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9 j% r B4 {) Z
很好的一本书,各位秘友值得一看.网络上看了一半,忍不住却书店买了一本回来,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给共同关心者,透露下大结局.与大家一起探讨. , I/ i( x4 t6 S, }" p! ~
1.副市长冯开岭调至阳城市任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准备接任市长.
4 e: ] Y' Q9 ~2 A/ C( P2.秘书黄一平 8 b# M4 v" {% G: b
3.黄一平姐夫帮顶了邝明达公司200万元款项挪用问题(用于给冯市长在省委刊物发表文章,为换届造势),免于刑事处分,被公司开除,并吊销其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
/ u9 v" P; o# C+ w4 P4.竞争市长职位的副书记因被省老干部举报,被调至市人大任副主任. ' W7 g4 b3 g2 t2 a0 ?1 u4 V
5.另一个竞争对手副市长秦众,因论文问题被间接威胁,主动退出,后如愿任命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L2 F) a" X" H' \9 _
8 E4 D+ j+ R4 X/ Y
就这么多啦,有兴趣的朋友,也去买本来看,有的套套,还真是经验之谈,值得琢磨.
( |: Y' e5 t5 c- R# P# J
% L$ c9 E% [9 e2 q7 |5 d( m 7 o& F1 F3 V! d+ \! l% H9 c
; l& o( m2 b6 I2 l, N* j% k
由于下载出现问题,今天才真正意义上看完《中国式秘书》。惭愧呀~虽然一开始就知道黄一平最终是为冯开岭扛下了所有罪名,却没料到我们冯市长会理所当然得那样令人心寒。至此,我对“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也有了另一种理解。
[! j: E+ R3 v" O1 l; L6 p/ F黄一平第一次被这样的八个字震到了,冯开岭的反复强调,彻底颠覆了他心中曾经狭隘、猥琐和不堪的秘书形象。“唇与齿,亲密而不失独立、尊严,形象且饱含无限深情,领导与秘书之间由此而提升到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因子期而断琴的境界。”他甚至因此联想到了“士为知己者死”。
. J8 q' A |8 d9 U8 B( Z& r: f" x不可否认,在黄一平做冯开岭秘书的那几年里,他们的确是组成了相依想存的一对唇齿。黄一平以其不俗的才能,事无巨细,安排得面面俱到。辅助冯开岭在副市长职位上如鱼得水,大展拳脚,向着转正一步步迈进。而他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住房由七十平米小套换成一百三十平米大套,所有电器都是时下最流行品牌、款式,日常吃穿用的东西基本上不用自己购买或花钱很少,汪若虹的工作也由常日班护士变成科室白领,女儿小萌免费上了市里最好的民办学校…… 连姐夫都被安排进了关联企业当财务总监。生活即便算不上大富大贵,至少也已经是中富中贵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冯副市长的功劳。这样看来秘书跟领导果然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但这样双赢的局面却似乎仅限于安全防线以内,一旦跨越那道危急的三八线,什么唇齿,什么知己,都显得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 3 x( l7 b2 B2 K7 a3 ~( R% x5 v- X/ }
冯开岭在转正的最关键时刻,突遭竞争对手派系举报牵连。他慌神了,要是事情真的捅破,他就完了。不可以,绝对不可以让事情朝不可收拾的局面发展。我想,这个时候的冯开岭是已经有了让黄一平当替身的想法的,只是还不够坚定。以他对黄一平的了解,他绝对有理由相信黄一平会答应为他顶罪的。所以当年副部长斩钉截铁的跟他说“舍车保帅”时,只是小小的推了他一把,让事情变得更加的顺理成章。而事实上,黄一平的悲剧早在阳北瞎子的预言时就埋下了伏笔,或者说,早在篇首“士为知己者死”时就垫底了基调;而他“一步到位”的幻想也在郑小光理直气壮让他代冯开岭顶罪时彻地破灭了。只是那个时候他抱着另一个幻想:只要冯市长这棵大树不到,就有他黄一平“重见天日”的一天。
( a- H2 {9 W% ~只是事情并没有朝黄一平想的方向发展。显然不会,只怪他太天真。他一度为冯开岭所描述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秘书与领导关系,感动不已。甚至一直将它作为自己拼死拼活的动力,但他却没有看到其中的深意。冯开岭只告诉他唇亡了齿会寒,却没告诉他即使齿亡了,唇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因为它可以再配副假牙。他只告诉他,他们是一荣俱荣的,却没告诉他,并不是一损俱损的。因为一开始,他们的起点就不同,任何时候,领导都处于主动地位。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对等的,并不是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的。
2 t, l3 [; ?) F( n2 l6 k& s& I* ?黄一平后悔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还有一点也是肯定的,他最初顶罪时是心甘情愿的。因为那个时候,在他看来,为冯开岭顶罪是值得的。就像伯牙为子期断琴,士为知己者死。只是,事实让他坠入冰窟。冯开岭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当知己,虽然他一再强调他那八字箴言。但在我看来,黄一平,对他来说只是一件工具,一个贴心、省事儿、忠心、不可多得的工具,仅此而已。不然,他不会在事后表现得那么惊人的惋惜和痛心;不会痛心疾首到几度落泪;不会假惺惺请黄一平吃饭,趁机树立自己重情重义的伪形象;不会甩手上调阳江,留黄一平在党校当个小办事员。演完最后那场戏,黄一平终于崩溃了。“傻,真他妈傻!”,他终于意识到了没有所谓的知己,只有永远的上下级。
# Z, t' e# L0 i* K; v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不能完全说是冯开岭的过河拆桥,黄一平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一开始,他对冯开岭就有崇拜仰望的成分,他对冯开岭的感情也远超过了秘书对领导该有的感情,而这一点也正好为冯开岭所利用;在为冯开岭奔波那些权钱交易、豆腐工程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提醒、制止,反而积极谋划;在阳北瞎子说了找替死鬼之后也毫无危机意识,既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冯开岭做的那些勾当,他是知道的,总有一天是要暴露的,所谓的替罪羔羊,能是谁?当然,最大的失误,是错估了他和冯开岭的关系。顶罪后的黄一平,不管愿不愿意,对冯开岭来说,都是块烫手山芋,碰不得。他竟然还幻想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显然是不得要领。冯开岭就看得很清楚,他要是对黄一平太好,一般人没话说,有想法的人可就有话说了,难保不会旧事重提;另一方面,他也不敢完全信任黄一平,他要是跟着他,难保他哪天不反咬他一口。所以说,留不得,发配到党校是最好的,无权无钱,想反击也无力。
; Y7 R E6 }3 u, h3 z* t只是我没想到他这么狠,最后竟然还写了封那么冠冕堂皇、义正言辞,痛心疾首的信,让黄一平检讨错误,吸取教训,不要怨天尤人!好吧,至少这样对黄一平更好,扼杀了他对冯开岭的最后一丝幻想。所以,最后黄一平撕了信,卖了所有跟秘书有关的东西,跟过去彻底告别,死心塌地的做一名党校后勤工作者。在我看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踏实宁静的生活总比浮华来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