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贯彻特色竞争战略 深化项目前期工作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18 08: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按:省发改委刘亭副主任一行应邀于9月13日在衢为项目服务活动作了辅导报告。现将经本人审阅后的辅导讲话予以印发,请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学习,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狠抓项目推进工作,为衢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项目工作环境。

 

贯彻特色竞争战略  深化项目前期工作

——省发改委刘亭副主任在项目服务活动中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阅)

二○○六年九月十三日

 

这次来参加省发改委对衢州市项目开发的服务活动,有幸再和我们衢州市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交流。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围绕着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这个主题,就衢州市要推进的重大项目,看看怎么样来加强衔接,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使这些项目能够早一点得到启动和建设。前面,我们委里的金谷和张国云两位处长,已经分别就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和前期工作,谈了很好的意见,有很多观点我也深受启发。下面,我想利用一点时间,再来谈两点体会,或者说讲两个问题。

一、如何深刻领会衢州市的特色竞争发展战略

衢州市这些年的发展势头很好。我去年曾参加了衢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论证工作,记得规划中曾提出过一个“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即“一个统领”、“两大目标”、“三大战略”、“四个翻番”。这个概括言简意赅、易记好懂,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衢州市原来对发展战略的表述是“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又进一步充实了“特色竞争”的战略,我认为提得很好,当时就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个人理解,如果这个特色竞争的发展战略,能够真正成为衢州市上下的一个共识的话,今后一定会对衢州市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实,类似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之初,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发挥优势、促进联合、保护竞争”的12字方针;90年代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就一再强调:“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习近平书记在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代表省委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有两句话,叫做“发挥八项优势、推进八项举措”。其实大家认真地想一想,“八八战略”就是注重特色竞争的发展思路。无非这前一句话讲的“发挥优势”,侧重的是我们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一些发展优势;这后一句讲的“推进举措”,侧重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或者说是不断创新的竞争优势。

所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省里,包括我们衢州市,真正要抓住发展的真谛和精髓,那就应当是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按说这个理念不难懂,也不难贯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地方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自己多年已经积累起来的特色优势认识不足,发挥不够。辛辛苦苦这么些年,在这么一个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已经形成的特色优势,自己却往往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而自己恰恰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我们讲“八八战略”前面要讲“发挥八项优势”?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今天的衢州是昨天的衢州一步步走过来的,对自身既有的优势还是要很好总结,还是再回顾、再认识。二是对当今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体会不深、应对无方。这就是说,凡事不能吃老本,要知道时代在变,世界在变,社会在变,我们已经形成的那些传统优势,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发展路径依赖,改弦更张,找出新的优势和增长点,这样才有可能在近乎白热化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对的,但不能满足于笼统地照搬照抄,简单地复制克隆。人家怎么做,我也依样画葫芦地去照做不误,这叫做鹦鹉学舌、亦步亦趋。三是在发展举措的制定上缺乏针对性,也少有创新性。口号喊得非常大,也非常响,但要是联系当地的实际,就感受不到那种切肤之痛的针对性,我们那些个空话、套话,往往也是由此而产生。

因为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结果导致我们欠发达地区虽有赶超式发展的雄心,但是难见跨越式发展的结果。回过头来,我为什么要在讲项目开发之前,要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特色竞争战略多说这些话,我觉得道理就在这里。实际上,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高度自觉的认识,没有真正悟通、悟透,我们很多具体项目的前期工作很难有到位的意识。衢州市提出特色竞争的发展战略,是比较优势的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应用,应该说是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我对这个战略赞赏有加,现在我也要借这个平台来宣传它。

所谓特色竞争的这个特色,往往是历史发展的积淀,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东西,但是,它又不一定就是当今区域竞争当中现实的优势。我们必须要看清这一点,要把它的这种既定的特色,提升转换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力不是凭空得来的,它一定是对传统优势的一种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我们原来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人的认识的深化也是这样,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理论来源。他讲的一个概念就是“扬弃”,“扬弃”实际上就是与时俱进,好的保留下来,新的补充进去,始终保持着一种蓬蓬勃勃的活力。扬弃就是我们不去简单地复制历史,而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地去提升、发展。

