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协常委会组织近30位委员参加为期七天的调研,深入到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街道居委会进行调研,走访了市直部门,召开了各类座谈会,向基层企业、街道、居委会发放调查表。现将调研情况和委员意见建议综合报告如下:
一、
我市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
根据市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几年呈不断上升之势,1998年2.49%,1999年2.85%2000年4.58%,2001年以23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69%。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外来劳动力28754人,全市当年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6118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1.9%。从事社区服务业2889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约占37.31%。另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今年2月,全市已有4287户、11368人享受了城市“低保”救助。
一、 存在主要问题
1、优惠政策措施难落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发展民营经济是多方式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些条文需进行调整,有的已“时过境迁”不适用,加上有的基层部门在执行中
“中梗阻”。如梅列区下岗职工反映,明劳(2001)42号文件明确规定“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占道费、生活垃圾费三年”,但某部门仍每月强收每个摊位40元的占道费。
2、失业保险基金、医保统筹金入不敷出,缺口大。据调查,我市失业保险基金自2000年以来已收不抵支。今年全市可征收失业保险基金4700万元,需支出9355万元,缺口4655万元。三元区行政公务员及退休人员的医保统筹金,据测算今年缺口372万元。据梅列区统计,2001年梅列区共筹集再就业资金59.3万元,发放失业金达147万元,缺口达88.7万元。
3、“40、50”群体就业困难。“40、50”(男50岁、女40岁以上失业人员)群体不少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就业技能或年纪大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成了就业弱势群体。
4、职业中介市场还没有规范,职业介绍服务质量不高,职业介绍成功率低。据反映,永安燕东某职业介绍所帮一位下岗职工介绍工作,收了63元钱,企业没有录用,职介所也没有退钱,当事人要求职介所再介绍工作却被要求再交钱。
5、居委会承担社区就业服务力不从心。对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社区居委会承担社区就业服务距要求尚存较大差距。一是社区所辖户数少。在600—700户的居多,距1000—3000户的要求有相当距离。二是人员少。居委会一般只有3人,远未达到辖区户数1000户(含1000户)的社区居委会配备5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要承担繁重的社区服务就业工作十分困难;三是工作经费不足。财政一年仅拨给360元办公经费,连电话费也解决不了,这与在编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500元的要求明显存在差距。四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低。根据规定“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的财政性生活补贴不低于区(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50%,专职委员不低于区(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30%”,而这一政策在大多数居委会无法兑现,如芙蓉居委会现有4人,财政只给3人编制每人每月200元工资。五是管理服务设施简陋。调研三元区的几家居委会办公用房大都达不到100平方米的要求,除芙蓉居委会装备了失业人员档案及就业信息电脑管理外,其他居委会还是人工操作,管理服务手段相当落后。
6、企业深化改革难,不但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还会新增失业人员。一是工业企业深化改革难,技术进步难,技术创新难,产业资源整合难,存在不少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起来的企业,只要筹措到改革成本,还会有可能向社会推出新增失业人员。如市直二轻集体13家企业中,处于停产半停产的7家,有名无实、因无产可破而未能“关门走人”的有3家,有3家因缺乏改革成本而无法深化改革。二是建安企业、林业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快,又实施生态林保护和管理,也会有大量冗员产生。三是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为适应“入世”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会裁减员工,向社会推出失业人员。所以,我市失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7、许多棘手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⑴“低保”扩面问题。一是做到“应保尽保”有一定难度。据了解,全市现有低保覆盖面为1.5%今年要完成省下达的2.5%要求就有约1.7万人要享受“低保”,今年还要新增5600多人纳入“低保”范围。二是“低保”有可能养了懒汉。有的政策规定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临时就业收入会直接影响享受“低保”,所以,宁肯打麻将,也不愿找活干。(2)就业岗位问题。有些离退休人员退而不休,挤占就业岗位,从事一些非技术性的工作,使本来就紧缺的就业岗位更加紧缺。(3)有关政策完善问题。在失业人员中有相当部分是妇女、残疾人、老年人,低保对象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对这些特殊人群,国家已经制定了保障法,问题是对违反保障法规定的行为,缺乏制约措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如何明确条款,体现保护,形成相互监督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现行的对“买断工龄”的职工补偿规定各行其是,不够统一,职工群众反响强烈。
三、 建议
(一)
正视我市失业、就业实情,重视多方式扩大就业问题。一要实事求是分析我市就业严峻形势,提高对多种方式扩大就业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二要教育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树立“有事做、有收入就是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弹性就业,大力推行合同工、季节工、非全日制工、临时工、钟点工等灵活的就业形式。三要加大对再就业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报道,请再就业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下岗失业人员学有榜样。四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自上而下,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制定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加强督查。五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积极主动地提供各项指导、帮助、服务。六要督促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到位,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出现执行优惠政策打折扣,履行职责逃避责任,服务质量粗糙低劣等,凡有发现,务必追究。
二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据调查,全市社区能提供就业岗位约1万个,而现有从业人员仅2889人,因此可以把社区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就业的一个新亮点来抓。要在搞好两区一市八个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尽快制定加快三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做好相关的行业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全面推进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政策落实好,切实增加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编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要结合机关机构改革,把市、区机关富余人员分流到社区,充实社区服务力量。社区居委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业的管理水平,成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社区服务事业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监督,增加社区服务项目,拓展社区服务领域,要学习推广芙蓉居委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辖区劳动就业的经验,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更广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就业服务。
