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能源供给工作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对能源行业而言,能源安全既是经济责任,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指出“要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是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给。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省能源供给工作调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近年来我省能源供给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能源供给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决心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保障能源安全“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能源保供稳价的决策部署,在能源供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煤炭优质产能占比不断提高,保供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为了解决煤炭基地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滞后等问题,**不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和精查投入,稳定提升煤炭资源储备和开采能力。“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煤炭资源储量105.62亿吨,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淘汰僵尸企业、煤矿智能化改造等,大幅提升绿色智能生产能力,全省煤炭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煤炭产量达13.78亿吨,增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保供兄弟省份电煤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省煤炭外调量从2015年的5.58亿吨增长到2022年的8.26亿吨,增长了2.68亿吨,增长率达到47.95%,年均增长6.85%。其中,仅2022年,**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市区电煤的外调量就达到6.2亿吨。全省优质煤炭洗选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洗选加工投入原煤量从2014年的6.6亿吨增加到2022年的10亿吨。优质焦炭产能占比不断提高,推动焦炭行业全面实现干法熄焦。2022年底,我省焦炭在产产能约1.2亿吨,占全国在产产能的22%,其中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大型焦炉产能约占全省焦炭在产产能的77.6%。
(二)电力供应充足有序,新型智能电网体系不断完善。在变输煤为输电思路指引下,全省发电能力稳步增加。到2022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079.5万千瓦,比2019年年均增长9.3%,较2019年末增加2830.3万千瓦。2023年,全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64小时,比上年增加23小时。随着发电能力的增加,全省发电量也持续增长。2014年到2022年,全省电力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2014年的2642.8亿千瓦时增长为2022年的4298.8亿千瓦时。其中,2022年,煤电发电量3229.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77.2%,依然是主力电源。从增长幅度看,从2014年到2022年八年来,电力产量仅在2015年为负增长,比2014年全省电力生产下降7.16%,其余年份均为不同程度的增长。电网建设方面,全省不断持续优化电网结构,构建坚强网架,外调电量创新高。目前,**电网已经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和14回500千伏外送格局,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的电网,外调电量从2015年的748.91亿千瓦时增加到2023年的1576亿千瓦时,增长7.7%,占总发电量的37.9%。
(三)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开发利用步入快车道。立足资源优势,依循“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全省持续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勘探、开发、抽采、管网集输、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终端利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资源勘探方面,**非常规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8%,截至2022年底,全省非常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11635.12亿立方米。开发利用方面,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快速提升,2023年年产量达到145.9亿立方米。九年来,全省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增长了282.94%,年度产量创历史新高,增储上产效果显著。管网建设方面,**已投资建成“贯穿东西、纵穿南北”的“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省内管线,截至2022年底,省内管道总里程达9192千米,输气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年。外输管网方面,**有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等东西向过境管线,联通京津冀的外输管网通道持续优化,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也全线贯通,成为全国重要的油气管道枢纽。
(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多元推进,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风电光伏已成为全省第二、三大电源。到2023年底,**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2499.7万千瓦和2490.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46.9%和7.8%。抽水蓄能除已建成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外,**、**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开始建设,**、**上社等10个抽水蓄能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截至2023年8月,**共有19个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投运,总装机规模达42.8万千瓦;2024年4月,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调整入库项目达63个,总规模容量1063.076万千瓦。立足工业副产氢资源的比较优势,**支持发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市已形成7.5万吨制氢产能,建成加氢站11座,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市氢能汽车保有量达500余辆,在货运、公共交通、客运、厂区装载等领域广泛开展示范应用,成为全国唯一纯商业化氢能重卡应用场景。
二、认清形势任务,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深入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扎实开展能源综合改革试点,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过程中,**能源供给总量、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等都发生了显著调整和变化。
