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项目开发与储备的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市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从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来看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九五”计划开始实施的前三年,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重点建设项目少,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一直在低位徘徊,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增长速度趋缓。面对严竣的形势,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自199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项目年活动,从项目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初步扭转了我市项目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为我市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各部门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得到增强,形成了“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增长点、有项目才有发展后劲”的共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形成了有续建、有新开工、有报批、有储备的项目持续发展态势。通过开展项目年活动,我市重点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新的进展,2年来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164个,其中,重点建设项目84个,重点前期项目80个,这些项目都取得较快进展,有4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有33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升级转化率达到90%左右,有32个项目分别从立项、可研阶段转入开工实施。特别是有一批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如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一期工程、福建街面水电站、闽江上游沙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三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三明中央粮库扩建项目等取得重大进展。在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类项目补助资金方面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两年来全市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约6.9亿元(99年3.1亿元,2000年3.8亿元),其中,仅市计委、市前期办就争取到上级的补助资金约1.6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市项目工作的开展。项目储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市共储备项目880项,其中,市级库储备120项,项目发展步入了历史以来的快车道。
三是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项目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开展项目年活动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无论是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目标管理还是具体项目的研究策划、科学论证、规范操作,无论是项目的信息沟通、跑省跑部争取审批还是项目的督查协调以及抓资金、进度和质量的落实等方面都形成了具体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尤其是通过项目年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初步形成了一支积极肯干、能打硬仗的项目工作队伍,从制度上、队伍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效率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拉动效应明显。通过项目的有效带动,1999年开展项目年活动的当年我市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3亿元,比增11.7%,2000年完成59.6亿元,比增6.1%,是我市实施“九五”计划以来增幅最高的两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二年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看到项目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项目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依然突出。要不要上项目?能不能上项目?怎么上项目?在不同层次、不同深度还未解决,由此导致有的地方和部门对项目工作有放松思想,甚至有华而不实重空谈的现象,嘴上项目、一张纸项目、表格项目还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了项目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是投资发展不平衡。两年以来,投资增幅虽然高位运行,但投资规模与全省兄弟市相比总量仍然较小,且投资速度因缺乏大的项目支撑渐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属投资严重滞后于全市增长。同时,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还存在相当大的不平衡性。
三是项目进展有许多难点。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前期经费不落实,前期工作队伍不稳定,导致项目前期工作跟不上,影响项目进度;另一方面,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受征地、拆迁、建设资金特别是资本金难到位的影响,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部分重点项目仍存在运行不规范和工程质量较差的现象。再一方面是项目策划水平和工作质量不高,能够挤进国家、省计划盘子的项目少,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少。究其原因在于项目人才缺乏,前期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四是后续项目不足。重点前期项目除了市里直接抓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尤溪街面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外,总体上市直和各县(市、区)投资缺少新的项目。“十五”项目储备不足,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可形成产业链的项目少,储备项目老、小、低、粗、少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质量有待提高。据对全市各地、各部门项目储备库的调查来看,项目工作深度明显不够,完成项目建议书以上的储备项目有的县仅占不到30%的数量,大部分处于前期调研阶段。
五是项目投资仍以国有投资为主。民间投资虽有所启动,但仍未形成气候等。
二、项目工作重点和方向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没有项目,经济发展就没有速度和后劲。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十五”经济增长9%的目标,除了消费和净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外,关键在于投资需求的拉动。“十五”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投资 亿元,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在巩固项目年活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毫不松劲地抓紧抓好项目工作,切实采取措施,有效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特别是项目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确保投资的稳定增长,也才能确保“十五”计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及今后我市项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是:
(一)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善,抓一批牵动全局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扩大内需长期方针的必然要求,要重点围绕农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市场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对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及国防保障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的基础设施重要项目,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以农田水利、防洪防旱抗灾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对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交通基础设施以提高总体运输能力,形成快捷高效安全的运输方式为目标,重点加快高速公路、省级干线公路网和国防入明出海通道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在重点抓好三福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快三泉高速公路的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尤溪街面水电站等一批调节能力强、技术效益好的大中型水电项目,优化水电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及质量。信息基础设施坚持高起点、新技术和大容量的原则,发展高速宽带传输网络,促进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逐步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的新观念,通过建设资金多元化、建设主体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政工程、污水处理和防洪堤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基础设施要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围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和软硬条件的要求,重点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品位,壮大旅游规模。市场基础设施要以合理规划市场布局,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有特色的市场项目。市计委、建委、财委、交通、水利、电力以及旅游等部门要抓好各自范围内基础设施项目的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务必做到人员、责任、资金、进度四到位,争取基础设施项目有新的突破。
