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就世界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市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非农就业减少影响我市农村劳务输出;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影响转移就业;农民工收入随危机程度加深影响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增多,就业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加供需见面会场次、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维护农民工各方面合法要权益等支持我市农民就业的若干措施建议。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领域涉及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就业对我国传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对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城乡管理、户藉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2008年以来爆发的金融风暴对农民工就业产生新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一、我市农民工就业现状
1、农民工就业情况。据统计,2008年我市农民工总数达到89.8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4%。其中,本地就业人数为37.25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1.5%;外出就业人数为52.59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5%。
2、从业分布相对集中。我市外出农民工多数从事粗重体力工种,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仓储业等行业,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我市外出农民工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也成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场所。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监测调查包括永定、上杭、长汀三县,下同):2009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民工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数分别占总数的6%,72%,22%。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占到总从业人数的35%和27%;另外,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居民服务业,二者之和占到总从业人数的13%。
3、劳动时间偏长,劳动强度偏大。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天数在20天以下的占54.22%,21到25天的占18.07%,而每月工作时间25天以上,即工作时间偏长的占总人数的27.71%。另据农民工每天劳动时间分组看,8小时以下的占8.43%,8到10小时的占85.54%,10小时以上的占6.02%。
4、收入普遍偏低。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到了总人数的28.92%,这部分人主要从事一些简单而基本不需要技能的工作;月收入在800-1600元占总人数40.96%,这部分人主要从事一些需要简单技能的加工行业,如纺织工、流水线工人等;月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30.12%,主要分布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加工型企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
5、社会保障水平低。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一季度末,龙岩市农民外出从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3.3%;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占8.2%;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占1.6%;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占2.2%;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占84.8%。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社会两级分化,农民工社会地位低,雇主对待农民工带有传统的歧视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很多涉及自身权益的情况并不了解,同时也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虽然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趋稳,但危机造成的影响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
1、世界经济放缓,非农就业减少,直接影响我市农村劳务输出。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扩大,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益明显。由于我市劳务输出集中地珠三角、厦漳泉的制衣、制鞋、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不少企业倒闭,导致这些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广东省经贸委发布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1—10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目前,我市纺织、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发挥不足,经营效益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生产呈现减缓趋势,这也造成了原本在龙岩市内打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务农。据对永定、上杭、长汀三个县六个村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年底我市农民工返乡人数呈上升趋势,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劳动力的8.3%。
2、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少而低,影响转移就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决定现代经济发展的不是空间区位、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远远超过人口数量。据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2008年年底我市农村就业劳动力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小学文化程度占29%,初中文化程度占46%,高中文化程度占16%,大专及以上的占3%。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员占35%,说明我市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从技能培训情况看,2008年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比2005年上升了4.9个百分点,占27.9%,但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仍占七成以上,占72.1%,说明我市农村劳动素质较差。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和大部分农民工专业技能缺乏的影响,使得我市农民工在就业和转移就业上困难重重。另外,目前我市劳动者技能培训收费偏高,从而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转移难度。据了解,在龙岩市办理一份电工技能证书需要1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培训费用。高昂的培训办证费用使一些希望拥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望而却步。
3、金融危机使我市农民工收入增长放缓。从农民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增收除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项最大来源外,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农民外出从业得到收入人均403元,占纯收入的7.0%。2009年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607.83元,同比增长12.4%;外出得到的收入66.54元,同比增幅下降28个百分点,仅增长2.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诸如裁员、降薪等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从而导致了我市农民工收入增长放缓。
4、国内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增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改变将导致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由于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造成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脱节。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已从过去促进经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轨道上。目前节能减排已被列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突破口,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中的“五小”企业(如小钢铁、小火电、小造纸、小煤窑等)将被大量地淘汰。由于我市矿产资源丰富,高能耗的中小型企业遍地开花,这些中小企业成为了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关闭小火电,小造纸,小煤窑,小石灰厂等政策的落实,使原本在这些“五小”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失业,从而被迫返乡或者待业在家。
5、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从业技能间存在差异。从劳动力市场了解到,目前我市结构性短缺矛盾较为突出,2008年全市各类企业提供管理职位3064个,技工岗位13912个,熟练工岗位26863个。从签订用工意向的人数看,管理职位115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37.6%;技工5503人,占岗位需求数的39.6%;熟练工13430人,占岗位需求数的50%。从录用人数看,管理职位41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13.4%;技工1905人,占岗位需求数的13.7%;熟练工612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22.8%。