(一)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波动向上。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开展能源革命以来,能源生产波动上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到2016年,**省一次能源生产量连续两年下降,从2014年的6.8亿吨标煤下降到2016年的6.3亿吨标煤。2017年开始,**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开始持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产量由2017年的65901.20万吨标煤增长为2021年的82104.54万吨标煤,累计增长24.45%,占国家能源生产量比重保持在17.45%~18.94%之间,其中2021年占比最高,达到18.94%。从较上年增长率变化看,除2019年增长率降低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为上升趋势。
(二)能源供给结构调整持续向绿。**省能源供给清洁化水平逐步提高,能源供给结构持续多元向绿转型。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加,风光水电比重和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省规上发电量4376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1576亿千瓦时。截止到2024年4月,**新能源装机已超过520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83%,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绿电外送规模全国第一。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145.9亿立方米。地热、生物质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挥了积极替代化石能源供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立足氢能资源的比较优势,全省氢能利用及产业链布局也呈现出商业化发展态势。
(三)能源供给质量实现显著跃升。在坚决扛起国家能源保供政治任务的同时,能源供给质量显著跃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煤炭生产方面,全省煤矿数量由1078座减少到888座,地下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54%的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煤炭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煤电方面,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到2023年底,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比46.8%,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6303万千瓦。焦炭生产方面,**率先启动全面干法熄焦改造,全面关停4.3米焦炉,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6.6%,全力打造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四)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仍紧密相关。**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存在紧密关联。能源生产弹性系数高于1,说明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对比2014年以来**与全国的能源生产弹性系数,除2014、2016和2017年外,**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2018年弹性系数最高,达到12.39,2016年弹性系数最小,为-13.47。与全国相比,**省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波动幅度非常大,平滑度远不及全国水平,呈现出了开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大幅震荡调整的特点。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
“双碳”目标背景下,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省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现实成效,但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能源供给方面依然面临着高碳结构与低碳转型的矛盾、能源保供与节能减排的矛盾、能源供给系统协同发展存在掣肘等问题,亟待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以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为目标,不断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智能高效开采,提高煤炭安全兜底能力。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和能源安全供给的基石,是兜底保障能源。资源保障方面,面对煤炭资源需求强劲与后备接续资源短缺较为突出的矛盾,要保障煤矿生产和产能的持续性,不断加大后备资源勘探和精细勘查,有序安排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提高煤炭资源可持续接续保障能力。煤炭开采方面,要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矿山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煤机装备升级,提高优质产能占比,提升煤炭开发质量与效率,夯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如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在单井口产量、工作面单产、人均效率、煤炭回收率、成本利税率等方面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属于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矿井。同时,该企业借力5G技术提升整体效益,实现了井下语音、视频、数据一网承载,各种智能化操作系统信息一网传输,该矿也已经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成为省内煤炭企业的学习标杆。
(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质量。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挖潜灵活性调节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效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质量和替代能力。立足较为丰富的风光资源,要因地制宜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一方面,要着力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着手优化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水平。目前,**已在稳步发展抽水蓄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储能,推动发展虚拟电厂,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深入发掘更多灵活性调节资源,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多可靠的灵活性支撑。如大同市在发展新型储能方面走在前列,已经拥有和正在探索建立包括电化学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的储能电站,为进一步推动建立储能产业链、聚集形成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开展了生动实践。