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全友
协商民主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新,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切实加强和完善这一民主形式,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 当今世界各国民主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主要是选举民主。西方一些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虽然在实践中有所探索,但更多停留在学术和理论层面上。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在解放初期就选择了人大和政协制度。如1949年筹备建立新中国,就是重大决策之前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充分体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我国全面采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民主形式,这样协商民主与选举、投票民主形式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我国协商民主形式的本质在于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公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的方法。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在于,协商民主作为我国多党合作的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不仅表现在各民主党派对国家事务的看法以及各党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要通过政治协商,而且表现在我国还有一个专门实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关--人民政协,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构成国家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协商机关,才使我国多党合作有了经常性实现的组织保证,而且政治协商还从处理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展为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渠道,从而使政治协商上升到国家政治制度层面,成为与通过选举、投票表决行使权利相互补充,体现我国广泛人民民主的又一种重要形式,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既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又避免了竞争性民主条件下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不民主行为。既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又保持政治参与的多样性和政治生活的生机活力。协商机制还可以对表决机制起到有效的补充。因此,人民政协实行的协商民主与人大实行的选举和表决民主,共同构成了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道路的有机整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政治特点:一是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巨大包容性。二是民主协商性。根据政协章程的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所谓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所谓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多种形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献计献策。因此,政协章程从制度安排和政治动作方面都建立起了协商民主的框架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 二、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牢牢抓住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赖于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有赖于有效发挥矛盾统一性的作用。 民主其核心是要充分表达各政治团体,各利益集团和阶层的政治诉求、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而团结就是要求在坚持我国政党和政治制度根本利益及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去兼顾和协调各方面利益与意见。因此,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而设定的政治功能,其本身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是对协商民主实现途径与方法的具体规定。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具体运行去实现协商民主。因此,人民政协在履行三大职能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协调对立的"对立统一观"。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善于从全局上、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充分发挥矛盾统一性作用,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各种重大矛盾是统筹兼顾原则的核心。统筹兼顾本质上就是要化解、钝化对发展大局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找出这些矛盾背后各阶层、各利益主体的具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合理协调好各部分群众的利益关系,使组成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界别、各社会团体等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得到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惠,进一步调动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民政协参加单位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矛盾统一性作用的结果,又是有效发挥矛盾统一性的作用的要求。 坚持求同存异,做到"和而不同"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它同样是有效运用"对立统一观",发挥矛盾统一性作用的重要体现。求同存异原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加快发展、振兴中华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人民政协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政治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界别,其利益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所谓一致性,就是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和根本利益的要求上有所不同,这是"小异"。人民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等职能的过程中,在存"大同"的基础上,容许"小异"的存在。人民政协在坚持和维护共同目标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大同"前提下,也容许政协参加单位一些"大异"的存在。例如,中共和宗教界,从世界观来说,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对立,是"大异"。但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因此,在协商民主的框架下,只要宗教界人士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统一,宗教活动与"大同"目标相适应,他们的合法权益、意见和建议,都会受到尊重。因此,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形式也有利于"求大同存大异"。求同存异原则,也有利于"长同消异"。在"大同"基础上,对于"异",无论是"大异"还是"小异",不但容许存在,而且要创造条件对有些矛盾努力化解。缩小和化解相异点,扩大和增长相同点,协商民主形式是有效手段和途径 。总之,无论是人民政协"团结民主"两大政治功能定位,还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以及人民政协的一些具体工作原则在理论上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在实践中都始终要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更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协商民主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发挥矛盾统一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观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理论基石。 三、协商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 协商作为一种政治过程,主要通过参与者自由、公开地表达或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理性、认真地思考各种意见和建议的理由,或者改变自己的意见,或者说服别人改变意见,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政治协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治形式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多个党派之间或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通过制度化协商取得的一致意见为依据。政治协商无论是作为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安排,还是作为一种基本政治运作过程,都广泛存在于现代民主政治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着。1949年筹备建立新中国,就是人民政协于重大决策之前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制度的建立。对不断完善协商民主的机制,推进整个社会协商民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王蒙同志在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说"协商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创造的一种政治文明,是文明执政的表现。协商是一种发扬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自我调控的方法,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个规则、一个特色。协商体现着广泛团结,重视人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各级各界,五湖四海。承认差别,顾全大局,代表多数并且照顾少数,以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正是我们的民主理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政治协商,有可能做到保证这样一个时时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的国家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基础上的稳定与团结,统一与效能,生气勃勃与政治渠道的通畅。这正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这段话充分表达了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政治学理论认为,就政治文明的发展总体来说,是使人类的政治生活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合理、越来越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类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也越来越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现代政治文明注重以协商政治为导向,通过谈判、妥协、让步来获得政治问题上的共识和认同。现代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协商合作的过程,政治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存在广泛的政治协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90年代后期,协商民主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西方有识之士之所以主张协商民主是因为他们看到西方选举民主是富人主导的政治游戏,对于大多数没有金钱的公民来讲,只有投票权利上的平等,没有参与集体决策的平等权利,对于多元社会存在的广泛深刻的道德问题,选举民主常常显得无能为力。他们希望发展协商民主来弥补选举民主及多数原则的不足。这个主张使协商民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协商和对话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可见,现代政治文明注重以协商政治为导向,通过谈判、妥协、让步来获得政治问题上的共识和认同。人民政协所坚持的协商民主形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对适合中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创造性安排,更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总之,人民政协所坚持的协商民主形式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具体运用,更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和世界民主进步发展的重大贡献。因此,坚持运用好人民政协这个政治组织和协商民主形式,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