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卫生局
我县自2007年元月实施新农合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工作平台,优化医疗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保障了新农合制度的健康运行。全县有参合农民37.54万人,参合率为85.17%。至12月底,全县参合农民住院和门诊补助87710人次,占参合人数的23.37%,其中住院补助20957人次,占参合人数的5.58%;补助住院和门诊医药费用1558万元,资金使用率83%,其中住院补助1385万元,占住院统筹基金的93%;参合农民住院补助占住院医药费用的35.34%,人均费用1828.7元,人均补助668元,其中县级医院人均费用2199元,人均补助843元,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954元,人均补助472元;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9605人次,占93.55%,其中在县级医院住院的占37.90%,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占55.65%。实施新农合制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困病致贫、困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2008年,全县参合农民42.56万人,参合率达到96.35%,比2007年提高了11.18个百分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⒈确保政府组织领导措施到位。新农合启动之初,我县就成立了分别由县长和县纪委书记为主任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新农合监督委员会。设立了县合管办,作为县卫生局所属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最大程度惠及参合农民,确保基金安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责任,并要求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新农合工作,保证了合管办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⒉确保政府宣传发动措施到位。县、乡政府把参合工作作为每年第四季度的工作重点,采取召开动员大会、下派工作队员、组织宣讲团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实行工作调度制、电视通报制、下乡督导制、目标考核制等多种措施,加大筹资力度,努力提高参合率。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安排了奖励基金(2007年安排27万元、2008年安排40万元),对参合率达到90%以上的乡镇给予奖励。 二、突出基础建设,构建服务平台 ⒈加强合作医疗窗口建设,让农民群众及时就近得到补偿。县财政局和县卫生局投入30多万元,维修改造了县合管办办公楼,设置了审核兑付大厅,配齐了办公设施设备,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还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合作医疗稽查车。各定点医疗单位统一制作了合作医疗宣传栏,将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合作医疗费用补助程序、基本用药目录及价格、合作医疗补助公示栏全部上墙;设立了合作医疗补助窗口,将就诊流程图张贴在醒目处,做到有场地、有牌子、有专人、有制度,为参合农民提供规范化服务。合作医疗窗口均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合作医疗补助设备,让农民群众就医方便、补助快捷。 ⒉加强县乡医疗机构建设,让农民群众及时就近住得上院。实施新农合制度前后,我县不断加大了县乡医疗机构建设力度。先后新建了高标准的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医技大楼、传染病隔离病区和血防医院门诊大楼,维修改造了县中医院。集中投入2410.4万元,维修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新改扩建面积41400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8240平方米),绿化面积29800平方米;添置医疗器械价值775.1万元,配齐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和常规检验设备。通过几年的努力,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成为了县城的标志性建筑,20所乡镇卫生院都成为了乡镇集镇码头的亮点,其中有15所每间病房加修了卫生间,占卫生院总数的75%,大部分卫生院配齐了空调、彩电和传呼系统,对院落进行了绿化、亮化和道路硬化,使农民群众在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宾馆式的服务。 ⒊加强卫生队伍建设,让农民群众及时就近看得好病。完成基础建设后,人才建设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们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在职培训。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素质。严格掌握县乡医疗机构进人标准,要求县级医疗单位临床医生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先后引进大学毕业生139人,开办各类培训班36期,培训医务人员6000多人次,到医学院校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08人次。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全县卫生系统人才结构得到优化,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由6年前的13人增加到58人,大学本科生由26人增加到135人,中级职称卫技人员达到30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服务优质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解决了农民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问题。 三、突出工作重点,严格规范管理 ⒈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一是使用了统一规范的新农合标识,对每个定点医疗单位统一挂牌,统一制作举报箱,在每个病室统一制作了温馨告示,对参合病人在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及医院网络管理系统内均标注了“参合”字样。二是落实了各项监管措施。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诊疗目录》,对26种药品和15种常见单病种手术实行最高限价,坚持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和自费项目告知制,使参合病人在合作医疗中最大限度受益。三是加强了对新农合病人的动态监督,对每一个参合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实行了全程监管。除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员进行日常监管外,县合管办对参合病人治疗用药情况实行网上在线监管,还不定期下到参合病人床头进行“五查五核对”(查证件,核实住院病人身份;查病历,核实用药是否与病情相符;查医嘱,核实药品品种、价格、数量;查输液卡,核实病人输液是否真实;查费用清单,核实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标准)。四是实行了专家评议制,从各医疗单位选聘副主任以上医师组成新农合医疗评议专家库。每季季末,召开专家评议会,对大额医疗费用及单病种超标的病例进行评议,对违规行为给予全县通报,对违规费用全部进行核减。 ⒉加强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规范基金运行管理。为确保新农合制度平稳运行,我县建立了基金分析制度,在县合管办制作了月基金支出升降图、住院人次增减图、次均住院费用曲线图,并张贴上墙,使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中,根据每月补助情况,对全县参合病人的流向结构、住院率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可报费用率、实际补助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去年5至7月,我县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呈现超常增长趋势,如不加以控制,年底有崩盘危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查找出原因,迅速制定相关措施,有效控制次均费用增长,通过2个多月的规范和调整,基金支出额度逐步下降,既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又维护了参合病人的利益。 ⒊加强基金运行考核评估,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全县实行了新农合基金运行三级考核制度,县卫生局对合管办、合管办对定点医疗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对审核员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将新农合工作纳入了县卫生局对定点医疗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占总分值的10%),并与县乡医疗机构一把手年终考核基金挂钩(考核基金5000元)。县合管办每季度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进行考评,超过考评指标部分按比例扣除。每年年末,从12月份的补偿拨款中提取全年补助款的5%为单位年度考核基金,综合得分95分以下的,每减少1分扣考核基金2%,70分以下全扣。县合管办对每个乡镇审核员设立了考核基金4000元,实行年度述职、群众测评、年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去年年底,一名乡镇审核员因综合考核得分倒数第一,除扣减考核经费外,还将其调离了审核员工作岗位。 ⒋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保证制度公正公平。为管好、用好合作医疗基金,我们落实了三级公示制和举报奖励制,对经举报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奖励,县纪委、县卫生局加大了工作力度,严肃查处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全县共查处了21起转借医疗证骗取新农合基金的案件,追回了3例非农业人口参合后的住院补助,拒付了多例有意造假患者的住院补助。共追回被骗合作医疗基金29678元,对少数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的医疗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全部扣减,共扣减违规收费144761元,扣除责任违约金33000元。 四、突出民本意识,优化服务模式 ⒈尊重农民意愿,自主选择定点医院。凡参合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可在本县范围内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确需转往县外住院治疗的病人,可以随时报告县合管办后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保障了参合病人的权益。 ⒉简化补助流程,方便农民就近报销。对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病人,按照“即生即补”的原则,在病人出院的当天就将补助费用及时足额兑付给参合农民,不让他们多跑路,尽量让参合病人方便、满意。每月26日至31日,各定点医疗单位将参合病人补助情况汇总后上报县合管办,经审核后拨付。 ⒊采取特殊措施,方便外出务工人员。我县参合农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在外务工。为使他们在外住院治疗后能及时得到补助,县合管办工作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日对外治外诊的参合病人的资料、医疗费用进行审核、资料录入、复审等,确保补助在申报后7天内兑付。同时,对外出务工病人实行50元保底补助。 ⒋优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微笑服务,热情接待。二是简化入院程序。参合病人凭住院证可直接办理入院,入院后再完善相关手续。三是给予温馨提示。各合作医疗窗口、每间病房都张贴有办理时限、所需资料的提示语,方便群众及时办理。四是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参合农民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