无从谈起;失去了这一优势,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国际旅游岛的“国际标准”。因此,无疑,谈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际标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下这样的定论:最根本、最前提、最先决的,那就是生态环境。

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南的生态保护。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反复叮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把海南建成一个绿色之岛”;“把海南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海南发展的首位,它既是海南发展的需要,又是海南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可持续保障”;“如果海南失掉了生态环境之美,海南的根本优势就丢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海南各族儿女一直以来都像爱护眼珠一样呵护着岛上的绿色和生态环境,终于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国际品牌”赢得了一个山青、海蓝、水绿、天碧、景美的得天独厚基础。

有了这样的定论,我们对于怎么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有了“基谱”,就有了依据,就有了方向。那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让山头更绿,让海岸更美,让海水更蓝,让天空更明净,让阳光更灿烂,让空气更新鲜,让环境更清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所有其他“国际标准”就统统失去了意义,再好的宾馆饭店不会有人来住,再漂亮的马路也少有车子走,素质再高的接待队伍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不仅在海南,在别的地方和国家也如此。

一个完美的生态环境,往往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个长期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国际旅游岛屿建设重任交给海南,从另一个目的来说,就是让海南人民更好地担负起保护好海南这个“祖国四季花园”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意义十分重大。也正是因为如此,生态已经成了海南人民发展的“本钱”和“生命线”。我们相信,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勤劳智慧的海南儿女,通过不懈的努力,开拓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一片崭新天地,从而在世界上捧出一个响当当的、前无古人的“国际旅游岛”品牌!

 

“海上皇宫”之谜何解?我们拭目以待

2010年01月24日  刘国昌

据报道,深圳市政府新闻办20日对外通报: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道东山湾海域建造的海上构筑物(海上皇宫)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查实,这座“海上皇宫”占用海域,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合用海审批条件,一直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级海洋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其用海作出过任何批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对此案作出如下处理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条的规定,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建设“海上皇宫”,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属于违法占用海域行为。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执行,争取尽快结案。

读罢此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广东省有关部门终于采取了果断措施,这显示了人民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忧的是还有一些问题能否进一步得到解决。

笔者从相关材料中得知,“海上皇宫”这个案子拖了有7年之久。该“皇宫”从2003年违法开建后,有关部门曾进行过查处,并发出罚款通知。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罚款没落实,其建筑一直在建造,最终成了一座占海7000多平方米的奢华建筑。从照片看,占海面积之大、室内家具之华贵、装修之气派,令人乍舌!这件事在当地早就引起很大反映,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富人‘跑马圈地,占山为王’的典型事例”,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严肃处理。

然而,这个案子一拖再拖至今未结,人们的疑问也与日增多:在7000多平方米的海面上建造一个“皇宫”,动静可谓不小,为何能在没有批文的情况下动工?难道该公司负责人想以身试法?有关部门曾进行查处、并发出罚款通知,但为何又不了了之?通报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级海洋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其用海作出过任何批文”,可在网络上有关领导的批字已经公之于众,这又如何解释?至于说其中有没有领导给其大开方便之门、充当“保护伞”,更有待进一步揭开。

诸多疑问,在情理之中,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现在人们对涉及国家、人民利益的大事,“事事关心”,谁要是在这方面做了违法违纪的事,逃不过人民的眼睛!迫切希望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部门在查处案件时不姑息、不手软,同时还要穷追猛打,将整个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给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宋祖英德艺双馨,多少人应该学习

2010年01月25日  王兰

第三届华鼎奖中国演艺名人道德修养指数榜日前发布,宋祖英以指数188.20居500艺人榜首。这个结果不意外,而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从山村到北京,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再到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宋祖英经历了从村姑到将军,从青歌赛再到格莱美的艰难嬗变过程,她靠什么成名呢?她的老师金铁霖曾经给出了“正版”的说法:完全靠她自己的刻苦。金铁霖回忆说:“宋祖英成名前,一直住在我们学校的地下室,我有空就给她上课。只要一打电话她准在,感觉随时随地她都在等着上课。一般人很难做到这点。”

如今的她,技艺卓绝但依然为人和善。宋祖英对她的公众形象非常注意,坚决拒绝代言广告、选美比赛等,塑造了一个敬业的艺术家形象。而在对待同事和普通人的时候,她努力保持平常人心态,不摆架子、不摆谱。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也被她认为是一种社会责任。

