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村发展] 关于发挥金融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的思考

[复制链接]
文秘114 发表于 2009-7-31 0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关于发挥金融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的思考

●程立双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兴,则“三农”兴;农村金融活,则“三农”活。当前我市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如何推动金融机构发挥作为农业经济资金生产要素供给主要部门的作用,更好更大地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农业、做特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突破点。为此,近段时期以来,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组织人员深入市、县金融部门和部分乡村、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民群众等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的对策。
  一、近年来我市金融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在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表现在:
  一是立足实际,突出支农重点。各金融机构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联系实际,重点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具有区域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的农业企业,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支持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工业园区,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08年以来,仅农信社就对农业特色产业发放贷款6.02亿元,余额达7.85亿元。大田农村信用联社积极支持该县茶叶产业发展,仅2008年就发放贷款490万元。积极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2008年全市累计对农业龙头企业发放商业贷款3.6亿元,同比增加3300万元。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农信社自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6亿元,余额2.2亿元。广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截止2009年3月末,全市已创建信用村310个、信用乡(镇)9个、信用社区8个、信用街道4个、信用市场1个。
  二是积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立足实际,面向群众,在健全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实施银保合作和探索担保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先后批准了1家邮储分行、13家邮储支行,设立了永安汇丰村镇银行,农发行永安市支行组建进度加快,扩大了金融网点支农覆盖面,增强了支农能力。积极创新符合农村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并以银行卡类产品为依托,不断畅通服务渠道,升级服务网络,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农民对融资多样性和现代金融的需求。开办的林权抵押贷款、苗木花卉抵押货款、茶园抵押贷款、小吃创业贷款、农业企业商标权质押贷款、淡水养殖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创新型信贷产品,拓宽了金融资源顺利流向农村经济的渠道。推行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已发放186户、1437万元。太平洋保险与农信社联手推出为广大农民承保的“安贷宝”,累计为33650户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保险,在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同时,较好地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同时,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实现突破,与农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得到加强。如农行加强与诚兴、明信等担保公司合作,2008年累放农业担保贷款9047万元;市农发行与市农发投资担保公司合作,2008年为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090万元。
  三是关注民生,扩大基础投入。各金融机构始终关注农村民生问题,不断优化“三农”信贷服务机制,努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大力开展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农贷,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支持,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各金融机构及时发放农民工创业贷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09年3月末,信贷共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3850余人,累放金额1.2亿元,资金用途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和经商办企业等领域,较好地缓解了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季度,全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82亿元,比年初增加0.78亿元,增量是去年同期的3.65倍,基本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
  四是明晰思路,有效推进支农。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三农”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的变化,明确金融支农的工作定位,坚持把支持“三农”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把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作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把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金融支农工作机制作为解决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瓶颈问题的突破点,不断转变市场观念、调整营销战略、创新金融支农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涉农贷款发放逐年提高。据统计,2008年,全市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4.06亿元,比上年度增加8.27亿元,增长18.07%。截止2008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61.69亿元,比年初增加12.43亿元,同比多增0.88亿元,增长25.24%,比全市贷款平均增速高6.69个百分点,占全市贷款增加额的19.46%,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至2009年3月,全市银行机构农业贷款余额66.34亿元,比年初增加4066亿元,其中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增加1.88亿元,同比增加1.45亿元。
  二、当前金融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农村建设呼唤金融的强力助推。然而,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与金融资产的趋利性,决定了金融投向“三农”的矛盾性。与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相比,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相比,与农民的需求相比,当前我市农村金融工作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信贷有效供给和需求衔接不畅。随着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和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向多样化。过去,传统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一般金额不大。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户贷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户贷款,而逐步转化为个体、私营企业贷款。这部分贷款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面对大量的农村资金需求,金融支持显得力不从心,有的主观上不想贷、不愿贷,思想上有顾虑;客观上找不到抵押物和担保人,农民自身拥有的房产、土地使用权、种养物等都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如在林权抵押贷款中,只有成熟林可以作为抵押物;且农业项目周期长,适应市场能力差,受限于自然条件,贷款风险大,成本较高,利润较低,银行惜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贷款需求。大量从农村吸储来的资金向城市流动,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目前,在乡镇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的分支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地投向回报高的产业和地区。邮政储蓄吸收农村资金只少量发放贷款,而且由于其处于转型时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支农业务短期难有大的突破;农业银行也由于近年来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权限上收,信贷向城市及大中型企业集中,支农职能削弱;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的主要承担者,贷款的门槛仍然较高,手续仍然比较繁琐,利率相对较高,额度较小,期限较短,影响了信贷投放,而且“独木难支”。
  二是农村金融品种比较单一。农村金融服务就其内容而言,既包括金融机构向农村经济活动主题提供的贷款服务,也包括它们提供的储蓄、结算、理财汇兑、金融咨询、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办理存贷结算业务已跟不上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兴的中间业务在农村开展不多,尤其是对农户的信息、技术、市场服务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这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要求高效、优质的服务很不适应,与农户需求不匹配。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不健全。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股份制的实施,县以下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总体布局呈现收缩趋势,一些偏远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出现了“真空”,有的乡镇至今无银行业机构网点,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也从集约化经营的理念出发,对一些偏远、业务量小的网点进行撤并,少数地方的金融空白区域甚至达数十平方公里。银行自助设备除有邮政网点外,其余均分布在县城关,给农户办理金融业务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是农村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滞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金融机构既难找到适合条件的担保人,又缺少相应的专门担保中介机构,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环境较差,相关宣传工作没有跟上,农业保险在农村仍处于初创阶段,信用观念还比较淡薄等原因,造成农村信贷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事关“三农”科学发展,事关促进三明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加快发展。