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生
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有经济主体战略”,紧紧围绕“瞄准发展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领导、抢抓机遇、挖掘潜力,非公有制(个私)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大力营造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发展。县里每年都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15名在职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推进新型工业化(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非公办。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对乡镇的“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给与了6分的基准分。建立健全了“一月一调度、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度总考评”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发展。我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增强了全民抓非公有制(个私)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了个私业主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我县还在财政预算中单列384万元,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发展民营工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三是改善硬环境,促进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3.5亿元,硬化了县城主要街道和县乡公路;逐步改造了全县电网,提高了供电质量;增强了县城供水能力。四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发展。我们设立了“民营企业创业奖”、“五个十佳大户”奖等多种奖项,重奖对发展我县经济作出贡献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和非公有制经济大户。仅2007年县财政就一次拿出260多万元现金进行了奖励。我们还对依法经营、有贡献的非公有制(民营)企业主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目前有35名民营企业主当选为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安排50-100名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和非公有制经济大户代表应激参加了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五是大力宣传造势,推动发展。我们每年都制定了《石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宣传工作方案》,并推进新型企业工业化、发展公有制(民营)经济作为宣传重点,在《石门晚报》、县电视台、电台开辟了“新型工业化和非公经济”专栏,在《石门之窗》开办了“优化经济环境,营造民营之春”专期,宣传了有关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的文件精神,着重推介了20-30家典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户。六是强化优质服务,保护发展。我们主要建立健全并实行了三项制度:(1)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每年30多名县领导公别联系了一家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或非公有制经济大户。每年实施“小型民营企业提升工程”,以文件的形式把提升20家小型民营企业的任务分解到了相关的县级领导、乡镇和部门。(2)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制度。每年都开展了“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月”活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了政务中心服务职能,实行了“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证、一次性收费。同时,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对规模工业企业的部门收费实施“一费制”的通知》,对于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全年费一次定,多家费一家收”等手段,严格控制了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3)推行了监督员评议制度。该县每年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大户、企业法人代表、私营业主中,选聘了110名优化环境监督员,建立了对话制度,每季度集中召开一次评议会,讲评为企业优质服务等情况。并对“三乱”行为实施了“黄牌警告”制度。仅今年就对有乱罚乱收行为的2家单位亮出“黄牌”。 2、不断拓宽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引导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围绕特色资源开发拓宽发展空间。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矿产、水能、旅游和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 先后实施“五个百万”工程和“六三”工程,突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电开发、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加快形成。到2007年底,全县电力、化肥、水泥、石膏(矽砂)、连杆、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7.8亿元,占到了全部工业产值的56%,工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二是引导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围绕拓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引进东汉大酒店、壶瓶山景区开发、夹山景点开发转让一批规模较大的旅游开发项目,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能人和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投资创办的。三是引导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围绕农业产业化领域拓宽发展空间。该县共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20多家,培育柑桔、马头羊、高山蔬菜、茶叶等方面生产、加工、营销的非公有制经济大户5800多个,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了15.5万吨,农产品加工基地覆盖率达到了近42%。培育了3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和21家县级龙头企业。 3、不断提升非公有制(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一是鼓励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现低成本扩张。2003年底,该县率先在常德市乃至湖南省完成了国有集体企业的“两个置换”,2004年底完成了120家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启动2.6亿多元民间资本,参与并购买了国有集体企业40多家,盘活了3.5亿元的国有集体存量资产。此后,他们又推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 “二次改革”, 逐步实现“家族制”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变。近年来,该县促进分散持股的企业流转股本4.4万多股,股金额达到近2200多万元。二是通过延长传统产业链做大做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产品链。2007年,全县50家非公企业投入资金1.9亿元进行技改,形成了新增年产值2.7亿元的生产能力,年创利税66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900多人。今年又有石门特种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特种水泥生产线改造、强盛水泥公司转产氮磷钾高校复合肥生产线等1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正在计划与实施中,总投资将达到3.1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形成新增3.8亿元的生产能力。三是通过项目创新促进做大做强。近年来,我们按照“生产建设一批,储备涵养一批,分论证一批,考察挖掘一批”的原则,编写了《石门县工业项目储备库项目选编》,编印了《石门投资指南》,在石门政府网页发布招商项目简介60个。各乡镇也建立了小型乡镇项目库。托资源优势,积极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投入拉动和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争取大工程。近年来,我们共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四是通过建立载体促进做大做强。为了打造民营工业聚集发展平台,在加快宝峰创业园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宝峰创业园、海螺建材工业园、兆恒科技工业园、磷化工工业园,使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四园”的格局,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用于配套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公共设施,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物流、娱乐、餐饮等服务业,使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他们还出台了土地优惠、税收扶持、规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了检查报批制、手续代办制、收费公示制、处罚预告制以及对企业入园的“一事一议”制等一系列过硬的保障措施。建立了严格的引进入园项目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为激发乡镇招引企业入园的积极性,我们还确定了对乡镇引进的入园项目“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入园企业所增加的地方税收一律归所引进的乡镇,同时纳入了单位的“双文明”以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仅2007年园区就新培育7家规模工业企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汉阳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发面积达到了1000亩以上。五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做大做强。我们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产学结合,依托创新型为主的技术创新机制,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优势企业聘请顾问,引进项目。全县获得各类国际、国内权威认证的产品达到20多个。我们还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科技来提升产品的“含金量”。玉叶公司生产的“玉叶”牌过磷酸钙、特水公司生产的“坝道”牌水泥、强盛公司生产的“东峰”牌水泥荣获“湖南名牌”的殊荣,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2007年,发展个私大户1.5万户(含未入登记范围的种养殖专业户5778 个),从业人员达 到了4.8万人;新发展私营企业25家,已达到395家。目前,全县已有税收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3家、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22个、税收过十万元的民营企业和个私大户30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