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与“官味”
! }2 h: m: l* H7 R% x
6 N. v- g6 k7 R3 J+ E" Y- S彭 翔 9 X2 D- K3 E% S) n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或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当时乃至解放后均传为佳话;在60年代初,在湖北某地区流行一则很广的“省长下马”的故事,说的是湖北省有位老省长视察鄂西,山路崎岖,不能坐汽车,老省长便骑马前往。他路过一处山坳时,看到几位老大爷坐在田埂上晒太阳,便在马上招呼问好,竟无人答应。随从人员不得不叫嚷一声:“老乡们,x省长看望你们来了!”不料仍未引起预期的热烈回响。过了一会,一位年长老者才慢慢扭过头说:“老×,学学贺胡子(指贺龙元帅)当年那样,和我们坐在一块聊聊天吧!”老省长一听,立即滚鞍下马。事后,老省长每会必谈此事,每谈必感慨万分。 3 g. \% l6 {. X) [
这两则小故事,使我联想到,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在藏工作历时十载,为了藏民,他可以对着胶管将藏族老人的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可以将藏族孤老脓肿的双腿抱在自己温暖的怀中;可以不顾病体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脱下毛衣毛裤送给藏族老阿妈……孔繁森有一定的“官位”,但却没有一点“官味”,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员,永远当人民的勤务员。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干部也没有“官味”,却成了人民心中的“官”。
) S, S7 C( u* C" P) R" s# f, B而时下,不少领导“官位”不大,“官味”却很足。他们也偶然到群众中去“走马观花”,可那是“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为了在电视上露几个镜头,很少到百姓家中一探究竟。更有甚者,作风专断,行“封建家长”之威风,不可接近。有些领导好讲派头,好出风头。吃惯了宾馆的美味佳肴,不愿吃群众的粗菜淡饭,睡惯了大套间的“总统房”,不愿意滚百姓的“热炕头”;有的待人接物居高临下,摆官架子,以势压人;有的说话、作报告装腔作势,夸夸其谈,空话套话连篇,群众找其反映情况,却板着面孔,爱理不理……这些“官味”十足的坏作风,导致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与其“官位”的宗旨相差十万八千里。 5 {0 V5 O3 {$ W" A9 a S
这些领导干部喜欢玩“官味”,其主要原因,一是忘记了自己的“官位”的权力、职责和义务,受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旧的官吏思想的影响,公仆意识淡薄;二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和错误导向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出位,认为车子越高级,陪同人越多,越能体现出“官位”,滋长了互相攀比之风。
3 A: f7 Q& Z% L9 T7 X" p! Q既然“官位”是人民给的,领导干部就应该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做“鱼水”干部,而不是“油水”干部。事实上,你越“神气”,群众越不服。因为,人民不喜欢玩“官味”的官。只有那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官,才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奉劝那些“官味”十足的为官者,戒除“官味”,放下官架子,走进平常老百姓家,与人民同甘共苦。否则,“官味”越足,“官位”垮得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