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成都市坚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断开创成都试验区建设新局面,提供了经验和动力。
深化“三个集中”的实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提升“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深化“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实践,全面提升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水平。着眼于产业升级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积极推动产业向集聚化、高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努力优化梯度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二是深化“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实践,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全域成都”城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不断增强城镇的聚集辐射能力。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具备条件和意愿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允许农民依法保留农村各类产权进城。认真借鉴灾后重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规划和做法,加快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水平,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加快建设与现代城市和谐相融的新农村。三是深化“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实践,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集体化、集约化进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为切实扭转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分圈层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和对远郊农村持续扶持的机制。2007年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累计达到11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0倍多。二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通信、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加强城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三是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生活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四是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体系和公共教育财政体系,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住房等生活待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恢复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深化城乡要素市场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大力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依法保留农村各类产权进城。深化城乡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劳动用工管理等制度,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岗位开发、劳务输出等工作机制,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保障制度,积极推行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逐步将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和子女上学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创新推动城乡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制度。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将农村土地整理和拆并宅院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经批准后等量挂钩到城市规划区有偿使用,所获得收益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同时,统筹调剂土地收益分配,坚持每年从市和中心城区的土地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支持远郊农村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大规模地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并用好土地整理占补平衡政策,推动城乡资源、资金合理流动,充分运用城乡土地级差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建立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工作,落实农民对土地和房屋的财产权。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顺畅流转和交易的机制,为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创造条件。规范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创建村镇银行、各类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民间金融,加快组建政府担保公司和地方保险公司,积极探索赋予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搭建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大量引进外来资本、有实力的大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城乡开发、建设和经营。
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决调整和改革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政府机构。加快推进温江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锦江和武侯区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与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属事业单位“五项改革”试点,为完善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探索经验。二是大力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党务政务公开、群众评价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充分调动和保护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关系,形成在党组织领导下,各种组织各司其责、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切实保证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
(作者: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