衢州市在贯彻特色竞争发展战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衢州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还是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相对优势,比如“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比如发展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比如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等等。衢州市至今在环境容量、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和土地的待开发资源等方面,拥有着不少沿海发达地区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因为我们有土地资源,有低坡缓丘,有较多待开发的资源,我们就有可能将这种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这个土地资源怎么个利用法呢?我们就要想办法把那些坡地、荒地和生地,变成新增耕地,变成“代保地”,然后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我们经常讲现在干什么活要获取最大的效益,要做到效益最大化。不但是弹无虚发,而且是一箭双雕,最好是一石三鸟。土地资源开发出来,不但农民收入可以增加,还可以招商引资,提升我们衢州市经济发展的后劲。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金,同衢州市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对接得好,可以作出一篇互利双赢的大文章来,对全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衢州市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大动作,迈出了可喜的步子,这实际上就是认识自己的优势,开发自己的优势。

我们在把特色优势转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一个就是要审时度势,顺势应时。先发地区曾经走过的道路,不一定我们后发地区都要“一条道跑到黑”,重新再走一遍。比如说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这种增长模式,我们沿海发达地区都走过,那我们欠发达今天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都一定要重蹈覆辙呢?我看不见得。因为我们毕竟已经进入了新的世纪,现在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提倡的是和谐社会论,建设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只是对三件事情进行严格考核,所谓三大约束性指标。第一个就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第二个就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第三个就是耕地保有量。衢化能有今天,全靠氟化工。那个煤化工、盐化工,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而搞石油化工它又没有资源和港口的条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衢化要是没有氟化工的话,现在是怎么一个状况,会不会就是第二个长广煤矿?长广现在资源衰竭了,几万大军,不化个十亿八亿,根本无法收拾残局。衢化这些年来要是未能形成氟化工的特色竞争优势的话,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在这里我对特色竞争优势谈点体会,也是跟大家在一起,共同深化对我们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如何进一步深化项目的前期工作

如何深化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从理念上去深化项目的前期工作。任何项目的开发,总有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有一个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的项目前期工作中好像很虚、很空,但事实上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论和宏观调控策这几个方面,从理念上去深化我们的项目前期工作。我们很多的项目,都是从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重要政策决定延伸过来的。比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就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现代文明向农村覆盖,所有这些都会带来一批项目,像交通康庄工程、村的文化设施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此等等。

再比如产业项目的选择问题。我国目前的整个宏观经济运转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而且农村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前一阵子走了一条农村工业化的路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泥腿子上岸、船小好掉头。但是研发不足、资金不足、管理不足,只能搞一般的制造业,包括出口加工业。我们现在靠得就是大量耗费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生产廉价的产品来出口创汇。长此以往,资源耗尽了,环境污染了,整个国家怎么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搞宏观调控,即实施“两门一槛”的政策,就是严控信贷阀门、土地阀门和市场准入的门槛。所以,我们有很多项目就要注意不能逆潮流而动。明明以后干不成、或者干成了以后投不了产、或者投的了产却收不回投资的,那我们现在到底还干不干?那就不能干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和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此,思想上一定要“拎得清”。要从理念上分清,哪些是要抓住机会大干快上的,哪些又是审时度势肯定干不成的。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从规划上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国家现在是越来越重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了,规划是政府配置资源、确定功能区划的最主要手段。国家发改委有个方向性的提法,就是今后各级政府,要越来越多地从审批项目,转向审批规划。上次我来衢州讲座时曾提到“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项目的合理性,在极大程度上是以规划的合理性来确定的。如果在规划当中没有考虑到,这个项目今后也很难站得住脚,很难“落地生根”。这里更多的是指基础性的项目,至于市场竞争类的、产业开发类的项目,很难靠规划来描绘发展前景。当然,基础设施要靠网络效应,要有个合适的比例,不能过度的超前。两个城市之间修一条路可以、修两条三条也不是不可以,但修它个十条八条就成问题了。

