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福建三明各县(市、区)委书记2010年工作思路署名文章

[复制链接]
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0-2-11 15: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中共三明市委常委、永安市委书记 江兴禄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市委黄琪玉书记和刘道崎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感责任和压力。我们将结合永安实际,迅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5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增长25%,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重点做好“六促转变”:
  一、解放思想促转变。一是解放思想,加压奋进。牢固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危机意识,防止和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松劲思想,紧盯发展目标,化解发展难题,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中“保六争五”。二是提升思路,细化落实。对照三明市委对永安提出的“领头雁”要求,争晋位、保目标、上水平、抓统筹,把推进永安经济社会发展与贯彻落实三明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努力提质增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责任,注重运作。按照“实绩、效能、精简”原则,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狠抓机关作风、行政提速、效能督查、绩效考评等重点环节,形成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层层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调整结构促转变。一是延伸纺织产业链。跟踪对接国内纺织产业发达地区,引进差别化纤维和生态纺织品等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加快纺纱、织布、无纺布、染整、人造革、服装等重点项目开发,带动纺织产业链成龙配套,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产值达100亿元。二是延伸林竹加工产业链。实施林竹加工中小企业“扶大压小”工程,加快永林股份年产30万M3中纤板和木塑板、别墅板、竹纤维等高新项目开发,推进珍贵珍稀树种园建设,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产值超100亿元。三是延伸汽车及机械零部件产业链。加快埔岭汽车工业投资区建设,规划建设吉山甲机械零部件加工小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的项目对接,加速现有零部件企业整合。四是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扩大金线莲、互叶白千层、金钱柳等基地规模,引进试种草珊瑚、太子参等药用植物,加强与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洽淡合作,加快互叶白千层、金线莲深度开发和竹叶黄酮提取等项目建设。五是延伸建材和化工及化纤产业链。支持建福水泥、纺织化纤集团等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企业加快新型环保节能建材、高档建筑玻璃制品和石灰石造纸、纳米碳酸钙等新产品研发,确保年内旋窑水泥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
  三、扩大内需促转变。一是紧抓重点项目增后劲。重点抓好现有18个拟列入省、三明市重点项目和90个市处级领导重点挂包项目,争取众塑可降解PVA等21个项目年内投产达产,形成千万元以上工业新增长点。二是紧抓基础设施促投资。重点加快永武高速、永宁高速和城乡路网及农村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总投资26亿元的永安火电厂两台30MKW“上大压小”扩改机组年内投产、总投资28亿元的大唐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紧抓居民消费扩需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购置工作。加快建材水暖批发市场等13个专业市场建设,扶持商贸连锁龙头企业发展,搞活名流家居城、开辉财富大道等大型商场和专业街区。加快两个五星级和两个四星级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桃源洞景区封闭式管理和栟榈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建设,力争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
  四、统筹城乡促转变。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高效粮经种植模式,做强林竹、畜禽、烟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大永安莴苣、永安贡鸡、樱桃谷鸭等特色产业基地,扶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化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深入实施“南商北工、东扩西进”拓城战略,集力推进城区两条通道(城贡线和绕城公路快速通道)、三大园区(尼葛开发区、埔岭汽车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四大板块(燕东含笑大道沿线、燕西吉山甲和文龙新城、燕南巴溪湾新区、燕北高速公路连接线沿线)建设。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抓好8个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全力打造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城镇经济生活圈。加快实施“大八一”规划,积极推进示范村、推进村以及省级农村住宅示范小区、省级村镇住宅优秀小区试点建设。
  五、改革开放促转变。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旧宅基地整治工作,全面拓展“168”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全力支持智胜化工、海峡科化和宝华林、闽通长运等企业改制上市。二是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稳健运行,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工作,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在永安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我省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加快闽台现代竹业合作(永安)示范园、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海西三明台商投资区贡川工业园等对台合作项目建设,办好笋竹旅游文化节。加大外贸出口扶持力度,稳定纺织、林竹等资源型产品出口。
六、改善民生促转变。一是解决好保障性民生问题。全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做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工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分类救助和特困救助制度,有步骤、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力争年内新开工竣工保障性住房12万平方米。二是解决好发展性民生问题。积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统筹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施总投资4.5亿元的市体育中心和南区水厂、数字电视平移等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文龙新城建设。三是解决好安全性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一轮“平安永安”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着力开创泰宁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三明市委常委、泰宁县委书记   曾祥辉

