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5日,省政协叶继革副主席带领民建、工商联、经济、农业等界别30位委员赴福州、莆田市开展“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视察。委员们听取了省发改委、监察厅的情况通报,先后察看温福铁路鼓山隧道群、平潭海峡大桥、福清核电站、莆田LNG 燃气电厂、东吴港区码头等1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福州、莆田市政府和项目业主情况汇报的基础上,视察团组织全体成员就视察报告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召开视察情况交换意见座谈会。张志南副省长及省政府有关部门亲自到会听取意见,充分肯定委员们意见建议,并就今后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叶继革副主席作视察小结。
委员们认为,这次视察目标重点明确,时间安排紧凑,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丰富,方法深入有效,活动层次高,民主气氛浓。既是一次巡视察看、认真履职的重要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仅了解实情、开阔视野、形成共识、提升了水平,而且为重点建设项目鼓劲加油、咨政建言,积极为海西发展大局服务。大家表示,对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监察厅等有关部门和福州、莆田市在重点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感到满意,对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充满信心,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视察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委员们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部署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建设者按照“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要求,紧紧围绕省重点建设目标任务,大胆运作、创新创造,实干巧干、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四个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在项目带动中发挥了率先作用。重点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2003年的10.8%提高到2008年的23%。2003~2008年,全省重点建设先后建成投产39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3800亿元、年均增长49%,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18000亿元、年均增长28.5%,是1952年至2002年总和的两倍,重点建设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越来越好。
(二)在海西建设中发挥了基础作用。2003~2008年,交通能源、农林水利、城建环保等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约2400亿元。建成赣龙等铁路,新增正线里程157公里,全省累计1630公里;建成漳诏、龙长等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151公里,全省累计1766公里;建成福州江阴港区等一批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782万吨,全省累计突破2亿吨;建成一批火电、水电和风电等电源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315万千瓦,全省累计2626万千瓦,根本上缓解了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三)在产业支撑中发挥了骨干作用。2003~2008年,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180亿元,先后建成投产项目230项。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中工业项目投资比重持续提高,2008年达到35.4%,是2003年的2.5倍。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化程度明显提高,湄洲湾、江阴港等一批重点港湾正在优化规划布局、加快开发建设,为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了持续和提升作用。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做到重点基础设施与重大产业项目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人民生活协调发展,沿海与山区协调发展。建成项目抓达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预备项目抓前期、争取项目抓落实,全面促进项目的策划、生成、储备、推介、落地、建设的持续。2008年新开工项目、投产项目分别超过计划的50%和20%,重点建设完成投资增长27%,实现“双超双增”,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宏大气势、强劲态势和良好趋势,充分体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敢闯敢为的创新精神。
委员们认为,福州、莆田市委、市政府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站位高、目标明,思路清、办法多,措施有力、工作到位,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去年同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福州市2009年安排重点工程269项,总投资约42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0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4.6%。莆田市2009年安排重点工程342项,总投资42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9.6%。特别是工业类项目增幅90.8%,城建类增幅21.6%,社会事业类增幅1.3倍,商贸旅游类增幅3.3倍,确实令人振奋。
二、重点项目建设特色鲜明
(一)抓住关健,项目策划思路清晰。突出产业发展。今年省重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有315个,占总数60%,如福建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漳州古雷石化项目、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等,都是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的项目。突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全省将基本建成“三纵六横”高速铁路网,铁路发展跨入高速化、电气化、客货分离的行列;将基本建成“三纵八横”海西高速公路网,实现绝大部分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大港口”,重点推进“两集两散”重要港口群建设;宁德、福清核电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创造了我国单个省份一年内连续开工两座核电站的记录。突出闽台合作。按照海西两个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不断加强闽台区域合作,加强对台产业对接和项目建设,致力于以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口岸服务保障“三通”。通过重点项目的带动,促进闽台重点产业深度对接,吸引台湾产业组团式转移;加强沿海口岸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两岸往来的综合枢纽;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措施到位,项目运作灵活高效。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高效运作生成好政策、大项目。特别是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以及跨省合作,争取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如在积极落实铁道部、交通部等国家部委支持政策中,促成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设;借助大型央企的产业优势,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如福清核电站、福建液化天然气(LNG)总体项目等不仅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而且见事早、思路清,措施强、配合好,“五同步”成效明显,同时,通过“6.18”和“9.8”等合作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加强招商引资,对接项目成果,促成更多更好的技术含量高、节能减排项目落地生根开花。
(三)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档次提升。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科研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产业等重点工程,提升重点项目水平;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技改项目投入,扶持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提升重点项目档次;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质量。如福厦铁路闽江特大桥、木兰溪特大桥和温福铁路鼓山隧道群的多项技术全国领先;莆田燃气电厂利用创新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社会效益明显。