关于规划的问题,要从规划体系的角度去加以完善。总体上讲,规划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发展规划,一块是专项规划,还有一块是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主要是各级政府授权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是发展规划的细化,包括发改委和其他政府各个部门编制的行业规划、事业规划,等等。第三块包括建设部门抓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或谓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抓的土地利用规划,发改部门抓的区域规划,这些规划合在一起叫做空间规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发展规划处于统领地位,由它确定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它是管“干什么”的;专项规划明确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行业怎么去干,它是管“怎么干”的,确定怎么干;空间规划是解决空间布局和管制问题的,所有的项目都要建立在现实的土地上,都不能是“空中楼阁”,它是管“在哪里干”的。三大规划有机统一,这就是我们的规划体系。

项目的开发和运作,从规划上来深化前期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涉及你这个地区发展的战略性项目,纳入到本级和上级的发展规划中去。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省政府即将发布的“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中,有很多我们衢州市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上层次的项目,也是省里认可的项目,抓好这批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有规划依据的。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就是要纳入各类专项规划。比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铁、公、水、民航、管道等,都“一网打尽”了,也包括各个交通枢纽、节点,而它们今后也往往就是物流的枢纽、节点。当然,还要关注国家的专项规划。比如衢州机场的搬迁,就要纳入“十一五”国家的民航规划,衢江航道的改造,也要纳入交通部的航运布局规划,并且要进一步纳入相关的建设规划。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过的“先有规划。后有项目”的理念,学会从规划的角度去深化项目的前期工作。

3、要从论证上深化前期工作。所有的建设项目,都有一个科学论证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给我们提交项目的技术经济报告,从预可行性报告,到项目建议书,再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等等,都需要专业机构来组织开展前期工作、编制提交报告。另一个是指在所有进行的程序当中,不能光听专业咨询机构的,政府还要组织评估和评审,另外请一批专家从部门衔接、综合平衡的角度,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这两个方面,都是科学决策的组成部分,都需要一一进行深化。一个项目,不是哪个领导有了意图、意向就可以上了,所有的过程就结束了。事实上恰恰相反,是漫长的论证过程的刚刚开始。像预可行性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投资机会的研究,有些项目要提前三年五载,有的甚至是几十年。丽水的滩坑电站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前期工作了,直到前几年才真正付诸实施。当然,如何与专业咨询机构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也是我们项目深化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4、要从决策上深化项目前期工作。专业咨询机构对所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决策都是赞成的、同意的,但还不等于从行政决策的层面就万事大吉了。有些项目,还是需要疏通争取的。比如说抽水蓄能电站,全省有三十多个点都符合规划选址的要求,但是不是都可以上了呢?还必须从有利电网平衡调峰的角度,从宏观经济效益的角度去有选择地布点。布点在哪里,谁先上谁后上,这里面就有一个行政决策的问题。再比如浙西核电项目,选址在建德可以、龙游可以、兰溪也可以,但最后选在哪里就是行政决策了。尤其是大盘子里的项目,如衢州机场搬迁,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有十几个,衢州市能否挤到前面去,既有规划的问题也有行政决策的问题。“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争取项目就要勤汇报、勤反映,才能够争得行政决策上的优先权。项目在技术经济决策科学的前提下,跑道有限、位置有限、空间有限,能否挤到“第一位”去,完全取决于行政决策方面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化。

5、要从配套上深化前期工作。一是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即平台建设。实际上,一地的平台建设的主战场,就是工业园区或者工业功能区块。对此应该坚持集中开发、高密度开发,万万不可“天女散花”,分散资源。二是土地征迁的条件。从今年项目推进的情况看,不是没有项目,也不是没有土地指标,实际情况是由于征迁工作到不了位,使项目推进举步维艰,难以形成现实的工程量,难以形成最后的生产能力。我们当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对农民的征迁政策落实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到位。但是,在政策到位的情况下,如果还是创造不了“无障碍施工”、“无障碍建设”的外部环境,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失职。地方政府在讲政策。过细做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敢于啃硬骨头,还要有硬朗的工作作风,为重点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资金条件。筹划项目、筹组业主和筹措资金,这“三筹”“一个都不能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学会广开财路。招商引资也好,银行贷款也好,争取补助也好,每一个渠道都要一一去狠抓落实。四是工作条件。上次我说过,项目的前期工作是“事在人为”,“希望在人间”,没有对项目前期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感、又懂行的人,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这项工作也是做不好的。衢州市委、市政府对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很重视,我听说专门成立了前期办,安排了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我相信,依靠领导的支持,依靠相关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衢州市的项目前期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夯实基础增强实力  内外循环一体发展