  2010年,泰宁面临“中国丹霞”申遗表决、武邵高速通车、建泰高速开工等历史性机遇。我们将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要求和省、市的各项部署,把握机遇,融入海西,坚持“旅游兴县”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开创泰宁科学发展新局面。
  ——着力打造“一园”:即打造“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全面启动具有旅游特区概念的“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旅游“二次创业”。大品牌支撑,密切跟进申遗“IUCN核心成员集体评审和世遗大会表决”等工作,继续保持各项基础工作走在6大提名地前列,誓夺世界顶级桂冠;深化“5A”迎检工作,确保跻身“5A”景区行列;启动全国文明景区创建工作;超前谋划申遗宣传造势,高水准办好第三届“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叫响“水墨丹霞、古韵泰宁”主题口号,努力把泰宁丹霞打造成中国丹霞景区的“代言人”。大市场开发,主攻央视品牌一线栏目开展旅游宣传,加强事件营销、主题营销、网络营销、全民营销,联手打造海西“山海园楼”精品线路,注重与三清山、龙虎山等闽赣省际世界级旅游区协作,巩固扩大省内和江西现实市场,北延南拓上海、江浙、广东等中长线市场,持续拓展以台湾为重点的境外市场,力争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占全市主要景区的60%以上,境外游客接待增长幅度居全省前列。大手笔转型,推动单一观光产品向休闲、体验、文化等多元产品转型,重点跟进总投资15亿元集高尔夫、中产别墅、休闲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宜景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以赛马、游艇、动力翼伞等时尚运动为内容的法兰西乡榭度假村项目、以中国第五大佛教(弥勒)道场为目标的慈航宗教文化园、以古建保护和风情体验为核心的古城业态开发和李家岩山地户外运动区、长兴旅游综合服务区等一批亿元项目;启动南会滨水、石谷半岛、状元国际等3家五星级酒店建设,推进旅游度假区内14个系列项目开发。大产业发展,灵活运作“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争取纳入市、省甚至国家级计划盘子,获得更多的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先行先试规划建设台商第三产业投资区、虚拟物流口岸等项目,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依法依规处置大金湖旅游项目许可经营权,组建旅游产业(集团)股份公司,提升经营业绩,力争2-3年后成功上市;扶持培育若干旅行社、交通运输企业成为全市龙头和全省骨干,着力突破观光农业带、旅游商品加工业,探索发展康体疗养、山地运动、旅游房地产等旅游新业态,扩大旅游关联带动效应。
  ——着力提升“两区”:一是提升城区。围绕打造“福建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目标,继续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来建设,力求更具前景,结合火车站场、迎宾大道、过境线、环城路等项目建设,规划项目向城西布点,初步形成“一主三辅”(“一主”即核心主城区;“三辅”即旅游度假区、铁路商务区、工业开发区)格局,推动城区规划由17平方公里向30平方公里拓展。更具功能,新建改造城区主路网,加快金湖御景、水南新城开发,健全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多语种信息标识、旅游咨询、票务房务等公共服务系统,规划建设一批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康体娱乐场所,丰富酒吧、咖啡吧、手工作坊等休闲元素,不断增强城市旅游、人居两大功能。更具品位,传承推广新徽派建筑风格,大力实施“锦上添花”工程,“花化”主要街道,“彩化”周边山体,“亮化”重要节点,实施状元街引水明渠、金湖路立面改造及绿化升级等工程,建设恢复廊桥、牌坊、南谷堂、文昌塔等历史小品,架构泰宁古城轮廓,丰富泰宁古城文化内涵,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逐步将汽车修理、废品收购等行业迁出主城区,加大对广告、河道、公交客运等整治力度,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塑造“绿、美、亮、洁、雅”的小城形象。二是提升工业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振兴泰宁工业的突破口,提升建设水平,高效开发省级泰宁工业园,推动丰元、大洋坪和朱口三个集中区协调并进、集聚发展,重点完成大洋坪4000亩土地平整扫尾工程和朱口6000亩土地开发建设,打通火车站至大洋坪道路,抓好区内路网及给排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跟进现代标准厂房和绿化、美化工程,完善项目准入和招商引资等政策,全面促进园区上规模、上档次。提升产业层次,主攻生物医药、林产精深加工、建材装饰、矿产加工、旅游商品等五大产业,突出抓好“海西门都”、中国(泰宁)酒包装基地、金健茶食品酿造等一批亿元项目,力促茶多酚、阿恩替生物制药、石乳甘泉矿泉水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化石板材、木材行业整顿,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实力,完善县处级领导挂钩企业增量提效、金融贡献奖、土地开发等政策,出台企业项目投产达效奖励办法,确保三晶光电、大金鹏实业等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引导南方林业优化管理、提升业绩,促成恒立门业与凯西钢铁合作壮大实力,升级改造金湖炭素、陶金峰新材料等优势企业,力争突破若干个产值超亿元企业。
  ——着力凸显“三点”。一是凸显新农村看点。以“四条示范路带”上的精品村和市里确定的高速公路沿线整治村为重点,打造产业看点,在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同时,除烟叶外主攻茶叶和乌凤鸡特色产业,突破锥栗和笋竹加工,分区域、有选择地发展雷公藤、金湖鱼、水稻制种、观光农业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着力扶持壮大山天畜牧、四海农业、大金湖渔业、湖上岩茶等产业龙头,推动汉堂生物制药公司尽快达产、争创省级龙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形象看点,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扶持精品村、重点村,突出村口、村中心等重要节点、重要地段策划,统筹实施“五化一配套”、农田基本设施、明水绕村、绿化美化、“空心房”清理、新徽派建筑风格改造等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卫生保洁、绿化美化以及村庄道路、人饮工程、文体设施等长效管护机制,力促一批乡村跻身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村行列。打造文化看点,建立文化村建设帮扶机制,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等建设,因地制宜挖掘展示各村独有的文化内涵,重点打造水石示“渔文化”村、南会“鹭文化”村、大源“傩文化”村、夏家坪“竹文化”村等“四大特色文化村”,其中大源村要力争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行列。二是凸显民生热点。从解决群众最所需、最所求的事项入手,改善就业环境,在加强就业培训、向外输出劳务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的同时,挖掘建筑业、家政服务业等就业潜力,尤其要充分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加大旅游从业知识培训,降低旅游从业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群众在参与涉旅行业发展中增收致富。改善教育环境,加快三中迁建、实幼搬迁和四中二期等项目实施,支持金湖旅专争创“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扶强做优泰宁一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3+1”工程和校安工程建设,努力建设“全省教育强县”。改善就医环境,在已有较高参合率的基础上,力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手续更简便、受益更实惠,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县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设,推进乡村两级卫生院(所)规范化建设,争创全国卫生县城。改善治安环境,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打击、防范、管理、教育、建设、改造等各项维稳机制,培育“平安三区”(景区、库区、林区)创建品牌,打造全国最平安的旅游县。改善生活环境,配合做好建泰高速、向莆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省道205线邵武至泰宁过境段、城关至开善池潭段等公路改建,实施保障性住房、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凸显生态亮点。按照《世界遗产操作指南》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申遗”整治成果,实行“三大整治”:即水体水质整治,标本兼治城区、金湖、上清溪等流域水体水质;采砂采石整治,全面取缔在景区和景区沿线捞砂采砂及取土洗砂行为;山体生态整治,恢复因园区开发、道路建设而造成的山体创面植被,加强荒山荒地荒坡治理。“三个严控”:即严控林木采伐,逐年削减10%的采伐指标;严控污水废气排放,尤其对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达不到标准的实行限期整治,提高环境质量;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准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三项推广”:推广生态理念,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倡导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消费;推广禁柴改燃,从“申遗”核心区扩展到全县范围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实行以煤代柴烤烟;推广管线下地,先核心区后缓冲区、先城区后乡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减少视觉污染。


