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街道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0万余人,有基层党组织173个、党员4300余人。街道集大街区、大社区于一体,曾面临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元、物业问题突出,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不到位、凝聚合力不足等问题,基层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我街道探索以“四强”破“四难”,通过强化街道党工委“龙头”带动、强化社区党组织堡垒聚合、强化区域党建联建、强化居民红色自治,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推动为民服务“零距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胜势。 一、强化街道党工委“龙头”带动,破解统筹不力的难题 坚持以上率下,坚定不移扛起主体责任。我街道班子牢固树立城市基层党建与街道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的“一盘棋”运行机制,今年以来,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2次,召开基层治理暨城市党建联席会4次,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党建的突出问题、总结城市党建的优秀做法。同时,落实领导包联社区机制,12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指导2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带、压力上传落实落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推动辖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创新成果融入实践。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深学细悟笃行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街道党工委持续迭代升级学习模块,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党建统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认识,找寻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找准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基层治理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不断探索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完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落实“双联系双报到”机制,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联网格机制,建立23个联系点,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网格,担任网格指导员,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推行“基层面对面”工作法,践行“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机关党员干部每周至少1天深入基层、深入网格、深入群众,开展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堡垒聚合,破解活力不足的难题 建强红色堡垒,强化先锋引领。我街道党工委着力塑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发挥“领头雁”作用,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3次,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295人,开展村(社区)干部业务培训28场次,不断提升干部尽职履责能力。成立小区功能型党支部29个、功能型党支部示范点3个,31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双报到”,不分级别、不分领域全部下沉到居住地,围绕当好“八员”开展志愿服务195场次。强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辖区1171名无职党员认领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监督等岗位206个,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织密社区网格,优化运行机制。强化网格设置,按照300—500户标准,划分社区网格214个、微网格1241个,网格党组织单建率100%。按照“1+3+N”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吸纳在职党员、执法人员、水电气讯行业服务人员2700余人为网格“N”力量。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清单,细化网格员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网格事项和网格员职责任务。建立“网格提事+居民议事+社区决事”运行模式,加强社区、网格、小区、楼栋议事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化、精细化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夯实服务阵地,满足多元需求。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导23个村(社区)建立“家门口”的便民生活圈,让群众的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得到满足。建立“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为民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服务群众的事项内容、所需相关资料、办理时间、经办人员及联系方式,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全域推广“中心+站点”模式,在辖区建立党群服务点55个,紧扣“一老一小”需求,拓展服务路径,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渝馨家园、心灵驿站、社区学校等,常态化开设健康讲座、快乐早教、书法启蒙等家庭教育课程,构建社区“1+N”家庭服务体系。 三、强化区域党建联,建破解各抓各的难题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谱党建“和谐曲”。我街道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规范运行办法,建立健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召开街道、社区两级会议,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负责人,统筹解决居民出行不便、健身设施不够、停车困难等问题200余个。 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奏响党建“交响乐”。以“1+X”区域党建联建为抓手,指导村(社区)与党建联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明确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党建共同体。截至目前,辖区成立“1+X”党建共同体23个,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其中,开展爱心义诊、安全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20余次,协调解决辖区各类基层治理难题100余件,有效发挥社区治理凝聚力。 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吹响党建“集结号”。建立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厘清职责边界、整合各方资源,细化“吹哨”事项清单和“报到”职责清单,推动各类各级资源力量向网格单元下沉。茶花社区第八网格上报融汇江山小区底商油烟扰民事件,经街道研判后需区级层面协调解决,向上“吹哨”后,第一时间组建“区生态环境局—街道生态环境岗—社区网格员”三级联动处置小组,分级开展油烟检测、器械检查、政策宣传等工作,推动餐饮商户油烟排放达标,油烟投诉明显减少,为民解忧的“双向奔赴”取得实效。 四、强化居民“红色自治”,破解小区治理的难题 深化“红色自治”,唤醒老旧小区活力。我街道辖区住宅小区共90个,其中老旧小区33个,占比达37%。为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问题,街道探索“党建+老旧小区”治理模式,以居民自治充分调动小区资源,促进小区和谐稳定。以合建社区的开放式老旧居民区为试点,由合建社区党委牵头,广泛发动小区党员骨干、群众参与小区自治,利用闲置场地增设公共停车场,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激活小区“造血功能”,促进长效管理。 打造“红色物业”,提升精准服务质量。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扩大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推动5家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以党建统领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质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共享物业服务中心、小区闲置用房打造党群服务站,支持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代收资料、政策咨询、民事代办等“红色管家”服务。建成光明社区“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红色物业”窗口,定制个性化服务,累计服务居民563人次。指导融汇物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支、组建“红色巡逻队”2支、设立“红色助学岗”3处,帮助解决小区物业问题200余个,形成党支部促进物业优质服务、带动小区凝聚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建设“红色业委会”,激发多元参与力量。加强业委会人选把关,新成立或新换届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均不低于50%,推动律师、会计、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五园湾社区香缇缦山小区“红色业委会”由职业经理人任业委会主任,会计、律师等任业委会成员,在小区治理中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力量。业委会委员通力合作,通过审查物业公司小区广告收入流水、广告合同等,为业主找回广告收益20余万元,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业委会成立以来,解决家庭矛盾、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问题共28个,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