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党员干部的“三观教育”

[复制链接]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4-30 2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戴承欢

    加强和改进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社会转型对广大党员干部“三观”教育的双重效应
    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与世界局势,面对日益深化的改革开放形势,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矛盾正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向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提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对广大党员干部“三观”的树立,起着不可忽视的双重效应。
    1、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赋予人们主体意识,讲求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也使人们的风险意识、使命感和责任心随之增强,这都有利于人的独立性与创造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其主体意识的增强,只是表明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加速,并不等于他们已具有良好的主体意识,不等于他们已具有行为的自控性和自主性。相反,在缺乏积极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诱发他们的极端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以及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弊病。
    2、全球化的双重效应。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趋势的同步发展,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开放进取意识的生成,同时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也使党员干部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一方面,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并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入世后更强化了这一进程,使党员干部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的压力,戴承欢,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和基础教育理论。而且要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以致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内在的驱动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依赖性、保守性、封闭性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与时俱进、开放进取成为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得以迅速传播。对于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而同时带来的文化垃圾、没落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传播,也使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给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选择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地休闲、娱乐、消费,避免不良社会风气与生活方式的侵蚀,成为现实生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也对党校“两课”“三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3、网络化的双重效应。信息网络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也向它提出了强劲的挑战。一方面,信息网络为党校“两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空,并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使人们可以有效地实现德育资源共享,创造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从而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因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网上芜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不仅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动摇,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而且网民的隐蔽性和明显的自主意识淡化了人们的责任感。网上制造传播病毒、色情与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对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二、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三观”教育
    1、把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与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用这一思想指导党员干部世界观教育时,应形成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纲,以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变化发展特点为目,以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为结合点的认知网络。引导党员干部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历史、分析现实,从思想上牢固的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决定的因素。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程度,同样也标志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程度。要想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本身必须能够掌握先进生产力、运用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生产力。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教育人,使其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思想武器,进行理论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断从中获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认识,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一切唯心的、迷信的和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和困难时,看到光明的前途,增强信心,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中看到其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把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与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
要把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观教育落到实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教育他们,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生观属精神财富,伴随人类存在应运而生。包括人对客观世界的要求,对自身价值的衡量,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界定和反思,索取与创造。人生观不仅具有排他性和利己性,而且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积极的人生观反映到文化建设之中,追求的是人类世界的高尚风范和高品位的文化素质。这是人生观的精华,是先进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消极的人生观反映到文化建设之中,追求的是庸俗、低极趣味的东西,他不仅与积极人生观背道而驰,而且对人类先进文明有极强的破坏作用。这是人生观的糟粕,是落后文化思想的集中反映。
    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为指导,从世界着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超前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框架,描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蓝图。第一,要以“思变”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推陈出新,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化,为我所用。文化无国界、文化无时空,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笔财富。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成果日新月异,要注意追踪和探寻先进文化,拿来武装自我。文化包括科技和意识形态,是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指导人们创造先进文化的灯塔,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塑造、创造先进文化。第二,要用一元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多元化。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却不能多样性。由于我国目前经济成份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完备先进的文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一些腐朽的文化,随着不正当渠道流入社会市场,毒害着人民,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就必须排除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文化领域,正面的东西不去占领,反面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指导思想必须统一,不能多样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看待一切,衡量一切,统一意识形态,统一人们的思想。第三,要用消化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兼容并蓄。对于世界的先进文化,不能生吞活剥,要通过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融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第四,要用创新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不唯利是图,唯优秀是夺,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优秀文化的成长,提供环境和土壤。第五,要以奉献观教育、鼓励、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创造优秀文化。要多做贡献,不求索取。先进文化,不是凭空而生,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经过人的艰苦劳动才能创造出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奋斗实践。要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需要我们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创造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引导社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3、把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与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注重经济价值,本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正面效应,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目光全盯在经济价值上,而忽略社会价值观,那是一种悲哀。社会价值观,是社会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价值观可分为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精神支柱。其主体,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弘扬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三者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互助奉献的社会环境群体意识,从而达到社会价值的实现。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为前提,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一种与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狭隘的、自私自利的、唯我独尊的个人价值观的反映。
    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标准,将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结合起来,以道德标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利益本身就是价值,怎样看待利益,是价值观的能动反映。要成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第一,要用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谋私利,抛弃追求自我价值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团体,有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标准,不但看他贯彻不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更重要的要看它能否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但要看他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而且看它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比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判断的准则和立足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谋利益。”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告诫我们,在新时期,党的根本宗旨不能丢,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丢。“根本宗旨”,即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旗帜,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一。第二,要用个人服从组织的统一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将个人价值和优秀品质贡献给国家,贡献给党。全党一心,全国一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在国内努力造成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充分展现我们国家的实力和精神风貌。“三个代表”,给我们提出了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实现这个目标决不是说说就能做到,需要每个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教育自己,又教育他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根本上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三、加强广大党员干部“三观”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从各地党校开展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三观”认识的政治思想教育来看,各党校都很重视,同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广大党员干部的“三观”教育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在进行“三观”教育中,切忌过激的教育方法。从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来看,其中绝大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他们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越发自觉,但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决定》深刻的认识到并指出了这些特点和变化。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来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心理素质欠佳的状况,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应当采用启发诱导式的循序渐进方法,而不可过于急躁和过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进行“三观”教育的目的,否则极易引起抵触情绪,使得工作的初衷无法实现甚至产生负效应。
    2、在进行“三观”教育中,要坚决杜绝形势主义倾向。现在有的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三观”教育,只在入学的时候或者“两课”教育中做出一些安排,而不进行专题教育,更谈不上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这种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走过场,从领导到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典型的形势主义。要把“三观”教育落到实处,取得真正的教育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党校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三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抓,为党员干部正确把握“三观”,顺利完成党校阶段的学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开展经常性的“三观”教育,把这个教育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务求实效。这不应当仅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中,而且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所体现,专业课老师要同时承担宏观的政治理论教育任务和微观的专业知识教育任务,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政治教育;(3)加强“三观”教育的针对性。“三观”教育之所以要讲求针对性,是因为广大党员干部个体之间的思想政治状况有很大差异,觉悟高低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要根据各人思想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针对性教育。
    3、在“三观”教育中,要防止单一的教育方法。所谓教育方法单一,是指仅仅由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要想取得“三观”教育的实质性效果,仅仅由党校承担教育责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由党校牵头,广大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8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