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论语》的“君子之道”(2007年第1期)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5-26 19: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君子,在最早的文献中,指地位高的人,但在《论语》中,君子的形象被孔子彻底地改造了。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文质彬彬的人才是君子。这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高度概括。什么是 “文质彬彬”?“文”,指人的外在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质”,指内在的仁德;“彬彬”,指“文”与“质”的关系处理恰当。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具备内在的仁爱之心,同时又能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才是君子。在这里,“文”是外部形象,“质”是内心修养,“文”与“质”完美统一,就是心灵美,行为也美。《现代汉语词典》对“君子”词条的解释是:“人格高尚的人。”这是对“君子”的抽象定义。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一百多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有:
  一、君子有仁德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君子失掉仁德,怎样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在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困难奔波的时候也这样。在孔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时时刻刻离不开仁,若离开了仁,便不能称之为君子。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容。曾子说: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仁”是君子的“己任”,是君子的道德使命和义务。把“仁”作为君子的道德使命和义务,实际上就是强调君子要有仁爱之心和自我牺牲精神。有一天,子路问怎么样才算君子,孔子说:“专心致志地修养自己。”子路又问:“就是这些?”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子路还是不满意,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养自己,让所有的百姓都得到安乐。”(《论语·宪问》)从这段对话来看,君子简直就是一个为了别人的快乐而活着的人。因此,孔子又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如果将这种“成人之美”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就是“杀身成仁”,为了“仁”,可以牺牲生命。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如文天祥,被俘之后囚禁了三年,元世祖对他非常器重,将丞相的职位虚置了三年,等他回心转意,但文天祥坚决不投降,最后英勇就义。其妻收尸,见文天祥的衣带上写着一首小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成仁。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面对死亡,怎么能够做到如此的安详和坦然?因为他是君子!孔子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君子为了仁义,是无所畏惧的,所以,1898年戊戌变法被慈禧杀害的谭嗣同等6人,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六君子”。那么,君子的“不忧不惧”是怎么来的呢?孔子解释道: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的宽厚、仁慈,所以不会计较小小的得失,所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详、快乐。
  “知(智)者不惑”,就是面对纷繁的世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勇者不惧”,就是说,在对手(困难)面前,如果你的内心踏实,充满勇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君子有了仁、知、勇,再反省一下自己,为人处世问心无愧,因此不忧愁,不迷惑,不恐惧,就是俗话说的“平生未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二、君子重义轻利
    在孔子的个人道德体系中,“义”是君子之德的根本,是君子追求的目标和行德的根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义规范来推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孔子的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对“文质彬彬”的具体描述,是“君子”的一种描述性定义。在这个描述性定义中,动用了礼、逊、信等三个重要概念,对君子的“义”作了系统的解释。
    正是因为君子以“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所以,一旦离了“义”,他的行为举止就会走向反面。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作为一个人来说,勇敢是值得歌颂的品格,但是,勇敢离开了义,就会变成祸害,而且,可能是人世间最大的祸害,试想一下,如果满世界都是敢想敢干又不讲道义的人,那就太可怕了。小人为盗,侵害的是财产,君子作乱,危害的是政权。所以,有勇无义,君子比小人更可怕。不过这句话好像有一点自相矛盾,因为,既然是君子,就不会无义;而如果无义,也就不是君子。然而,孔子说这句话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就是专门针对子路这一类人来说的。问话的这个子路,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此人性情粗野,好勇斗狠,他戴的帽子是公鸡形的,身上佩带的装饰品是公猪的牙齿,整个看去野性十足,曾经粗暴地凌辱过孔子,经孔子的耐心教育,他才改正过来。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是希望子路做一个有勇有义的君子。
    但是,一个人将要行“义”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利”。因此,在孔子的“君子人格”构建中,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甚至,成了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条标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意思是,君子讲究的是“义”,小人讲究的是“利”。将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君子是从道义上去考虑该不该做,而小人是从个人利益上去盘算是否有利可图。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说,如果用孔子的这个观点来看今天的世界,那就惨了,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不讲利益就行不通,所以满天下都是小人。这样,天下就没了君子。这种看法太绝对了点。君子讲义,小人讲利,只是表明不同的价值取向。小人讲利,不等于讲利的就是小人;君子讲义,也不是说君子就不讲个人利益,只讲自我牺牲,如果是这样,那君子人格还有什么吸引力呢?谁还去做君子呢?因此我们相信,孔子所提倡的君子肯定不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白求恩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君子,毛主席说他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里说的是精神,并没有说白求恩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说君子重义轻利,不是说君子不讲利。其实,孔子也是讲个人利益的,只是个人利益的获得不要违反道义。孔子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由此可见,孔子讲起利来也是毫不掩饰的。孔子不是反对获取个人利益,他反对的是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利益。如果获取利益符合道义的要求,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不可能“满天下都是小人”,只有那些见利忘义者才是小人。