三注重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着力加以扶持。(1)对中小企业要不论其所有制,一视同仁,放低“门槛”,放宽外贸、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和允许外商外资民资进入。凡对外商提供的优惠条款,国内个私企业、内联企业均可享受。凡对国企职工提供的社保优惠,二轻集体职工、民营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均可享受。各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清理不合理收费,使各项审批制度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2)针对我国“入世”后的新情况,我市原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无法适应要求的,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以清理、完善,该清的清,该废的废,该完善的完善。在这方面,梅列区先行一步,对区原有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完善,根据“入世”后的新规则,制定出新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9条”扶持政策,这无疑对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行业管理,尤其要把民营企业纳入行业管理范畴。我市民营企业,之所以吸纳就业能力弱,与缺乏行业管理不无关系,要把建立健全行业管理服务,摆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行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工作,使之成为连接政府的桥梁,连接下岗失业人员的纽带。(4)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社保工作滞后,是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到这类企业就业的原因之一。要教育引导中小企业业主树立给员工投保意识,认真落实员工的社保,尽快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非公有制企业,劳动部门对此要加大动员、加强监督检查,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5)要把以农林牧渔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摆上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是我市更多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潜力。
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率。当前,第一产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第二产业中的国有企业基本无力再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就业,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却蕴藏着较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因此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我市就业的突破口来抓,要抢抓我市荣膺国家优秀旅游城称号所带来的商机,大力发展新兴的旅游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客货运输业、餐饮旅店业、独具明货特色的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要为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提供简易搭盖的市场,组建步行街、再就业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建筑装修材料一条街、服装鞋帽一条街等,以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就业。
五处理好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结构调整中,强调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如大田县充分利用毗邻闽南的地域优势,主动接受辐射,把扩大就业的着力点放在用工需求量大的轻纺行业,建立菜坂洋轻工业区,入区的麻纺总厂、南湖针织厂、钟望织布厂等3家企业就安置1760多人就业;将乐县充分发挥电子工业的优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建立北门工业片区,重点安排乐兴、长兴等4家有实力的电子企业入区生产,企业在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安排594人就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大田县和将乐县努力扩大就业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六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一应进一步加强市区和三元区、梅列区各自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建成机制健全、运行规则、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劳务市场。二应将环境保护,道路清扫、绿化养护、治安巡逻、市政设施管护、公民道德宣教、精神文明督导,以及家政服务等岗位,让给就业特困群体。三应加强各级政府、各劳动用工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以街居劳动保障服务为中心的体制。
七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缓解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由政府直接领导的有权威的劳务输出与就业管理统筹协调服务机构,负责本区域劳动力资源的普查、建档,以及在全国尤其是劳务需求重点地区建立信息互通网络,筛选收集,及时提供可靠劳务信息,统筹规划和协调安置本区域内劳务输出,以缓解我市就业压力。要充分发挥职业介绍等中介组织在输出劳务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明纺织厂、永安林业汽车保修厂一大批下岗职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职业中介服务到泉州等地的纺织、漂染、服装、汽配、电子行业就业;明溪县发挥民间劳务合作优势,大力开发东欧等地劳务市场,开辟向海外输出劳务的渠道等做法和经验,建议要大力宣传、推广。
八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多方面劳动技能是减少失业的有效途径。一是各级劳动部门要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失业职工的实际情况认真实施新一轮的再就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由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他们竞争就业的能力。二是要大力举办创业者培训班,通过边培训边实践的形式,培养更多的“小老板”,以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三是在培训的课程设置上,要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用工需求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四是财政支出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与企业投资相结合,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九统一认识,强化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多种方式扩大就业是一件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它涉及工商、税务、计划、财政、劳动保障、民政、城管、卫生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行动,更需要全市城镇人民的理解、支持和自觉行动。一是进行就业形势的教育,认清我市就业的严峻形势,统一大家思想认识,动员方方面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奋发努力。二是树立全局意识,立足实际,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为扩大就业作贡献。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计划部门负责制订全市中、长期就业规划,财政部门制定实施增加就业资金投入的财政政策,工商、税务、民政、公安、人事、建设、教育、国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团体,都应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共谋发展、共促扩大就业的良好环境,共同为增加我市就业岗位而努力。三是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如对有意创办经济实体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下岗失业人员,经过认定符合开办条件者,可以削减繁杂冗长的各种申请手续,由专门机构认定,其他各站则畅通无阻。
十关注弱势群体,实实在在为他们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能仅限于节假日“送温暖”,而要形成长效救助政策,要有相应的法律手段,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抓紧启动经省上批准的“三个50%”的试点工作,即实行用工单位(包括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招用重点援助对象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其每招用1人,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以内的金额,从当地再就业资金中给以用人单位工资性补贴;用人单位为重点援助对象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其由单位负担的部分,可由单位承担50%,再就业资金补助50%;在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的重点援助对象,可以凭街道证明和重点援助对象证明,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缴费窗口办理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手续,其缴费以最低工资为基数,由再就业资金补助50%。要积极开展以“保生活、促就业、接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使弱势群体,切实得到再就业的政策援助、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基本生活保障援助和对困难职工群体的特殊援助。
(责任编辑:林运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