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商场上、人际关系场上、甚至在其他中小型“管理场”上,先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常用作法。
先发制人,倒不一定是我方有多大实力和优势。先发制人,由于要抢在对手没有优势或优势形成以前、没有准备或作好准备之前行动,常常有突然性或者突袭性,所以,即使我方实力不大,也会形成一种相对的优势,进而可一举取得成功。
唐朝初年,李世民的“浅水原之战”就是这种实例。
唐高宗武德元年7月,割据西北的薛举率军进犯泾州。秦王李世民率军前往迎击。不久,因李世民身患急病,军中无主,唐军在浅水原被薛举之子薛仁杲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形势十分危急。8月,李世民病愈,改变了作战方略,坚守不出,与敌军相持二月有余不交一战。
这时薛举病死,薛仁杲屡次督军求战,李世民仍按兵不动。诸将遭敌辱骂,纷纷请求与敌决一死战。李世民劝阻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敌人恃胜而骄,有轻我之心,应当闭垒以待之,彼驱我奋,可一战而克。”于是传令三军:“有敢言战者斩。”
不久,薛仁杲军中粮尽,部将梁胡郎等率部投降。李世民得知敌人离心离德,便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到清水原筑营诱敌,待敌攻击疲惫之际,李世民突率大军袭击敌军后路,斩首数千。敌人惶恐退逃,李世民统帅轻骑两千追杀,窦轨叩马苦谏:“我们虽然击败了一部分敌人,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不可贸然进兵。”李世民说:“我已考虑很久了,破竹之势,不能失掉,请舅舅不要再说了。”于是继续直追。
薛仁杲布阵于折摭城下,李世民凭据泾水与之对阵,这时敌将浑干数人临阵而隐。薛仁杲恐惧不安,急引军入城据守。李世民率军将其合围。半夜,守军争相投降。薛仁杲欲战不能,只好开城投降。
唐军攻占敌营后,诸将向李世民请教:“大王一战而胜,骤然舍去步兵,又无攻城器械,轻骑直驱城下,大家都认为不能攻克,但都毫不费力就攻下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李世民解释说:“敌军多为陇外之人,将骄卒悍,只是出其不意击破了他们,斩获并不多。如果延缓时间,都进入城中,薛仁杲抚慰他们,重整旗鼓,就麻烦了,骤然攻击,敌人就会分散逃回陇外,折摭虚弱,薛仁杲吓破了胆,无暇为谋,这就是我一战而胜的原因。”诸将听了,深为叹服。
本例也表明:“先发制人”,除了开头所说,在对方优势形成之前行动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方仓促应付,心慌意乱,根本来不及冷静下来思考先乱了方寸,如李世民所说:“吓破了胆,无暇为谋”,所以更加削弱了对方的士气和实力,进而保证我方以不强之实力,而成极大之优势,必可战而胜之。
选自《领导决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