    在义利问题上,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在于,小人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而君子则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在某些时候,还可以舍利取义。
    三、君子谦让
    谦虚作为君子的品德,最早出现在《易经》的《谦》卦中。《谦》卦卦辞说:“谦,亨,君子有终。” 谦,谦虚;亨,亨通——意思是,谦虚就能事事亨通,只有君子能够始终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卦》初六爻辞还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谦虚又谦虚;涉大川,渡过大的河流;吉,吉利——意思是,谦而又谦的君子,甘居人后不争先,什么样的急流险滩都能顺利通过。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谦谦君子”后来却变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易经》是孔子非常喜欢的一部书,《史记》记载,他阅读《易经》,编竹简的皮绳都断了三次。孔子对《易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曾写过十篇解读《易经》的文章。后人研究《易经》,主要根据孔子的这些文章。所以,孔子深深地懂得,谦让在君子人格中的重要性。孔子自己就是一个谦让的人。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还做不到”,就是谦虚的表现。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其中的“让”,就是谦让。孔子曾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孟之反(鲁国大夫)不夸耀自己,军队败退的时候,他在后面掩护。将退入城门时,又鞭马快进,说:“不是我敢于断后,而是马跑不快。”孔子讲这件事,就是希望弟子学习孟之反的谦让品德。
    孔子认为,“让”(谦让、辞让、退让)是最高的德行,他说: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
  泰伯是周朝太祖的长子,按规定,长子继承君位,可是泰伯多次让位给弟弟。为了让弟弟顺利继承君位,他逃到外地,装疯卖傻,表示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他的弟弟果然继承了王位。孔子所说的“三让天下”,就是讲这件事。孔子还说: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但是,君子的“不争”,并不是消极的退让,否则,你不争,我不争,大家都不争,社会就不会进步。因此,孔子又说: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成语“当仁不让”就是从这儿来的,应该做的事情,就要积极的去做,不能谦让。只不过,君子与人相争的时候,也是文质彬彬的。孔子说: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除非是射箭比赛!相互作揖行礼,上堂比赛,比完后下来喝酒。这竞争是君子的竞争。孔子用打比方来说明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必然的竞争,如射箭比赛(古代的军事训练),前提就是竞争,没有人竞争就比不成,但是,即便在这种非输即赢的竞争中,君子也能保持谦让的品德,不失君子风范。你看,比赛之前相互行礼,道一声“对不起了”,或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之后,不论输赢,又都坐下来一起喝酒,气氛多么友好、和谐,真是一场君子之争!真正的君子能够分清争与不争,并且,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激烈的竞争场合下,都能够保持谦逊的品德,这就叫“君子有终”。
    四、“君子不器”及其他
    (一)君子应该博学多才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意思是,君子不能象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有多种本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培养通用型人材。孔子就是用这要求来培养学生的,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就多达72人(当时全中国的人口不会超过5000万)。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谈我国教育问题时说,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知识太单一,比如,你只懂得找铁矿,看到金矿就不知道了,这就是问题。(中央电视台10套《大家》)这可看作对“君子不器”的注脚。
    (二)君子要正确处理言与行的关系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孔子把先“行”后“言”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是因为,“行”比较难,“言”比较容易,所以要做了再说。孔子还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说话要“讷”,做事要“敏”。这是做了再说的另一种表述。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孔子认为,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言过其行的人是可耻的。
  (三)君子与人相处“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君子与人相处,不是盲目地顺从附和。君子在讲团结的同时,允许相互间保留不同的个性,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和而不同”。    “周而不比”,就是能够普遍地团结很多人,而不与少数人勾勾搭搭,形成小圈子。小人正好相反。后来庄子说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与此义同。
    (四)君子在与小人的斗争中成长
    《论语》中,孔子谈到“君子”时往往与“小人”对举。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如: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
  一般认为,儒家的“君子”人格是在同“小人”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中国历史上,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政治的专制性和暗箱操作,使得小人有机可乘,能够兴风作浪。现代社会讲民主、讲法治,总体上当然是邪不压正,但在某些时候,还有可能小人得志,是非颠倒。小人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小人的阴影,衰减了社会的光明。余秋雨先生曾用文学语言,对小人现象进行描述:“他们组成了道口路边上密密层层的许多暗角,使得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民族步履,在那里趔趄、错乱,甚至回头转向,或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对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无可奈何。”(《历史的暗角》)小人固然可憎可恶,但现实中真小人并不多见。为什么呢?因为: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所以,社会上比较多见的是伪君子。孔老夫子没想到,因为他把“小人”和“君子”分得那么清楚,小人怕遭人骂,于是就千方百计地伪装起来,于是就变成了伪君子。其实,伪君子就是穿上君子服装的真小人。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伪君子对社会的危害比真小人更大,所以,我们在关注一系列重大命题的同时,也要稍微的把目光瞄一下伪君子,让他们有所收敛,使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简介:马梦原,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