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谢亦森谈公文写作与秘书工作文集

摘要: 作者谢亦森先生,在县市级党政机关工作长达15年,历任秘书、秘书科长、县委书记、江西省抚州市市长等职务,有着非常丰富的公文写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谢亦森,男,1955年1月出生,汉族,江西宁都人,1982年2月参加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增强思维能力,除了多学习、多积累,还要“多思”。要勤于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漫不经心,不动脑筋;要敢于思考,既要掌握“已知”,更要探求“未知”,而不能停留在现成的经验和答案上;要善于思考,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而不能泛泛而谈,人云亦云;要敏于思考,做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审时度势,成竹在胸,而不能麻木不仁,反应迟钝。一句话,植下“多思”之树,方能收获硕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及,即“被动思考”和“主动思考”的关系问题。“被动思考”这个提法不一定准确,我所指的是:文稿起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按照领导意图和一定的文章规范进行的,这当然也是秘书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可能由个人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但这种“被动”并不像有些同志所理解的那样,只能把思路死死地“框”在领导意思之内,领导说怎么写就怎么写,领导的思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种“被动”当中也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主动”,这就是说,但在基本遵循领导意图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进行扩展、延伸和完善,尤其在起草那些领导意图交待得不明确、不具体的文稿时,在根据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建议时,“主动思考”更显得必需。由此又可以说,文字秘书的思维活动应该有点“不安分”的劲儿,应该有点儿记者的敏锐、哲学家的深刻、文学家的犀利,应该开阔而不是狭窄,应该新颖而不是守旧,应该生动活跃而不是死水一潭。
9、文字秘书应怎样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答:首先要弄清楚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实践知识对机关文秘工作有何意义。从前有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从现实看也是这样,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要的基本常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有的同志以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很多资料、上级精神也都记得滚瓜烂熟了,起草文稿已经够用了,还要实践知识干什么?不,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起草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比如,讲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它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件上、报刊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任务和要求,包括确立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怎样建设、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等,没有这些,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有诗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不能光啃书本,还要注重实践。书本知识加上实践知识,才是全面的、实在的、管用的知识。
有些同志说:我并不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整天忙于应付材料,不是看就是写,哪有时间和条件去参与实践呢?这就要看各人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如何了。事实上,文字秘书参与实践和了解实践知识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
——有目的地介入某项工作,了解掌握该项工作的性质、特点及相关知识。如,你对企业改革不太熟悉,可以到一个企业去了解改制方案如何制订和施行;你对商品流通不太熟悉,可以去考察一个市场或一个商贸企业,甚至可以帮助推销某个产品。总之,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只要多介入、多了解,也就慢慢熟悉了。
——通过调查研究,既掌握第一手资料,又从中获取实践知识。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来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第一线出现的新情况、新典型、新课题,是人们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意见与建议,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只要多留心、善捕捉,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丰富实践知识的过程。
——利用接近领导和参加会议的机会获取实践知识。领导者既是指挥者又是实践者,其领导活动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包括某个问题怎么处理、某项重大活动怎么组织、某项决策怎么形成等等,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其中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参加决策性的会议、部门的专业性会议和有关的研讨会、论证会等,听领导讲话,听典型发言,包括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掌握实践知识的极好机会。
——多向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请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客观上,由于文字秘书毕竟不是直接从事改革与发展第一线的工作,主动介入实践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因而大量的实践知识要以间接方式获得,向人请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般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向他们请教,哪个方面不懂就向哪个方面的行家请教,必定大受裨益。在这里,关键是要放得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怀若谷,不懂就问,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千成不能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自己糊弄自己。
实践是一部无字大书,要读懂它,绝非一日之功,惟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方能日益长进。同时,单位领导也要从爱惜人才和培养人才出发,有意识地安排文字秘书尽量多接触实践,包括安排他们下基层调研、随同领导参加有关活动、驻村驻厂、与有关专业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等,使之能经常接受实践知识的辐射和熏陶,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10、文字秘书怎样做到“以文辅政”?

        答:我认为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即机关文秘工作的本质意义是不是以文辅政。有些同志说,搞文秘工作不就是抄抄写写、玩玩文字游戏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曾亲耳听过一位领导对秘书这样说:“意图都给你交代明白了,你再把文件、报纸找来看一看、摘一摘、凑一凑吧,两小时后把稿子给我。”听那口气,写文章好像比吃花生米还容易似的。
        旁人怎么看其实用不着太在意,因为他们多半是由于对文秘工作的特点和难度缺乏了解,或者了解得不多、不深。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怎么看和怎么做。如果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不动脑筋,不求质量,东拼西凑,写完就算,这样的文章当然谈不上“辅政”,相反还可能成为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文字垃圾。只有着眼于“辅政”,文字工作才会有价值。“辅”者,助也。事实上,机关文字工作从来是和辅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讲话谢中体现和完善领导意图,在文件准确表达重大决策,在调研报告中总结实践经验和提出决策建议,这些难度难道不是“辅政”,而只是玩文字游戏吗?是简单的抄抄写写所能做得到的吗?当然不是。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战略思想首先都是见诸文字的,如《整顿党的作风》、《实践论》、《矛盾论》等,不仅文字精彩,妙语连珠,而且字字句句闪射着真理的光辉,成为指导实践的光辉文献。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篇幅不长,朴实无华,却成为拨乱反正、催起改革开放大潮的进军号角。文字作为思想和决策的载体而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就远不是一般的抄抄写写所能表达的了。我们的文章固然不能与此相比,但各级机关中涌现的不少高质量文稿在“辅政”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不可抹煞的。
        认识到这一点,接下来就是如何“以文辅政”的问题,我认为要增强三种意识:
7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8-9 08:48
  • 4
    粉丝
  • 82925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