艺多不压身,德高可服人。要成为一个大家,“德”和“艺”缺一不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宋祖英堪称德艺双馨。如果,没有宋祖英那种刻苦努力,尤其是,如果没有她冷静地面对演艺界各种诱惑的“定力”,恐怕脸蛋儿再漂亮,老师再有名,媒体再关注,粉丝再追捧,也不会成就今天这个集实力派和偶像派于一身的民歌大腕儿!她的成功,是舍弃了许多私欲、奉献了黄金岁月,走在“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的正道之上的。

冷眼相看,沸沸扬扬的“艳照门”、“吸毒门”、“官司门”、“隐婚门”、“离婚们”、“服装门”......热闹的娱乐圈似乎一刻也没有消停过;“潜规则”、“被潜规则”甚嚣尘上;一些艺人甚至讥讽“德艺双馨”是“德几斤, 艺几两”?在这种环境里,能做到德艺双馨实属不易,因而宋祖英的“之最”越发难能可贵。

在500演艺名人道德修养指数榜中,宋祖英能成为最具道德修养的艺人,对业内和社会都有其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演艺圈树立了众多艺人可追可学的良好形象,对倡导德艺风尚、弘扬职业精神,鼓励艺人恪守职业道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对新一代艺人乃至整个社会价值观,也是一个正面的昭示。另一方面,既然是排行榜,就有前,有后,排在后面的,会对演艺界某些艺人有所警醒:艺不离德,德影响艺,德艺双馨一个都不能少。

每一位艺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都是家庭的成员和社会的公民,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丢掉了这些,就丢掉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根基,也就丢掉了他所从事的艺术工作的活水之源。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艺人在陶冶群众道德情操、抒发人们美好理想、丰富大众艺术享受、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德艺双馨,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追求和崇高的荣誉;更是寄托了人民群众对广大从艺者的殷切厚望和热情鼓励,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宋祖英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以此类推,社会的其他行业,是否也应倡导“德艺双馨”呢?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刮骨疗毒,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转机?

2010年01月26日  鲁平

近日,中国足球界,掀起了一场反腐败的大地震。

先是查赌球,正当人们以为可能就是个别俱乐部、“小鱼小虾”落马时,没想到,足协副主席、党委书记南勇被警方带走调查,足协联赛部主任杨一民、前足球裁判委员会主任张健强等一干人,也纷纷涉案。

短期来看,中国足球的形象可能蒙羞,联赛和国家队成绩可能会受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根子已经烂掉、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界,需要这样的刮骨疗毒,也需要经历这样的阵痛。

很多球迷对中国足球,都经历了从喜爱、迷恋,到失望继而绝望的过程。

笔者30多岁,有17年看球的历史。1994年亚运会,中国男足身处劣势、却惊险的战胜了实力胜于自己的伊朗队,让人看到了一群真正的热血男人在比赛。此后,中国队,奉献了不少令人称赞的比赛。可惜,现在已经很少看到。

近些年,中国足球带给球迷的,没有最痛苦,只有更痛苦。很多球迷已经基本不再观看国内足球联赛,已不再为国足伤心,觉得它不值得付出情感、精力和钱财。

然而,这次刮骨疗毒,让人看到了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去除毒瘤的勇气和决心,这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转机?能否给绝望中的球迷一丝希望?

其实,足球在国内是体育项目中最早实现职业化、商业化的项目,也曾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然而,监管不力、腐败丛生、假球泛滥、暴力盛行……让球员越来越羸弱,让联赛的基石几乎崩溃,国家队战绩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球迷们只好选择离开。

总有人要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接受他们应该接受的惩罚,套用南勇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这次案件的公布绝不是这一起,而是刚刚开始。”也许还有更多的人会为自己对中国足球的罪行埋单。

足协改弦易辙了,水上运动中心主任韦迪走马上任,虽然不能指望换帅能立竿见影,但群众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作为全球最有魅力的运动,必须还得进行下去。

绝不能指望换一两个足协官员就幻想迎来中国足球的春天。我们必须正视中国足球的惨淡现实:作为最早职业化的体育项目,由于多年来乌烟瘴气,已严重损害了形象,导致选择这项运动的少年越来越少,足球基础快速萎缩。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足球青少年人口只有一万多,而德国、巴西这些足球强国,足球人口基数达到数千万人。

所以,反腐败只能割毒瘤,要想真正生出新芽、长出新肉,根儿上还是体制问题,如今差的不是钱,而是足球苗子。

笔者以为,必须确认一点,中国足球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主管部门对足球,应该摒弃短期内“出成绩”的观念,要淡化名次,淡化考核,扎扎实实查出病因、割除毒瘤;打好基础、抓好后备,为中国足球的春天,默默积蓄新的力量。

如此,功莫大焉!