(二)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抓一批工业生产性项目。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针对近年来我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乏力,主要依靠省属企业重大项目投资拉动的现状,认真进行研究切实采取措施,激活投资业主积极性,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有效解决市、县属工业企业技改投资规模较小,影响市财政增收的问题。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挖掘一批有市场、有技术含量、有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培养发展和壮大机械、化工、林产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的重点技改项目,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轻纺、冶金、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尤其是市区市属企业要针对企业技改投入不足问题,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有效益、有助于财政增收的能够迅速成为新增长点的项目。市经委要负责抓好企业技改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努力争取市、县属重点技改项目有较大突破。
(三)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抓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相对丰富,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较大空间的有利条件,进一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效益投入。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认真抓好烟叶、林竹、食用菌、果茶、畜禽等主导产业龙头项目的培育和壮大,突出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基地建设的龙头作用,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打好项目基础。市农办要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的组织工作,努力选准、抓住一批新项目,并认真做好农业投资和农业项目的分解、落实和跟踪工作,确保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围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抓一批旅游项目。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市场扩张力大的综合效益。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我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优势,进一步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按照《三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明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三明市周边旅游圈开发方案》,从培育地方旅游特色入手,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抓好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加速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市旅游局要认真抓好已确定重点旅游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促进旅游投入的持续增长。
(五)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一批小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各县(市、区)要重点抓好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的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刺激消费政策的逐步到位,人民群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必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搞好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市建委要认真组织好市本级房地产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小区的开发,努力多出精品,增加投资。
六、围绕扩大社会投资规模,抓一批外引内联和民间投资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包括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存量资产优势以及区域合作和山海协作等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特色项目,在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外引内联工作力度,加强对外联络,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有资源转化优势和市场开发前景的项目,扩展山海协作,吸纳区外项目、资金、产业向我市转移,提高合作实效。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要围绕主导和重点产业的培育,开发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项目,通过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资产重组,以增量的发展带动存量的优化。市外经委、协作办要认真研究,抓好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的深化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七)围绕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一批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重点抓好三明市尼葛和金沙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高标准积聚和建设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科委部门要认真组织好高新技术项目的组织、论证和推动工作,确保高新技术项目在我市的发展。环保产业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各级环保部门要围绕城市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认真组织、开发环保项目和绿色产品项目,坚持在项目开发中保护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项目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业主全面抓的领导负责制,全力以赴地做好对本地、本部门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和协调,为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要强化项目前期办对重点项目的协调和管理职能,明确前期办是具体负责管理各级重点项目建设的综合部门(省里机构改革中已将省前期办改为重点办,并赋予更大的综合职能,以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力度),要对重点项目建设从前期工作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管理,切实改变目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后缺乏统一管理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队伍建设配强项目工作班子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机制,保障项目前期投入。
