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村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5-23 0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赣州市先行一步,从去年9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县积极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和村庄整治为重点,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给农村的发展带来空前活力,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了一派新气象。在实践中我县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条:
  一、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资源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县乡分别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驻村抓新农村建设、百名后备干部包段抓沿线整治活动,深入村组帮扶新农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重规划引导、示范引导、资金引导,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方式投入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以此调动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一年来,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12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80万元,项目资金322万元,单位扶持资金165万元,吸引群众投资2162万元。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开展了“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活动,引导农民拆旧建新及旧村改造,并组织全县万名农民外出参观,让广大农民群众开阔眼界,切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决策权,引导各示范点成立了766个以农村“五老”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依靠理事会这个村民自治组织,负责动员群众拆除旧房、义务投劳、筹集资金、组织建设、村庄管理、理财监督等,调动农民自治理事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发动和组织农民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三是发挥社会帮扶作用。实行县直机关挂点帮扶,发动个私业主、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支持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规划先行,体现特色。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导致农村建房管理无序,出现了“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县将城市规划理念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之中,把村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来抓。一方面,按照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狠抓了村镇规划。整合全县规划力量,成立了19个乡镇规划管理所,计划2年内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编制各具特色、不同设计风格的村庄规划。目前,全县已完成15个乡镇、139个村的规划编制,村、镇规划编制率分别达到49%和79%,有效提高了农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制度,加强了规划管理。对已完成规划的,严格按规划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在规划区外建新房;未作出规划的,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引导农民拆旧建新、旧村改造,共盘活闲置宅基地500多亩,节约耕地近200亩,改变了农村无序建房的状况。
  三、坚持抓点带面,有序推进。我县按照“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整村推进”的原则,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从见效最快的事情抓起,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庄先行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一是抓好“三清三改”作示范。从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入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三清”工作,并选择了105个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以改路为突破口,逐步引导农民改水、改厕。目前,全县村村通水泥路率达43%;完成改水4.8万户、改厕2.9万户。二是建设各具特色的示范点作示范。选择村庄整治、生态新村、旧村改造、古村保护等不同模式,建设各类示范点139个,形成了各乡镇有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辐射全乡镇的良好格局。三是建设文明路示范带作示范。深入开展了323、兴江线文明路环境整治,使国道沿线一批原本搭建无章、杂物乱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畜混居的旧村落变成了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生活设施初步配套化的生态文明新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四、坚持统筹发展,注重实效。我县把新农村建设置于整个“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统筹发展,协调推进。一是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型农民。我县始终把发展富民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上,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着力培植了脐橙、烟叶、生猪、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五大支柱产业,引进培育了14家农业龙头企业、70多个农村经济组织,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懂科技、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二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本条件,加快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三是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注重培育文明新风尚。从改陋习、讲公德、树新风入手,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和文明信用户评选等活动,引导各示范点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书报阅览室,深入开展了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在广大农村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四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班子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规范了村级组织建设,健全了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实施了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对全县所有镇村干部进行了轮训,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符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从赣县一年来的实践来看,就欠发达地区而言,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第一,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不能照搬照套城市标准来搞农村建设,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建设规划,防止加重农民负担,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扎实稳步推进。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村镇规划上,要从当地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突出农村山水田园风光,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体现文化内涵,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防止千村一面;在建设模式上,力求形式多样,体现特色;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第二,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只有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和专业大户,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引导农民闯市场,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加强农民培训力度,把农民培育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并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关键要处理好两个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首先要把农民发动起来,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使农民通过参加新农村建设,转变传统生产生活习惯,改变农村面貌。在充分发动农民的同时,政府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启动、示范带动,特别是应加大农田水利、乡村道路、能源通讯、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等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改善农村基本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干部引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在强化干部引导的同时,注重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重点要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第四,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当前,重点要建立三种机制。一是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自主管理机制。通过成立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制定村规民约,聘请卫生专管监督员,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奖罚机制,组织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规范村民文明卫生行为,逐步使新农村建设转入日常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协调服务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第五,新农村建设最终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能就一个镇、一个村孤立地抓新农村建设,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立足于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大格局中,加大统筹整合城乡资源的力度,统筹规划,统筹基础设施,统筹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统筹就业及产业布局,焕发农村社会活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走出一条以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