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发展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2007年第6期)

[复制链接]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5-26 1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志愿服务是通过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志愿者是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者精神也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成形于二十世纪初,规范壮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熟于本世纪初。志愿服务以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已经逐步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轨道。我国对志愿精神的表述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种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吸收,也体现并塑造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观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当前,志愿服务在我国是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群众困难、优化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文明委的协调和倡导下,我市各级社会志愿组织坚持志愿服务精神,围绕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加强社会互助、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结合党政中心工作,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以及“满意在三明”、“爱心合作社”、“无偿献血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九进社区”等重点工作,探索出了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活动项目化、服务阵地化和管理制度化的工作思路。截止2007年底,全市已经组建了志愿者总会和25个分会,200余支服务队,注册志愿者已近10万人,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10余个,50多万居民受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服务社会、教育市民、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1. 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组织不断涌现,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文化建设、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三个基本转变。一是志愿服务活动从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项目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援助性、教育性、公益性和专项性等四大类服务项目体系,特别是今年林博会期间,参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志愿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组织动员方式从行政命令向社会招募、注册志愿者方向拓展;三是志愿者队伍从青年学生为主体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延伸,形成了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临时性与长期性相补充的良性发展态势,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丰硕成果。
    2. 坚持贴近时代主题、贴近中心工作、贴近群众需求,开展援助性、公益性、教育性志愿服务项目。一是贴近时代主题,突出活动的示范性。每逢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具有示范意义和明确的主题的大型活动。如“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助残日、五一、五四、七一、八一、“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国庆、“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志愿者都以不同的主题上街摆摊设点或开展专项集中服务,并在活动中打响志愿服务的品牌。二是贴近中心工作,突出活动的时效性。志愿者积极参与平安三明、文明城市创建、和谐三明建设,努力满足群众各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带去方便和愉悦,给家庭送去温暖和关怀,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期间,开展了“我为创卫创城做贡献”主题志愿活动。志愿者通过上街发放宣传单、开展文明劝导、清理卫生死角、维护交通秩序等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市容整洁。三是贴近群众需求,增强志愿服务的有效性。我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孤、老、残、困、军烈属等为重点服务对象,由志愿者提供经常性服务。特别是从1998年起,我市就着手推进以“便民服务进社区、法律维权进社区、文明养成进社区、道德实践进社区、爱心奉献进社区,帮助进城务工家庭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的“行业便民利民志愿服务队”活动,为社区功能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家教志愿服务队动员组织大中专学生积极参与,为特困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失学儿童等开展义务家教,使弱势青少年群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医疗保健志愿服务队动员组织具有医疗卫生方面专业知识的大中专学生和医疗卫生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送医送药、医疗义诊、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和疾病预防宣传教育等活动,推动了社区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体系的建立。维权志愿服务队组织法律工作者及有关方面执法人员,定期在社区开展维权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维护了居民的合法权益。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组织大、中、小学生和各行业的志愿者,与附近社区的老年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经常性的生活帮助和精神关爱。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组织文艺爱好者、有文艺特长的教师和文化艺术工作者,走进社区、广场、大型企业、学校为群众开展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家庭理财志愿服务队组织具有家庭理财方面知识的大学生和专门从事家庭理财行业的银行工作者,走进社区提供家庭理财咨询等志愿服务。社区义工志愿服务队针对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上门开展各种家政服务和委托代办服务,切实服务社区居民并开拓社区市场。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队,对社区进行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维护了社区清洁优美环境。治安联防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民警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社区治安联防工作,建立社区联防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保证对社区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提高社区治安管理效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志愿服务队组织具有消防安全知识的青年和消防干警,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情景模拟、消防演习等寓教于乐、警民互动形式,对社区广大青少年和社区居民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预防、危险自救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自护自救能力,增进了社区消防安全。
    3. 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制度化。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明确志愿者服务的章程、志愿者行为规范、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使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推动志愿者队伍由松散型的临时组织动员队伍向规范化的注册志愿者骨干队伍拓展。二是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品牌的推广,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市委文明办发挥协调、规划的职能,指导各县(市、区)、各行业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及时总结相关发展成熟的项目,包装“爱心合作社”、“结对济困”、“无偿献血协会”等志愿服务项目,并提升为全市统一推进的品牌项目。三是坚持与时俱进,针对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服务对象,结合社会发展及时完善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志愿者与未成年人结对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各地文明办、关工委、团组织、妇联通过动员组织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教育工作者、政法干部重点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和有不良行为或存在不良行为倾向的未成年人进行帮助,广泛开展了“德育三牵手”、“手拉手”、“爱心妈妈”等志愿者与未成年人结对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品质,规范行为习惯。 
    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启示