       在海西建设中推动宁化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中共宁化县委书记   陈忠杰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系列融入海西发展大局、推动新一年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宁化将抢抓海西、苏区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好转、自身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等带来的历史机遇,以蝉联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为新的起点,凝聚人心,鼓足干劲,全面推进海西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地”建设,着力抓投资扩内需,抓产业调结构,抓基础筑平台,抓统筹重民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今年GDP增长14%、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2亿元的预期目标。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投资拉动。充分发挥投资第一拉动力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支撑财税增收。一是拓宽投资来源。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盯紧中央和省里的投资,把握运用上级支持扶持苏区、倾斜支持农村的政策,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央属企业、上市公司和沿海地区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县内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我县项目建设,力争新增贷款6亿元以上。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围绕主抓固定资产投资上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三产有税性收入项目这一导向,更加注重投资规模与质量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突出抓好工业、市场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投资贡献率。今年全县计划安排65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5.4亿元,其中工业、农业、市场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重点项目共52个,年度计划投资22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14个,年度计划投资8.6亿元。针对宁化实际,持续抓好一批交通、园区、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发展硬环境。三是推进项目落实。继续实行7个项目组运作方式,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做好各项目推进进度安排,推进相应领域项目策划、生成、推进、落实,加强要素保障,精心组织实施,不断生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促增长、调结构的重大项目,把投资落实到项目上,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二、产业带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财税增收、综合竞争实力增强。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建设海西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做好产业规划,对接国内先进技术,争取新上钨、铜铝高端产品等有色金属制造业项目,开发相关应用产品,力争若干企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百亿十亿行列,发挥有色金属产业的龙头与支撑作用。重点抓好金江钨业仲钨酸铵第二条生产线和氧化钼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力促华鑫锡矿投产达产,鑫宇公司、行洛坑钨矿、金江钨业等骨干企业达产超产,力争今年有色金属加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深入研究、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高起点嫁接,抓好凯迪生物质能发电、茶籽全组分综合利用等7个重点项目,加快培育生物质能、生物医药、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二是扶持做大建筑业。按照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继续引进水利、道路等专业资质施工企业,鼓励现有施工企业增项、升级、对外承接工程,做大建筑业产值总量。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树立高优农业理念,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具,加强宁台农业林业合作,在提升现代烟草农业种植效益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毛竹、食用菌、油茶、茶叶、蔬菜、畜牧、獭兔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消费促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激活消费群体。一方面,加强市场培育,支持企业创新促销方式,区别品种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周边人口过来消费;一方面,通过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提高本县群众的消费能力。二是拓展消费空间。围绕扩大消费增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丰富消费品种,提高消费层次。市场物流业方面,依托已建成的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永辉超市等几大市场,加快引进经营业主尤其是争取引进苏宁电器、新华都两个上市公司入驻,培育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家以上,促进商贸服务消费,实现建材销售5亿元、家具家居商品销售2亿元、快消品和服装销售4亿元。注重市场扩容,年内新上9个市场物流项目,完成水果批发市场等2个项目主体工程,新上惠好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增强竞争力。注重网络延伸,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业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文化旅游业方面,着重抓好6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主体工程,择址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动工客家祖地博物馆,续建体育中心二期,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持续提升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水平,深化承办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各项准备,抓好国家4A旅游区申报工作,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争今年接待游客超过65万人次。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做好重要商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监测工作,打假打劣,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城乡联动。紧紧抓住新一轮小城镇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县城市新区开发和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有序推动人口、产业向城区、中心镇集聚,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城市发展方面,围绕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区域中心城市,着眼于优化布局,突出客家特色,抓好城市道路等专项规划和小区控制性详规,合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增强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今年,我县将围绕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目标,合理安排并落实好一批城建、园区建设等项目。年内新建成9公里城区道路,完成城区绿水工程,修建滨河景观,继续延伸管道燃气、污水管网和夜景工程,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抓好11个公建、房地产、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商品房15万平方米以上,着力推进城市新区开发,不断提升富有山水特色的生态文化城市品位。小城镇发展方面,重点抓好石壁、曹坊等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与产业培育,围绕有利于发挥优势,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搞好规划,分步实施,有效运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突出“一主两副”主轴和省道,注意衔接好县与乡镇、乡镇与乡镇的产业发展、道路交通、集镇与公路沿线村庄建设等规划,实现县乡联动、乡乡联动。同时,加大投入,推进各乡镇道路交通、文教卫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的宜居环境。
  五、统筹互动。注重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继续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一户一就业”活动,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研究对接中央省市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扶持政策,抓住中央省市增加社会事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乡村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造福工程”。深化“平安宁化”建设,做好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统筹推进全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抢抓机遇 攻坚克难  突出发展求先行