三、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与措施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标要求。为此,我市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增加各类供需见面会的场次。截止2009年2月3日,全市七个县(市、区)共举办劳务供需见面会10场次,732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43839个,参与应聘农村劳动力80479人,签订用工意向20085人,当场录用8439人。从供需见面会情况看,参与应聘的返乡农民工在签订用工意向人数和当场录用人数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全市参与应聘的80479个农村劳动力中,返乡农民工21960个,签订用工意向的8226人,占37.5%;当场录用3443人,占15.7%;参与应聘的一般农村劳动力58519人,签订用工意向11859人,占20.3%,当场录用4996人,占总参与应聘人数的8.5%。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招聘会,以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2、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和梯度转移的过程,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2008年全市为服务“10+3”产业,全年用工培训9.75万人,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2.21万人,绿色证书培训2万人,自主创业培训0.4万人,岗前熟练工培训1.14万人,引导性培训4万人。而作为我国产业大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均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市因金融危机而返乡的农民工仍有5600名未实现再就业,这部分主要是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能的农民工,因此,要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调整农民工培训内容,重点抓好企业“订单”培训和扶持创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实现再就业。
3、积极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自主创业加速发展、方兴未艾。但总体来看,农民自主创业“先天不足”、且“后天发展维艰”,需要政府科学引导、加强服务与保障、全面优化整合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扶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对象重点是年龄为18至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一村一品”村种、养、加大户。二是资金扶持。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主要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财政部分的补贴和贷款贴息等,引导激励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同时各级金融机构要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额度。三是政策优惠。针对外出农民工大量返乡的现状,我市出台了农产品免税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将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增收率由6%和4%统一调整为3%的税收政策,帮助返乡农民工最大限度增加收入。
4、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虽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工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全方位服务工作,加强与原就业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并及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工作。
5、认真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滞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实现完全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当务之急是抓紧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见,尽快建立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统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办法,实现参保人员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缴费,社会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解决转移就业后顾之忧。
6、确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户籍、住宿等问题。一是要确实做好耕地保护,并做好耕地的流转工作,保证农民工无后顾之忧。二是要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尽快剥离长期以来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身份特权,还原户籍制度的本来功能,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子女只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学校提出就学申请,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安排他们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同时农民工子女也应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免费待遇,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权利。四是要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对集中建设的农民工集体宿舍项目,要在选址、供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五是要强化对农民工聚居区域治安及环境卫生治理,加大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力度,方便农民工生产生活,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内容提要:本文就世界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市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非农就业减少影响我市农村劳务输出;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影响转移就业;农民工收入随危机程度加深影响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增多,就业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加供需见面会场次、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维护农民工各方面合法要权益等支持我市农民就业的若干措施建议。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领域涉及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就业对我国传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对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城乡管理、户藉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2008年以来爆发的金融风暴对农民工就业产生新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一、我市农民工就业现状
1、农民工就业情况。据统计,2008年我市农民工总数达到89.8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4%。其中,本地就业人数为37.25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1.5%;外出就业人数为52.59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58.5%。
2、从业分布相对集中。我市外出农民工多数从事粗重体力工种,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仓储业等行业,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我市外出农民工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也成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场所。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监测调查包括永定、上杭、长汀三县,下同):2009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民工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数分别占总数的6%,72%,22%。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占到总从业人数的35%和27%;另外,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居民服务业,二者之和占到总从业人数的13%。
3、劳动时间偏长,劳动强度偏大。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民工每月平均工作天数在20天以下的占54.22%,21到25天的占18.07%,而每月工作时间25天以上,即工作时间偏长的占总人数的27.71%。另据农民工每天劳动时间分组看,8小时以下的占8.43%,8到10小时的占85.54%,10小时以上的占6.02%。
4、收入普遍偏低。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到了总人数的28.92%,这部分人主要从事一些简单而基本不需要技能的工作;月收入在800-1600元占总人数40.96%,这部分人主要从事一些需要简单技能的加工行业,如纺织工、流水线工人等;月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30.12%,主要分布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加工型企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
5、社会保障水平低。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一季度末,龙岩市农民外出从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3.3%;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占8.2%;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占1.6%;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占2.2%;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占84.8%。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社会两级分化,农民工社会地位低,雇主对待农民工带有传统的歧视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很多涉及自身权益的情况并不了解,同时也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虽然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趋稳,但危机造成的影响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
1、世界经济放缓,非农就业减少,直接影响我市农村劳务输出。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扩大,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益明显。由于我市劳务输出集中地珠三角、厦漳泉的制衣、制鞋、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不少企业倒闭,导致这些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广东省经贸委发布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1—10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目前,我市纺织、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发挥不足,经营效益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生产呈现减缓趋势,这也造成了原本在龙岩市内打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务农。据对永定、上杭、长汀三个县六个村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年底我市农民工返乡人数呈上升趋势,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劳动力的8.3%。