与此同时,**省还加快推动新能源多元开发及利用,立足氢能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充分整合利用配置省内外资源,健全完善“制—储—加—用”氢全产业链体系,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氢能制储运加全链条装备制造能力。从而构建起上下游一体化的能源产业链,围绕光伏、风电装备、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省级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三)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效率。提高煤炭入洗入选比重,改善稳定煤质,提升煤炭产品质量,提高后续煤炭利用效率是推动**煤炭工业向集约化、多元化、洁净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开展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探索“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新型煤炭利用方式,解决劣质煤资源利用难题,引导劣质煤炭更多用于深加工。利用新增煤电机组优先选择超超临界、超临界和联合循环等新型锅炉技术,着力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对现役燃煤机组改造升级,推动存量煤电“三改联动”应改尽改,适应未来大比例风光发电情况下火电机组的调峰需求,增加发电调峰灵活性的同时,重点关注灵活性改造过程中的能耗上升问题。如塔山发电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省科技厅“火电机组全过程节能智能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重大专项,研制并成功投用了全球第二例、国产首台行星变频调速装置,节能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解决机组长期频繁变负荷导致的能耗升高和可靠性降低问题,并可实现良好的节能效益。另一方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模块化集成部署智能燃料管控和智能燃烧优化系统,进一步打通智能配煤掺烧、燃烧优化调整等核心功能,建设智慧燃煤电厂。让**依靠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推动产业链逐步完善,不断向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方向转变,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自主化研制的重大突破。
(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提高燃气利用水平。发挥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优势,以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全面提升资源区块产能产量,加快推动探明地质储量备案区产能建设。按照“煤层气开发区稳步上产、致密气开发区快速上产、已探明未动用区加快建产、新出让区块尽早试采见气”,一区一策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积极开展多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以及废弃闭坑矿井瓦斯气开发利用。持续提高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平,合理设计瓦斯利用技术路径,加快瓦斯抽采和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煤矿生产和抽采利用设施同步投入使用,积极打造瓦斯“零排放”示范区。围绕废气瓦斯治理,**焦煤构建起瓦斯抽采利用全链条管理体系,对瓦斯突出矿井和高浓度瓦斯矿井的瓦斯采用了“分级利用、效率优先”的梯级利用模式,建成的瓦斯发电站在实现瓦斯综合利用的同时,减排二氧化碳效果显著。持续攻关深煤层、两气合采等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在设备研发与突破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及研院所的联系,推动产学研用取得实效。依托国家输气主干管网,在“三纵十二横、一核一圈多环”的省级输气管网基础上,构建贯通东西气源地和保障全省高效调度气源的省级干线环网,完善以地级市双气源通道和天然气输配“县县通”为目标的省级支线管网,新建一批以上载煤层气为目标的气田上载管线和外输管线,打造“省际互联互保、地市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运行高效有序”的管网体系。
(五)数智赋能能源供给侧,提升供给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增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与现代化发展。首要任务是要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通过推动发展能源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推动能源领域产业倍增,推动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的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基于“能源智算云”的打造,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煤矿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对煤矿设备远程监控、智能调度、故障预警等手段,有力推动煤矿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升级转型,提升了煤炭行业供给效率和质量。如由省内数家企业合资组建的**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搭建起了**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国首个专属煤炭行业的能源智算中心。该平台已经汇聚150多家头部企业集聚平台,基本形成了软件开发厂商、智能制造厂商、科研院所等生态企业共同打造AI产业集群的良好生态,可基本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对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此外,还要尽快完成**能源信息监管服务平台项目立项手续,及时推动项目建设,提早覆盖全省煤矿企业、洗选煤厂、储煤基地、传统发电企业及重点用能单位。并通过将全省能源产业实体生态抽象重构形成能源产业数字生态,实现能源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促进政府、企业之间联动,推动多能源协同管理,进一步强化能源信息监管服务与信息安全保障。
(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系统供给效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主,以传统化石能源为辅,多种能源并存、终端电气化率大幅提升的综合能源系统。统筹多“源”能源生产、供应、储备、消费各领域,推动不同能源品种之间存在的行业壁垒,加强网络布局、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调配调度等方面有机衔接,强化供需长期协议制度,实现全产业链市场供需平衡。与此同时,要加强智慧能源平台建设,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智能监测调控,提升综合能源调控能力。如通过开展韧性电网建设,研究制定适应微电网等多种新业态接入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又如通过加强算力与能源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算网一体的高品质能源算力网络,不断提升能源网络算力能力。在这其中,还要注重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节能优先,持续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通过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着力突破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管理壁垒,提升能源系统的协同性,统筹多元能源品种之间高效协同发展。
同志们,做好能源供给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全省能源供给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6粉丝

1864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