 

“全现房”试点值得期待

2010年01月26日  王炜

提要:长期来看,预售制度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近日从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南宁市今年有望开展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推进“全现房”销售的试点。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出的关键时期,这则几乎只有一句话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也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期房”。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这种边销售、边建设甚至先销售、后建设的模式,有效缓解了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预售制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为了只见其外、不见其里,甚至还看不见、摸不着的房子,提前一两年就支付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房款,几乎所有买过“期房”的人都曾经体会过付款时的犹豫、漫长等待中的忐忑。

因为“看不见摸不着”,购房者只能把期望寄托在开发商的承诺上。最后房子到手,却发现面积不对、户型有误、配套不全、质量不好,甚至出现了“楼倒倒”、“墙脆脆”等极端事件。许多纠纷和争议因此发生。

不仅如此,由于预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门槛,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市场向好时,许多开发商借预售之便,囤房囤地、捂盘惜售,借机哄抬房价。即便市场出现波动,大多数开发商也缺乏降价促销的动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近年来房价“缓跌急涨”的局面。

长期来看,预售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因此,许多人才为南宁的试点改革叫好。

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一旦现房销售形成制度,会促使开发商踏踏实实盖好房子,提升品质和质量。资金压力会让开发商加快项目开发进度,加快销售回笼资金,努力增加有效供应。同时,资金门槛也会促进行业洗牌,淘汰一批不具备开发实力的小企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预售制是一个舶来品,在各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几乎都实行过商品房预售。但随着市场发展成熟和一些国家住房总体供需平衡、住房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许多国家已经取消或限制预售制度。有关部门提出,今年我国将在北方和南方各选取一个城市进行“全现房”销售试点。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现房”销售是大势所趋。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住房总体供求矛盾还将在较长时期存在,实现全现房销售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在试点过程中,应注重将全现房销售与增加市场供应、整治市场秩序等手段结合起来,防止市场供应出现突然“断档”导致价格飙升。而从“期房”到“全现房”,也应该作为一种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早作规划,而不仅仅是当前应对市场房价过快上涨采取的临时措施。

 

“性幻想”入题,自主招生“开放”一点又何妨

2010年01月27日  王石川

1月25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在该校南湖校区举行了自主招生考试。“你对性有没有幻想,你说该怎么答?”黄石二中的李同学不满地说,这样的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太过成人化,他基本是胡乱选的。不过也有考生认为,这些题是作为高中生应该了解的常识,更能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心理素质。“这有什么好尴尬的,怎么想就怎么写呗。”武汉一中的考生笑着说。

在高考试题一向正襟危坐的现实语境中,一句“你对性有没有幻想?”的确挺雷人。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主招生语文卷,取材几乎均源自百姓日常生活,选择题中不仅出现了“月光族”、征婚启事这样的生活化内容,还包括“火车票实名制”和西方国家刚投入使用的“全身扫描仪”等热点,这也让人耳目一新。

按照固有思维,这样的试题的确很雷很另类,一时让人接受不了。比如,日前上海几所高校不考语文就备受争议,各种大帽子纷纷乱舞,有“学科歧视”说,有“数典忘祖”说,甚至有“不爱国”说……其实,在笔者看来,试题另类一点并不可怕,反而让人感到些许欣慰。须知,这是自主招生考试,不是高考。如果取得自主招生的高校,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还遑论什么自主招生?

