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武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无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内陆传统农业大县而言,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突破理念陈旧、模式单一、人才匮乏等诸多瓶颈。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务必突破发展理念陈旧的瓶颈。 首先,在整体发展思路上,要变渐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一要加强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切实使各级各部门真正领会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想内涵,形成自觉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意识。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二要搞好科学规划,确立目标定位。在充分明确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思想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既符合县情实际,又赋予跨越式发展内涵。三要加强横向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为我所有,能够有效地缩短发展的差距。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起步比我们早,经验比我们丰富,必须多学习借鉴,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在宏观调控管理上,要变行政干预为市场化调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尽完善,以致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对市场管理较死,演变为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导致本地企业成长不快,外地企业难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进,地方保护的态势被打破,政府职能悄然发生转变,市场调节意识明显增强。而要真正实现工业企业的市场化调节,政府尤其应扮演好服务引导的角色。一是平等对待内外企业,给企业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发展本地企业,引入外地外资企业,应该是齐头并进,两者兼顾的。在优惠政策上,应该享受同等待遇;在履行义务上,应该一视同仁。二是搞好企业改制扩容,给企业一个健康的肌体。要通过改革创新,使企业迸发生机活力;要通过技改扩容,使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尽快实现做大做强。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一种求生的压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工业发展也不例外。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度大为提高,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大大削弱,市场调节将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因此,我们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敢于让一些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发展起来,要舍得让一批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再次,在招商引资立项上,要变短视行为为可持续发展。市委书记武吉海在今年全市工业园区流动现场会上明确指出:“现在到了选择项目的时候了,不是什么项目都要。适合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产业集群,形成比较优势的项目和企业,可以多招。有些污染重的,对整个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是太大的,占地比较多的项目,可以叫停!”这对我们今后的招商立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要重点推行“三大评估”:一要推行环境评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环境因素。要切实发挥环保部门的职能,对引进或扶持的企业,要进行环保评估,符合环保标准的,才能发放准入通行证,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坚决拒之门外。二要推行可行性评估。引资项目与地方资源是否结合紧密,地方具有哪些优势,项目引入后能否正常发展,这些投资人所考虑的因素,我们同样必须认真考虑,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出击。三要推行效益评估。主要是看引入的企业是否对县内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人力资源优势,是否能为财政带来持续稳定的税收。赔本的买卖我们不做,微利的买卖我们少做,但效益评估一定要确保着眼长远。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务必突破发展模式单一的瓶颈。 首先,要形成产业链,突出联动效应。产业链是指一种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相关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的网络状结构。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经济领域形成产业链是很普遍的,互相联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就县域经济而言,形成多条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要壮大核心产业。一条产业链中,处于最核心部分的即是核心产业,只有核心产业做大做强,才能产生显著的联动效应。注重发展核心产业,就是抓住了产业链中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产业链中的核心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二要推动上游产业。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在核心产业开始壮大的时候,由政府适当引导推动上游产业发展,可以起到互赢互利的效果。三要带动下游产业。下游产业往往指产品的销售以及服务业等。一条产业链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肌体,它的各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下游产业往往利润丰厚,需要的人力较多,发展带动下游产业,将有利于对产业效益进行充分的挖掘,促进社会就业率的提高。 其次,要打好组合牌,突出品牌效应。一是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具有持久性,地方老百姓的参与程度高,对本地资源利用充分,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产业,必须千方百计培育好、发展好。二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大、辐射广、优势明显等特点,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税收来源,同样应予以大力扶持。尤其对规模龙头企业可推行干部联点帮扶制度,由一名县级领导或一个重要部门对口负责一个企业,为企业提供调处矛盾、联络协调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三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大幅增加。在招商引资中,要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入力度;在规划管理和政策支持上,要对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适度倾斜。 再次,要做靓工业园,突出辐射效应。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工业园区是城镇工业功能分区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有利于以较小成本、较低费用获取外部经济资源,有利于整合优化工业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合理布局工业园区,正确引导企业行为方向,对促进工业布局合理化,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园区规划上,要做大规模,确保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用地需要;在项目引进上,要形成产业特色,确保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在基础建设上,逐步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发展平台,凝聚人气财气。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务必突破人才资源匮乏的瓶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当前,由于人才的趋利性流动,使内地县域的人才变得更加匮乏。因此,大力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成为县域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大力引进一批急需人才。内地引才,要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方法。一是主动搜寻。在地方企业、行业内建立用人需求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积极组织用人单位赴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会,主动招才引才。二是情感感召。对本地出生在外地求学发展的人才,建立联系制度,进行定期联络,不断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适时引导其回乡创业。三是网络征召。利用网络的全球化优势,发布用人需求信息和求职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人才牵线搭桥。 其次,要努力培训一批技术人才。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就地培训技术人才,可以及时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一是要强化技校对口定点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诸多优势,积极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络,促成校企联合。二是要强化企业自主培训。利用企业的灵活自主性,鼓励引导企业自行培训自己所需的技术人才,以此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劳动部门组织培训。劳动部门与企业联系紧密,对地方人力资源状况掌握全面,有培训技术人才的职能,应主动作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 再次,要逐步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人才的培育引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关系复杂,牵涉面广,应予以统筹规划,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开发保障机制。为此,要出台专门政策,为人才开发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要加强领导管理,为人才开发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健全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