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考
刘闽华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前线指挥部”,担负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任。如何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求得新发展,是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提出了新任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把农民推向市场,农业的产、供、销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在适应和熟悉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农民群众迫切期盼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为他们掌舵撑腰,提供各种服务。然而,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制约了农村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是新形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任务。 二是农民群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对农村基层组织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出了新课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中自主意识增强,决策完全独立。不少乡镇党委在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找准致富门路、搞好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采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对农副产品的供销等实际问题又缺乏好办法和渠道,造成农民对乡镇党委产生不信任感或抵触情绪。加上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又面临如何实践“三个代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党委的决策意愿变为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课题。 三是市场经济利益的冲击对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农村一些党员为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只顾“小家”忘了“大家”。部分农村党员政治上不能参政,经济上无带头致富能力,行为上不能示范。加上一些农村较优秀的青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补充,出现软弱涣散,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这对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挑战。 四是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基层组织妥善解决农村中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并逐步走向富裕。同时,农村发展中也暴露和反映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村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宗族势力抬头,社会治安状况差,村民法制观念淡薄;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封建迷信死灰复燃等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又面临着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新考验。 二、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1、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抓不紧。部分乡镇班子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在思想上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作实效往往落后于上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个别乡镇党委班子思想不够统一、配合不够协调,领导创优争先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对上”考虑的多、“对下”考虑的少,工作碰撞性地开展;有的乡镇没有有效地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不成一套完善的工作运行和管理机制;有的不注重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扎实,浮于面上,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单凭经验干工作,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2、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乡镇党委领导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责任人这根弦绷得不紧,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关系,认识不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自身最基本的任务,而且是领导农村工作、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有的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抓上去就一好百好,对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热情不高、劲头不足,甚至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只是把这项工作讲在嘴里,写在文件上,布置在会议上,没有真正落到行动上。 3、工作职责不落实。有的乡镇忽视经常性的基础建设,对农村党支部不能做到常抓不懈,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平时不抓评时抓”的现象较为普遍;不注重党员队伍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监督,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发挥。有的乡镇党委不能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对农民群众不善于进行细致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帮助,不能及时主动地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而是一味地埋怨现在的农民不好管、农村工作不好做。有的解决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措施办法不得力,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深,解决得不够及时,致使一些长期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4、客观条件的影响制约。目前许多农村尤其是山区偏僻村,资源比较贫乏,找不到一条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脆弱,村财收入微薄,村干部长期没有领到补贴。乡镇债务沉重问题十分突出,相当部分乡镇工资无法及时兑现,个别乡镇干部工资甚至拖欠半年以上,严重影响了干部的思想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党委的决策部署也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得以贯彻落实。另外,目前乡镇管理体制存在不够理顺之处,如一些享受政策优惠、经济效益好的所站单位都实行垂直管理,垂管部门对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很少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导致乡镇党委对所站单位缺乏管理、协调、制约的有效手段,影响乡镇党委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乡镇党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舞活“龙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四强”即班子整体功能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强、经济发展导向强、制度约束力强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班子整体素质摆在自身建设的首位。认真学习和全面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实践“三个代表”,提高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学习市场经济、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处理和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指导和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和技能。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每个成员都能维护整个班子团结和协调运转、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在重大问题上都由两委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分工不分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并通过落实责任机制,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适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善于通过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来推动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妥善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关系,不断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带动“龙身”,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同农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广,直接面向群众,宣传和组织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了解和掌握农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因此,要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充分依托乡镇党校、文技校、农广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要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去年以来,我县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把组织开展干部“驻村夜访”、“农家155”、“我在农家”等活动作为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一个重要载体来抓,着力解决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转变乡镇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关心爱护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基层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乡镇党委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对打击报复基层干部的行为,要及时调查,坚决惩处。在要求干部认真完成所布置工作的同时,要真正从政治、生活、经济上关心爱护干部,以情感人,使他们安心农村基层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摆好“龙尾”,切实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乡镇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意识,以村党支部为重点,做到常议常抓,常抓不懈。要坚持分类指导,立足整体提高。对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注意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把好班子成员选配关,特别是选好配强一把手,通过开展创评村支书、村主任“一对好主干”活动等载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注重抓好农村“两小”(党小组、村民小组)组织建设,把腿伸直,拓展工作层面,发挥农村党员骨干作用。对乡镇机关党组织和基层所站党组织,要重点抓好工作作风转变,努力增强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兴行业,要着重抓好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组织建设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推进工作的同时,逐步提高工作层次和水平,放大典型的示范效应,实现由“盆景”到“绿洲”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