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有关专家推测,我国目前地下已探明的石油和原煤储量只能使用30—50年。而太阳能、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测算,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4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总和。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专家断言,在未来40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将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最佳途经。
一、我市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主要优势
我市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主要依托的是赛维LDK公司强大的技术、人才和产业优势,在赛维LDK公司的支撑下,完全有条件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一是赛维LDK公司具有一流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在太阳能多晶硅技术领域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赛维LDK公司到2008年11月中旬,多晶硅片订单已排至2019年,总量超过1.3万兆瓦,成为全球手握订单最多的多晶硅片供应商,也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太阳能级硅片供应商、全球市值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之一。赛维LDK公司是一家专注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研发和生产的新能源企业。目前公司正投资100亿元开工建设1600兆瓦硅片扩建工程,投资130亿元开工建设2.1万吨高纯度硅料项目。到2010年,公司将形成3.7万吨硅料、6000兆瓦硅片的产能,相当于目前世界硅片产量的总和。赛维LDK公司网罗天下英才,它的生产厂长、首席财务官来自美国,它的首席技术官来自德国,它的总工程师来自意大利,它的采购总监来自马来西亚……丰富而强大的人才阵容,让赛维与世界紧紧相连。
二是多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企业云集我市,新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我市先后引进了以生产坩埚、氮化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一批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配辅料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光伏企业8家,正在实施的光伏产业项目有9个,总投资424亿元,已基本形成了“硅料一多晶硅片一太阳能电池一组件生产和多晶硅辅料耗材”较为完整的光伏工业体系;市内光伏企业数量、技术水平、效益规模均处于国内或国际前列。与此同时,风能、余热发电企业也相继在我市落户,并显示出强劲的扩张欲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力德集团正在谋划“成为全球最大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供应商”,2012年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而华电公司正在进行全面产能扩张工作,计划到2012年建设年产10000台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的产业基地。未来在中国境内总体形成50000台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的产能。这意味着,华电公司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将成为我市继赛维LDK之后的又一个产值上千亿元的新能源企业。这些项目均引进,使我市不仅仅在光伏产业全球领先,而且必将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点地区。
三是市政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全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1亿元用于新能源产业项目,土地征用、土地平整、拆迁安置、路桥建设和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协调各金融机构,先后为全市新能源产业解决信贷资金77.69亿元。同时,我市还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2007年10月,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与赛维LDK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创办了世界首个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组建的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首批培养470名专业人才。2008年又招收了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太阳能技术专业学生,采取“订单式”培养与定向培训两种模式,努力使新余高专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我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
我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以光伏产业为龙头和主导,产品门类齐全,市场占有率高,世界级企业不断涌现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创新人才和资源密集,创新活动和成果众多,成果转化最快的国家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心;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最快,有效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承担国家新能源合作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新能源产品应用研究,加强新能源产品示范应用和评估测试,促进市场推广的新能源产品应用示范中心;新能源产业人才不断输送,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中心。
未来几年我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硅料硅片产能达到全球产能的20%,把新余打造成为“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培养和引进一批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百亿元企业、五十亿元企业和十亿元企业。围绕太阳能、风能、余热发电、综合节能等四大板块,促进产业结构向产业高端延伸,提高研发和设计能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创新营销手段,提供售后和金融服务,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三、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几点建议
第一,规划区域,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如天津高新区在滨海高新区规划6.6平方公里的区域,专门对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东营市拟建设的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我市应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国家新能源产业园,吸引全国各地相关企业入园发展。
第二,有针对性地建立新能源项目库,用重点项目引导大财团、大企业的投资。围绕太阳能、风能、余热发电、综合节能四大板块,组织专家和研究人员撰写可研报告,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项目库,为我市招商引资小分队在全国各地的招商活动提供项目储备。重点项目除太阳能、风能、余热发电外,还可考虑吸引洁净燃烧系统设备、生物质发电厂成套设备、系统节油产品生产、空气能热泵等项目和企业落户我市,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第三,承办全球性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可每两年举办一次。邀请世界和中国著名专家、学者、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每次论坛设有不同主题,如“新能源投资战略”、“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区域合作”、“节能、减排与市场”、“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新能源城市如何转型与创新”、“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其它新能源的应用”等。
第四,成立创建“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委、科技局、经济开发区为主,其他相关单位协助,用1—2年时间完成创建任务,以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五,组建中国新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建设新能源公共技术平台。引进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人才到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从事与新能源有关的跨行业、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委托知名科研院所和著名大学为新余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导与规划。中国新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可由相关新能源企业与市政府联合组建,市政府可委托有关院校牵头组织。
第六,加大重点企业培养力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扶持基金、成立新能源产业基地担保公司、上市、重组兼并、海外扩张等手段培养百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通过成立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技术联盟、企业家俱乐部等,增强新能源产业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七,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如物流业、仓储业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则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规划,都应充分考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市国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