    1. 志愿服务的目标在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志愿服务在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形成。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传递的过程,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形成。二是志愿服务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人品质的有效途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志愿服务也成为了培养教育群众,提高社会成员个人品质的有效途径。三是志愿服务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志愿者的宣传活动、公益服务,可以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向广大市民宣传、解释,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发挥社会自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志愿服务活动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文明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作为每年创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志愿者在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大型经济活动、抢险救灾等社会事务时,能够培养对城市的认同感,能够提高城市的凝集力和向心力,使志愿者更加关心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 各级领导和各类组织的支持是志愿服务工作得以推进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党政领导对这项事业给予大力支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各项活动,一些领导还参加过志愿者工作专题调研会议,在建立“无偿献血协会”、“爱心合作社”过程中,有关领导多次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二是部门支持。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从人员招募、管理到活动的开展,都得到各有关部门、团体、行业、单位的支持。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全市志愿者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是志愿服务工作规范、高效的保障。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高效的管理制度是全市志愿者工作顺利、有序、有效进行的保障。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决策机制、志愿者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工作协调运行机制等,用机制保障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控、高效。
    三、困扰志愿服务深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 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机构不合理,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队伍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但没有专职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由市委文明办相关人员兼职,致使志愿服务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色彩,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工作计划性不强、号召力不足、效率不高。
    2.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不够,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算起,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十年左右,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服务他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时尚形式,逐步为群众认同和接受,但还有许多人对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志愿者等概念不了解,把它们看作是“学雷锋”、“义务劳动”翻版的新名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转变观念,了解志愿活动、认同志愿活动,进而参与支持志愿活动,显得特别迫切。
    3.技能型志愿者缺乏,使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难以开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型活动需要的专项服务,群众急需的维修、家教、理财、保健、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技能型的志愿者,但知识型、业务型的志愿者较少,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培训、招聘高素质的志愿者是提高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关键。
    4.没有出台奖励优秀志愿者政策,不利于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奖励优秀志愿者是世界各国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先进经验。尽快出台奖励优秀志愿者的相关政策,明确他们在享受服务、就业、晋升等方面享有优先权,有利于调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树立文明和谐新风。
    四、在推进和谐三明建设中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几点建议
    1. 找准志愿服务新定位,以志愿服务新业绩,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海峡西岸建设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使我市经济社会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志愿服务工作必须赋予新的使命和内容,必须密切关注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在服务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可以在市文明委成员单位中内设志愿服务工作站,由专人负责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检查评比、表彰工作。二是要从“党政关注、社会急需、公民能为”的结合点上确定工作重点和服务内容。要通过立项、招募、培训、服务、管理等步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紧围绕“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工作重点,攥紧拳头,打响品牌。在推出“爱心合作社”、“无偿献血协会”、 “结对济困”、“爱心妈妈”、“星期六体验”等有特色、有影响的重点品牌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行动的优势,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急难险重任务、服务全局性活动上寻求突破,大造声势,扩大影响。三是要推进志愿服务文化建设。要规范全市志愿服务标识、衣帽、胸标、服务卡,推出志愿者形象大使,开展“三明十大志愿者”评选活动,设立融“服务积分、消费优惠、评优依据”三项功能为一体的志愿者卡,在新闻媒体开办专栏、专题宣传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转变人们存在的“志愿服务就是义务劳动”、“志愿者就是免费劳动力”等错误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推动大众化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技能型志愿服务队伍转型。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建设和群众需要,按照经验或专长对志愿者进行分组编队,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各类服务项目的需要,逐步把有专业技能的文艺工作者、律师、农林专家、医务人员、教师等群体吸纳进专业志愿者队伍中来,促进服务项目和专业志愿者队伍的有效对接。
    2.坚持以服务困难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志愿服务工作重点。一是继续坚持开展援助性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志愿服务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困难群体是志愿者工作的基本服务对象,应坚持以困难群众为重点,扎实推进“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借鉴和推广“因需设岗、岗人对接”的工作模式,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摸清困难群众的类型、数量和具体服务需求情况,建立档案,然后根据需求设定服务岗位,面向注册志愿者进行定向招募,建立服务岗位和志愿者的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积极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为新时期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目前全市各地开展的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十分丰富,有直接服务群众生活需求的医疗保健、义务家教、信息咨询、文体娱乐、科普宣传等服务项目;有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如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参与林业博览会,参与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城市、无偿献血城市、绿色生态文明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宣传等服务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大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在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信息栏和宣传海报等直观的宣传方式,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活动时间、地点以及规章制度等进行深入宣传和介绍,营造浓厚的社会参与氛围。
    3. 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抓住志愿服务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注册志愿者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志愿者报名、选拔、录用、调配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志愿者招募工作;通过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意识、服务规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辅导,聘请专家对各专业志愿服务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拟定“一助一”长期服务协议书,使用《注册志愿者手册》等方式,规范志愿者管理。在考核方面,对组织招募的志愿者采用组织考评的方法,对社会公开招募的志愿者主要采用社会满意度的考评方法。在激励方面,每年联合有关部门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要加强工作指导、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强化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组织内部的工作合力。由市文明委出面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文明委牵头作用,以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和联席会议的形式,把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力量动员起来,共同协调指导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内外联动机制。三是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赞助”的思路,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投入机制。在争取党和政府扶持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源,探索服务资金筹集和管理的新路子。一方面,参照《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一是政府必要的资助;二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实现日常运作经费三分之一依靠政府投入,三分之一依靠社会捐助收入,三分之一通过项目运作的赢余;另一方面,充分挖掘 “志愿者行动”品牌的隐性资源,通过服务冠名、服装加印标识、活动冠名等形式为志愿服务正常运行筹集基本经费,保证各项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

    作者简介:张素敏,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7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