          ●中共尤溪县委书记 吴建国

  2010年是冲刺“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可能是面临“两难”抉择最多的一年,尤溪作为三明的东南一翼,如何在三明争优前锋中发挥作用,深知责任重大。参加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看到全省、全市各地强劲的发展态势,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一年里,尤溪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工业。主要是做大做强“三大和三小”板块。首先,全力打造纺织、矿业、林产“三大板块”。要加快资源整合、资产重组、资本运作,按照黄省长的要求,从产业链入手,努力在填平、补齐、延伸、配套中找项目,丰富板块内容,促进已初具规模的纺织、矿业、林产“三大板块”实力做强、盘子做大、产业做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其次,积极推动食品加工、鞋业、水电“三小板块”。食品加工板块重点抓沈郎7000吨精炼山茶油加工、保健护肤等系列产品开发,闽人酒业万吨黄酒生产,金门春6000吨果脯等系列产品,万吨绿竹露和其他食品系列加工。鞋业板块重点要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与福州制鞋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福州鞋产业整体向尤溪转移,迅速地把洋中园建成。水电板块要综合开发水利资源,对尤溪装机70万千瓦的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搞好水利旅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力争用2-5年的努力,使食品加工、鞋业、水电“三小板块”各实现产值20-50亿元。
  二、把握工作重点,做特做优农业。继续坚持“真情、特色、增收、服务”工作理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八大特色产业为抓手,做大龙头,做强特色。重点把“两叶两柑两竹一油一稻”(烟叶、茶叶、芦柑、金柑、毛竹、绿竹、茶籽油、优质稻)八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手抓专业大户,在融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其扩大生产;一手抓龙头企业,鼓励村企结对、农户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施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符合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营销业,促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的有效衔接,形成一体化经营及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努力打造领军团队。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把重点放在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农村医保等方面,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行为,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好各类建设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7000亩,以及基本烟田配套设施建设等。努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向农村、农民延伸、开放和利用。三是持之以恒抓好林改工作。针对林改存在不平衡、不彻底和有缺失现状,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里的《实施办法》,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林权档案管理,完善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做到吃透精神、了解实情、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切实让林农均衡、实在地享受到林业改革成果。四是扎实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重点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全面实施“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村级各类组织“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出台《村主干考评管理意见》,继续做好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村干部创业热情。
  三、注重品位提升,做美做靓城镇。继续围绕“理念、商机、旅游、品位”要求,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和谐宜居尤溪目标。一要做好规划。在完成编制县域总规基础上,与旅游、交通、环保等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发展框架。城区主要做好西城、秀村、埔头、三奎头、梅仙等“五大板块”的规划建设工作,扩大城区规模;集镇主要做好洋中、坂面、新阳、管前、西滨等“两沿”中心镇本点规划建设,特别要做好洋中、坂面两个市级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加快城镇扩容提升步伐;中心村重点做好40个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中心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心村辐射带动效应。二要搞好建设。重点要加快推进水东新城建设,抓好过境公路、水东大桥、新城路网、安置房、闽中大酒店等一批在建工程的推进;抓好河滨公园、闽中商贸大厦和商住用地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推进城市人口容量扩张的同时,抓好朱熹公园改扩建工程、管道燃气一期工程、沙洲公园改造、“十里朱子文化长廊”建设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同时抓好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提升档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要强化宣传。以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为契机,重点抓好世界朱子祭祀庆典、朱子纪念邮票首发式及全省集邮作品展、书法展、全国朱子摄影展、朱子诚信论坛等系列活动,做好《朱熹大辞典》的编撰及发行,大力推进闽湖、联合梯田、龙门场古银杏园、九阜山、桂峰古民居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尤溪知名度和美誉度。四要提高素质。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入手,通过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解决城市管理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倾注民生民利,推进和谐发展。一要在决策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做任何一项重大决策时,都以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和保护为目的,以绝大多数人得实惠为首选。每年办若干件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二要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居民、被征地农民就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并举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困难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金工作核销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稳步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行廉租房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关心五保、残疾等弱势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收集新年度全县急需解决的十大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多化解一个矛盾,社会则多一份安宁;多漠视一个问题,社会就多一点危机”的理念,以化解社会矛盾为抓手,继续坚持县委常委(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接访包案信访工作机制和公检法机关案件释案发布制度,高度关注和有效防范林权改革、库区移民、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纠纷等各种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涉法涉诉案件,坚持依法处置、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五要统筹发展各项事业。认真做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计生工作围绕争创省优县目标,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重点治理性别比失衡,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五、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落实。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及省市全会精神,不断建设学习型组织,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来促进和带动党的事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完善对乡镇、部门及其党政领导绩效考评机制,继续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工作、项目工作的督查制度,继续把各类学习、熟悉工作对象的情况作为各级干部作风转变的尺度。继续把党风廉政责任制具体化,工作部署与防范措施同步进行,公正、公平、公开各级各部门的从政行为和方式,努力使各级干部在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中树立大局观,在摸清县情、乡情、村情中激发工作热情,真正做到学习教育走在先、服务群众走在先、完成任务走在先、廉洁从政走在先,为尤溪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努力。