2、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少而低,影响转移就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决定现代经济发展的不是空间区位、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远远超过人口数量。据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2008年年底我市农村就业劳动力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小学文化程度占29%,初中文化程度占46%,高中文化程度占16%,大专及以上的占3%。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员占35%,说明我市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从技能培训情况看,2008年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比2005年上升了4.9个百分点,占27.9%,但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仍占七成以上,占72.1%,说明我市农村劳动素质较差。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和大部分农民工专业技能缺乏的影响,使得我市农民工在就业和转移就业上困难重重。另外,目前我市劳动者技能培训收费偏高,从而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转移难度。据了解,在龙岩市办理一份电工技能证书需要1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培训费用。高昂的培训办证费用使一些希望拥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望而却步。
3、金融危机使我市农民工收入增长放缓。从农民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增收除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项最大来源外,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农民外出从业得到收入人均403元,占纯收入的7.0%。2009年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607.83元,同比增长12.4%;外出得到的收入66.54元,同比增幅下降28个百分点,仅增长2.8%。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诸如裁员、降薪等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从而导致了我市农民工收入增长放缓。
4、国内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增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改变将导致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由于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造成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脱节。当前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已从过去促进经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轨道上。目前节能减排已被列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突破口,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中的“五小”企业(如小钢铁、小火电、小造纸、小煤窑等)将被大量地淘汰。由于我市矿产资源丰富,高能耗的中小型企业遍地开花,这些中小企业成为了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关闭小火电,小造纸,小煤窑,小石灰厂等政策的落实,使原本在这些“五小”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失业,从而被迫返乡或者待业在家。
5、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从业技能间存在差异。从劳动力市场了解到,目前我市结构性短缺矛盾较为突出,2008年全市各类企业提供管理职位3064个,技工岗位13912个,熟练工岗位26863个。从签订用工意向的人数看,管理职位115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37.6%;技工5503人,占岗位需求数的39.6%;熟练工13430人,占岗位需求数的50%。从录用人数看,管理职位41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13.4%;技工1905人,占岗位需求数的13.7%;熟练工6122人,占岗位需求数的22.8%。
三、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与措施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标要求。为此,我市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增加各类供需见面会的场次。截止2009年2月3日,全市七个县(市、区)共举办劳务供需见面会10场次,732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43839个,参与应聘农村劳动力80479人,签订用工意向20085人,当场录用8439人。从供需见面会情况看,参与应聘的返乡农民工在签订用工意向人数和当场录用人数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一般农村劳动力。全市参与应聘的80479个农村劳动力中,返乡农民工21960个,签订用工意向的8226人,占37.5%;当场录用3443人,占15.7%;参与应聘的一般农村劳动力58519人,签订用工意向11859人,占20.3%,当场录用4996人,占总参与应聘人数的8.5%。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招聘会,以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2、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升级和梯度转移的过程,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剧增。2008年全市为服务“10+3”产业,全年用工培训9.75万人,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2.21万人,绿色证书培训2万人,自主创业培训0.4万人,岗前熟练工培训1.14万人,引导性培训4万人。而作为我国产业大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均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市因金融危机而返乡的农民工仍有5600名未实现再就业,这部分主要是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能的农民工,因此,要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调整农民工培训内容,重点抓好企业“订单”培训和扶持创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实现再就业。
3、积极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自主创业加速发展、方兴未艾。但总体来看,农民自主创业“先天不足”、且“后天发展维艰”,需要政府科学引导、加强服务与保障、全面优化整合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扶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对象重点是年龄为18至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一村一品”村种、养、加大户。二是资金扶持。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主要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财政部分的补贴和贷款贴息等,引导激励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同时各级金融机构要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额度。三是政策优惠。针对外出农民工大量返乡的现状,我市出台了农产品免税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将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增收率由6%和4%统一调整为3%的税收政策,帮助返乡农民工最大限度增加收入。
4、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虽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工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全方位服务工作,加强与原就业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并及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工作。
5、认真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滞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实现完全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当务之急是抓紧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见,尽快建立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统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办法,实现参保人员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缴费,社会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解决转移就业后顾之忧。
6、确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户籍、住宿等问题。一是要确实做好耕地保护,并做好耕地的流转工作,保证农民工无后顾之忧。二是要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尽快剥离长期以来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身份特权,还原户籍制度的本来功能,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子女只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学校提出就学申请,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安排他们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同时农民工子女也应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免费待遇,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权利。四是要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对集中建设的农民工集体宿舍项目,要在选址、供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五是要强化对农民工聚居区域治安及环境卫生治理,加大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力度,方便农民工生产生活,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国家统计局龙岩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