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陵区返乡农民工的调查与思考
吴卫民 近几年来,武陵区委、区政府把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成效明显,截止2008年9月底,全区7个乡镇60个行政村共有市外务工人员15895人(不含市内),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8.9%,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以从事工程建筑、电子机械、服装贸易、玩具加工、餐饮服务为主。目前为止,我区已有1339名农民工返乡,占外出农民工总人数的8.4%,尤以农业大乡芦山和丹州居多,占到返乡总人数的60%以上,最多的村有100多人。调查显示,我区返乡农民工初步呈现小规模、多层次、宽领域、上升性的流动态势。 一、原由透析 综合分析武陵区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的原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占5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电子机械、鞋业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和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高,订单急剧减少,产品滞销积压,资金链断裂,导致不少企业限产、停产甚至转产、破产,逼迫裁员减员。还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劳动强度未减轻的情况下,对员工采取大幅降薪或缓交保险的办法,大都反映降薪幅度在40%左右,不少农民工觉得不划算,只得另做打算。也有少数用工单位以此为借口,提高门坎,使得不少学历低、技术熟练程度不高的农民工无路可走,加上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如果停留时间一长,就是以往的一点积蓄也不经折腾,不得不选择返乡,并且大部分人表示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不愿再外出打工。 二是农村新政的吸引。占18%。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投入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使农民工看到了农村的愿景和希望。一部分农民工经过仔细权衡后,认为回乡从事种养业、运输业,比在城里打工不差,甚至风险更小、收益更高,于是便选择了返乡。 三是回乡创业的驱动。占5%。一部分较早外出、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民工,在打工的过程中注重掌握技术技能,熟悉了解管理知识和市场法则,不断积累资金、经验,在有一定基础之后,便想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实现自我价值。从接触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行业与他们原来在外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他们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回乡创业的鼓励政策,营造了本地创业的良好环境,也坚定了他们毅然回乡创业的决心。 四是避开春运高峰的选择。占20%。去年春节前由于遭遇特大冰雪灾害,许多外出农民工未能及时回家过年,加之今年元旦、春节又相隔较近,也使部分农民工选择了提前返乡过年,以避开春运客流高峰期。 二、问题隐忧 对于大批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虽不至谈“返”色变,但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隐忧必须认真思考,及时应对。 一是就业压力相应增大。尽管我区在近几年特别关注和努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就业与再就业力度,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短时期内大量回流,农村闲置劳动力激增,就业岗位开发的速度远远不能适应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需要,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据劳动部门反映,全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能保证本地正常就业需要,农民工返乡后,将有一部分人员和城区待业人员拼抢饭碗,可能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回升。 二是涉稳隐患逐渐增多。一方面,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但签订的转包、出租协议期限未到,而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产生活困难,要求在协议期限未满之前返还耕地。加之最近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土地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大增加,返乡农民工争地现象时有发生,使土地出现诸多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经济来源明显受限,部分返乡人员特别是城区扩张中土地已被征用的失地农民,可能因生活贫困等原因挺而走险,做出危害社会安定的极端行为,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还有个别农民工,因习惯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乡后不习惯,情绪波动大,容易滋事闹事。 三是道德规范暂时失衡。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特别的身份和处境,使其处于城乡边缘状态,曾经在空间上走进城市,但精神却游离于城市文明之外,又由于农民工未有预期地急速返乡,收入上的锐减,精神上的压抑,其行为可能远离了农村习俗、传统习惯和道德约束,而城市的道德规范还未曾在精神上认可,致使农民工在特殊时段道德失范,引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由于农民工短期内二次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工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又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影响,可能诱使打牌赌博、嫖娼卖淫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 四是社会管理日趋复杂。农民工集中提前返乡,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计划生育管理问题、跨地域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关系接转问题将比以往更加复杂。如在外读书的返乡农民工子女,适应了务工所在地的学校环境和风俗习惯,随着父母失业却被迫返乡故里,环境改变使孩子们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对策探寻 如何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新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出失业的阴影,重塑发展的信心,重建返乡农民工的精神家园,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各级党政部门要围绕返乡农民工问题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党政领导、司法服务、劳动保障、农技扶持的工作合力,确保农民工在返乡潮中实现良性回归。 1、摸清底子,加强动态监管。针对农民工返乡趋势增强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高度关注农民工“返乡潮”态势,建立农民工回流统计、检测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以及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政策。对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主动关心,积极帮扶,妥善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2、加强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民工返乡,是金融风暴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是从劣势变优势的一种机遇。各级各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让回乡的农民利用这个空隙,充分利用和整合培训资源、培训资金,发挥再就业培训中心、高级职业中学、技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实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优先做好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免费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的培训,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3、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的力度,尽可能多的在本地开发就业岗位。对本地前景较好、规模较大、岗位较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要及时搞好资金扶持,保证正常运转,避免因裁员导致我区就业工作不稳定。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跨区域协作,通过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就业用工信息,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有组织的省外和国际劳务输出,为劳务输出寻求新的途径,引导返乡农民工实现跨区域转岗转业,帮助一部分返乡农民工返岗或重新就业。 4、落实政策,促进自主创业。要加大创业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在组织创业培训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培训、咨询、策划和跟踪指导服务。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农业、工商、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办证、信贷、劳动力招收、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帮助解决融资、招工和行政审批等问题。 5、开展监察,维护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潮”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综治维稳、特困补助、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加大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工作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行为。重点是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坚决打击非法职介。继续加大劳动保障法律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努力把农民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