可以说,自主招生要顺利推进,就需要给高校一定自主权,就允许他们出一些“另类”的试题。事实上,也有一些高校充分利用了这一自主权,才勇于推出“另类”的试题。一个引起热议的范例是,日前,一首经网友恶搞S?H?E的《中国话》改编而成的网络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国傻》,出现在北大语文试卷上:历史长河向前淌/岸上睡着一只羊/河里漂着一条狼/狼要拿羊当口粮/羊要认狼当爹娘……试问,如果不是自主招生,这样的试题能出现在堂堂名校的试卷上吗?不管怎么说,这首“另类”的试题能够出现在试卷上,是一种进步,既贴近现实又具有某种意义的突破。由是观之,只有充分信任这些有改革意识的高校,并充分赋予它们自主招生的权利,而不是用过于上纲上线的激烈语言批判它们,高校自主才可能走得更好。

由此可以联系到香港一些大学的试题。去年6月27日,香港大学在京面试开始,迈克尔?杰克逊、甲型H1N1流感、外来务工人员等热门词汇出现在面试题中。“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你觉得为什么女孩子学习普遍比男生好?”“甲型H1N1流感暴发,不少香港的孩子停课回家,可是家长上班没人照顾孩子,是否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孩子的利益?”“你如何看待外地人员在京的生活状况”……如果不是报道确凿地“指证”这是港大的面试试题,我们很难想象大学的面试试题原来也可以这样,在我们的记忆里,面试通常是很严肃的,面试试题通常是玄秘、高端的。

其实,近些年,随着香港一些高校把目光投向内地考生,香港高校的面试试题就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大呼新鲜。不妨随便举出一些试题,鸟巢的钢结构是否浪费材料?你如何看待星巴克咖啡店开到故宫内?怎样看待婚前同居?如果你跟胡锦涛见面,你会跟他讲什么?……平心而论,这些试题是鲜活的,是现实的,视野之宏阔、创意之大胆令人振奋。

想想看,香港都可以把婚前同居纳入面试试题,我们还为性幻想入试题耿耿于怀,是不是有点别扭?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婚前同居纳入面试试题是大胆的,大胆得简直让人面红耳赤,在一些人看来此题疑似“诲淫诲盗”,因为多年来,我们连谈论床笫之事仿佛都是禁忌,更别说让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直面同居。事实上,堵不如疏,回避不如直面,这一试题的积极价值正在于此。

纵观香港高校面试试题,笔者认为其有诸多特点,比如贴近热点,关注公共价值,富有人文关怀,既有开放性又有思辩性,而且答案并不定于一尊,正如香港高校相关招生人士所称,“我们从来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

曾几何时,我们对香港面试试题的开放性感到歆羡不已,如今我们一些高校渐渐向他们看齐,一些人为何又非议呢?尊重自主招生,就请尊重他们自由出题的权利吧。

 

“清单”如何才能更清?

2010年01月  李强

卡拉OK版权许可或许只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小步,但也应充分重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直面问题 

1月25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称“音集协”)会员大会公布了工作成果:“2007年以来,卡拉OK版权许可工作已在全国26个省份全面启动,音集协共向约3000家卡拉OK经营场所颁发了音像著作权使用许可证,累计收到版权费1.7亿元人民币。”这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音乐作品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付费使用这些作品顺理成章。只有保障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进一步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好的作品回馈大众,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然而,现实的逻辑却并不那么顺畅:享用“免费午餐”多年的国人,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漠,而音乐著作权人面对庞杂的市场主体和日趋增多的版权纠纷,又无力应对。在这种背景下,音集协的努力应当说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正因为是尝试,所以必然会遇到困难,会有不足。这也是从2007年启动至今,音集协多次成为舆论焦点的重要原因。而焦点无外乎三点: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分配方案。

监管主体的明晰直接决定管理的权威性。虽然音集协是唯一的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但具体负责收缴和管理版权费用的却是其委托的一家公司,这不免让人产生疑惑。除此公司之外,还有中国音像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参与其间,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令公众云山雾绕,音集协应当出面具体解释清楚,化解疑惑。

而监管手段的多元是行业公平的保证。征收单位是按包房还是按点播率,征收金额是一刀切还是因地制宜,这些问题都曾将音集协推至风口浪尖。这其实表明,管理机构制定政策时不单单要考虑委托人一方的利益,也要将另一方纳入其中,扮好中介服务的角色。欧美国家以及港台地区,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了多种收费方案以满足其需求,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

分配方案的透明合理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决定因素。3年征收1.7亿元版权费用,但最终只有50%回馈著作权人,音集协自己运营的成本就占去23%,这还是“节约成本”委托公司征收之后的结果,如此之高的运营成本,令其工作成效大打折扣。面对质疑,管理机构应当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著作权人和行业经营者也要积极参与到方案制定和监管“监管人”的工作当中,唯有这样,“KTV娱乐业主看不到清单,唱片公司看不懂清单”的问题才会有所改观。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卡拉OK版权许可或许只是一小步,但也应充分重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直面问题,科学监管,这不仅需要音集协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国民版权意识的逐步提高。

 

 
 楼主|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7-6 15: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于上海政协委员乘公交车开会

2010年01月29日  罗昌爱

打开人民网,主页图片新闻报道中发表的“上海政协委员乘公交车开会”一下跃入眼帘,看了让人感到新风扑面,以致一些网友情不自禁地赞扬:“这个头带的好呀!”

