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对其中待人接物的部分,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说明,赋予时代意义,在对外交往中或许有用。 一是平等待人。庄子说,“物无贵贱,平等无私”,韩愈说,“一视而同仁”。 尊重别人亦自重,不亢不卑要自然; 平和平易不平板,可信可亲不可辱; 对强国不低三下四,对弱国不盛气凌人; 对显贵不阿谀奉承,对平民不小瞧慢待。 二是诚恳待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襟怀坦坦荡荡,讲话实实在在; 赞扬人不华丽溢美,听意见要虚心认真; 策略灵活不世故圆滑,内外有别不故弄玄虚。 三是宽厚待人。孔子说,“宽则得众”。 求同真心实意,存异体谅包容; 一时分歧不争论,无伤大体不计较; 大智若愚,看似糊涂不真糊涂; 善解人意,设身处地考虑对方。 四是依理待人。苏轼说,“成事在理不在势”。 坚持原则不简单生硬,以理服人不强加于人; 驳谬误不急躁有理有据,讲主张不说教虚实结合; 遵守规矩不墨守陈规,待之以礼亦动之以情。 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四准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外有用,对内也适用。 (摘自 (选自《学哲学 用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说点什么...