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鑫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心和总抓手
项目是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外资、利用信贷和吸纳民间资金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没有依托。我市开展和深化“项目年”活动四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4.2亿元,投资额是开展“项目年”活动前四年的1.5倍;竣工投产技改项目896项,其中重点项目投产50项,分别有16项和39项进入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盘子;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420项,其中有15项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盘子;共得到国家贴息拨款930万元、省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拨款4338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我市加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规模以上工业每年11%以上的增长速度,就必须长期坚持项目带动这一有效的战略措施,用项目扩张优势,配置资源,聚拢资金,推动发展。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围绕项目抓突破,坚持国有外资民营一起上,大中小项目齐发展,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要以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的载体,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结合起来,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今后几年力争在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等主导产业上再建成投产一批项目,进一步突出机械制造业的支撑地位,把机械制造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首先要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实做细。项目报告书是衡量项目准备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决定立项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应该是一份考察充分、论证科学、内容具体、表述严谨的智慧结晶,要经过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产业分析和科学论证。在项目准备中,要突出抓好特色产业类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培育扩大财源。要从我市的比较优势出发,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超前考虑市场需求,把重点放在培育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上,改造提升轻纺、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群,通过项目带动逐步做大做强。同时,要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各个产业分别要抓哪些项目、怎么去抓。在区域经济布局上,明确各县(市、区)从哪些项目入手、同一区域如何做出各自不同特色,等等。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引入各种所有制资本,积极发展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以此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做好项目的策划和推介。实践证明,项目策划是否到位、推介是否有力、有关项目的主要信息是否被投资者充分地了解掌握,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建立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依托的社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借鉴永安智胜与中化集团工贸联合的有益经验,积极与全国、全省优势企业,与在明的中央、省属企业主动配套,特别是围绕省里重点发展的四个电子生产基地,两个机械装备生产基地及两个石化原料生产基地的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互补,策划、选准一批可供合作的项目,全方位开展对接与协作,延伸产业链,支持市、县各类所有制企业的配套发展。同时,认真筛选一批上规模、有档次、高效益的项目上报,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列入国债、国家“双高一优”和省级重点项目计划盘子,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紧紧抓住“数字福建”工程建设和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十五”期间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意见》的机遇,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改造提高我市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技术、工艺的创新。重点抓好30家前期工作充分、基础较好的企业信息化试点,推进10个信息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造企业的采购、供应、销售流程,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促进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现代化。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必须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下大功夫。当前,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哪里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的功夫最大,那里的项目带动战略实施的成果就最突出。改善投资环境,各级政府部门是关键。作为政府部门,务必要围绕中心,围绕发展,形成合力,只有三明的发展,才能体现你这个部门的工作成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部门要努力克服和纠正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不该管的事不要去管,企业能做好的事就不要你来做;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行文明确的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的规定,要认真落实和兑现,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为项目的审批办理多指导、多想办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改善投资环境要敢于冒风险,不怕得罪人,要踏踏实实地下力气解决一些投资商反映最突出、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通过严格的制度措施加以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运行机制,用优良的投资环境,来吸引资金和人才,开创招商引资的新局面。在三明的中央、省属企业多、项目投资大,是我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主力军,各级政府部门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中央、省属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要建立中央、省属企业与本市及各地工业主管部门的联络员制度,加强联系与沟通,主动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技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建立健全抓项目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亲自关注项目,从前期准备、项目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投产,进行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建立健全技术改造激励机制,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建立和完善抓项目责任制。根据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技术改造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承办单位和具体负责人。每家企业的“第一把手”要亲自抓技术改造,并要明确一名厂级领导及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具体抓落实。要把抓项目工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评价内容和企业领导年薪制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各级、各企业抓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力量,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把项目带动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主攻工业是加快三明发展的根本要求,新一轮工业发展要靠增量来推动。增量推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培育新的经济主体,二是引进新的经济主体。培育也好,引进也好,其主要载体是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是许多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工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工业集聚,可以逐步解决我市工业“低、小、散”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我市工业的整体档次和素质,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规划好、调整好、建设好全市各类工业园区,是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以园区规划为主线,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的形象和档次。在工业园区的开发理念上,要导入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平台、引导同类企业集聚、打造新兴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专业区的开发思路,把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目标;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上,向规模化、专业化、高新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园区规划要高起点,严把布局、规划关,防止一哄而上、过度过滥开发;在突出发展工业为主线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强化工业园区对农村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在工业园区的环境协调上,做到园区绿化、亮化和美化,要突出“以人为本”,并致力于改善环境,注重加快工业化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和谐统一,营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工作。
第二,以产业招商为目标,着力形成园区的产业特色。一要正确确立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培育和引进相结合,使同类产业的企业在工业园区内集聚,从而形成规模性的生产和集散基地。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特色产业专业区的发展用地、公用设施能力给予重点保证,制订有利于特色产业专业区集聚的财政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引资、谁得益”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积极发展“飞地”工业,鼓励各县(市、区)的工业项目跨区域到基础条件好的工业园区集中,建立多元联合开发主体。三要大力鼓励龙头企业在特色产业专业区内创办工业园,发挥企业主体的招商优势,吸引配套企业不断加盟,聚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产业链延伸、集聚效应增强。四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专业交易市场为平台,开展区域性的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提高特色产业的知名度。第三,以良性运作为方向,着力构建长效的开发机制。工业园区要保持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引擎,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和形成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引入市场机制,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操作的新路,使开发和建设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工业园区建设能否长期坚持和推进的关键。其次,在建立和形成开发主体良性循环的机制上,应对工业园区土地开发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以保证开发主体有一定的收益,使开发主体对基础设施能高标准建设和加大投入力度;在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应积极探索加快开发的新思路、新办法,增强工业园区的“造血”功能,培育工业园区的“孵化器”,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和培育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新一轮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从开始就应引入市场机制,但开发主体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统一,必须严格按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和建设,要量力而行,克服和防止各级政府过度负债搞基础设施投入、拼命压低地价招商引资、造成无力偿债的开发方式,最后形成难以清偿的包袱。
第四,以强化协调服务为重点,着力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建设日常办公机构,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一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动态跟踪。及时分析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对基础好、规模大、档次高的工业园区要鼓励创园区品牌,大力开展园区形象设计和宣传,利用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更大的投资者。对起步较迟、基础较弱的工业园区要引导其夯实基础、循序渐进。二要成立工业园区专家咨询机构。邀请省内外专家作为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智囊,定期沟通和交流,深化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性研究,少走弯路。三要为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向金融部门宣传和推介,引导建立银企合作的新型关系。四要切实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充分发挥经济建设环境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投资者与政府沟通信息的渠道,取消和减少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投资者负担。五要完善工业园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行为,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标准化、程序化、专业化和办事效率高的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为园区众多企业普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的企业化运作的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为企业提供共性服务的中介机构,优化环境建设。同时,园区管理也要多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来解决运行中的实际困难,避免出现园区管理人员过多、摊子过大、负担过重的局面。
本文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鑫1月13日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