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校长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11-17 09: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我们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政引领力放在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首要位置,充分说明了立德树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落实。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丰富内容,强铸魂育人之核
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只有内涵正、内容实、方向清,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工作议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统筹协调全校各职能部门、院系与全校师生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课建设,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同心同向、聚焦聚力的思政课建设格局。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掌握贯穿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找准学生的情感共振点、思想共识点、表达共鸣点,不断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思考。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学科优势,以研究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铸魂育人和传播普及一体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要坚持不懈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创新理论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相统一,引导广大学生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等贯通起来,从党的历史中深切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引导他们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要坚持全覆盖与深挖掘相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和学生骨干优势,组建各类党史宣讲团、实践团到学生社区、思政课堂、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面向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爱国精神,特别是要深挖高校特有红色资源,充分发掘高校博物馆、校史馆、展览馆、纪念馆展陈文物、校园建筑背后的红色基因,帮助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要全面系统地向当代青年传授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要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帮助他们坚决抵制和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要坚持不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意识形态交锋博弈的复杂态势,我们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分,构筑起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伟大长城”。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真正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敢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善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的政治思想进行研究阐释,弘扬“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和衷共济”等思想精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二、创新载体,拓铸魂育人之器
载体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入脑入心的基础支撑。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渠道尚显单一,育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拓。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拓展育人空间,夯实育人阵地,推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要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建设,全面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优质实践资源有机纳入思政教育教学安排,引导和推动学生走出一方教室、走进社会广阔天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第一、第二课堂联动育人,加强实践育人总体规划,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推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调动整合实践育人各方资源,围绕志愿服务、定点帮扶、对口支援、乡村振兴等主题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要优化网络育人矩阵建设,建强思政教育数字空间。利用校刊、广播台、新闻网等传统媒体资源,结合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新兴平台,形成覆盖广泛的网络育人矩阵,强化学校新媒体平台的思政育人功能,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发挥院系平台和学生组织网络平台在育人矩阵中的网格点作用,切实担负起网络育人主体责任。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建设具有不同功能定位的院系网络平台和学生组织网络平台。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相关群体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反馈和支持。构建大数据技术精准赋能的智慧教育系统,畅通学生日常管理全链条全天候预警反馈机制,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成长、实习实践、劳动锻炼、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等各方面的成长轨迹,以大数据分析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指导建议。
要推动校园文化赋能增效,建优育教融合人文空间。强化学校思政育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文化育人资源,打造全维度育人体系。更加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依托校园文化阵地和文化场域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戏剧、舞蹈、音乐会、剧本杀、桌游等形式,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素材,培育校园文化精品,赋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师风建设与宣传,引导师生传承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为学生健康成长树标杆、立旗帜、打基础。
三、建强队伍,聚铸魂育人之力
强教必先强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根基与保障。高校要聚焦立德树人目标,凝聚多方力量,建立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管理队伍、学生朋辈等立德树人横坐标系,打通学校、家庭、地方、社会立德树人纵坐标系,纵深推进立德树人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要提升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先锋队,要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明确思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育人要求,提升思政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要完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队伍的重要作用,加强梯队建设、优化培养体系。要提升思政研究能力,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打造思政金课,成立品牌工作室,培育精品项目,开展专项研究。
要锻造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高校专业教师队伍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主力军,“大先生”须有“大情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胸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大先生”须涵养“大师德”,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坚持师德至上、修身修为,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先生”须有“大学问”,要以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导向,潜心科学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涵养育人智慧,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要夯实多渠道管理服务队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涉及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管理服务队伍是高校协同育人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通校内育人平台,激发全校育人潜力,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方面联动培养、持续发力。要突出政治标准,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各部门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引导各单位各部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立德树人工作中。要明确校内各部门在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中的定位,明晰职责分工、制订工作清单、加强联动协作,弹好铸魂育人“协奏曲”。
要搭建全链条朋辈引领队伍。朋辈引领队伍以“师”的身份给予指导,以“友”的身份陪伴成长,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接力人。要挖掘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选树一批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开拓创新的朋辈典型,讲好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校园故事。要构筑朋辈精准互助平台,实施朋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朋辈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启发高年级同学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助人自助,引导低年级同学早立志、早规划、早成才。要营造沉浸式朋辈互助文化,打造校园朋辈文化宣传阵地,集中展示优秀朋辈的生动实践、经验做法,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要融合多元化校外育人队伍。社会是大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校外育人队伍是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要发挥家庭“第一学校”作用,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发挥学校专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多样化的家校联络机制。要推动产教融合,积极“引进来” “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地、校企合作,构筑校地、校企育人共同体,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区域发展、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有机衔接。要发挥校友支撑作用,畅通校友联络通道,联动校友社会资源,加强协作、互相支持,实现立德树人资源共享共生、协同发展。
四、优化评价,固铸魂育人之基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评价改革是坚守价值取向之举,是把准价值判断之举,是强化价值塑造之举,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有效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革课程评价。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持续深化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设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加强对思政理论课的质量监控。聚焦育教融合,强化课程育人,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标杆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内容、成效等情况纳入院系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课程思政专项奖教金,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在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的中心地位。
要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入职、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和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一流教师队伍。把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明确立德树人工作的考核要求。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要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设置学生工作经历门槛,推进管理干部学工岗位挂职,促进机关青年干部深入育人一线、深入青年学生。明确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担任班主任、兼职辅导员、新生导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要改革学生评价。坚持以德为先、以能为重、以适为基,实施全面科学教育,建立内涵多维、方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融通。针对当前学生评价维度相对单一的问题,探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成绩单制度,以课程学业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和思想品德评价三维向量复合组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突出思想品德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先导地位,从政治思想、品德意志、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和评价内容,建设学生诚信成绩单评价系统,并将其作为各类评奖评优、推举推荐的首要依据。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从思想品德、学业发展、实践经历等多维度全面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发展状况,并给予精准化预警帮扶与发展支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建强队伍、优化评价等措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谱写崭新篇章。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8粉丝

1941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