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谢亦森谈公文写作与秘书工作文集

摘要: 作者谢亦森先生,在县市级党政机关工作长达15年,历任秘书、秘书科长、县委书记、江西省抚州市市长等职务,有着非常丰富的公文写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谢亦森,男,1955年1月出生,汉族,江西宁都人,1982年2月参加 ...
文稿修改演播室



18、讲话稿怎样结构?


答:所谓结构,即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围绕讲话主题的需要,通过层次与段落对题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各层次与段落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响应,共同为主题服务。结构的方法因讲话稿样式的不同而不同。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团代会等例会上的工作报告,其结构的格式化较强,即前一部分报告工作,后一部分提出工作意见,几乎篇篇如此,所以这里不作讨论。要讨论的是无一定格式的、用于布置工作的各类讲话稿的结构方法。这类讲话稿的结构因会议的主题、内容、对象而异,甚至因讲话者的兴趣、风格而异,所以结构方法也最为灵活多样。在这里,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以内容定结构。当我们接到起草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这篇讲话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主题,要写进哪些内容?大致讲几个什么问题?考虑清楚后再进行结构设计。这就是说,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决定结构,而不是结构决定内容,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举个例子说,某篇讲话只讲流通问题,篇幅限制在3000字左右,如果也像写大块头文章一样,一二三四五地拉上个庞大的架子,就很难把文章写短、写实,就会像瘦个子穿宽大衣服一样显得空荡荡。反过来讲,如果讲话涉及党财文各个方面,而“架子”设计过于狭小,那么内容与结构的关系就像身材与衣服的关系,必须合身、得体才好看,离开内容考虑结构,往往弄巧成拙。
第二,不固守“模式”。因为这类讲话稿的结构不需要也不应该有某种“模式”,一旦形成某种“模式”,就造成结构雷同,就造成结构雷同,就显得呆板和僵化了。所以在考虑结构时要注意比较一下:我现在搭的这个“架子”和以前搭过的或搭过的“架子”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应避免。这就好比做房子,如果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高矮、一种模式,当然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和美感。现在有些讲话稿的结构就存在雷同的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第一段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二段是任务和措施,第三段是加强领导,以至于与会者一听念到“加强领导”,就知道快要讲完了。当然,这样写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每篇讲话都这样结构,就难免给人以陈旧感。还有一种现象,凡领导讲话都要讲到三个以上问题,而很少讲两个以下问题,似乎没讲到三个以上问题就不完整、不过瘾。说起来,“三”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三足鼎立、事不过三、三思而行、三生有幸、三顾茅庐、三缄其口、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都与“三”有关,于是写文章也是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里边又是三个小问题,好像无“三”不成文了。其实这只是习惯使然。为什么一定要讲三个问题?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关键还是要从内容出发,当讲几个问题就讲几个问题,既不要削足适履,把该讲的问题拉下,也不要生拼硬凑,把不该讲的问题硬搭上去。
第三,力求紧凑、集中。这里指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要严谨、周密,使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紧密的联系,从而使整篇文章有一种整体感、和谐美,把主题烘托出来。不紧凑、不集中,必然使结构松弛散乱,进而导致文章的失败。现在有些讲话稿的结构就存在这方面的欠缺:(1)内容设计不集中,有些方面是为主题服务的,有些方面则偏离了主题。比如某篇讲话的主题是“高举团结、廉政、务实的旗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下边设计了“从严治干刻不容缓、重要的问题在于加强学习、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关于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几项重要工作”等5个小标题。很明显,前4个小标题扣紧了主题,后一个小标题则离开了主题完全可以“砍”掉,如果这方面内容需要保留,小标题就应该改成“以务实的精神做好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连得上主题。(2)所设计的内容虽然与主题相吻合,但各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显得杂乱无章。比如一篇谈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讲话,设计的内容和排列顺序是:“1、共产党员要在改革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3、共产党的先进性要体现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上;4、党员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5、党员教育要注重实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次序颠倒,既然要指出问题,应该把第4点作为第1点,先把问题摆出来再谈要求和措施,显然更合乎逻辑,写起来也更顺手;二是内容设计缺乏确定性,第3点写起来会与原第1点重复交叉,因为谈的都是党员的作用问题,不如将二者合并。(3)内容设计贪大求全,什么问题都想讲到,实际上什么问题都不可能讲清楚。比如有些讲话稿的设计,从国际形势到国内形势,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从工青妇到对口、统战和民兵预备役,简直无所不包了,看起来考虑很周全,但按此写下去、念出来,只能使扣众眼花缭乱,灌了满脑子东西还闹不清究竟要抓什么。这就需要首先从结构上把好关,该讲的内容就讲,不该讲的和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
第四,合理安排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为划分层次服务的;层次分明,就能使文章脉络清楚,便于听众理解。怎样才能使层次分明呢?直白一点说,就是哪具问题先讲、哪个问题后讲,要按逻辑关系、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不能错乱,不能颠倒。常见的排序译意风:
(1)并列式排序法,即各层次是“平起平做”的,不存在谁主谁次、谁轻谁重的问题,都是直接对主题负责。比如一篇布置经济工作的讲话,第一部分谈农业,第二部分谈工业,第三部分谈财政,三者就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排序法,即各层次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是循序渐进式地铺展开来的。比如一篇谈加强理论学习的讲话,第一部分谈为什么要加强学习,第二部分谈怎样加强学习,第三部分谈学习要同实践相结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递进式的。
(3)附带式排序法,即层次有轻重和先后之分,把主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其余的作为附带或补充。比如一篇布置新一年经济工作的讲话,主要的层次排完之后,带上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第一,抓好春耕生产;第二,抓紧财政工作,确保实现‘开门红’;第三,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灾民度过春荒”。这些内容都很重要,但又不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以列在后面来讲。
(4)主从式排列法,即主要层次摆在前面,非主要层次摆在后面,为主要层次起烘托和服务作用。比如一篇布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话,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作为主要层次,后边跟上几段谈改进工作方法、做好服务工作、减轻基层负担和农民负担等问题,这些内容就属于从属层次,为实现主要层次的目标任务提供保障和支持。
(5)交互式排序法,即在各层次内容有所交叉的情况下,把其中的共性问题抽出来,集中成为另外的层次。比如某篇讲话部署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二轻集体企业的发展问题,其中每个层次当然各有各的内容,但涉及推进科技进步和搞活产品销售两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按并列式方法每个层次都谈一遍,不如把这两方面内容集中起来,排在后面写,以免重复累赘。
(6)总分式排序法,即先集中说,再分开说。如某次招商引资现场会结束时的讲话,首先用一定篇幅肯定和总结这个地方招商引资的好做法、好经验,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然后再列出若干层次提任务、谈要求。有时,某篇讲话中的某一个问题带有纲领性、覆盖性,若单独列为一个层次,与其他层次又不是并列或递进关系,所以也要把它放在前面单独写。如一篇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它需要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显然不能与后边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混杂在一起,而要摆在前面先交待清楚,再铺排搞好企业改革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具体层次,这样逻辑上更顺当,也便于听众把握。
7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8-9 08:48
  • 4
    粉丝
  • 8296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