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是掌握情况、研究工作,把握大势、开阔思路,是琢磨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自我、修炼自我的过程。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人人会写公文。这是职责所系、职能所在、职务所定。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要求和作风。一个领导同志和机关公务人员,如果不懂公文不写公文,那么,很难胜任本职工作,也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公文写作,没有统一的答案、现成的模式、既定的规律,是一种凝结于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性劳动。前段时间,笔者撰写了“积累、运作、创新”一文,对机关公文写作,谈了一些体会和看法。最近,觉得言犹未尽,又稍作一些思考,取名“谋划·善做·跨越”,奉献于大家,供指正。 谋划乃为有情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说的是落花与盛花的关系。撰拟文稿,除了平日积累、写时运作、写中创新、写后总结外,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写前谋划。谋划是草拟公文的前提。公文的谋划,是在掌握工作情况的前提下,对公文起草、修改、成稿,进行分析、研究、策划、运作。对写好公文来说,这一过程异常重要。谋成划好,大势确立,就是制订了战略、战术。谋划之后,就着手组织收集素材、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在这个意义上说,谋划与写作,有点类似落花与盛花的关系,是为了写好公文的首要步骤,是公文的“护花使者”。谋划,要与全局相联。荀子曰:“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只有登高望远,大局在胸,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才能写好文章。古今中外,凡是写作大家,无一不是谙熟形势、把握大势、精通世情的人。曹雪芹《红楼梦》的意境深邃,金庸武侠小说的磅礴厚重,鲁迅先生作品的嬉笑怒骂,都与他们对时势大局的体察有关。谋划,需要文稿草人员提升统揽全局、拓展思路、借鉴吸收、一叶知秋的能力。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则谋划的质量越高。大凡有水平的公文写作者,总是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机关干部写好公文,要研究全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主动把放到国际、国内、域外发展,运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工作,系统分析,全盘运筹,见微知著,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总揽全局能力,主动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工作需要的真知灼见。尤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在融入大局的同时,创造性研究透,把主要精力放在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形成合力、推动工作上。要研究历史,审时度势,考古酌今,风物长宜放眼量,心存古往今来事。同样一件事情,拘泥一隅,就事论事,也许“山重水复”,无法求解;放眼长远,追根溯源,就能柳暗花明,茅塞顿开。要研究哲学,坚持一分为二,运用发展的、联系、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事情、琢磨工作。哲学的光芒,总会照耀众人。学习哲学,研究哲学,掌握哲学,方能抛却浮躁,站位高远,适应环境,走向聪慧。要研究规律,善于从纵向横向多角度、时间空间多纬度、动态静态多形态、经济社会多层面的分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判断事物之间、内部各因素的关联,既要考虑当前尤要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千世界,谁能游离于规律之外;芸芸众生,谁能凌驾于规律之上呢。要与实情相融。实情就是详细的具体情况。如同真理是群众的创造一样,公文也是由群众书写的。没有热火朝天的群众创造,就没有虎虎生威的公文诞生,更没有如火如荼的公文应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应是机关文秘人员写好公文的指导思想。谋划、写好公文,如果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写不好的;即使文字优美,也是没有针对性的空文。与实情相会,要谙熟中心工作,掌握机关工作安排部署,集中精力研究、发现和处理有关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全力落实,实现自身工作与中心的对接、衔接。要多多靠拢群众,把自己的第二办公室建在基层、建在企业、建在火热的生产经营第一线,经常到群众中听取呼声,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增强智慧,为写稿既熟悉实际,又积累素材。常言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深入接触群众,才能掌握社情民意。要明确实情主题,把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情况错综复杂而又十分棘手的难点问题,妨碍我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复琢磨,仔细推敲。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沉下去,摸实情,低头倾听,平等讨论,恰当提问。尤要建立一些固定的联系点,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方式,采用查访、访问、暗访的手段,定期不定期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转一转,蹲蹲试点、搞搞家访。这在西方被称为“走动管理”。要参加具体实践,躬身入局,亲历亲为,利用特殊的时间,比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或节假日时间,接近自然,走进生活,融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密切同群众的关系,更为谋划好、研究好、起草好公文,奠定坚实基础。要与领导相接。主要是说与领导的思路、意图、要求、风格对接。领导意图,既反映了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艺术和原则,具有一语中的、提纲挈领、定向指航的作用。在谋划、写作过程中,文秘人员与领导同志之间存在着一种“供求关系”:领导同志通过把文稿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注意事项说出来,要求文秘人员拿出高质量文稿,这是“求”;文秘人员通过思考、感悟、总结、提炼,写成文稿作品,而后交给领导审阅,这是“供”。在这种“供求关系”中,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我把它归结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领导的“求”是一个力,文秘人员的“供”是一个力,最后形成的文稿,既不完全朝着领导的方向走,更不是朝着文秘人员的方向走,而是朝着两个力的对角线走。谁的力大,就往谁的方向偏向多。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原理,一般说来,往领导方向的偏向度大。两个力合并了,说明两者思维、思路、工作合拍了,公文完美;反之,说明两者的思维、思路、工作不合,偏离主题和愿意。因此,机关干部在写公文前,必须把领导的意图揣摩好、理解准、领会透。要与领导的原意相接,根据领导的叙说,原原本本把领导的要求体现出来,不断章取义。要与领导深意相接,在谋划公文中,文秘人员对领导的深意要领会透彻,不能领导说一是一,说二是二,需要予以丰富、完善、发展,把领导零散的、零星的、零碎的思路和讲话,整合、揉和、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稿。要与领导的真意相接,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的办法,领导的意图表达的隐晦模糊,有时只是暗示。有经验的公文写作人员,在接受任务后,不是匆忙动笔,而是首先把领导的真实意图搞清楚,把任务的性质、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三思而后写”。要与工作相会。“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公文作用的大小,源自于工作的把握。领导机关和干部写作公文,必须围绕中心工作来进行。中心工作是党委、领导最关注、投入精力最多的。中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机关干部必须围绕中心转,为了中心干,贴着中心写。当前,我们最大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不管做什么工作,确定什么样的具体目标,都不能离开这一中心工作,不能绕开原则问题。无论大机关,还是小机关,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谋划、开展、推进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内容、要求、范围的差异,不同单位、部门、层级,加上时间空间的变换,尽管中心工作不变,但是,工作的具体形式、阶段重点、推进方法,完全可以千地千面、千事千面。世界所以精彩绝伦,事物所以绚丽多姿,工作所以万千气象,理由正在于此。与工作相会,要明确目标,就是深化认识,确定方向,明晰要求,加强学习,熟悉工作,为写好文稿奠实基础。要制定计划,就是根据工作情况,设计好方案,尽量贴近实际、反映实际、体现实际,遇到与实际不符的,在文稿中予以修正、充实和调整。要破解瓶颈,就是在草拟文稿中,找到制约工作的主要因素,坚持宁务其大、不务其小,宁务其少、不务其多,不平均使用力量,乱抓一气,而是集中优势力量,对一件事情说透彻、说到位,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要总结经验,就是每写完一个文稿,都要琢磨总结,寻找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原因,查找失败或部分失败的理由。这样,写出的公文,无论思想性、理论性,还是指导性、操作性,都会贴近领导、工作、实际。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