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创建“绿色社区” 提升城市品位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4-30 23: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曾勤建 付军

   “绿色社区”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载体。对于每个人来说,社区是家的所在地,是生活的家园,每个人都希望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工作与生活,因此,创建绿色社区寄托着人们对优美舒适的良好人居生活环境的憧憬;对于每个城市来说,社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基础单元,以创建环境优美的绿色社区为载体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就如何创建“绿色社区,提高城市品位”谈点粗浅的看法与见解,仅供参考。
    一、“社区”和“绿色社区”的内涵
    1、“社区”的内涵。在社会学理论中,社区通常指在一定地域内,有一定联系和关联的人群所组成的共同体。在中国城市目前大力推进的社区建设中,社区的主要载体是居民区,即以居民共同居住为特征的人群组合。它可以是以物业管理为单位的社区,也可以是居委会管辖区为界限的居民区,还可以是街道办事处管辖的整个街区乃至整个城区。总的来说,社区制是在原有街居制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新制度。社区制建设的基本目的是逐步取代日渐解体的单位制的社会功能,使得居住在社区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新共同体。另一方面,社区制与传统的街居制不同的是,它强调逐步转移政府职能,促进社会自我发育,逐步从政府办社区转移到社区自治的新型管理模式。
    2、“绿色社区”的内涵。绿色社区是指自主建立并长期保持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绿色社区对绿化有一定的要求,但不等同于绿化社区。绿色社区的核心要素是社区环境管理体系,是社区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社区管理机构而另外设立,而应将环境管理纳入居委会的(或物业管理机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有必要的机构、人员、资金、设施保证,有环保宣传和具体的环保行动,有自查、纠正和改进机制。创建绿色社区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以人为本、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控制扬尘、汽车尾气、脏乱差、能源资源浪费等公众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并完善广大居民参与环保监督、参与环保行动的稳定机制,进而提高全体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增强社区活力、凝聚力、向心力。
    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成效与问题
    我市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近些年来,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武陵区为例,体育东路社区和穿紫河社区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同驻共建的优势,加大各小区的绿化美化力度。社区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绿树花草随处可见,居民有推窗见绿之感。穿紫河社区在建的“柳荷鑫苑”花园在规划中就融入了“以人为本”创建绿色社区的理念,充分考虑到生活区的公众性和居民活动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搭配,营造生态居住环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观,小区四季常青,季季有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健身的场所。社区环境优美,居民自觉遵守社区环境保护制度,珍惜爱护身边环境。滨湖社区和光明巷社区虽然是老社区,基础条件无法与新社区相比,但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居民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社区成立了环保志愿队伍,经常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监督社区环保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社区阅览室,专设环保宣传园地,订阅环保期刊、杂志、书籍,为社区群众提供固定的环保知识学习场地。
    当前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离创建标准差距很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环境意识较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社区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不够,未能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环保事业的主要力量,对于维护我们共有的生态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居民仍然存在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习惯性的认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大自然提供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并且无偿地开发利用,不愿意接受法律、道德约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近60%的居民连最基本的环保知识都不了解,93%的居民不知道身边有哪些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环保组织。
    2、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居委会未与环保部门、企业、城管、物业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实现联合执法,工作效率较低,没有良好地落实各部门的责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仍然存在。某些执法机关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重视不够,导致很多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广大居民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率不足30%。可见,要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任重而道远。管理手段薄弱,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实施。在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比较薄弱,且手段单一,仅以正面宣传说教为主。对当前存在的环境危机报喜不报忧,缺少环境法制教育内容,公众舆论监督不够,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3、创建资金投入不足。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刚刚起步,各方面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创绿工作发展的“瓶颈”。物业管理公司对社区的环境建设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只重治安,不重环保的问题。政府公共财政对社区环保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社区驻片企事业单位对于社区环保事业参与热情不高,投入不够。
    4、居民公众参与渠道不畅。目前,社区居民公众参与渠道不通畅。一般来说,居民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参与渠道可分为正式、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有: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义务和活动,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它的主要工作是引导群众实现自治,但目前,居委会做的工作主要是政府交办的工作,导致社区居委会角色严重的错位,使得这一条途经不可能畅通,参加事实上并未有效运作起来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协商委员会活动。非正式渠道有:以信访方式向政府、社区管理机构或传媒反映情况,举报问题,参与人数极少,效率低下,参加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与社团活动等(因居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活动频率总体较低)
    三、对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建议
    事实证明,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的。要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建议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明确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居委会的责权,理顺社区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街道主任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并由专人负责;制定环保责任书和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计划和方案,把环保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开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议,查证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定期检查、落实责任;在健全机制跟踪监督方面,建立一系列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环保工作责任的机制。对于责任不落实、任务未完成、指标未实现的要给予批评和责任追究。
    2、加大社区环保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道路规划,改善社区道路拥挤的状况,通过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及其传播途径;对现有的污水管网也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拆除社区的破旧建筑、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和鸡、狗笼以及露天厕所等;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社区布局,建立固定的停车点,提高社区绿化质量,可以考虑将林木引进社区,在街道、小区空旷处以及房屋庭院等处种植花草。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议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创绿活动,保证社区创绿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社区创绿事业发展资金,将其列入市基本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之中,并鼓励全社会有实力、热心于社区环保公益事业的单位、企业、个人向基金捐款。
    3、广泛宣传教育。一是建阵地,奠定宣传文化工作基础。社区内要设有绿色宣传栏、黑板报、环境教育牌、提示牌等宣传阵地,宣传我国环保的基本政策、居民环保行为规范等;发放倡议书,倡导绿色消费以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政府网站、有条件的社区开通“绿色之友”网页,为宣传环保、交流、联系、组织活动起到纽带和平台作用。重点培育一支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绿色之友”。二是勤学习,增强环保意识。社区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环保专家、环保人士来社区为广大居民开展“创建绿色社区”专题讲座,增强社区居民的绿色理念。三是广泛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倡议活动;每年组织评选“绿色环保家庭”活动,组成绿色社区的基本细胞──绿色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个社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经常性开展社区文艺活动、举办环保题材的画展、图片展等。四是树立身边典型,心系环保。电视、报刊等宣传部门要对在社区开展的各项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实施环保活动中,涌现出的“环保典型”进行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使崇尚绿色生活成为社区居民追求的目标,使环保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观念成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的自觉行动,五是倡导绿色健身,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利用社区现有腰鼓队、秧歌队、武术队、书画协会、晨练队等群众文体队伍,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全民绿色健身锻炼落到实处。
    4、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理顺政社关系,建设公众参与社区管理制度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公众参与提供更多渠道,使公众参与合理、合法、使更多居民自觉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针对目前公众参与不畅现象,一方面,我们要畅通原有渠道,如理顺政社关系,让社区居委会回归本位,实行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制”,政府部门对需要社区受理负责的行政事项,要予以严格审批,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坚决不予以批准,切实给社区居委会减负;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更多的非正式渠道让居民参与到创建活动过程中来,提高社区自治组织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