     盯紧目标 实干快上 确保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中共三元区委书记    王 庆

  今年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我们的预期安排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20%,农业总产值比增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9%,出口总值比增8%,实际利用外资比增10%,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增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增7%。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两促两求”:
  一、抓项目促增长。去年,我区应对危机有序有效,经济发展回升向好。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回升向好并不等于根本好转。当前三元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快”。因此,我们坚持以项目工作统揽发展全局,深化项目竞赛活动,落实领导挂包项目责任制、重大项目推进制、重点项目督查问责制、“一个重点板块、一名处级领导挂帅、一套专门工作班子跟进”的重大板块负责制、“一个乡镇街道、一张特色考卷、一套评价体系”的基层工作考评办法等机制、做法,着力抓好总投资134.3亿元的68个重点项目,着力推进31个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力争在建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备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0.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重点前期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拉动消费、积蓄后劲,形成大发展、大投入、大开发的良好态势。
  二、抓产业促调整。坚持扩大总量与做优质量并重,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聚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突出壮大工业。落实《振兴三明工业行动计划》,扶持汇华、毅君等一批机械铸造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实施技改创新和节能减排,开展与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搬迁扩建和包装上市,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依托专业园区平台,引进、落地、建设一批关联项目,力争全年新增生物医药企业2-3家,实现产值6-7亿元,新种草珊瑚6500亩。二是着力搞活三产。依托城区开发带动城市经济发展,重点抓好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会展服务等行业,持续推进大坂物流园区、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冷冻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着力打造下洋商贸繁荣圈,城关休闲购物圈和白沙商贸批发圈。配合市里建好林博园,力争尽快投入使用。持续抓好格氏栲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密切跟进加拿大商会等意向投资商,力争国际安养园、山地体育运动公园、禅修中心等重点开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持续提升农业。加快莘口、岩前重点中心镇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城郊型农业发展水平,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做大现有1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年内引进1-2家水果类深加工型企业,推动农村种养、加工、服务业共同发展。
  三、拓空间求作为。加快转化区位、腹地广阔等优势,壮大“块状”经济,为推进全市发展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落地平台。一是打造园区平台。抓紧完善各园区路网、电讯等基础设施,满足项目落地需求,确保年内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黄砂化工园区,全面完成环评、农户搬迁等工作,规划建设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保障三明农药厂搬迁序时推进。吉口-瑶奢台商投资区,配合市里做好规划编制、环评、测量等前期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二是拓展城区空间。加快推进台江新区、下洋中区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台江大桥、中山南路拓改、大坂造地等工程,配合市里做好南三龙快速铁路站址建设征迁工作,推进横坑山、新田巷、三明火车站及小长安片区等地块拆迁进程,力争全年实现新开工房地产面积5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江滨豪园、华宇双城、白沙外滩一号、置业广场一期等一批新型住宅小区。加快收储下洋嘉华园、701台、无线电二厂等地块,力争全年收储土地1000亩,保持城市建设接续能力。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加强对沿海发达地区、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招商工作,以及与省属、央属企业的合作,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超2400万美元,引进区外资金10亿元以上。重点跟踪总投资10亿元的双虎家俱园等比较成熟的项目,力争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升格转化、落地实施。
  四、重民生求和谐。坚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以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为目标,围绕充分就业、优质教育、方便看病、养老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加大新增财力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持续推进区卫生综合大楼、城关小学重建等一批民生工程,推动发展成果充分共享。统筹抓好关心困难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文明创建、加强人口计生、建设新农村、创建创业型城市、整治沙溪河流域等工作,为三元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生动活泼、合心合力的良好环境。


        强产业 抓统筹 重民生 促转变

         ●中共明溪县委书记   王  政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我们将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全市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转变方式,提升产业。立足明溪区位条件、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培育壮大生物、食品加工、新材料、机械零部件、林产加工五个特色产业。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增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5%。着力在“五个方面”求突破:一是在提升产业层次上求突破。重点抓好南方生物及紫杉园生物紫杉醇原料药开发、海斯福吸入式含氟麻醉剂研发、金线莲种植及深加工和精力宝功能性食品生产等项目建设,努力引进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领航全县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加速产业集聚上求突破。加快发展以氟、硅、钙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重点抓好明狮水泥一期、海斯福三期、三钢炼钢石灰扩建等项目的投产和氟化工研究院建设、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项目。积极支持长虹精密铸造等企业开展产品自主创新,加快明信橡塑技改和恒星阀门、中兴阀门项目建设,努力引进斯特力气动工具等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我县。三是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深化县校合作,创新人才、技术聚集渠道,通过南方生物博士后工作站、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明溪工作站和明溪植物组培中心等平台,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在壮大产业规模上求突破。重点扶持百事达、宏宇牧业、森美食品等企业发展壮大,做好肉脯干、淮山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引进1-2个肉联加工、淮山加工项目。五是在扩大产业效益上求突破。综合利用我县林竹资源,加快建设生产高档生活用纸的福明辉纸业项目,抓好红豆杉盆景、工艺品、生活用品等项目开发,培育壮大低耗能、高效益、创税型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狠抓项目,增强后劲。坚持把项目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一是策划项目。认真研究国家财政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其他导向性政策,积极策划项目、运作项目、争取项目,全年计划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7亿元以上。二是招商引资。发挥明溪1万华侨、5万侨眷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通过各种平台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每年都有1个以上投资上亿元的项目落户明溪。三是完善机制。坚持“服务要优、作风要实、节奏要快、效率要高”的标准,继续实行县领导挂包重点项目、帮扶重点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干部想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互动作用,在加快城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加快推进南关溪改造,实施府前广场、长途汽车站搬迁、下白莲行政办公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城市管道燃气工程,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同时,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生态旅游业,重点抓好明溪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超市、星级宾馆、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做特农业”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扩大红豆杉、淮山、木薯、中药材、茶果、笋竹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强基增后劲”的要求,持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用好中央、省、市对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快推进永宁高速明溪段及明溪连接线、明将公路、胡坊至永安交战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继续做好三明到明溪联络线、黄砂坑水库项目、220千伏变电站前期工作,争取年内立项动工,不断改善明溪发展硬环境。
  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重点抓好一中扩建,民办翰臣中学、第一实小和职业中学迁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实施,完成县妇幼保健所、老年活动中心、县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南山文化遗址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完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争取列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加快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生产生活困难。三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深化“平安明溪”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创业氛围。