新风扑面之一:和群众融为一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来自群众又代表群众,只有在工作能力和捍卫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键时刻,要比一般群众表现得出色。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完全应当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可以同坐一辆车、同走一样路,同吃一桌饭、同睡一间房,完全融入群众当中,甚至“比普通百姓还普通”,这是我们党一再主张和强调的。上海政协委员乘公交车开会,那与市民在一起、面带笑容、毫无特殊身份的表现,既让人感到亲切、可信,又给人形象高大之感。

新风扑面之二: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如今出行,很多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车子。现代交通工具对提高工作效率,作用谁也不会小视。然而另一种现象是:随着人口高度密集于城镇,交通拥挤已经是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车子越来越多,出门以车代步,交通堵塞、浪费燃料、污染环境势成必然。上海政协委员站得高、想得远:与其一人一车一司机(领导规定不自驾)慢慢地在路上蜗牛似的行走,既浪费人力、燃料,又污染环境,不如多为这个地球想想、挤挤公交车也行嘛!上海政协委员这一坐,就坐出了带头从我做起、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新风貌、高境界。

新风扑面之三:引发深层思考。上海政协委员乘公交车开会,看起来是小事,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看看上海政协委员神态自然地坐在满是乘客的公交车上的情景,联想到如今我们不少地方机关干部上班或开大会时,那长龙似的小车鱼贯而来,停车场上黑压压全是车子的景象,让人看了心里总有股说不出的味道。群众早就呼吁:为什么就不能向全国两会时代表统一乘坐大巴车学习?就是平时下基层也是如此,为什么一方面是公交车、长途大巴车有的是空位可乘,可另一方面又一定非要开自己小车出去不可,白白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燃料,污染了环境。是不是当了领导就再也不愿意跟群众相处?是不是觉得坐公交车、长途车“掉身份”、“没脸面”?是不是想显示自己的威风?是不是怕不安全?是不是抱着“不坐白不坐”、想趁着在位时多“揩”一点公家的“油”?是不是从此以车代步,哪怕是一步路也不愿走了?是不是路不好的地方、偏远的地方或需要步行才能到达的地方就再也懒得去了?如此等等,都值得每一位作为人民公仆的同志深深反思啊!

上海政协委员乘公交车开会,好!

 

从“搬迁条例”想起“拆迁户要价20万一平米”

2010年01月30日  夏韦

据报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29日开始正式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在《物权法》之后,在许多拆迁事件之后,尽管新条例的出台有些姗姗来迟,但从“拆迁”到“搬迁”,毕竟折射出一种法治理念的进步。

这种进步,可以从新条例的多个方面看出:非因公共利益拆迁需自愿;“强制搬迁”,应先予以补偿;房屋征收,应该公开征求意见;危旧房改造,需90%以上居民同意;禁止断水断电断气实施搬迁;政府征收房屋,需因七种“公共利益”……新条例的规定,是从单向的管理思维向协商和博弈思维的迈进,体现了对公民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检验这种尊重和保护的重要标准,就是补偿。众所周知,之前许多拆迁纠纷乃至暴力事件的发生,几乎都与补偿不到位或者标准太低有关。而将“拆迁”或者“搬迁”的目的搞清楚,是否为了公共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合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让笔者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北京朝阳门桥西南侧的危旧房改造区内,有3户居民一直坚守而未搬离。其中一户居民提出的补偿要求,折合每平米超20万元,开发商不得不向政府求救。这个案例就涉及到好几个问题,比如“危旧房改造”,比如拆迁主体,比如“公共利益”,等等。

揆诸新条例,以上案例则要明朗许多:比如,新条例明确规定:征收、拆迁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危旧房改造,需90%以上居民同意;而对“公共利益”,新条例进行了列举规定,不属列举规定的“公共利益”范畴的项目建设,都应遵循民事协商和合同途径解决,换言之,双方都有买卖自由。