(四)责任落实,重点建设加快推进。福州、莆田市严格按照重点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廉政“五同步”要求做好工作。对重点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和落实重点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监督检查责任,协调解决规划衔接、征地拆迁、安全质量监管等问题。福州市每年初印制《福州市重点项目目标责任表》,逐项细化、抓好落实,发挥各级要素保障部门的联动协调作用;07、08年连续开展重点项目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激发重点项目参建单位的建设热情。莆田市成立重点项目融资协调小组,对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进行政、银、企具体协调和运作,确保重点建设的要素需求。完善保障机制,致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精品工程,特别是“六个机制一项活动”有特色、有成效:高规格全方位的责任机制;“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究的协调机制;灵活有效的督查机制;“五同步”的管理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机关四进(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从基础抓起,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五)创新创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针对项目数量不断增多、项目信息工作量大的情况,创新了重点项目信息管理手段,建立“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在线信息监控系统”,着力提升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针对重点项目管理涉及多行业多部门、专业性强的特点,建立安全质量专家现场检查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针对省重大项目储备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出台《福建省建设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提高项目管理科学性;针对社会事业项目管理薄弱情况,完善出台《福建省省属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代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手段,全面提升重点项目建设水平。
(六)强化督查,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监察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主动把行政监察工作融入海西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领域廉政建设,持续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监督检查重要内容,有效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秩序,有力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福州市出台了《省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资金及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各县(市)区设立专项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莆田市相继制定出台《市重点项目机构的党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负责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意见》、《重点项目工作的“八不准”规定》等一系列廉政制度,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临时机构和重点项目标后监管,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防火墙”。
三、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规模档次亟待提升。尽管这几年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我省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特别是支撑性、延续性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较少; 重点项目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优势发挥还不够突出。
(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重点项目中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工业三大行业,三者占同期全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比重从2003年的78.5%提高到2008年的89.7%。而同期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城建环保、商贸服务四个行业的投资占全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1.5%下降至10.3%。同时2009年工业重点项目占全部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7%,比2008年的35.4%低8.4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投资比重持续提升的支撑乏力。
(三)保障能力还要加强。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个别地方征迁交地偏慢,部分拟开工或已动工项目尤其是线性工程进度受到较大影响;土地审批、节能减排等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严格,增加建设项目土地和环评报批的难度和周期。项目业主特别是企业领军人物、优秀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设计、施工、监理队伍比较缺乏;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特别是地方资本金的筹措压力仍然较大。
(四)现场管理仍需强化。项目的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人的作业环境还需持续改善;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管还需不断落实;环保意识、质量和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要引起足够重视。
(五)廉政建设有待加强。我省重点建设领域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发生了一些腐败案件。随着海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将会进一步增多,廉政任务将更加繁重,重点建设的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廉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抓好大机遇,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大提速。国务院日前公布《意见》,中央已从全国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支持海西建设,对福建来说是一个全面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充分认识中央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吃透中央的政策精神,把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把政策的集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发挥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的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利用福建对台最便捷的通道,从服务对台大局上寻找机遇,加快谋划和推进对台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策划生成一批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等重大产业项目。二是利用福建作为两个三角洲之间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和通道,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重点振兴十大产业规划,结合我省“三群”(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战略,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福建的经济布局、产业基地的支持,尽快策划生成一批产业集聚、产业整合、产业提升、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三是利用国家支持我省沿海港口、海岸、风力和核电等资源开发的机遇,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新能源和海洋新兴产业,积极生成、储备一批有利于培育区域性经济、产业性经济增长点的重大项目;四是利用国家加大对我省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等的扶持政策,积极谋划和推进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抓好前期工作,集聚政策效应争取一批好项目。