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山区县人才流动比例失调现象
范永光 陈丽玉
日前,闽北山区政和县政协对该县人才流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该县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公开考录、异地调入等途径,共引进人才近百名;而同期流出人才却达200多名,且流出的大都是优秀年轻干部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另据调查分析,在具体分布上,该县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从事企业及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较少;集中在文教、农林水、工程技术战线的中高级人才年龄老化,人才流失现象尤为突出。如该县卫生部门近几年流失骨干医生有14人;教育部门流失骨干教师近百人,其中调出19人,自动离职79人;公安系统近几年公开考录公务员40多人,目前已调走三分之一。
(一)人才流动比例失调的原因
一是人才自身由下而上的发展需求。人才都有谋求更大发展,充分实现自己价值的需求,而县级职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人才的发展。如近几年,该县流出的80多名党政机关人才中,70%是公开选拔、公开招考等途径流向省、市各级党政机关,寻求更大的政治发展空间;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通过招聘流向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中有60%是为了寻求一个平台,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才能;也有相当部分人是为了自己更好创业。
二是地区间待遇的差异导致人才“孔雀东南飞”。政和县作为全省重点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人才的物质待遇普遍偏低,并且与发达地区的落差明显。据统计,2006年该县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党政机关16074元、事业单位14330元、企业15035元,工资福利与沿海发达地区或省、市所在地相差二、三倍。因此,工资待遇差、留住人才的物质基础薄弱,这是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政策环境欠优。一些部门单位在人才引进开发培养政策措施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制度、轻落实;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有的用人单位没有兑现承诺或提供相应工作条件和待遇,一些年轻有为的技术人才得不到正常晋升,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致使引进或录用的人才又重新流失了。同时,制度不完善、论资排辈、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也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还有少数人眼光短浅、相互妒嫉,人才受压抑、排挤的现象在极个别单位依然存在,有些人才就是因为单位人文环境较差而离开政和的。
(二)解决人才流动比例失调的建议
一要确定“以人为本”思想,树立强烈人才意识。各级领导必须创新人才观念,为本县吸引、引进、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本县吸引、引进、留住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如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山区人才引进观,把“买鸡下蛋”的人才刚性流动与“借鸡生蛋”的人才柔性流动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人才“回归工程”。要加大创新力度,以更加开放的机制、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二要实行政策引导和调控,解决人才回流问题。一是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每年多选调一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二是加大公务员考录力度,出现空编的重要单位必须通过公开考录方式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不能因为县级财政比较困难而控制进入;三是对事业单位新进入人员素质也要严格把关,凡新进人员必须有较高学历。
三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吸引留住人才措施。一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吸引留住人才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财聚人聚,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形成人才的“洼地效应”;二要切实落实中高级人才各项待遇。对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要给予重奖;要给予政治待遇,符合相关条件的积极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要尽可能解决好中高级人才工作、生活及工改中的实际问题,如对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机关事业干部,要给予落实公务员工改待遇;四要建立中高级人才库。要坚持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中高级人才制度,通过走访慰问、电话信函、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他们交朋友,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工作、生活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如对其子女上学、就业,政府要进行妥善安排。
四要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解决山区人才短缺难题。要呼吁在省、市范围内统一规划,鼓励和促进市县、县之间推行项目开发、人才租赁、知识技能互补等各种类型的人才共享。如组织“专家服务团”、“大学生志愿者”、“流动党校”等,允许各类人才在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实行有偿服务,实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创新山区人才引进机制,采用适合山区特点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聚才方式;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可实行“一人一策”的方式,创新山区人才流动机制,保证人才的有序、合理流动。
五要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充分挖掘培植现有人才资源。一要积极开展创建“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和“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强化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二要建立服务质量绩效评估机制。三要强化服务功能,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全面、规范、高效的服务。四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用人机制,要通过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异岗交流,党政机关专业技术领导职务聘任制度,为山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