转变结构优化布局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省发改委金谷处长在项目服务活动中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阅)

二○○六年九月十三日

 

一、衢州发展的难题及面临趋势

(一)衢州发展的三大难题

1、衢州自身的基础、能力、实力较差。产业、企业规模小、体量较小,块头在市场中或区域经济中较小,因此,经济体量是衢州未来发展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区域经济发展受“行政经济”的阻碍(影响)较大。我们的经济在实际运行中没有出现像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样的梯度转移或经济型转移。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发达与欠发达问题,但他们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是一体化发展的。现在我们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发达地区有项目没空间,欠发达地区有空间没项目。这是个难题,这类矛盾是越来越突出,现在区域性行政干预还是非常厉害。分析1998年以来的情况,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欠发达地区1998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为12.34%、2003年是11.75%,2003年衢州GDP占全省的比重0.38%,舟山是0.05%,丽水0.06%。2004、2005年数字可能有所改善。如何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这里面的障碍还很多。

3、衢州自身能力有限,但要干的任务很多。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新农村建设、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等都需花钱,钱从哪里来,这是我们要突破的问题。衢州不仅面临要追赶发达地区的任务,而且要按现代化要求搞建设,所以与发达地区相比任务更重。

(二)面临的趋势

1、市场化的作用越来越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企业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快,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垄断会更严重,另一方面区域竞争、企业竞争更趋白热化。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的土地政策,这意味着工业用地要市场化,它会带来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我认为这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有好处,对经济型转移有好处。

2、产业集聚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一是产业按照产业集群进行集聚。省里1998年以后,特别是搞工业园区后(衢州是2002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地搞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度大大提高,全省园区工业已占30%以上,有些地区已达60%以上。二是与城市化互动作用越来越强。我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并且每年按1—1.5个百分点在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后,城市作为产业发展载体,作用与过去不一样,互动作用增强,城市化已成为发展工业非常重要的途径。

3、产业中心区、中心城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里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县域经济还是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我的观点是“宜市则市、宜县则县”,中心城市发挥越来越大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是产业的抓手、是龙头。最近吕省长提出“扩权强县”(原是“强县扩权”),调换位置意义不同寻常。上海把产业分成劣势产业、均势产业和优势产业三种,采取劣势产业转移出去,均势、优势产业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杭州也出现这种情况,最近有20多家工业企业搬出,160亿投资到外地,杭州将把工业企业全部转出,城里不再搞工业,只搞三产、搞都市型产业,杭州市政府计划十年内把工业企业全搬完,排出了近五年要搬出的工业企业,并出台了具体政策,有资金、税收方面的措施。这种发展机遇在金衢一带也出现了,包括衢州市本身也出现了,如衢州经济开发区最早开发的4平方公里建成区,也面临重新整合,准备2平方公里工改商,2平方公里发展都市型产业,这就是中心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在这当中要把搞好自身的定位,包括产业的定位,金衢丽产业带出现了在世界有影响的四大产业:金华的五金、小商品制造、汽车三大产业,衢州的氟化工产业。这四大产业的规模、体量今后可以做大,而且条件也较好。

二、衢州产业发展的思路及产业转型的方向

1、产业发展的思路

衢州产业要寻找新的发展重点、新的抓手。衢州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定位非常好。衢州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现有的“410”产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扩大规模。新的动力要在内外循环、一体发展中寻找,内外循环、一体发展是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衢州等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实行一体化发展,这是最终目标。否则,我们的现代化目标有很多难以实现,会出现“短板效应”,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很大,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停在原版,人均GDP发达地区很高,我们还是很低。内外循环:一是跟外部的循环,就是要与金华三大产业中心区要形成非常紧密的循环,能够把金华的三大产业吸引过来,使衢州成为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金华汽车制造三大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不能光搞自己的,“410”产业是我们已经有的,没有的产业要通过一体化发展吸引进来并且成为中心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奥普兰就是一体化发展的现实例子。一体化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怎么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衢州具有土地、人力资源优势,与周边地区联系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有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二是搞好内部循环,抓手是通过转换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来实现,空间布局是平台、是立足点、突破口,又是载体。