         持续推动清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清流县委书记    纪熙全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区域和产业发展定位要求,清流县新一年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做大城区,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和聚集功能,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一要完善规划。按照“先谋全局,后谋一域”的要求,完善县城总规,加快城市控制性详规和景观、路网等专项规划编制,以完善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要彰显特色。立足城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全面完成“一河两岸”12公里城区防洪堤及景观建设,突显生态休闲特色,并注重融入历史文化积淀,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宜居之地”、“温泉之乡”、“休闲之都”。三要强化基础。按照“先建骨架,后长血肉”要求,以高速公路互通口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屏山路、迎宾路、城区外环路等8条城市道路建设,构建“二环五纵五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加快推进“一线”(城区外环路沿线)、“两城”(东城、北山新城)、“五区”(雁塔片区、文华小区、黄家排小区、三角尾片区、林业车队片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加快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和场所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四要做旺人气。强化城市经营、管理,继续落实鼓励进城就学、就业、居住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做活第三产业,加快城区人口聚集。
  二、持续做强产业,壮大经济总量。县域经济是功能型经济、差异型经济和优势经济,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此,我县突出把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业、温泉生态旅游作为三个产业的主导做大做强。农业方面,在稳定粮食、巩固烟叶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苗木鲜切花、淡水鱼、黄羊“三大基地”。着力培育龙头、壮大基地、打响品牌,大力发展储运、营销和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设施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力争年内新植花卉2000亩、苗木4000亩,全县形成花卉5000亩、苗木3.5万亩规模;实现水产品产量2万吨、产值2亿元以上;黄羊养殖规模10万只、产值超亿元。工业方面,围绕氟化工、林产工业、建材、轻纺等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年内培育红火水泥、高宝矿业、捷鸿木业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着力新上一批规模企业,年内新动工瑶上30万吨煤炭开发等20个以上工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尤其要突出做大做强氟化工产业,加大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全年工业项目投资12亿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服务业方面,清流商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清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及交通环境逐步改善的机遇,突出将温泉休闲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做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15平方公里的温泉休闲度假区建设,筹办“中国清流温泉旅游文化节”,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在海西有一定影响力的温泉城。
  三、持续做优环境,增强发展竞争力。重点加快以交通、电力、服务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以良好环境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清流集聚。交通,完成年度投资13亿元,加快永宁高速清流段及省道307线大路口至嵩口、围埔至沙芜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浦建龙梅的开工和泉长铁路前期工作。电力,完成城区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年内新建赖坊、田源35千伏变电站,强化电力保障。软环境建设,按照“四个不让”、“转变作风从我做起、群众满意是我追求”的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强现代经济、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资源、资产、资金运作水平,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般干部要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营造亲商、近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广大群众要强化“进了清流门就是清流人”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形成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


        在三明“主轴”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梅列区委书记   罗  雄

  根据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区预期主要经济指标按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来安排,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市委黄书记在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指出,三明正处于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全面提速提升的关键时期。面对今年经济工作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我们感到,最忧的是发展问题,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来支撑长久发展。因此,全区上下将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首要是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在事关市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等不靠,在全区倡导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以干促发展,以效赢支持,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梅列布局经济社会重点项目,全力做好市直各部门需要配合做的事。
  二、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相对而言,我区三次产业的比重还是比较合理的,第三产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已达68%,但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加值率仅18.5%,低于全市平均12.5个百分点,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但工业增加值不到20亿元。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学好用活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特别是跟进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海西建设《实施意见》的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市里出台的振兴三明工业、三明中心城市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流通业发展等5个行动计划,切实把中央、省、市的政策学好用好,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按照市委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加快构建三明百货—阳光城、徐碧新城、新市北路—瑞云路、列西等四大特色商圈,重点抓好3.5km2三明城市物流园、2km2贵溪洋周边地块开发建设以及徐碧新城中央商务区、沃尔玛大卖场、五星级酒店建设等,培育一批现代、成长型的优秀三产企业,力争把三明城市物流园建成年交易额百亿级的现代物流园区;持续壮大第二产业。以开发区为工业平台,加快推进100万吨工业棒材、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5万吨铝箔制品深加工、5万吨铸造件以及齿轮箱厂、三纺厂异地扩改等项目建设,重点突破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及深加工产业,筑巢引凤,强化招商,带动不锈钢复合板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重点发展城郊型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抓好蔬菜、水果、毛竹、花卉基地建设,扶持健盛食品、华盛烤鳗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组建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坚持项目带动。今年全区初步安排重点项目80个,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年度投资40亿元以上。我们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商会经济的优势,鼓励全民创业,不断策划生成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申报一批促进增长、结构优化的项目。对于省、市重点项目,组建重大项目团队,区四套班子领导捆在一起干,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把梅列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去年,我们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高度重视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宜居梅列”、“健康梅列”、“平安梅列”、“和谐梅列”。当前,重要的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我们将抓住三明绕城快速通道建设这一极好时机,加快洋溪、陈大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的枢纽作用。在加快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公路、公交、电力、电信、邮政、供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建议市里在确定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时,优先考虑我区的乡镇。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统筹城乡医保、社保和低保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敞开南大门  实现大对接