(二)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健全和完善目标保证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合力,切实改变抓项目工作“一部分人干,一部分人看”的状况。计划和前期部门要发挥项目综合协调作用,搞好项目工作规划,确定工作重点,把项目工作包括重点项目的各个阶段,即机会研究、立项、可研、勘察、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的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投资主体和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明确阶段性工作或工程进度的时限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项目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重点项目和各级各部门的项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政绩考核范畴,并签订责任状,实行月汇报,季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评比,增强项目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效遏制一些部门、地方热衷报项目而忽视跑项目、干项目的现象,确保项目工作和具体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前期。要加强项目收集,建立项目储备库,充分运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渠道,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名单,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开发的积极性。计划部门和前期办要充分发挥项目开发选择上的龙头作用,对于收集上来的项目要围绕国家投向、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予以筛选取舍,做到常年筛选、滚动储备,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及时给予推介,切实把各级项目储备库建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库。对已经确定的重点前期项目,要尽快抽调或招聘得力人员,组成项目筹建工作班子,保障经费投入,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确保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广泛运用招投标方法选择勘察、设计、咨询,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从源头把好项目质量关,对于一些影响面大的重大项目,还要通过新闻媒体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防止不按客观规律进行充分调研论证而匆忙上马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要抓住机遇,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各部门的支持。各级各部门和项目业主对需要国家和省审批的项目要经常组织精干人员赴京赴省汇报,跟踪落实,千方百计做细工作,争取尽快获批。对争取上级支持的项目要建立责任制,明确项目、明确专人、明确责任,积极沟通取得理解支持,推动项目按照计划进度稳步实施。要继续加强驻外项目工作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能卓有成效地开展项目工作的队伍。
(四)强化管理。各级各部门要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按照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和规则,抓好项目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有关法规、规定、制度和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做到执行质量标准不折不扣,加强质量监督一丝不苟。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投资效益。要加强重点建设施工安全,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反腐倡廉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层层把关,人人负责,保证每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市前期办要按照《福建省重点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拟定《三明市重点建设管理办法》报市政府审定出台,同时,要切实负起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责任,做好动态跟踪,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优化环境。要通过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强化职能部门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履行承诺,加强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要营造简政放权的管理环境,切实转变"管理就是审批"的观念,凡不属于政府职能、不应当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从实际出发,坚决取消,大胆放开;凡属于企业自主权或属于企业行为,全部放权于企业;对非限制性项目能够有效实施事后监管的,采用核准制或备案制。要营造优质透明的政策环境,切实推行政务公开,认真履行、落实和兑现中央和省、市有关鼓励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凡是与企业和群众办事相关的政策、规定,原则上应当予以公布;对各个部门的权限、责任以及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都予以公开。对重点项目建设所需人才、土地、财政、环保等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要给予大力支持。要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强服务,强化项目工作指导,建立投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发布投资指导目录,对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以及需要投资的行业、区域进行定期发布,用信息引导投资,避免投资者投资的盲目性。要营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策法规,以落实政令、严格执法、改善服务为重点,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随意对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摊派和收费,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投资环境工作力量。在整治综合环境问题上,市、县要组织专门力量,组成强有力的办事机构,专司环境建设的保障监督工作。市前期办在日常抓好项目工作协调和服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项目投资环境的调查,及时反映和通报投资建设过程中有关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的兑现情况,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予以曝光。纪检监察部门要在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过程中,强化惩罚措施,以达到警示作用。
(六)广泛筹资。资金紧缺是长期制约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长足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充分运用财政、信贷和市场的融资功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建好项目。首先,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认真研究并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在国债资金、项目布点、财政信贷、转移支付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今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推进山海协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大财政、金融、资金、项目、人才扶持力度等方面都作出具体规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组织专门班子去研究、去落实,去抓紧组织相对应的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其次,要加强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作用。要与各商业银行建立项目定期推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主动地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并使之尽早介入项目调查与论证工作,同时,要抓好金融部门承诺项目的资金落实,争取信贷支持。第三,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各地各部门要在抓好外引内联和资本运作的同时,着力做好启动民间投资这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市、县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政策和制度障碍以及融资、协调、审批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和采取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制订简捷方便的工商行政政策、实行积极优惠的财政税费政策、执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政策、采取合理灵活的征用土地政策、实施支持与服务民间投资的劳动、人事、外经贸及奖励政策以及实行更加开放的、公平竞争的投资准入政策,激活民间投资主体活力,鼓励民间投资。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所有其他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已经或者准备向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该向民间投资开放。要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兼并、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采用BOT(即建设-运营-移交)、BTO(即建设-转让-运营)、TOT(即转让-运营-再建转让)、BOO(即建设-拥有-运营)、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投融资方式参与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各级各部门要大胆探索,对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生产性、竞争性领域的项目,通过国有资产减持促进民间资金的投资力度。对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多渠道办社会事业机制,同时争取在城市环保、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投资主体,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课题指导:张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