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悌亮
党的十六大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全国指明了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应当保持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任伊始,即率领中央书记处成员赴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强调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全党上下要结合新的实际始终坚持做到“两个务必”。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两个务必”的历史意义
1、“两个务必”是社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追溯中国漫长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社会的动乱变迁,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即只有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国家才能兴旺繁荣,长治久安;否则,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国家就会走向没落衰亡。纵观我国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不论是唐朝由“开元盛世”到后来“安史之乱”,还是北宋从初期“节用爱人”到后期宋江方腊揭竿起义,金兵南下,最终导致北宋灭亡,没有一个能跳出“初兴后亡”的周期性规律。深知历史规律的毛泽东同志对此深有体会。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同黄炎培一起去延安,在谈及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时,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他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对于黄炎培的提议,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说到做到。解放后,除了让人民能够监督政府外,他还要求党员毕生艰苦奋斗,永不松懈,硬是做到位高不忘本,功高不自居,权重不谋私,财禄不铺张,为全党干部树立了榜样。
2、做到“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1949年3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国革命处于全面胜利的前夜,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转变,党的工作重点将由农村转向城市。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及时在西柏坡召开了著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告诫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长剧的一个短小序幕”。他告诫全党同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极为重要,对我党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他使全党同志提高了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的认识,坚定了全党同志勇于夺取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实现我党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
3、坚持“两个务必”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动力。“两个务必”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同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回顾我国建国50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无不与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坚持“两个务必”这一要求相联系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领导干部要坚持艰苦奋斗,他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是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始进入快车道,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形势,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1991年9月他专程来到西柏坡视察,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随后,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教育,使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可以说,建国后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史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的奋斗史。
4、继续发扬“两个务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就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蓝图。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虽然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的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二、
新形势下始终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
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两个务必”也必然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必须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体现其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这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切实做到“四个不忘”。
1、不忘国情。要时刻不忘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为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2、不忘使命。要时刻不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历史使命,这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等。面对繁重的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3、不忘宗旨。要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宗旨与坚持艰苦奋斗是密切相联的,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4、不忘责任。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实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作者为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