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自己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或者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造成了子女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原因
隔代教育对孩子在道德、学习、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亲子分离,缺乏沟通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特别是父爱母爱。然而,隔代教育使亲子分离,难以沟通。就像花朵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平时总通过电话或书信联系,大多是问一下“你身体好吗?”、“考试考了几分”等情况,根本不会同孩子谈心,更不要说帮助孩子解决思想、学习上的困难了。亲子之间这种表面而极其肤浅的沟通,使孩子心理上和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造成了孩子在困难面前低头畏缩,甚至放弃,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形成了脆弱、自卑的性格。
2、隔代长辈,素质低下
现在的隔辈老人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低,更多的是文盲,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大多以给零花钱、买玩具作为奖罚的手段。有的老人溺爱孩子,总是迁就、护短,造成了孩子任性、暴躁、自我中心等个性扭曲,甚至染上不良恶习。还有的隔辈家长整天忙于搓麻将、打老K,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孩子考试得个位数,心不急,也不批评,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就连孩子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性别、姓名都不知道。家长如此“糊涂”,怎能教好孩子?对策
(一)改进两条渠道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直以来,在教育过程中,家校配合,友好合作。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也使家校之间友好互通的教育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的家庭,残缺的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真空。因此,学校要从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寻找促进家校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以摆脱家庭教育及家校沟通的不堪现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两条渠道。
1、请进来
办好隔代家长学校。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里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从根本上走出家庭教育真空和摆脱学校德育“5+2=0”(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长2天的不正确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还是负数)的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善家校联系方式。照顾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学校要改善家校联系的方式。如设置“行政接待日”。由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老师等与隔代家长面对面,认真听取家长们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想法等。再如开设“家长开放日”,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让他们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家长与学校零距离,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了解学校教育。
2、走出去
改革家访形式。传统的家庭访问往往是“告状式”、“通报式”。这种家访学生历来很厌恶,老师一来家访,孩子就跑出去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提倡“聊天式”、“商讨式”的家访。这种家访形式,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样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起到实效。
家长会开到村组去。当前,农村隔辈家长居多,他们有些年老体弱走不了,有些不爱走动怕麻烦,有些家中无人有顾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改变传统开家长会的模式,把家长会开到村组去。我们可以根据生源情况,由行政班子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地召开家长会。这样一来照顾到了隔代老人,同时显得学校有诚意,另外,教师不仅可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还可听取一些村民的意见,对学校教育来说,这可是一举多得。
(二)开展两种培训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财富,是学校教育的本钱。在新形势下,加大对教师的投资,将来必定有丰厚的回报。
1、加强理论培训。当前,新课程教学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隔代教育问题又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素养,显得尤其迫切。首先要加大教师学习的投入力度,如购买教育教学理论用书、建立教师图书室、设立教师学习室、请特级教师来给老师们讲座等。其次,教师的学习要建立制度,形成学习的有效机制。通过学习能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调查和研究,从而使学校面临的隔代教育问题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
2、注重师德培训。众所周知,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我们农村学校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还不能真正摒弃那种陈旧的学生观和片面的人才观,那么可能就会葬送一大批的孩子,甚至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所以,学校要十分注重师德培育。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其次,师德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化。如教育讲座、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先生”这种新型的人才观。这样,则学校教育幸甚,我们的孩子幸甚,素质教育幸甚!
(三)实行三“管”齐下
1、管———实行集中管理
把这些隔代教育子女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具体的内容有:(1)小集体管理。根据他们在学习、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或根据地域关系把大整体划分为若干小整体,开展小集体的管理活动。(2)专项档案管理。建立隔代教育子女的专项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3)集中教育。如集体开会、听报告,或者请派出所、交警队同志给他们做讲座、请隔代家长现身说法等等。同时,还可根据他们在品德行为偏差、心理障碍等不同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爱———开展爱心教育
这是转化学生的关键。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子女。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缺憾都和爱有关。我们要用爱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感化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让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或者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可以肯定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解决隔代教育问题上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3、查———规范督查体制
加强监督和检查,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首先要加大监督力度。在校内利用“文明学生”、“监督员”全面监督他们在校的行为规范;校外根据地域的情况设立校外监督员,并建立汇报制度。另外,学生处要定期开展检查,作好记录,总结经验,反思方法,建立一个规范的监督检查体制,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
总之,如果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家关爱留守儿童,就可以消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情况下产生的心理障碍,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如果能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人才———教师的作用,就一定不会让留守儿童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就能摆正务工与教育孩子的平衡点,做到两全其美。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环境,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加上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使我们在社会转型期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