2、产业转型方向

为什么要转型、转换结构?衢州的产业结构是重型化非常高,轻重工业比例01年是32.9:67.9,2005年提高到24.1:75.9,这一趋势是否能持续发展,衢州与沿海地区比发展重工业今后有什么条件,要深入思考。就运量来说,2001年衢州的运量是3759万吨,其中铁路运量是7.6万吨,大部分靠公路运输,2005年是7698万吨,光运量就翻了一大番。今后如果还是发展重工业,是否能持续下去?如果加上环境资源(重化工业排放量非常大),我认为重型化不是发展方向,特别是原料(上游)型的重型化工业不适合作为衢州今后的发展方向。全省的轻重工业比例是43.6:56.4,衢州重工业比省里要高出近20个百分点。

衢州产业要向轻重、中高、长宽方向发展。“轻”就是把义乌小商品制造、永康五金制造转移过来,把总量扩大,做的非常大,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在工业比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重”是向重加工业转移,如建材向碳酸钙、氟化工向聚四氟乙烯中下游制品发展,装备制造向汽车、工程机械发展,这些适合衢州产业的发展,是衢州有条件搞的,要轻重并重。“中高”就是低端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措施,搞孵化器等来实现。“长宽”就是把产业链拉长、拉宽。结构转换主要往这三个方向发展。

实际上从做大总量来说也必须要转型。从衢州上半年的投资看,工业投资动力下降。衢州发展的成本非常高,环境治理、交通运输等成本大,与宁波、温州比,发展重化工比不过他们,产业最后要靠竞争力说话。衢州重化工的形成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如巨化、江山水泥等,到现在的阶段要进行转型,针对水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要搞水泥基地,最近你们搞的工业新城区非常好,这是很好的抓手。

3、优化空间布局

产业要按特色集聚,还有非常重要的理念是要交换或流动,过去我们提“洼地”、“盆地”,现在阶段要讲交换,差的出去,好的进来,通过循环或流动,实现总量增加扩大,结构转型优化,抓手就是前面讲的内外循环。

4、构建发展框架

打造中心外围框架,即通过整合形成中心外围框架,中心外围框架有三层含义,从区域来说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从产业来说是产业集群的中心区与周边地区,从企业来说是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这个框架要实行三区联动,即中心城市市区与产业中心区、城市的郊区与周边地区、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的联动。如前面提到的例子,衢州的开发区的工改商,杭州在整个置换中市区与开发区的联动,把工业放到江东,宁江,市区搞三产和都市型产业等等。构建中心外围的框架是能够实现的。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府引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政府要真正减少干预,加强规划、政策的引导。

(二)加强平台建设。建议衢州下一步要专门开一个加强平台建设的会议,对平台建设下大力气进行专题研究。虽然衢州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与有些发达地区比,我觉得力度还可以再大一点。

1、突出重点。对衢州工业平台进行摸底,对37个功能区进行分级分类,按省级、市级、县级进行排序,在能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可能全部铺开,要有重点地选择开发,有重点地各个击破。

2、按城市化发展的理念,做好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的规划。金华的三大产业梯度转移是必然趋势,但产业转移可能会跳过衢州,直接向江西、福建等转移,是因我们的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还是因为其它的原因?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平台没搭好。因此政府需化大力气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很好的衔接,然后还有生态建设的规划也要衔接好,做好发展平台建设。下一步把好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进来。只要搭好发展平台,我认为不必担心项目不进来,因为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专区招商,在开发区内设立定向对口产业要转移的区域,如明确地定下永康专区、义乌专区、金华专区等。二是要把山海协作政策与金华对接衔接起来,对金华到衢州的产业转移有那些障碍进行摸底分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在永康、义乌这些地区定向招商,而且提供一系列服务,延伸服务功能。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要参照发达地区优惠政策的做法,对今后产业发展带动力确实大的好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倾斜。

4、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区不要搞成封闭式的,应依托现有的城市(镇),与当地街道办、镇政府等合为一体来开发建设,现在省里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开发区管理体制需要积极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开发区本身优势,另一方面要执行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两方面都得兼顾到。

