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在人们口头上,“诚信”都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热门词汇,十六届三中全会还将诚信原则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则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大问题。因此,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被省政协学习宣传委员会列入2004年的调研课题。本期新辟的“委员圆桌”专栏中,我们请三位省政协的委员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但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建设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政府以诚待民,必能取信于民;公民以诚信自律,社会风气就清朗坦荡。”
诚信的前提是政府的决心
刘以籁
(省民盟专职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诚,主要是对自身的一种规范。信,则是外界对你的评价。从法学角度看,诚信是道德的底线;从伦理学角度看,诚信又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因此,诚信不但是道德原则,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起码准则,也是法律的基础和起点。西方各国的民法中,是把诚信作为不变的原则来对待的。
当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诚信不足、信用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合同造假、担保造假、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假广告、假新闻、假统计、假成果、假年龄、假文凭、假档案、假职称、假政绩……不一而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种情形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但害一方人、一代人,而且会害几代人,害整个中国的投资环境,害市场经济秩序,害整个社会的发展。所有坑蒙拐骗的苦果,最终都只能自己吞下去。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诚信二字是市场经济运转的主轴,也是维系市场经济契约规则健康发展的纽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居安思危的传统。当前在立党治国层面上,不能无视政府信用、社会信用、公众信用在下降这一事实。要治理无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的体系。
一、加强信用和信用制度的
宣传教育,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首先,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因此,信用制度的和信用体系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社会全体的信任和诚实的理念来维系,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这就要求人人讲信用、讲诚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其次,诚信教育应该与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结合起来。
二、完善制度法规,构建诚信的法规体系。
三、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开办诚信管理服务中介机构。
四、加大信用的监管力度,重建诚信的前提是政府的决心。严厉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要震撼性的监管,让你不敢不诚信。诚信的重建,是一具包含道德培育、法制建设、市场优胜劣汰等种种过程的系统工程。
五、先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维护社会信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推动建立规范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以及开展道德建设、营造信用环境等方面应有所作为。目前在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摆正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过多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严重。事实证明,经济活动中许多破坏信用的违法行为,同一些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以及腐败现象直接相关。因此,建设诚信社会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的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观念,规范行政职能和行政行为,理顺政府部门职能,严格行政性审批,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依法行政。同时,抓紧财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利于尽快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秩序。
“企业为不诚信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而政府是否也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诚信应该从教育抓起
胡 钢
(新大陆总裁、省工商联副会长)
大家也许会发现,很多企业都供着关公的神位。关公怎么会成为财神,企业又为什么要拜关公呢?我们拜关公,是拜他的诚信和信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诚信的,而这些年来,这种优秀的传统却丧失殆尽,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文革”把人心搞乱了;二是中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必然。那么,怎么才能扭转社会的失信状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诚信的社会信用体系呢?
一、 从诚信的根源——教育体系上抓起。
要完善道德教育,德育应该由学校完成。新大陆每年都要进大学生,他们在业务方面、技术方面都还过得去,但有些人的道德品质就有欠缺。从道德上看,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这些人都是不能用的。自私、狭隘,缺乏合作精神,怕吃苦,做很少的工作却要求很多的报酬……这些品质在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道德教育交给用人单位来做,交给企业来做,显然不合适。因为这本来应当是教育的事。
二、 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
首先,政府要诚信,要起到示范作用。有句俗话:“税务是猫,企业是老鼠。”而政府在开支纳税人的钱时,是否关系可以倒过来——“纳税人是猫,政府是老鼠。”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想纳税、想方设法合理避税?因为政府在使用纳税人的钱时,没有人来监督。政府不讲信用的时候太多了。比如福州市某个有实权的政府部门,几年前让我们做一个管理方面的软件,900万元的费用,直到现在还欠400万。我们找了市长,市长批了200万给他们还欠,可钱就是到不了企业手里。“新大陆”在福州是有一定影响的企业,还能找到市长,如果这事发生在一个小企业,那不是要破产?其实,越是有权力的机构,不守信的现象就越突出。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告他们。我回答:“除非我不想在福州干了。那时,我就可以告他们了,然后用脚‘投票’——离开福州!”
