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深刻领会并自觉贯彻落实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对于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决定》的创新点非常丰富,在此仅列举其中一部分。
一、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概括为三大历史性转变
这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此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提出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把忧党、兴党作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把忧党贯彻到兴党的执政实践中,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丰富的创新成果、一流的工作业绩和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求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深入研究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研究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用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新的实践;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既体现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又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的制度体系管权、管事、管人;以科学的方法推动党的建设,既熟练掌握和运用包括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思想方法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在内的传统方法,又善于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高新技术手段、现代管理手段、心理疏导手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手段等提高党建工作成效。
四、提出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要求党员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不懈奋斗;心中装有组织,坚决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规矩,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形象,坚决与否定党的领导、败坏党的声誉的言行作斗争。心中装有群众,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以时代先锋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隐藏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背后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研究其他国家政党执政兴衰的历史经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和政策需求;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实际,深刻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话语体系,改进宣传方法,把理论逻辑还原为生活逻辑,把理性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以鲜活生动感人的形式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转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六、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提高理论武装效果光靠一般性号召或干部自觉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可以操作的思路、办法和实招。为此,《决定》强调要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这“三个导向”、“一个机制”,就是要求有实实在在的刚性约束和载体。强调中央委员和省部级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为高级干部理论学习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七、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网络时代越来越强调信息的快速、准确、权威。鉴于一些地方因应对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舆论不力,见事迟、反应慢、被动应付而导致群体性事件,迫切需要我们适应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强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及时发布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披露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事实真相。
八、提出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质量不高主要源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普通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不够,针对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决策一旦出台就很难纠错改正,即使造成很大损失也无人负责,《决定》在强调继续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的同时,特别强调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这些举措,对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九、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着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致使一些品行不端、作风不实、投机钻营、有才无德的人得到提拔重用,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作为一个标杆、一种导向,就能让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有力促进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形成,极大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对此,《决定》既点出了考察干部德的重点内容,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又提出了主要途径,即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十、提出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
这是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进口单一、来自工农群众比例偏少的现实提出来的重大举措,旨在进一步打开视野选拔各方面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包括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从企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等。这些举措,对于改善干部队伍构成,丰富党政干部来源,密切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十一、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针对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能力培养思路不清、方向不明、重点不突出,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这就抓住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牛鼻子”。
十二、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当前干部队伍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三门”干部比例过大,而且机关层次越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越少,长此以往,将对党有效治理国家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逐级遴选干部制度,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地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对于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三、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
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仍然存在简单套用机关干部管理办法,并且行政化倾向有强化之势,甚至出现一些企业管理层不比业绩比级别、一些高校“博导”宁愿当处长也不愿搞教学科研的奇怪现象,严重影响企事业单位功能的充分发挥。对此,《决定》强调要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针对干部流动不畅,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能上不能下等问题,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这些重大举措可以说是真正的“对症下药”,是切实管用的真招、实招、准招。
十四、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旨在避免干部待遇只与职务挂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实行这一制度,将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干部即使没有担任领导职务,只要具备一定职级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体现了资历和功绩相结合,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
十五、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强调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些举措,旨在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稳定队伍,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十六、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强调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这些措施,旨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汇集多方面力量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注入人力、物力、财力。
十七、提出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
强调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这些创新举措,旨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解决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部分中青年领导干部不会、不愿、不敢做群众工作的问题。
十八、提出大力整治文风会风
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既影响执政效率,又影响党的形象。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要求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内部报刊审批和管理,大幅度减少内部报刊,大幅度减少一般性工作简报;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一般性会议只安排一篇主旨讲话。
十九、提出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生活作风不是小事。从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中不难看出,一些干部以前本来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职务的升迁、监督的缺位,逐渐蜕化变质。不少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生活情趣不健康、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对下属的类似问题也以生活小节为由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疏于管理,任其发展,最后导致悲剧。这一要求的提出,明确了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责任,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必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二十、提出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
这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现在,人们把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而本人仍在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任职的公职人员称为“裸官”。实际生活中,少数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出卖国家利益,为配偶子女定居国谋利益从而获得私利;有的将非法财产逐步转移出境,涉嫌洗钱犯罪;有的将国有财产擅自移到本人或家人境外户头,以便择机出逃;更有甚者充当间谍,为国(境)外敌对势力收集刺探输送情报。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的管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利益冲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