我们认为,当前要积极引导各级金融机构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围绕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按照“四重三农”和“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要求,深入研究“三农”工作发展的新特点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将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农村金融的整体功能,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拓展业务空间,谋求新的作为,逐渐发展壮大自己,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1、在更新支农理念上下功夫。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包括金融部门在内的每个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加强金融支农工作,首要的是要解决理念问题,也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认识问题。一要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农村是一个具有持久效益、巨大潜力的市场,谁在这方面行动得早,能够抢占先机,谁就能争得主动。200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20.8%,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县及县以下)占全社会的50%,农村储蓄存款占全市所有储蓄存款的28%。服务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农村发展了,全市才能快速发展,金融部门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市场意识都有了明显转变和提高,资本积累也有了一定基础,求富、快富的愿望非常迫切,兴产业、增收入的路子正在不断拓宽,这给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服务新农村建设,既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又可为金融部门培育新的增长点,在支持农民致富中实现金融部门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共赢。三要树立多予放活的理念。首要的是要多予,加快实施反哺农业、回馈农民,只有增加“三农”贷款的投放量,扩大贷款的覆盖面,才能提高收益面。同时要放活,就是要积极探索,研究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减少环节,让利于农民,创新金融支持“三农”的新机制,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对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创新服务,以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为前提,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农户贷款需求,灵活确定相关信贷制度,在利率上让利于农,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拓宽经营的领域和收益范围,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四要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受益农户、企业诚实守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清息还贷。另一方面,作为金融部门,更要讲诚信、重服务,通过服务,规范经营管理,为其发展多出点子、多想路子,走出一条相互信任、利益均沾、互促共进、共同发展的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2、在突出支农重点上求突破。没有重点,工作就没有突破口。支持新农村建设,更要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要突出重点对象。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市委提出要按“突出产业化,扩大规模化,提升科技化,健全组织化,带动外向化”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树立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理念,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协会以及种养大户、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及与“三农”服务有关的经营户等,加大对“种、养、加、贸”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支持新农村建设“132”计划中确定的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的第一批、第二批试点镇、示范村、推进村建设。二要突出重点产业。要围绕我市确定的林竹、烟叶、茶果、油茶、食用菌、蔬菜、畜禽、淡水鱼、苗木花卉、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及其优势产业链的延伸,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在继续支持种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满足市场需要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发展,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继续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三要突出重点区域。各金融机构要立足实际,确定不同区域的支农服务重点,对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的村镇,要优先支持农户、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村镇,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处农村工业园区和成熟商业区的村镇,重点支持其兴建厂房、商铺等固定资产招租引商,发展集体经济;对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村镇,重点支持城乡一体化改造。在继续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
  3、在提高服务能力上增实效。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各金融机构适应农村金融服务新要求,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一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要立足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村的高度,去创新产品、服务等。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放宽农村领域客户信贷准入条件,提高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额度,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授信。农信社要加快增资扩股,增强服务能力,利用信贷杠杆、利率杠杆、现代金融工具等手段,推广和发展农村种类“联保”模式,探索开展“万通宝”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发挥网点优势,积极参与竞争,发展和扩大农村贷款。要始终把产品创新作为支农服务的切入点,积极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如票据贴现、项目融资、存款抵押贷款、订单贷款等,积极探索农村消费贷款、农房农具农田抵押贷款、果树抵押贷款、毛竹抵押贷款等,拓宽融资通道,为“三农”提供深层次、贴近式、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新农村建设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二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工作。要加速推广银行卡业务等新兴支付工具进乡入村,促进银行自助设备向乡镇以下延伸,要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网点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支付结算速度和效率。三要提供现代金融服务。不仅要从资金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还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优势,从信息上、技术上等多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现代化服务,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化建设。
  4、在构建完善体系上出实招。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一要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力量。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明确信贷方向,农信社要发挥为农民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支农贷款新增额要占贷款新增总额的70%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要增长10%以上;农行要发挥支农骨干作用,涉农贷款力争达到60%以上;农发行要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加快永安、沙县支行筹建进度;邮储银行要发挥新生力军作用,切实扩大涉农业务范围;要建立和发挥村镇银行等四类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充和参与作用,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体系,加强银保合作,建立银行融资与农业保险的配套合作机制,有效防范农业风险,增强农户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的信心,提高农户贷款本息偿还能力。二要加快培育发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要在继续增加和完善原有支农金融机构网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尽快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按照商业化运作方式,发展各种所有制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小型金融担保公司。同时,要选择在外出劳务较多、经济较发达或农副产品交易量较大的乡镇,布放更多的自动柜员机等自助终端设施,努力消除金融网络服务盲区。三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各金融机构要合理准确地把握在农村市场的定位,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各自特色功能,继续深化改革,及时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支农功能。作为农村金融新生力军的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其经营农村地区存款和贷款业务的优势,改变以往只存不贷的机制,努力促进资金回流农村市场。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要努力适应当地农村市场需求,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加快涉农业务的发展步伐。
  5、在改善金融环境上聚合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级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关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构筑支农的“绿色通道”。要着力构建农村诚信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有序地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农户创建活动;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加快推进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和农户信用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形式多样化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极积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联席会议作用,定期、不定期组织市农口单位和涉农金融机构,召开联席会议,提出解决办法。要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人行、银监、农业、林业、财政、国土、建设、社保以及各商业银行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信息系统的整合,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强大作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协助金融机构降低资产不良率。工商等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诚信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依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作者为市委常委、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5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