其次,建立透明的信息网络,实行资源共享。对此政府要有责任感,要想方设法建立一套透明的信息网络。如工商、税务评的一系列级别,如“3A”、“纳税大户”等,评上这些东西,现阶段没什么用。而在很多国家,这些都是与企业的信用挂钩的,得到这些荣誉的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信用等级,享受免检等一系列与企业信用挂钩的政策。刚才听工商局长说,现在“3A”企业在贷款上已经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了,如果税务部门也能这样做,那企业肯定会主动靠拢。事实也应该这样,被评为“纳税大户”,就说明该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大,也是其信用的一种体现。政府部门应该将这些
信息透明化,公之于众,让社会共享。这样做既方便企业运作,又方便政府管理,何乐而不为?
第三,要用法律保障诚信体系的建立。目前,制假售假现象非常猖獗,以至于一些知名企业不敢打假,因为一旦打了假,消费者便人人自危,不敢再消费这个品牌子的产品,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著名化妆品品牌“霞飞”就是因为打假而将自己“打死”。尽管如此,制假售假现象还是必须严打。我们这个社会,制假售假的“成本”太低,而获利很高,以致敢于铤而走险者趋之若鹜。应该严肃法规,追究到个人,对造假售假现象加大处罚力度,不仅仅让其企业破产,还要让他个人倾家荡产,以至于失掉再次做假的资本,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企业为不诚信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而政府是否也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我们新大陆的财务要将每一张发票拿到税务局去确认,经过他们的鉴定和认可后才入账。而有一张某电子器材商开具的发票被他们自己非法套开,税务部门却责令我们为他补上不足部分的税额。——财富就是这样被耗掉的。因此,我认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现在仍然适用,一点也不过时。企业从现在做起,政府也从现在做起。我们共同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诚信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努力。
“现代化的社会,首先要求政府的现代化。政府的信用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诚信的政府才能取信于民
陈美光
(省台盟副主委兼秘书长、省政协副秘书长)
现代化的社会,首先要求政府的现代化,政府办事应讲求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效率。政府办事效率很低,法律法规不透明,办事不公正、不公开,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就会失信于合作者、失信于民众、失信于社会。政府的信用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我们最近走访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的部分台商,关于福建省投资软环境中政府如何建立信用问题,大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应增强规划、政策、法规等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避免政出多门,甚至“法律打架”。
我们的法律很多先由部门起草,再由人大专门负责同志和领导审阅后提交人大常委会通过,往往部门体现出很强的部门利益。而各个部门都通过这样的法律,法律之间就会出现相互冲突、打架的现象。一些政策的出台过程也大抵如此。一个部门审批通过的事,而另一个部门却说它是违反中央某部门精神的甚至是违法的,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某地鼓励开发资源,一投资者获准开矿,已经从银行贷了款,随后又被告知必须关停。这一关停不但造成不能正常按本付息,而且不能按合同和订单发货——政府的多变进一步导致企业的失信。在地区性的建设布局规划上,也常出现连续性和协调性差、“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样”的现象。宁德台商庄先生从房地产开发中心获准开发房地产的土地,房子还没盖起来,又被政府征用于修路,使他损失不少,政府的赔偿迟迟不到位,一拖就是几年,至今悬而未决。另外,个别政府领导的许诺,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而下任领导又“新官不理旧账”,这种失信于人的做法,也令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
二、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大减少企业报批环节。现在审批盖章,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但也有几十个。往往这个部门领导出差,那个机关政治学习,还有经办人员不在岗等情况,要跑上好多次才能办下来。现在虽然有“一条龙服务”,但有的经办人员做不了主、拍不了板,还得一跑再跑。企业有时也因政府审批拖延而失信。
三、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首先政府不能既踢球又吹哨。最典型的是电力、城市公交、煤气等行业,他们既是政府管理部门,又有企业性质,他们立足于自己的利益,强烈反对引入竞争机制,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垄断利益。由于没有竞争,导致政府和政府直接管理的这些行业对社会失信,如承诺不兑现,服务不到位等等。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与台资企业发生经济纠纷,如随意拖欠款项、仿冒台企产品等等时,地方政府或者明目张胆地偏袒本地企业,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从某种程度上纵容和保护了他们的失信行为。因此,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建立信用体制的一个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