5、开发区配备得力干部。开发区在干部、人力配备上要体现政策倾斜,省级开发区(园区)管委会主任可定为处级领导干部,配备得力干部,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到开发区工作。

(三)要抓好五大类工业项目

资源类开发项目:开化的硅、水泥、农产品等产业,关键是要引进大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后就是基地。如万向、光宇等,包括青年集团。

特色产业类项目:410产业里头的大部分,这是衢州的基础产业,决不能放弃,要做优做强,这块非常重要,选择那些成长性好的产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技术创新要围绕具体产业来做。

外转内项目:金华、杭州、温州等地区转移过来的项目。这类项目要把它抓牢。

内转外项目:发挥衢州“四省通衢”的优势,将一些原料型、低水平项目转出。

培育战略型项目:战略型项目的形成有不同的模式,项目来源一种是通过市场源头发展而来的市场型项目,如义乌小商品制造;另一种是计划型项目,原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产业,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转型,裂变成块状经济集群。如001、巨化、龙游的造纸等。一方面从外引进战略型项目,另一方面要研究本地特色产业,挖掘可以做大的大项目?有些地区已在考虑、分析,企业这样考虑的不多,这方面我们政府要多谋划,今后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可能形成的产业族群,政府加以重点扶持。

(四)加强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有这么几点。一是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建设,作为衢州,其形势也很严峻,生态建设需要与产业的发展、与具体开发区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衢州那些属于优化开发区域?那些属于限制开发区域?衢州不可能都是限制开发区域或者禁止开发区域。衢州主体功能区需要合理划分,要做到产业发展与空间结合,生态措施要跟上,产业要集聚发展。二是要出台开发区建设指导意见。一方面如集中供热、集中治污、绿化等公共设施需共建。另一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产业补链、共生物应用。最后,通过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平台实现清洁生产。通过对整体主体功能区生态建设的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城市人口集聚地。现在工业大部分集聚在开发区,以开发区为抓手,通过抓好开发区的生态建设,可以保证整个生态建设主要任务的完成。生态建设作为一个难题,衢州在这方面可以做很多文章。

(五)加强工业化与城市化基础设施互动。现在很多开发区搞封闭建设开发成本很高。一定要依托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这样你搞管网建设成本就可低多了。有种说法“各家的孩子各家抱”,道路、供电、电信叫各垄断行业部门抱去,钱叫他出,现在是钱你出、产权归他,不合理,要突破。电力把电缆抱去,电信把通讯电缆抱去,把投资分担去,这样可降低开发成本。建议在领导体制上,管工业的要管城市建设或者与城市建设要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开发区建设有很多钱要通过房地等产运作出来。

(六)加强课题研究。加强对金华三大产业、外省区产业互动的研究。分析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障碍,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培育小企业、中间经营户的研究。如中间经营层的研究,有些中间切入点很重要,还有培育小企业的孵化器的研究等等。

 

 

 

 

 

 

 

推动衢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省发改委张国云处长在项目服务活动中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阅)

二○○六年九月十三日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我委刘主任带队来衢州开展项目服务活动。根据主任要求,要我上午先发过言。下面我结合分管的服务业工作,谈淡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这一战略问题。

衢州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十五时期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了符合当地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经过艰苦努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自身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府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偏低,与全省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所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衢州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把握机遇

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和难点都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平,关系到全省发展的大局,可以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社会,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社会,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率先现代化,同样也没有全省的率先现代化。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这一艰巨任务应成我省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尽管目前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存在差距,欠发达地区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欠发达地区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政策开始加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发展,各项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几年实施的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三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加之政策倾斜优势为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转型时期——能量逐步释放。目前欠发达地区的自身发展已有基础,我省的欠发达地区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按照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以及我省发达地区的发展进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旅游需求、医疗养老需求,以及文化生活的需求都会明显增强,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从最近几年欠发达地区电信、网络、住房、旅游等消费增长的新亮点看,这些地区消费需求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因此,可以预见,欠发达地区在越过人均GDP1000美元这个关键后,经济社会将进入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时期并加快发展。

三是承接转移——比较优势凸现。随着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长三角地区及其他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一方面近几年来发达地区,特别是块状经济的加速发展,加快了区域产业集聚,部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业或产品已受当地生产要素的制约,开始把周边的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升级和转换。另一方面,长三角巨大的经济规模已不再是区域经济的简单叠加,而是流动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的综合效应,这就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强化特色,重组产业优势,更好更快地融入发达地区提供了机遇。

二、加快推进

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欠发达地区这几年的发展,“自己与自己比”速度不算慢,但若与东部地区比,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所以,在如何加快发展、发展什么项目等方面,许多人为此焦虑、郁闷。怎么办?