总之,新条例确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当然,在将来如何避免新条例的规定沦为“纸上富贵”,还需要在现实中进一步落实。例如,尽管新条例规定了其中属于“公共利益”的情况,但在实践操作中,执行才是这种规定的生命。有人就担心:政府想拆的,就可冠之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名目,以改善“民生”为由放开“搬迁”的边界;而如果政府不想拆迁时,又可搬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这块招牌。如何避免不同的行政意志的解读,确实值得思考。

可见,从“拆迁”到“搬迁”,正如从“偷菜”到“采摘”,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样,如果要有实质性的变化,还需要在换汤的时候同时换药,在规则中细化后果模式、在实践中完善违规责任。

此外,回到新条例的名称上来,顾名思义,新条例的规制范围限定为“国有土地”。这意味着,目前大量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拆迁问题难以被新法规涵盖。然而,纵观近年来多起恶性拆迁事件,许多均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集体土地上,这块新条例的阳光没有照到的土地,如何沐浴法治阳光,值得各方关注。

 

为辽宁纠风办撤销97%的评比表彰活动叫好!

2010年01月31日  刘国昌

据报道,辽宁省政府纠风办1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撤销97.44%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该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辽宁省只保留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11项,其中党群系统65项,行政等系统46项,共节约资金34690.3146万元。

每到岁尾年初,各种各样的评比表彰活动接踵而来。此风由来已久,成了社会的一大痼疾。辽宁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敢于反其风而行,果断地砍掉那些不必要的评比表彰活动,实实在在为民做了一件实事。

劳作一年,搞一些评比表彰活动是必要的,但要适度。如果过度乃至泛滥,那就走向了反面。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过度的评比表彰活动,造成的危害极大。仅从资金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浪费。从辽宁省的清理情况来看,2006年以来,该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以及人民团体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有4340项,其中党群系统2455项,行政系统1885项,涉及资金总数37562.5146万元。倘若不对这些进行认真清理,那将是一笔多大的开销!

其实,老百姓早就对那些名目繁多的评比表彰多有烦言。从企业和基层来说,他们也对增加那么多的负担很有意见。大家说,搞评比表彰原本是为了鼓励先进,可现在倒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真是费力不讨好。由此看来,果断砍掉那些不必要的评比表彰活动,顺民心,合民意,应大力推而广之。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反对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大力倡导勤俭之风。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指出,“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一些地方热衷搞那么多的评比表彰活动,明显属于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之列,必须予以改变。不但如此,据有关材料表明,那么多的评比表彰活动,还容易滋生腐败。这更说明,砍掉那些不必要的评比表彰活动,完全必要,非常及时。

成在勤俭败由奢。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创立评比表彰举办新风气,并由此推广开来让其蔚然成风,将会大大加快我们建设的步伐,把我们的伟业搞得更好更快。

 

圈地也搞“挂羊头卖狗肉”?

2010年02月01日  朽木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且明确提出,严禁向落后产能项目供地。据权威媒体报道,电力、煤炭、焦炭、铁合金、电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都要就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目标任务。毫无疑问,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十分有助于减少土地的使用,守住土地的底线。

严禁向落后产能项目供地,当然十分正确,必须坚定不移。但是,细细想来,就这些年的情况而言,“落后产能项目”占地,似乎不是土地使用的“大头”。原因是显然的,这些“落后产能”,差不多都有着十几、几十年的“圈地史”,换言之,该圈的地,该占的地,这十几、几十年里早就扒拉得差不多了。这只要随便做几个随机、抽样调查,便可一目了然。不仅如此,有些“落后产能项目”,还因为新的城市规划、环保等因素,正在逐步“退缩”或“退出”,比如一些钢铁厂、造纸厂、纺织厂等,正从大都市里迁出。当然,毋庸置疑,因为土地金贵无比,即使“落后产能项目”,近些年里,有的地方有的部门,也还是能伸手的伸手,能张口的张口,须知,这批来的土地就是金条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回的“严禁”二字,实在是好。严禁是什么?就是不开口子,不留死角,不让钻空子。但愿各地守得住。