           ●中共大田县委书记   赵荣生

  2010年,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的精神,进一步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凝聚新合力、实现新发展,着力“敞开南大门、实现大对接”,积极引导“三个集中”,建设“五大功能区”,把大田打造成三明市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东南一翼,力争2010年GDP等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从以下“四个注重”抓好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
  一、注重科学发展,调优做强三次产业。一产方面,坚持“农业创特色”,积极引导土地向能手集中,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茶叶、木薯2个支柱产业。茶产业围绕“3个10”目标(即到2013年达到10万亩规模,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实现涉茶产值10亿元),力争每年新增种植面积8000亩以上,突出抓好龙头培育、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今年,力争新办茶厂300家以上,新培育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向外推介力度,打响大田高山云雾茶品牌,全面提高大田高山云雾茶的知名度。木薯产业以聚祥生物公司为龙头,建设全省最大的木薯种植基地,争取到2013年达到10万亩规模。重点抓好薯园养鸡、薯叶养兔、薯渣薯杆栽培食用菌等产业链延伸工作,在木薯制造变性淀粉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木薯生产酒精等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二产方面,坚持“工业打头阵”,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吸引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培育产业群,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水泥产业着力壮大产业群,通过“上大压小”,逐步淘汰立窑产能,加快总投资12亿元年产400万吨的红狮和华润等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力争到2013年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把我县建成闽中重要的中高档水泥生产基地,打造30亿元产业群。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突出矿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使冶炼企业向冶铸及机械加工一体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华仑特大型铸造机械加工和宝山机械制造等等一批项目,全力争取总投资十几亿元的铅锌冶炼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审批、落地、建设,打造50亿元产业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今年,继续在泉州、石狮等地举办各种专场招商会,认真研究、密切跟踪沿海产业动态,抢抓机遇、及时跟进,力争引进2至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链项目。三产方面,坚持“三产增活力”,今年重点抓好要素市场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市场建设方面,在公路沿线的石牌、建设、上京等地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交易场所,重点抓好吴山茶叶要素市场和上京矿山机械交易市场建设,解决“有市无场”问题。旅游产业方面,重点抓好石牌温泉度假休闲中心建设和象山旅游开发,确保岩城广场四星级酒店一季度投入使用,新建一个五星级温泉酒店,开发象山高尔夫和避暑休闲项目,打造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二、注重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镇化。坚持“城镇扩规模”,积极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树立“把县城作为城市、小城镇作为小城市来建设”的理念,坚持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并重、产业支撑与城镇环境融合、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共进、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走“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抓好小城镇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编制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体系。推进城镇建设。做大做美城区,继续实施城区“南进东拓北扩”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抓好岩城广场及仙亭山森林公园开发、城区过境公路、满田春山海协作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建设、桃源等市级重点中心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产业支撑和良好生活环境。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管理制度、保障和教育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三、注重主动作为,持续筑优发展平台。拓展用地平台。抓好对接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个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产业园区。以“一园多区”的模式,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及省道沿线乡镇新开发2000亩的工业项目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推广由业主自主开发、自主招商的园区建设模式,加快规划面积7500亩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大田京口工业区、规划面积8800亩的海西(大田)铸造机械加工产业园及规划面积2400亩的金鸡园台商投资区建设。完善交通平台。积极做好“长永泉”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加快完善公路网络,重点推进上京至岭头交战线桃源段建设,改造济阳、屏山、武陵等道路,不断完善交通功能,形成全方位对接沿海的便捷交通走廊。构建用电平台。加大落后输变电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建设小汤泉220KV变电站和吴山、太华等110KV变电站。
  四、注重创业创新,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凝聚民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县上下聚焦发展、聚力发展、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鼓励全民创业,加强人才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组织实施好计生、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面做好巩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办好为民利民实事,加快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到取信于民。进一步转变作风,组织开展“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心卡片、一份民意问卷”的“三个一”作风建设活动,加大“治庸治懒治散”的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整治机关作风不够扎实、乡镇干部“走读”等问题,把全县干部队伍的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进一步加强党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造三明市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东南一翼提供坚强保证。


         扩总量 强功能 促“三农” 惠民生

         ●中共将乐县委书记    黄建平
  
  2010年,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一轴两翼”总体布局中主动站位、主动融入、主动作为,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项目经济,使将乐在最近几年较快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城市承载力,提升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全力推进工业经济6大项目,持续壮大经济总量。在巩固已经形成良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抓好6大工业项目:一是继续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理念,在已投资4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路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进驻开发区企业达20家以上。二是春晓工业园建设。春晓工业园作为经济开发区的专业园区,主要承接浙江温州轻工业、电子科技、机械制造等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合同投资25亿元,计划年内10家企业入驻,完成投资8亿元。力争经过3年努力,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三是瑞奥麦特轻合金生产项目。确保该项目上半年实现投产,全力做好与联想、广达等跨国公司的合作,力争3年内实现产值15亿元;同时,做好该项技术应用的扩张和延伸,努力打造海西轻合金加工基地。四是高效节能熔炼炉生产项目。该项目是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公司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投资兴建的,以研究新材料、新工艺、高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为目标的项目。2010年计划投资5800万元,建设研发基地,并争取尽快进入工业化生产,3年内实现产值5亿元。五是华虹智能科技项目。该项目主要开发生产便携式地质探测仪,产品广泛运用于地质勘探和矿山安全生产,总投资1亿元。2010年,确保该项目建成投产,形成1000台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亿元,力争3年内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六是15万吨文化纸项目。积极推进腾荣达公司建设15万吨中高档文化用纸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力争经过2-3年努力,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海西文化纸生产基地。通过抓好以上6大工业项目,提升重点产业,做强重点企业,推动产业聚集,努力打造产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力争3年内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0家,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加经济总量,提升竞争优势。
  二、全力推进城市经济10大工程,持续提高城市承载力。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总投资约30亿元的上河洲公园建设、三华南路东侧小区建设、上河洲新区开发、东门二期建设、鸿图日照东门三期建设、枫昌贯新区开发、金森大厦建设、110指挥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及金溪河两岸改造、城区夜景工程改造等10大工程,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做大、环境做美、风格做特、功能做优、产业做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向莆铁路开通、核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三、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3大要事,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在稳定粮食、烟叶产量,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的同时,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3大要事,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档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着力抓好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各项工作,力争2010年实现上市目标,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林产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着力培育壮大福建万芳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乡土树种开发基地,增强带动作用。三是着力提升竹业开发水平,以全省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县为抓手,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竹山道路、竹林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竹林林分质量和竹山效益全面提高;不断加快竹制品加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竹业整体经济效益。
  四、全力推进社会事业5大工程,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继续统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有效解决改善民生问题,重点抓好新建实验小学、新建县医院综合楼、城关小学和水南小学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福利中心建设、廉租房建设等5大工程,完成总投资近2亿元,加快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医、社会保障、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问题,以民生的改善来凝聚民心,达到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目的。