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强化运作,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三个一批”就是谋划长远、滚动发展。不仅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中央赋予我省先行先试政策的贯彻落实 而且要准确站位,主动融入,持续运作,从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的战略部署中主动对接一批项目;从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完善重点特色产业集中区或新增长区域布局规划、编制重点特色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细化转化出一批项目;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生成一批项目。强化运作,就是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从思想上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从资金上确保前期工作需要,从组织上配齐配强项目前期工作班子,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提前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项目安排,对需要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重大项目,尽快启动并加快推进项目策划、设计、立项、报批、开工等前期工作,及早办理土地、环评等前置审批手续,进一步提升项目运作水平。
(三)抓好组织协调,提升重点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水平。当前,项目审批、用地征迁、资金筹措已成为制约重点建设的三大主要因素。在项目审批方面,发改、土地、林业、海域、岸线、环保、社保等主管部门要主动沟通、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对一些应急工程要给予特事特办,帮助项目单位落实计划指标和加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促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的顺利推进。在资金保障方面,各地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拓宽筹资思路和渠道,定期发布重点项目相关信息,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加强政、银、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千方百计筹措项目资本金,以确保重点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在用地征迁方面,项目所在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落实项目征地拆迁责任人,全力以赴抓好铁路、高速公路、电力送出工程等线性项目及其它重点项目的征迁交地工作,缩短重点建设征迁交地的周期,促进项目早日全面开工建设和如期建成。同时,建议对涉及部队、央属、省属单位等地块的征迁,省里能更多地支持、帮助推进解决;对点多面广的电力线路、通讯光缆等的迁移,由省里研究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便于各地遵循操作。
(四)抓好项目管理,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建设、安监、质检、重点办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质量监督检查和参建单位业绩信誉考评通报等长效机制,督促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把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始终放在突出位置,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和质量管理问题。审查项目建设方案更要重视科学论证,充分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技术人员的意见,避免一个项目建设才几年十几年就落后淘汰的现象发生。及时掌握工程中有关工程地质、结构沉降、应力与位移变化和防火防灾设备情况,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做好重点建设防震减灾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处理好重点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珍惜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办事,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五)抓好廉政建设,发挥重点领域建设保障作用。要对重点建设领域中的廉政建设一些做法应当及时进行总结推广,起到示范作用。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重点项目招投标、设备采购、土地征用、环境评估、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竣工决算、项目验收等;认真剖析重点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件,举一反三,源头防范。既要注意维护土地征用拆迁中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征用的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资金及时发放到被征迁群众手中,又要维护土地征用拆迁政策的严肃性,谨慎处理违章建筑的补偿问题,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各个重点建设之间拆迁政策的平衡性。
(六)抓好人才培养,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人才紧缺问题。培养、用好现有人才,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拴心留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制定相关政策,情、理并茂做好工作,引进、招聘一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充实到重点建设领域;加强与省外大公司、大企业、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的人才合作,借脑引智、借梯登高、借力成势;抓紧研究和制定紧缺人才的培养教育计划,相应增加工程管理类的理工科专业,加大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向重点建设领域输送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到重点建设一线锻炼,逐步成长为建设骨干。
五、视察工作的主要收获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进一步提升。许多委员之前对重点项目了解不够,通过视察,对我省重点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深认识,对重点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理解,特别是对卢展工书记的“四个作用”、黄小晶省长的重点建设要“重”、“保”、“创”和“五同步”要求有了更深体会。二是信心进一步增强。省委、省政府实施项目带动的战略举措深入人心、贯彻有力,各地紧紧盯住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抓住了有利机遇,抓住了黄金季节,抓住了责任落实,以项目带动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确保了发展的持续。特别是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项目做大做强,成绩确实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大家对海西的未来充满信心。三是斗志进一步激活。大家亲眼目睹了一线的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场面,他们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争分夺秒、只争朝夕,高昂的斗志、高涨的激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必将进一步激发大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热情和干劲,更加积极投身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四是责任进一步强化。通过视察,各位委员感觉责任重了、肩上担子重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紧迫感增强了,“支持海西建设、参与海西建设、推进海西建设”的使命感增强了。大家表示,视察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关注不会终结,对海西战略调查研究的步伐不会停顿,对海西先行区建设的咨政建言不会放松,一定为加快海西建设竭尽全力。
委员们表示,回去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发挥主动性,从政协角度多做宣传的工作、呼吁的工作、支持的工作、帮忙的工作,持续抓住事关海西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潜心分析思考,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促进和谐之策,多尽富民惠民之力,努力为促进海西建设作出新贡献,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