而我们更担心的,是这几年尤其是当下借“先进产能项目”的跑马圈地、占地囤地!比如这两年一些地方列为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园”之类!事实上,我们稍稍看看身边,就知这种担心决非无中生有。“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旗帜圈地,似乎已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新矿’”。现在回过头看看,这样的以“开发”名义圈地,以“先进产能项目”名目圈地,是最堂皇的理由,也是最最危险的占地、毁地之举!前些年这里那里搞“开发区”,借的是科技园区之名;这两年这里那里又在大搞“创意园区”,借的是文化园区之名!而目的十分明确,危害十分明显。

说到底,这是一些人在钻国家的空子,这些人大致分买家、卖家两类。说白了,一是地方政府等卖地主体,一是房地产开发商等购地主体。这真的如一些论者所言,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共谋的利益关系’”!中央不是有政策要重“创意产业”重“文化产业”吗?中央不是对商用房地产土地管得厉害吗?那好,我们就来一个“投其所好”,我们就来一个“狸猫换太子”,偷梁换柱,就来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把大把的土地以“文化”名义,以“先进产能项目”名义低价卖给了房地产商,一片一片的土地变成了各种冠冕堂皇的“开发区”、“园区”,但其中的猫腻,其中的黑幕,到底多厚,其中的“水”到底多深?查一查肯定见分晓。我们只是看到,地,大批大批的地就这么被圈了、被占了,“现在不少地方一次性就建设六七个冠以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动漫产业等名称的园区”,报上如是说。呜呼!

我们的地就这么难管吗?我们的地就这么让糟蹋吗?这些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就这么大行其道吗?

 

春运,买到票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2010年02月02日  王石川

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开始,2010年的春运从1月30日起至3月10日,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悉,2010年春运预计全国25.41亿人次出行。(2月1日新华社)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位移,有人曾感叹,春运像一股狂飙,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参与不参与、愿意不愿意、重视还是轻视,它都注定要发生,注定要一年一度地风行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当2010年春运正式拉开了帷幕,对无数归人来说,乡愁也许就是那一张小小的车票,无论多么周折,都要回家。正如有一首歌曲唱的:“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只是,那一张票根往往很遥远,这不免让寄居在外的人感到沮丧。可以说,一个充满温情的春运,必然是让每个有乡愁的人走得了走得好。

先说走得了。买到票,买到平价票,才能保证走得了。2010年春运要“给乘客一个明白,还铁路一个清白”,成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勇平是在对话校媒联盟学生记者以及首批“春运志愿者”代表时,说的这句话的。这句话的内涵和外延都极为耐人寻味。一方面可以看出,铁路部门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铁路部门的行动。当然,铁路部门没有必要对“清白”耿耿于怀,作为公共服务部门,让乘客走得了走得好是份内之事。

应该看到今年铁路部门的确表现得可圈可点。比如顺应民意诉求,试行火车票实名制,当火车票被乘客指认为有漏洞时,又及时打补丁、封堵漏洞。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日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到广州考察,有旅客称:“部长,为什么要搞实名制?我觉得火车票实名制后手续更麻烦了。”刘志军回答,“对于实名制给你们带来的不便、困难,我们表示歉意,也会想办法帮旅客解决。”这种道歉体现的是对民意的回应。

此外,今年铁道部门出台了被称为“历年最充分的春运方案”,在节前高峰期间,将基本实现“能跑的车都在铁轨上跑”。再比如,为避免铁路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倒票”,铁道部要求售票员进入售票厅工作期间,不允许携带手机、现金等,“干干净净进去,干干净净出来”,以及为确保消息透明,实行票额预售期、售票时间、窗口发售票额数量、限购张数等“四公布”,等等,都不失为真诚和善意。当然,仅仅有制度设计还不够,关键在于落实,不强化落实,不严厉打击黄牛党,不真正管好内部人员,“一票难求”便难改观。

再说走得好。买到票其实不是终点,买到票未必就能平安、顺利到家。据报道,1月29晚,上百名1506次列车的持票乘客,因为挤不上车而被抛在了站台上,当晚像这样因拥挤而未能上车的还有多趟列车的数百乘客。超载,再加上管理混乱、疏通不畅,即使买到票了,依然危险重重。显然,如果不能安全到家,一切便毫无意义。

至于一些蟊贼在春运期间趁机行动、为非作歹,更是每年都一再重复的流弊。要保证乘客走得好,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强化落实各种措施的同时,强化打击和监管,更全面、更严密地打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以维护乘客权益。

“装满游子的梦想还有莫名的忧伤,回家的渴望又让我热泪满眶。”春运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人打算回家,让大家走得了走得好,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