在当前新一轮宏观调控形势下,必须根据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特点,发挥竞争的后发优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合力和错位发展的要求;以及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现代服务业外资有一个集中进入的要求。所以,衢州“十一五”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加快发展服务业,并以生产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

因为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能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对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尖锐矛盾,特别是钱江源头的衢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上,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配套的快速反应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要求。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服务业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由于服务业存在特有的分离效应和分裂效应,使最初体现在一个人和一种产品中的服务可以从服务中分离出来变成一种新的商品,从而增加服务业的产出。技术进步又使得服务业越来越多地通过非物质形态的交易分离出来,由此推动资本密集与技术进步的进程,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所以,如果说,“十五”前讲发展,只要把GDP指标搞上去就行。那么,“十一五”无论是讲加快发展,还是讲加快开发,都得融入科学发展的思路。目前欠发达地区要崛起,关键是要把握机遇,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以特色取胜的路子。

路径之一:通过改革谋发展

确立理念。去过伦敦的人都知道,在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它用简练的语言向世人表明现代服务的意义。应该说,目前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大家已有共识。但实际工作中仍然较普遍地存在重工业轻服务业的现象。这正如今年4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杭州召开的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现在有的人,还是不认为服务业是创造财富的。这个问题大家好好算笔帐,特别是服务业是地方的税收,营业税都是地方的,就业人数也比工业多,为什么还不能引起大家在这方面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呢?

放宽准入。通过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加强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投资示范引导。通过放宽准入、改善服务、规范税费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流向服务业。

整合资源。为什么要整合现有的服务业资源,有三大原因,一是服务业的先进性本身,讲的就是资源整合,功能整合;二是目前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约束就是体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封锁,所以必须打破部门与行政区划的束缚,讲大服务,讲大市场,上下一盘棋,形成合力;三是一讲到服务业基础设施就都去上新项目,其实首先要充分利用与改造存量资源,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整合,不足的再新建。

路径之二:扩大开放求发展

招商引资。一是积极探索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方式,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扩大与国内外的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服务业外包的途径和模式。三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招商项目库,动态集中一批服务业经营性项目多形式对外推介,以达成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业招商效果。

跨国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服务业跨国经营,如温州、义乌、台州等地的专业市场到巴西、南非、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兴办分市场。

加快接轨。主动参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接纳发展;积极参与山水协作,寻机发展。在接轨问题上目前防止三大误区:一是重视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引进为核心的“硬接轨”,忽视市场环境与观念层面的“软接轨”;二是招商引资重“量”轻“质”;三是承接产业转移“以大为美”,不去分析自身资源、产业优势,“承接战略”缺乏系统观。在抢抓机遇的同时,还要学会善抓机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信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路径之三:强化特色促发展

提升市场。主要是围绕专业市场功能提升,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区港联动。区港联动是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模式,也是我国主要港口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形成“前港后区”格局,实现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形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紧密联系区域经济。衢州己成为宁波—舟山港的无水港、下步也应成为上海、嘉兴的无水港,通过区港联动模式,加快国际物流发展;同时,注意粮食储运“四散化”和粮食流通“四位一体”为目标,积极培育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

虚拟经济。信息化的扁平化功能,让世界变小,一切都变为零距离,尤其为像区位条件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信息化是一条惠百姓的“康庄大道”。浙江己涌现出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等一批知名网站。目前衢州有氟化工、有机胺、矿山风动机械、有机硅和单晶硅等4个全国制造业中心、10个全国制造业基地,还有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市场等方面,我看可以培育出几个知名网站,或无形市场。

特色旅游。衢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要以历史文化名城、钱江源头、神奇山水、观光休闲等为重点, 加强当地旅游资源整合,围绕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丰富观光、休闲、度假、商务、购物、生态等旅游产品。