           持续调整创新   争先提速进位

            ●中共建宁县委书记   盛福江

  今年我县将着重从六个方面抓好县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发展大局作贡献。
  一、着眼持续,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立足发展实际和省市发展要求,我们自加压力,超越自我,明确提出今年GDP确保增长13%、力争完成14%的发展目标,以更高目标促进确保目标的实现,以更高要求推进快速发展的持续。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统一全县上下思想,使全县干群充分认识到:完成全年目标、实现跨越崛起,必须快速发展;趋好的国内形势、海西建设的任务,要求快速发展;良好的发展态势、旺盛的发展气势,表明我们能够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坚定完成赶超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共促共为。
  二、加强调整,推进潜力产业的提速和升级。立足建宁近年来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通过结构调整,重点促进工业、物流、旅游三大潜力产业的发展提速、效益提升,形成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一是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大提速,突出工业、加强工业,完善园区平台,发展新型产业,壮大总量,提升效益,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努力建设三明的新兴工业城。二是全力推进物流发展大提速,牢牢把握建宁发展物流的优势和机遇,在前几年完成规划、逐步启动的基础上,加快闽赣省际物流中心公路运输专业园、翔飞综合物流基地、曲滩仓储功能区、向莆铁路站场功能区和闽赣省际汽车城建设,实现物流产业发展大跃升。三是全力推进旅游发展大提速,立足初步建设完成的景区框架和配套服务设施,在抓紧完善功能的同时,加大旅游促销和推介,打响红色、生态、田园三大旅游品牌,促进今年旅游全面提升、全面升温、全面收获,力争今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实现翻番。
  三、突出项目,培育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活力。持续加强项目工作,重点推进我县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性、公益性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经济增长,以项目提升发展质量,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2010年,着力加强八大重点项目群建设。即:建设闽赣边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项目、国际知名的特种薄型纸产业项目、海西最大的无患子生物质能源产业项目、闽西北最大的现代石材加工产业项目、绿色无公害的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项目、闽赣省际现代综合型物流产业项目、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项目、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事业等民生项目。
  四、激情争先,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益和形象。着力培育一批发展亮点,打造一批“单打冠军”,提升经济发展整体形象。在现代农业上争先,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提升建宁农业发展优势和成效,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生态文明上争先,发展低碳经济,保持良好生态,打响闽江正源头的品牌,转化生态优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在品牌创建上争先,确保建宁通心白莲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再增一枚国家级品牌;推进“建宁梨”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建筑产业上争先,推进亿兴公司争创一级建筑企业,力争在全市县级中率先实现一级建筑企业零的突破,全县二级建筑企业达到3家以上。在企业上市上争先,推进铙山纸业、文鑫莲业两家企业在国内上市,今年完成上市主体工作,力争明年进入上市申报程序。
  五、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把改善民生作为抓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抓好就业工作,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县医院门诊楼、体育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妇女儿童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建设,积极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始终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六、强化保障,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实现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推进、抓落实。我们将重点从五项机制体制建设上着力,努力形成服务发展的环境,鼓励创新的氛围,真抓实干的作风,激情争先的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健全工作责任机制。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严格落实领导挂包负责制,增强各级压力,激发各级活力。二是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成立油电煤运和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专项协调小组,加强要素调度,破除要素制约,提高要素配置水平,保障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领域的要素需求。三是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实行项目建设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形象进度“三个卡死”,促进项目建设如期完成。加强“有错无为”问责,坚决问责工作不重视,举措不到位,阻碍经济建设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实行督查评价制度,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效能评估和效能追究,推进工作落实。四是健全全程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建绩效工程、创三优单位”、“五比竞赛”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五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完善年度考评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奖优罚劣,进一步巩固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形成干事创业、激情争先的良好氛围。


           在进一步推进“海西”建设中强化“排头兵”意识

                 ●中共沙县县委书记   陈瑞喜

  沙县地处“一轴两翼”的主轴位置,有责任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主动作为。新的一年,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融入“海西”大局,强化“排头兵”意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谋划项目,落实项目。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走向,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用活、用足、用好原中央苏区县政策,对接政策谋划项目、生成项目。前不久,我县专门召开了项目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0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从摸底初排的情况看,信心更大,底气更足,感到与往年相比,可谋划、可运作的项目更多、更大、更实,初步安排县级重点项目超过100个,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36个,年内计划竣工项目45个。下一步,我县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做好项目谋划,加大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力度,加快项目升格转化;强力推进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责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力配合三明现代物流园区,加速推进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建设;动工建设夏茂至金沙园省道和金沙园通富口隧道,启动金沙园二期前期开发,加快金古园开发建设,通过园区平台形成项目吸附效应,通过项目来推动市县一体化进程,通过项目来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运作资金,运作资本。我们要广开资金渠道,充分运用国家金融政策,加强与各商业行社、国家政策银行的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向我县。激活民间投资,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大力培育沙县的上市公司,认真落实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推动侨丹公司、宏光化工、三和食品、环科化工、老潘头黄酒、竹纤维等企业运作上市,今年力争完成1家公司上市,力争在2-3年内上市2-3家公司,并以上市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今后,在引进项目时,对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从一开始就要朝上市公司方向,高标准高起点运作。
  三、培育特色,培育亮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今后,我县要不断培育工作亮点,创造工作典型,按照市委提出的培育工作品牌的理念,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特色,力争在土地流转、小城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创造,突出沙县特色,打造工作品牌。继续打响沙县小吃品牌,规范小吃行业管理,做好小吃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加快小吃文化城三期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吃文化城经营业态,打造“夜色金沙”旅游品牌,把沙县建成休闲旅游集散地。创新办节思路,今年,拟在台湾举办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通过小吃搭台,加强两岸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四、致力民生,致力和谐。着力民生,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建设与民生事业共同发展,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升教育卫生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民心,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办好群众关注的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民安,继续深化“平安沙县”建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好涉法涉诉上访的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4粉丝

22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