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从不同选材,立意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从而逐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是创造性的;对已知事物的思考是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新颖和独特。还有一点就是正确。只有正确而又新颖、独特,才是创造性的体现。
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的进行写作。全班大多数同学写了训练跳绳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的苦;有的同样写的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绳的门道;还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逆向思维。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
2、想象思维。即在已知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思维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热情。
3、散敛思维。即根据已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把一篇或一段写的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
4、直觉思维。即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从事实材料中获得认识的思维形式。
5、分析思维。即按照逻辑推理的步骤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
二、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值得改进和思考。
〈一〉必要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呢?
首先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过多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当前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意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把作文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在难得的几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总要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大小一堆作文,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这些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无奈之下,许多学生只有拿出一大叠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原封不动照搬。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次难忘的旅游》,他写了和孙悟空一起去天宫旅游,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是“毫无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总过高地看中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再者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以上是作文内容和作文评价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蒂是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问题,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根本上做到这点,关键还是在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可行性
在语文教育中,不但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既然每个个性所体验到的生活是如此千差万别,那么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他既可以很真实地按照他的体验来抒写,也可以不受事实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和夸张,比如童话和科幻小说。在此过程中他学会思考和发现自我,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点。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明显特征。创造性思维能更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摆脱习惯思维的影响,使思维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方面发展。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是按照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三个环节而渐次展开的,考察这个教学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第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的范文价值是相当微弱的。第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精神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结出具有时代新特质的硕果,应当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几种具体做法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现代作文教学在此基础上要求针对有些学生思维方式单一、陈旧和障碍,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表现。正如朱智贤、林宠德说的:“完形理论认为,打破旧的格式塔,并发现新的格式塔,这就是创造的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去“打破旧的格式塔”呢?
1、重视“双基”。
有人认为现在搞创造性思维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就作文教学而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功训练还得重视加强,创造性思维也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这个基础,那创造性思维就是空中楼阁。
2、记录灵感。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高潮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激情。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创意,都是可贵的。
3、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4、变通“模式”。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所借览,又有所变通。
5、寻找“独特”。
既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指导学生从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多写“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文教学必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新天地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