关爱农村。重点抓好农产品物流建设,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培育改造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作为当前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菜篮子”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鼓励发展跨地区的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切实承担起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发布等与政府公共服务相关项目的“支持”责任。

路径之四:提升素质保发展

衢州有座烂柯山,这是中国棋圣之地。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如萧何;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我能够得到他们、起用他们,所以赢得胜利。而项羽虽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优秀人才,却不重用他,所以被我打败。

这个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说明: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当今世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区域第一位的战略资源。从服务业角度看,当前就是要加快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开办职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三、抓好项目

项目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先导和中轴。欠发达地区优势资源都锁定和聚焦这个中轴而配置。项目建设的提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提速的前提,科学敲准项目,优选项目实施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抓紧有效实施,快速形成新增生产力,欠发达地区就能步入健康提速的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成功的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成功的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以项目牵动欠发达地区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应该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坚定的整体发展思路。根据我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衢州“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浙闽赣皖四省通衢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业,以此带动衢州服务业发展。

(一)现代物流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小流通只能带动小生产,大流通才能带动大生产,现代生产则需要现代物流来带动。眼下,我省现代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很大,蕴藏了巨大商机。

通过物流发展和物流功能的完善来拉动衢州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完善物流园区布局,加快建设衢州综合物流中心、浙闽赣边界物流基地和黄衢南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衢州段)等交通工程建设,统筹建设衢州粮食批发市场、衢州农贸城和浙西粮油交易中心,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1、建设四省边际综合物流中心

依托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来提升衢州市在四省边际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从而打造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实现衢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等单位专家的评审。根据规划,衢州综合物流中心选址北临衢江,南至320国道,西起百灵北路、芳桂北路,东至上山溪。建成以陆路口岸型为定位、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中心,成为四省边际的物流龙头和国家级区域综合物流中心。

近期重点抓好粮食物流、农产品物流、无水港、大宗物流集散地以及铁路专用线、港口等一批基础性、带动性强的项目。当务之急,应尽快启动实施,并争取列入省服务业试点、示范,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2、建设衢州国际物流中心

要以衢州“无水港”建设为契机,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浙西,服务四省边际区域。在发展思路上,衢州国际物流中心应以其正在稳步增长的特色制造业和优势农产品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为依托,积极支持宁波—舟山港在衢州设立揽货点,大力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逐步增强边贸物流集散功能,加快形成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十一五”期间,衢州国际物流中心拟在规划建设的浙西边贸物流基地内,新建仓储、公共保税、集装箱装卸和信息服务等国际物流服务设施,做好物流企业引进和揽货网络建设,根据需要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口岸服务功能。

3、建设衢州粮食物流中心

衢州交通便利,粮食物流区位得天独厚,是一些粮食主产地向我省输入粮食的主要交通节点。充分利用“四省通衢”的优越条件,以及衢州雄厚的粮油加工能力和批发市场基础,发挥我省粮食物流承东启西的节点功能,打造成为四省边际粮食物流中心。“十一五”期间,整合当地分散的粮食物流资源,选址规划迁扩建粮食批发市场,并依托新建市场建设浙西粮食物流中心。加快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粮食仓储、中转仓容10万吨,建设铁路专用线一条和内河码头一座,大力发展大米和饲料等粮油加工产业,尤其要加快粮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使之成为满足当地需要和全省粮食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

(二)旅游业

发挥衢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有序建设常山国家地质公园、钱江源、龙游石窟、江郎山、烂柯山等景区,建好江源绿谷风景带、古道山水风情带、衢江桔乡风光带,打造省际旅游精品线路,逐步成为华东地区新兴的休闲旅游城市和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

(三)积极争取国债和财政资金支持

龙游粮食市场项目是2004年国家发改委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目前应尽快开工建设;江山农贸城是2005年上报、近期国家发改委即下文列入农产品两大系统建设国债项目;衢州四省边际物流中心项目,我委曾作省试点项目对待。最近省里已发文,将下达服务业引导补助资金,来衢州时黄勇副主任还关照我,这个项目要表示支持。请衢州一定要把项目包装好。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欠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不应指望在短时期内消除,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不进就是退,不跨越式发展也是退,千万不能按部就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